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生活养生

伤后发热的问诊

时间: 2023-11-04 02:51:51

损伤之后患者常有发热证候。因损伤之后,脉络破裂,离经之血瘀滞千体腔、管道、皮下、肌腠之中,壅遏积聚,郁久则可生热。若损伤之时伴有皮肤破损,污浊之物染蚀伤口,外邪侵人机体或伤后瘀血积聚,加之体内原有余毒外侵,瘀血和邪毒相聚为热;或损伤之后,内外出血过多,阴液亏耗未能及时补充,阴不制阳,虚阳外浮而成血虚发热等。正如《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说:“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

(一)问诊要点

伤后发热临床有实证、虚证之分,一般实多虚少,或实虚夹杂。瘀血积于体内,壅而生热,多为实证,此为瘀血发热,此种发热一般伤后24小时内出现。体温常在38℃左右,一般不超过39℃。发热有夜热早凉之特点,发热程度和时间与损伤轻重成正比,损伤轻者热度低,持续约1周左右;损伤重者,热度高,一般可持续2~3周。热毒之邪外侵,壅于肌肤、脏腑,血脉,则郁而成脓,甚或火毒攻心,故而热度高,一般在39℃~40℃左右,如为化脓性、中毒性休克等,为里实热之证。若失血过度,阴血亏损,阴不制阳,则出现日哺发热,头晕目眩等阴血亏损及气阴两虚之症状,此为虚证。

(二)分型问诊

1.瘀血发热

问诊:为内伤之后,瘀血内壅所致,体温大约38℃。上焦瘀血,则咳喘疼痛,痰中带血;瘀于中下焦者则呕血或尿中带血等;瘀血积于阳明之府,表现为腹满,便秘,胸腹满闷,腹痛拒按;若瘀血积于胸胁部位,皮色青紫,胀痛或刺痛,烦躁不安,夜卧不宁,情志暴躁。

治法:祛瘀清热。瘀血在上焦者用血府逐密汤加减;瘀血在中下焦者,用复元活血汤加减;血热妄行,有咳血、呕血、尿血者,宜清热凉血,用犀角地黄汤或小蓟饮子加味主之,瘀血积于阳明之府者,则攻下泄热,黎洞丸主之;若瘀血积于胸胁者,用清肝散热法,丹栀逍遥散主之。

2.毒邪内壅肌肤

问诊:肢体开放性损伤,邪毒内壅,局部掀红、肿胀、灼热、疼痛,热毒壅久,肉腐成脓,而成为肿疡。伴发热恶寒,头痛。

治法:脓未成者,宜解表清热解毒;脓已成者,则应排脓托毒,方用银翘散、荆防败毒饮;热甚,红肿、热痛者,用五味消毒饮主之;脓已成,则应切开排脓,内服托里透毒散。

3.毒邪内壅脏腑

问诊:胸胁疼痛,咳吐带血,或腹痛胀满,拒按,恶心呕吐,大便秘结,小便赤黄。体温在39℃~40℃左右之高热者,烦躁不安,口干舌燥,或口苦咽干,往来寒热,或高热汗出,口干舌燥。

治法:清热解毒,泄火祛毒。热甚喜饮,津液耗伤者,白虎汤加减;热毒壅盛,高热烦渴者用黄连解毒汤加减,热壅阳朗腑实便秘者,用内疏黄连汤、栀子金花丸;若往来寒热.口苦咽干者,用小柴胡汤加减,若高热神昏,烦躁不安者、用清营汤或犀角地黄汤加减。

4.阴血亏虚

间诊:日哺发热,头晕目眩,视物昏花,或眼冒金花。

治法:养血清热。方用四物汤加味。若肾阴亏损,虚火上炎者,用知柏地黄丸;若血虚阳浮,精髓亏耗,虚热重者,用大补阴丸、清经散。

5.气血两虚

问诊:损伤失血,气随血耗,气虚无力,低热,自汗,倦怠喜卧,面色无华,心慌气短。

治法:益气生血。方用当归补血汤、补中益气汤加减。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