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生活养生

登革热的临床表现

时间: 2023-11-04 00:18:54

潜伏期5~8d。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分为典型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3型。我国近年来所见的登革热可分为典型登革热、轻型登革热和重型登革热。

一、典型登革热

(一)典型登革热

1.发热: 所有患者均发热。起病急,先寒战,随之体温迅速升高,24小时内可达40℃。一般持续5~7d,然后骤降至正常,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d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称为双峰热或鞍型热。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

2.全身毒血症状: 发热时伴全身症状,如头痛、腰痛,尤其骨、并节疼痛剧烈,似骨折样或碎骨样,严重者影响活动,但外观无红肿。消化道症状可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脉搏早期加快,后期变缓。严重者疲乏无力呈衰竭状态。

3.皮疹:于病程3~6日出现,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也有猩红热样皮疹,红色斑疹,重者变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和头面部,多有痒感,皮疹持续5--7日。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4.出血: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等。

5.其他: 多有浅表淋巴结肿大。约1/4病例有肝脏肿大及ALT升高,个别病例可出现黄疸,束臂试验阳性。

(二)轻型登革热: 表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短期发热,全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无疹,常有表浅淋巴结肿大。因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或漏疹。

(三)重型登革热: 早期具有典型登革热的所有表现,但于3~5病日突然加重,剧烈头痛、呕吐、谵妄、昏迷、抽搐、大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瞳孔散大等脑膜脑炎表现。有些病例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

二、登革出血热

分为两型即较轻的登革出血热和较重的登革休克综合征 。

(一)登革出血热: 开始表现为典型登革热。发热、肌痛、腰痛、但骨、关节痛不显著,而出血倾向严重,如鼻衄、呕血、咯血、尿血、便血等。常有两个以上器官大量出血,出血量大于100ml。血浓缩,红细胞压积增加20%以上,血小板计数<100×109/L。有的病例出血量虽小,但出血部位位于脑、心脏、肾上腺等重要脏器而危及生命。

(二)登革休克综合征:具有典型登革热的表现;在病程中或退热后,病情突然加重,有明显出血倾向伴周围循环衰竭。表现皮肤湿冷,脉快而弱,脉压差进行性缩小,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烦燥、昏睡、昏迷等。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险,可于4~6小时内死亡。

患有“登革热”病的症状是什么?

登革热患者的症状一般都会出现发烧发热至39度以上的情况,通常还伴有头疼,和肌肉疼的情况,此外呕吐和腹泻症状也会时常出现。

登革热病是一种更严重的传染病,通常情况来说登革热一般是通过蚊虫来进行传播的。确诊登革热之后,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严重的登革热病症极易导致死亡的发生。登革热病毒的传播一般是由蚊虫中的伊蚊来进行传播的,到目前为止已经确定了十几种伊蚊可以传播登革热病毒。

根据症状的不同,登革热患者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病症较轻、病症严重,以及典型病症。首先病症较轻的患者有头疼发热并伴随浑身疼痛的情况,个别可能出现皮疹,但是不会像病症严重那样出现出血现象。

此外,病症严重的患者就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开始患有登革热的时候,严重者和轻型患者症状基本差不多,但是在发病三到五天之后,病情就会严重起来。患者会出现强烈的头痛、呕吐现象,甚至伴有意识模糊和障碍现象。另外,消化道等部位也会出现大出血,直至再一天之内死亡。

除了以上两种情况之外,还有一种典型的登革热疾病症状。大部分登革热患者在最初时都会出现温度迅速升高,达到40度的情况,这种发烧发热的情况一般会持续一个周左右的时间。此外,想头痛、肌肉痛、眼睛疼等现象也是经常有之,而且还会伴随呕吐等现象。

到目前为止,登革热病的治疗一直是采取综合性治疗手段,还没有研究出专门针对登革热的特效药物和治疗方式。基本上本着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要知道当出现登革热症状时,如果及时的发现并治疗会有效的降低死亡的几率。

登革热身上没起红点算严重吗,一直高烧不退

登革热
登革热(dengue fever)又称波尔加热、五天热等。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性疾病,其特征为发热、关节痛、肌肉痛、皮疹、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减少。
1 症状体征

潜伏期5~8天,前驱症有鼻炎、结膜炎,突然高热、恶寒、头痛、眼眶后痛、肌炎、剧烈性头痛、肌痛、关节痛、恶心、呕吐、乏力、厌食,第1次发热可达39~40℃。持续4~5天下降,症状减轻约1~3天后再次出现高热(双峰热),在发病3~5天,多数病人首先在躯干两侧出现麻疹样红斑,逐渐向四肢发展,以前臂屈侧为多,呈猩红热样皮疹,向颜面、四肢扩展。有的病例在手足、掌跖、踝及小腿可见紫癜样斑丘疹,伴瘙痒,消退后有脱屑。病人多伴浅表淋巴结肿大。
登革热病毒可引起亚洲儿童出血热。表现皮肤黏膜小的出血点及瘀斑,严重者有鼻出血,消化道、呼吸道及颅内出血。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退热后可恢复,凝血酶原延长。个别有蛋白尿,血清转氨酶升高。可用乳鼠脑、猴肾、白蚊、伊蚊细胞株作病毒分离培养。
2 用药治疗
应尽可能做到及早发现、早隔离、早就地治疗患者。目前对本病尚无确切有效的病原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
1.一般及支持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给予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防蚊隔离至病程的第7天。对典型和重型病例应加强护理,注意口腔和皮肤清洁,保持每日有一定的尿量和大便通畅。
2.对症治疗
(1)降低体温:对高热患者宜先用物理降温,如冰敷、酒精拭浴,慎用止痛退热药物,以免在G6PD缺陷患者中诱发急性血管内溶血或因大量出汗而引起虚脱。对高热不退及毒血症状严重者,可短期应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口服泼尼松(prednisone)5mg,3次/d。
(2)补液:对出汗多、腹泻者,先作口服补液,注意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必要时应采用静脉补液,纠正脱水、低血钾和代谢性酸中毒。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