返回
首页>药浴>生活养生

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表现(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特征与疾病症状是怎样的?)

时间: 2023-11-03 22:59:44

少尿期常与低血压休克期重叠而无明显界限。在低血压中、后期即可出现少尿,也有人从发热期直接进入少尿期,而表现发热。低血压和少尿期重叠常为重型病例。

1、少尿期的出现及持续时间:一般在病程的第5-8病日,早者第3病日,晚者第10病日,持续2-5天。

2、少尿强度:24h尿量

3、少尿期的临床表现:由于肾功衰竭,肾脏排泄功能障碍,体内大量代谢物及液体潴留,电解质平衡紊乱,出现氮质血症和/或尿毒症,酸中毒,高血容量综合征,如厌食恶心,腹胀,头晕头痛,皮肤大片淤斑,呼吸深快,心肌收缩无力,血压下降,高血容量时出现头胀痛,体毒V充盈,脉洪大,血压上升,心率上升,红细胞,血红蛋白,压积下降。

潜伏期为5~46天,一般为1~2周。本病典型表现有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类主要症状,以及发热、低压,少尿、多尿与恢复期等五期临床过程。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并不典型,或某期表现突出,或某期不明显而呈“越期”现象,或前两、三期重叠。

(一)发热期: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

大多突然畏寒发热,体温在1~2日内可达39~40℃,热型以弛张及稽留为多,一般持续3~7日。出现全身中毒症状,高度乏力,全身酸痛,头痛和剧烈腰痛、眼眶痛,称为“三痛”。头痛可能与脑血管扩张充血有关;腰痛与肾周围充血、水肿有关;眼眶痛可能为眼球周围组织水肿所致。胃肠道症状也较为突出,常有食欲有振、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重者可有嗜睡、烦燥及谵语等。但热度下降后全身中毒症状并未减轻或反而加重,是不同于其他热性病的临床特点。

颜面、颈部及上胸部呈弥漫性潮红,颜面和眼睑略浮肿,眼结膜充血,可有出血点或瘀斑和球结合膜水肿,似酒醉貌。在起病后2~3日软腭充血明显,有多数细小出血点。两腋下、上胸部、颈部、肩部等处皮肤有散在、簇状或搔抓状、索条样的瘀点或瘀斑。重者的瘀点、瘀斑可遍及全身,且可发生鼻衄、咯血或腔道出血,表示病情较重,多由DIC所致。

(二)低血压期: 主要为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

一般在发热4~6日,体温开始下降时或退热后不久,患者出现低血压,重者发生休克。可全并DIC、心力衰竭、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临床表现心率加快,肢端发凉,尿量减少,烦燥不安,意识不清,口唇及四肢末端发绀,呼吸短促,出血加重。本期一般持续1~3日,重症可达6日以上。且常因心肾功能衰竭造成死亡,此期也可不明显而迅速进入少尿或多尿期。

(三)少尿期:少尿期与低血压期常无明显界限,二者经常重叠或接踵而来,也有无低血压休克,由发热期直接进入少尿期者。24小时尿少于400ml为少尿,少于50ml者为无尿。本期主要临床表现为氮质血症,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也可因蓄积于组织间隙的液体大量回入血循环,以致发生高血容量综合征。

本期多始于6~8病日,血压上升,尿量锐减甚至发生尿闭。重者尿内出现膜状物或血尿,此期常有不同程度的尿毒症、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高钾、低钠及低钙血症等)的表现。伴有高血容量综合征者,脉搏充实有力,静脉怒张,有进行性高血压及血液稀释等。重者可伴发心衰、肺水肿及脑水肿。同时出血倾向加重,常见皮肤大片瘀斑及腔道出血等。本期一般持续2--5日,重者无尿长逾1周,本期轻重与少尿和氮质血症相平行。

(四)多尿期:肾脏组织损害逐渐修复,但由于肾小管回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以致尿量显著增多,24小时尿量达3000ml为多尿,多尿达4000~10,000ml以上。

多尿初期,氮质血症、高血压和高血容量仍可继续存在,甚至加重。至尿量大量增加后,症状逐渐消失,血压逐渐回降。若尿量多而未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亦可发生电解平衡失调(低钾、低钠等)及第二次休克。本期易发生各种继发感染,大多持续1~2周,少数长达数月。

(五)恢复期: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减至3000ml以下时,,即进入恢复期。尿液稀释与浓缩功能逐渐恢复,精神及食欲逐渐好转,体力逐渐恢复。一般需经1~3月恢复正常。

(六)临床分型:按病情轻重可分为四型:

1.轻型 ①体温39℃下,中毒症状轻;②血压基本正常;③出血现象少;④肾损害较轻,尿蛋白在“+~++”,无明显少尿期。

2.中型 ①体温在39~40℃,中毒症状较重,外渗现象明显;②收缩压低于12.0Kpa(90mmHg),或脉压小于3.5Kpa(26mmHg);③皮肤、粘膜出血现象明显;④肾损明显,尿蛋白可达“卅”,有明显少尿期。

3.重型 ①体温≥40℃,全身中毒症状及外渗现象严重,或出现中毒性精神症状;②收缩压低于9.3Kpa(70mmHg)或脉压小于3.5Kpa(26mmHg);③皮肤、粘膜出血现象较重。如皮肤瘀斑、腔道出血;④肾损严重,少尿期持续在5日以内或尿闭2日以内者。

4.危重型 在重型基础上,出现以下任何严重症候群者。①难治性休克;②出血现象严重,有重要脏器出血;③肾损极为严重,少尿超过5于以上,或尿闭2天以上,或尿素氮超过120mg/dl以上;④心力衰竭、肺水肿;⑤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⑥严重继发感染。

(七)家鼠型出血热的临床特点:

与野鼠型相比,家鼠型轻型较多,五期经过多不全。发热期较短,热退多数病情减轻,困倦衰竭少见,腰痛及眼眶痛不显著,消化道症状较轻;低血压期与少尿期轻或无;多尿期与恢复期亦较短;出血、肾损与渗出水肿均较轻;合并症少,但肝脏受损较野鼠型明显,病死率低。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特征与疾病症状是怎样的?

1.在世界广为流行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世界广为流行,宿主呈灶性分布。

此病流行呈周期性变化,流行周期为10年。10岁以内年龄组的发病率很低。

我国在20世纪50~70年代中,出血热的流行季节以每年10月至次年1月为高峰,每年5月有小峰,主要宿主动物是黑线姬鼠;80~90年代转为以春季、夏初发病较多,出现家鼠和混合宿主(姬鼠、褐家鼠兼有)的出血热流行。

开荒、水库工程、修路、战争往往使疫区扩大。

疫区人群带抗体的阳性率为4%左右;病后抗体持续短者1年,长者3~6年,此病二次感染几率极低。

疫情一旦发生即很难自然消除,并随鼠密度上升反复出现流行高峰。

人群普遍易感,但并不人人都发病,只有少数人发病,大部分人呈隐性感染状态。不同类型疫区中16~60岁年龄段人群占发病总数的90%左右;农民占总发病例数的78%以上。

2.疾病症状主要是发热、休克和出血等

发热、休克、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此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一旦病发应及时到医院治疗。那么,如何早期发现感染了出血热呢?

出血热的潜伏期是4~60天,平均2~3周,也就是说被感染了出血热病毒后要经过2~3周的时间才能发病。得了出血热后,病人的表现异常复杂,且变化无规律可言,有的病人腰痛厉害,以为自己得了肾炎;有的病人肚子痛、拉肚子,以为得了痢疾;还有的病人发热、头痛又怕冷,以为是流感所致;那些看到身上有出血点的病人,又以是血液方面的问题。总的来说,大多数病人的早期表现是发热,常常是突然得病,初期症状极像感冒,但也有少数病人发病的过程比较缓慢,体温在1~2天内升高至39℃~40℃,即使退热药也不会使体温明显下降。发热时可伴有浑身无力、不适,不想吃饭,头痛、腰痛、眼眶痛的“三痛”症状,还可出现“三红”,即颜面、颈部、上胸部潮红,同喝酒所致潮红相仿。有的病人的前胸、腋下和颈部皮肤可见到数个小红点,用手压上去颜色、形状都不改变,医学上称为“出血点”。出血点有时呈簇状,有时呈索状,这一阶段属发热期。一旦发现上述症状,一定要让病人马上卧床休息,绝对要避免得病以后仍继续坚持工作甚至进行重体力劳动,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如果病情继续发展,病人可出现心慌、出冷汗,此时测血压,高压、低压都比正常时下降20mmHg,或高压低于100mmHg,低压低于对70mmHg,脉搏增快,这个阶段属低血压期,持续5~9天后,患者的尿量急剧减少,有时可低于800ml,这在临床上称为少尿期。少尿期后病人进入多尿期,每天尿量可以在2500mL以上,甚至在4000~8000ml,个别病人可多达10000~20000ml。此阶段尿量不仅多,而且频,小便时有疼痛,一旦有排尿的感觉,必须马上排尿。除此之外,食欲大增,不仅吃得多而且喝得也多。多尿期通常持续2周左右,个别可达2个月之久。因此,在多尿期一定要为病人提供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饺子、馄饨、面条、稀饭及新鲜的蔬菜、水果等。多尿期过后是恢复期。病人的主要症状会逐渐减少,自我感觉也明显好转,尿量恢复正常每天1200~1500ml,食欲、精神也明显好转,体重也回复正常值,恢复期要2~3个月,个别病人可长达半年之久。低血压期、少尿期和多尿期,如果治疗不及时,可有性命之危。

西安现多例出血热,出血热是什么病?

出血热是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它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主要感染源是鼠类。目前引起我国出血热的病毒主要为野鼠携带的汉滩病毒型和家鼠携带的汉城病毒型,今年入冬以来西安市各大医院接诊了许多出血热患者,但其实这个病每年都有发现,所以不必恐慌,已经有疫苗作为预防,也有具体的治疗手段,所以只要提高警惕,做好防范,就会比较安全。

一、临床表现以及危害

汉坦病毒的潜伏期一般为7-14天,最长的有两个月,发病以后的症状主要为发热、出血和肾损伤,而且还分为早期和中期,在早期的时候,患者会感到全身酸痛,乏力,除了发热还会发冷;在中期患者会感到头痛、腰痛,甚至会导致皮肤发红。出血热一旦发病就发展的很快,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很有可能会导致死亡,如果能够早早发现、早早治疗就会大大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

二、容易被感染的人群

从整体来讲每个人都有可能会感染汉坦病毒,但是出于个人的工作场所和鼠类的生存环境,如果带病毒的鼠类生存在农田,那么从事农业工作的人群就很容易被感染,如果带病毒的鼠类流窜到城市建筑或者是家中,那么及时在家里也有可能会被感染。所以做好防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大大降低感染率。

三、预防措施

预防出血热最重要的是切断与鼠类的接触,所以防鼠灭鼠是最重要的措施。其次我国已经研制出了疫苗,而且在高发区域也开展了常规的疫苗接种工作,尤其是长期在户外工作的人群接种更加重要,所以疫苗接种是预防出血热最有效的措施。一定要提高警惕,发现类似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尽早治疗可以大大降低病死率。

热出血是什么病?

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鼠类传播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它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一种病毒病。主要传染源和寄生宿主是小型啮齿类动物,包括野栖的黑线姬鼠,家栖的褐家鼠,林区的大林姬鼠和实验用的大白鼠。

目前,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家鼠型出血热还很严重,而一些老百姓及基层医务人员因对出血热的知识了解不多,常常将出血热误认为感冒或胃肠道疾病。

本病临床症状有发烧、出血和肾脏损害三大特征,典型的临床表现有五期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严重者可并发尿毒症、肾功能衰竭、颅内出血、肺水肿、脑水肿等。如患者在患病之初自以为是感冒,想“扛”过去,不住院救治或因医生误诊误治,可导致死亡。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