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生活养生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的分型治疗(如何治疗甲状腺功能低下)

时间: 2023-11-04 00:50:20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系甲状腺激素合成与分泌不足,或甲状腺激素生理效应不好而致的全身性疾病。若功能减退始于胎儿或新生儿期,称为克汀病;始于性发育前儿童称幼年型甲减;始于成人称成年型甲减。

以下是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的分型治疗

(1)肾阳虚衰

治法:温肾助阳,益气祛寒。

处方:党参20克,黄芪30克,仙茅10克,仙灵脾10克,菟丝子10克,熟地10克,桂枝10克。

加减:阳虚甚者加附片、肉桂;性功能减退明显加巴戟天、淫羊藿;浮胂明显加茯苓、泽泻;大便秘结加苁蓉、黄精;颈部瘿瘤加鳖甲、龙骨、牡蛎、浙贝。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常用成方:附桂八味丸、有归丸、斑龙丸。

(2)肾阴阳两虚

治法:补肾益气,滋阴润燥。

处方:生地10克,山萸肉6克,黄精10克,菟丝子10克,苁蓉10克,首乌10克,当归10克,枸杞10克,党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克,黄芪10克。

加减:皮肤干燥加白芍、生芪;大便秘结加火麻仁、蜂蜜;阳虚明显加附子、肉桂;浮肿明显加泽泻、赤小豆。

用法:每日剂,水煎服。

常用成方:六味地黄丸、左归丸。

(3)脾肾阳虚

治法:温肾益气,健脾助运。

处方:黄芪30克,党参20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升麻6克,巴戟天10克,桂枝10克,陈皮10克,干姜4片,红枣4枚。

加减:纳少加木香、砂仁;腹胀加大腹皮;下肢浮肿加茯苓、车前子;头昏目眩加川芎、黄精;形寒肢冷加附子、淮山药。

常用成方:斑龙丸合香砂六君丸、真武汤、保和丸、五苓散。

(4)心肾阳虚

治法:温补心肾,强心复脉。

处方:附子10克,肉桂6克,党参10克,黄芪30克,生地2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白芍12克,麦冬10克,五味子8克,炙甘草15克。

加减:脉沉迟弱加麻黄、细辛;脉微结代加人参、枳实;头昏肢软加升麻、柴胡、桂枝。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常用成方:桂附八味丸、独参汤、生脉散、炙甘草汤。

(5)肝旺脾虚

治法:健脾平肝,软坚利湿。

处方:柴胡6~10克,白芍15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甘草3克。

加减:口苦失眠烦燥加丹皮、龙胆草、茵陈、栀子;腹胀加陈皮、砂仁;浮肿加车前子、泽泻;便秘加瓜蒌、火麻仁;口干加生地。

疗效:按上述分型加减治疗共51例,基本恢复14例,好转3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2%。

如何治疗甲状腺功能低下

!1.一般治疗:补充铁剂、维生素B12、叶酸等,食欲不振,适当补充稀盐酸。 2.替代治疗:TH替代治疗。 左甲状腺素(L-T4、优甲乐)25-50ug/d一次顿服,2~3m后根据甲状腺功能测定调整用量以长期维持。 干甲状腺:20~40mg/d一次顿服,2~3m后根据甲功测定调整用量以长期维持。 3.粘液水肿性昏迷治疗:静脉注射L-T3.40~120ug,以后每6h5~15ug,患者清醒后改为口服。无注射剂者给予T4片25~50ug/次或干甲状腺30~60mg/次,经胃管给药,每4~6h一次,清醒后改为常规替代治疗。适当补充体液及病因治疗。 TOP∧ 中医学认为甲低、甲减的发生常与以下因素有关: 1.情志刺激:由于精神刺激,导致肝气郁结,肝郁致脾虚,则运化失常,内生湿痰. 2.饮食不当:由于饮食不当,损伤脾胃,中气不足,运化失常,饮食水谷不得运化,痰饮内生;痰湿壅盛,阻碍气机,损伤脾阳。脾为后天之本,脾阳虚弱,日久则肾火滋养,以致脾肾双亏,则见食欲不振、畏寒肢冷、嗜睡懒动、全身浮肿等症状。 3.外邪侵袭:多见风热毒邪,从口鼻入侵,毒邪结聚于颈前,则见咽部及颈前肿、痛;若过用寒凉之物,内伤阳气,虽颈部热毒祛除,疼痛消失,但可见发音低沉、怕冷,甚至浮肿等症。 4.手术创作或药物中毒:由于施行甲状腺切除手术或服用某些有毒药物(如治疗甲亢的西药),损伤人体正气,致使脏腑失养,机能衰退,可表现一系列虚损证侯。放射性碘131核素治疗甲亢唯一的副作用就是甲低(主要指永久性甲低、甲减)。 甲低、甲减多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以致脾肾阳虚;或因手术、药物损伤,机体阳气受损,致脾肾阳气亏虚而发病。中医认为肾藏元阴元阳,为水火之脏,主藏精,为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之源,生命活动之根,故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与胃共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和输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称为后天之本,脾之健运有赖于肾阳之温煦,而肾气充沛,又靠脾胃化生气血之初养。两者转相滋养,相互为用,共同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 病机关键为脾肾阳虚,但在病理发展过程中脾肾之间的阳气虚弱有所侧重。 (一)饮食因素 饮食不节,仇饱失常或过食生冷,寒积胃脘,损伤脾阳,化源匮乏,而致本病。 (二)体质因素  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水谷精微不能输布五脏,脾肾亏虚而发病。 (三)失治或误治 久病未医或新疾误医,用药不当,苦寒太过,吐泻失度,损伤脾胃阳气。 (四)烦劳过度 过度劳累,房事不节,纵情纵欲,损伤肾阳,命门火衰而致本病。. 本病主要病机是肾阳气亏虚,脏腑功能衰弱。脾为后天之本,脾气不足,则化源匮乏,五脏之精华失却充养。肾失所藏,肾虚阳衰,脾失温煦,脾阳更虚,运化失司,水湿内停,形成脾肾阳虚之证,肾虚水泛,水气凌心,出现心阳虚衰证,阳气不足,水谷精微不能禀阳气而化生气血,终至气血双亏,阴阳两虚。 TOP∧  中医怎样治疗甲状腺机能低下(甲低) 甲状腺疾病多因肝郁火伏,以致激动肝火,或情志内伤,肝气郁结而引发。其发病机理与经、孕、产、乳等生理功能失调及体质因素等一定关系,体内阴阳乘戾,气滞痰凝,壅结颈前功尽弃基本病变,若迁延日久,引起血脉瘀阻则由气、痰、瘀三者合而交结为患。本病初起多实,病久则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 1、痰热互结,气血雍滞 由于肝气久郁化火,灼液成痰,痰热互结,壅塞中焦,气机失畅,血脉不行,久则痰瘀互结,凝于颈部,发为瘿肿。 2、脾虚湿停,痰水凝聚 由于患者平素肾阳虚,体内多痰多湿,阳虚刚内寒,水湿之邪停留体内,无以温化,则寒痰水湿互结,凝聚不散,聚于颈下,成为瘿肿。 中医中药治疗甲状腺炎、甲减、甲低等甲状腺疾病优势 中医治疗中药或西药治疗各有优势,采取中西医结合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措施,已成为近年来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从众多的中西医治疗措施中可以看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炎、甲减、甲低等甲状腺疾病总的趋势,是采用西药替代疗法补充甲状腺素,结合中医辩证施治促进甲状腺功能的恢复。不仅为广大患者所接受,而且被众多病例证实,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 不仅大大减少了甲状腺素药物的用量,减少了西药的副作用的发生,同时,中药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尤其是可根治甲状腺炎、甲减、甲低等甲状腺疾病,为患者找到了希望。而对甲状腺炎、甲减、甲低等甲状腺疾病的危象患者,更应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积极抢救治疗,以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 以往采用单纯西药治疗,多为终生替代疗法;采用纯中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症状改善甚至消失,对西药逐渐减量直到停用西药,继以中药巩固疗效,复查甲功在正常范围之内,则可将中药减量停药。总之,采用纯中药、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炎、甲减、甲低等甲状腺疾病是目前的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彻底根治甲状腺炎、甲减、甲低等甲状腺疾病的希望所在。 目前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炎、甲减、甲低等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疾病的治疗多用甲状腺片剂替代治疗,如优甲乐、加衡、甲状腺素片等,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或终身服药;甲状腺激素治疗虽然能替代性地纠正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减退,但对免疫异常无作用,不能降低患者血清中抗甲状腺抗体的水平。手术及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疗都将加速甲减的发生和发展,一般属禁忌。 专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炎、甲减、甲低等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以中药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清心泻火、清热解毒、活血化淤、软坚散结、温补脾肾、益气养血的方法的治疗原则,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炎、甲减、甲低的疗效优于单纯服用西药甲状腺素片剂,加用中药后能够较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甲状腺功能,使甲状腺肿大缩小,并能降低患者血清中高水平的抗甲状腺自身抗体,改善机体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减少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的剂量,从而避免了长期、大量服用甲状腺素片剂带来的副作用,弥补了西药的不足。在临床及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斟选有效方药研制出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炎、甲减、甲低等甲状腺疾病的多种中药方剂,不但提高了临床疗效,并方便了患者。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病因5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表现6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诊断 6.1检查 7治疗 7.1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7.1.1用药方案7.1.2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不良反应7.1.3甲状腺素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7.2对症治疗 8参考资料附:1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相关药物2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中成药 1拼音 jiǎ zhuàng xiàn gōng néng jiǎn tuì zhèng

2英文参考 hypothyroidi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3概述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hypothyroidi *** )是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减少或组织利用不足导致的全身代谢减退综合征,简称甲减[1]。按其病因分为原发性甲减,继发性甲减及周围性甲减三类。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治疗主要是替代疗法,多数患者需终身替代[1]。

4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病因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病因较复杂,以原发性者多见,其次为垂体性者,其他均属少见。

5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表现 1.面色苍白,眼脸和颊部虚肿,表情淡漠,痴呆,全身皮肤干燥、增厚、粗糙多脱屑,非凹陷性水肿,毛发脱落,手脚掌呈萎黄色,体重增加,少数病人指甲厚而脆裂。

2.神经精神系统:记忆力减退,智力低下,嗜睡,反应迟钝,多虑,头晕,头痛,耳鸣,耳聋,眼球震颤,共济失调,腱反射迟钝,跟腱反射时间延长,重者可出现痴呆,木僵,甚至昏睡。

3.心血管系统:心动过缓,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低,心音低钝,心脏扩大,可并发冠心病,但一般不发生心绞痛与心衰,有时可伴有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重症者发生粘液性水肿性心肌病。

4.消化系统:厌食、腹胀、便秘。重者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胆囊收缩减弱而胀大,半数病人有胃酸缺乏,导致恶性贫血与缺铁性贫血。

5.运动系统:肌肉软弱无力、疼痛、强直,可伴有关节病变如慢性关节炎。

6.内分泌系统:女性月经过多,久病闭经,不育症;男性阳萎, *** 减退。少数病人出现泌乳,继发性垂体增大。

7.病情严重时,由于受寒冷、感染、手术、麻醉或镇静剂应用不当等应激可诱发粘液性水肿昏迷。表现为低体温(T〈35℃),呼吸减慢,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四肢肌力松弛,反射减弱或消失,甚至发生昏迷,休克,心肾功能衰竭。

8.呆小病:表情呆滞,发音低哑,颜面苍白,眶周浮肿,两眼距增宽,鼻梁扁塌,唇厚流涎,舌大外伸四肢粗短、鸭步。

9.幼年型甲减:身材矮小,智慧低下,性发育延迟。

6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诊断 成人型甲减:成年起病,有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减退和低代谢的临床表现,血中甲状腺激素低于正常[1]。

呆小病:起病于胎儿或新生儿,除成人型表现外,尚有智力低下和特殊面容,血中甲状腺激素低于正常[1]。

6.1检查

1.基础代谢率低于正常、血清TT4<40ng/ml,血清TT3<0.6ng/ml,甲状腺摄131I率低平(3小时<10%,24小时<15%)。

2.血清TSH值

原发性甲减症:亚临床型甲减症血清TT4、TT3值可正常,而血清TSH升高,血清TSH水平在TRH兴奋剂试验后,反应比正常人高。

垂体性甲减症:血清TSH水平低,对TRH兴奋试验无反应。应用TSH后,血清TT4水平升高。

下丘脑性甲减症:血清TSH水平低或正常,对TRH兴奋试验反应良好。

3.X线:心脏扩大,心搏减慢,心包积液、颅骨平片示蝶鞍可增大。心电图示低电压,QT间期延长,STT异常。超声心动图示心肌增厚,心包积液。

4.血脂、肌酸磷酸激梅活性增高,葡萄糖耐量曲线低平,贫血。

7治疗

7.1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甲状腺制剂终身替代治疗。早期轻型病例以口服甲状腺片或左旋甲状腺素为主。

7.1.1用药方案 成人初始剂量为甲状腺片一日10~20mg或左甲状腺素钠片一日25~50μg,逐渐增加,维持量一般为甲状腺片一日40~80mg、左甲状腺素钠片一日100~150μg[1]。

7.1.2不良反应 ①长期过量用药可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如心悸、手和眼睑震颤、多汗、体重减轻、神经兴奋性升高和失眠等。应据症状调整剂量[1]。

②老年和心脏病患者用药加量过快可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病程长、病情重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或黏液性水肿患者均应谨慎对待,初始采用小剂量,以后缓慢增加直至生理替代剂量[1]。

③伴有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患者应先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药物,待肾上腺皮质功能恢复正常后再用本类药物[1]。

由于甲状腺片T3和T4的含量和两者的比例不恒定,临床推荐优先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1]。

7.1.3甲状腺素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①甲状腺素可减少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的降糖效果。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服用甲状腺素治疗,特别是在甲状腺素初始治疗阶段,需定期监测血糖,调整降糖药剂量[1];

②与香豆素衍生物同时服用时,甲状腺素可增加其药效,这是因为甲状腺素可置换血浆蛋白结合的抗凝荆。因此如甲状腺素与抗凝剂同服时,需定期检查血凝指标,必要时调整抗凝剂用量(减量)[1];

③因为考来烯胺能抑制机体吸收甲状腺素,所以甲状腺素与考来烯胺同服时,两种药物需分开服用,间隔4~5小时[1];

④水杨酸盐、双香豆素、大剂量呋塞米(250mg)、氯贝丁酯和苯妥英钠可置换血浆蛋白上的甲状腺素[1];

⑤静脉快速注射苯妥英钠可导致血浆游离的甲状腺素和三碘甲腺原氨酸水平升高,个别病例可出现心律失常[1];

⑥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可减少外周组织T4向T3的转化,合用时应注意[1];

⑦本类药与三环类抗抑郁药合用时,两类药的作用及毒副作用均有所增强,应注意调整剂量[1]。

7.2对症治疗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