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经》:“小弱而涩胃反,微弱者有寒少气。尺寸俱孺弱,发热恶寒、汗出。”
《千金方》:“寸口脉沉而弱者,日寒热及疝瘕,小腹痛;寸口脉微而弱,气血俱虚,男子吐血,妇人下血,呕汁出。”
《四言举要》:“沉弱阴虚,弱小阳竭。泄泻下痢,沉小滑弱;劳极诸虚,浮软微弱。”
《诊家正眼》:“弱堪重按,阴犹未绝,弱兼涩象则气血交败,生理灭绝。”
《医学人门》:“沉弱阳虚多惊悸,浮弱微散视渺茫,沉弱筋枯腰脉僵,沉弱惊汗、滑泻。”
《医宗金鉴》:“劳倦伤脾,脉当虚弱;泄泻下利,沉小滑弱;火热之症,微弱无神,根本脱离。”
《脉诀启悟注释》:“浮弱阳气衰微,沉弱阴虚水涸。”
《脉如》:“证虚脉弱而兼之以涩,为气血交败。”弱脉之相兼脉中,《脉经》言:“尺寸俱濡弱,主发热、恶寒、汗出。”究其意义:弱脉沉而细软无力,主气血虚之证。濡脉浮而细软,主精血不足。《脉经》言:“寸口濡,阳弱自汗出。”寸口是心肺阳虚而自汗。又言:“尺中濡,少血,发热恶寒。”尺属肾,肾阳虚则畏寒,肾阴虚,虚热内生。若尺寸俱濡弱,是气血阴阳俱虚,故可发热、恶(畏)寒、汗出兼见,但非表证。
《四言举要》言:“沉弱阴虚。”《医学人门》言:“沉弱阳虚多惊悸。”诊沉弱之脉,究为阴虚,抑或阳虚?沉弱之脉,主里虚证。如寸脉沉弱,主阳气虚;左寸沉弱,心阳虚而惊悸;右寸沉弱,肺气虚而短气自汗。左尺脉沉弱,主肾阴虚,耳聋骨痿,右尺沉弱,肾阳不足,下焦虚寒,大便滑泄。
细目一 脉诊概说
(一)寸口三部九候的概念
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三部中每部又可分别施行浮、中、沉三候,故一手的寸、关、尺三部共有九候,所以,将此称为寸口的“三部九候”。
(二)寸口三部分候脏腑
寸口 寸 关 尺
左 心、膻中 肝胆、膈 肾、小腹(膀胱、小肠)
右 肺、胸中 脾胃 肾、小腹(大肠)
按寸口脉分候脏腑,左关脉可候
A.心与膻中
B.肾与小腹
C.脾与胃
D.肝、胆
E.肺与胸中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左关脉可候肝胆、膈。
(三)切脉指法
1.选指
医生选用左手或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个手指指目,手指指端平齐,手指略呈弓形倾斜,与受诊者体表约呈45°角为宜。
2.布指
医生下指时,先用中指按在高骨(桡骨茎突)内侧的桡动脉处定关位,再用食指按在关前(腕侧)以定寸位,用无名指按在关后(肘侧)以定尺位。
布指要依据病人高矮、手臂长短和医生的手指粗细,做适当疏密的调整。对于小儿,因其寸口较短,一般多用拇指一指定三关,不必细分寸、关、尺三部。
3.运指
(1)举法:指医生用轻指力按在寸口脉搏跳动部位以体察脉象的方法,故又称为浮取。
(2)按法:指医生用重指力按至筋骨间以体察脉象的方法,故又称为沉取。
(3)寻法:指医生指力不轻不重,按至肌肉,并调节适当指力,或前后左右推寻,以细细体察脉象的方法,故又称为中取。
(4)总按:三个手指同时用大小相等的指力诊脉的方法。是从总体辨别脉象。
(5)单按:用一个手指诊察寸、关、尺的某一部脉象的方法。主要用来重点判别各部脉象的形态特征。
细目二 正常脉象
(一)正常脉象的特征
正常脉象,又称平脉或常脉,其特征是:寸、关、尺三部皆有脉,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快不慢,一息四五至(相当于60~90次/分钟,成年人),节律均匀而无间歇,从容和缓,柔和有力,尺脉沉取应指有力,即有胃、有神、有根,是正常脉象的特征。
(二)正常脉象的特点(胃、神、根)
1.胃
脉有胃气的基本特征是脉象从容、和缓、流利。
2.神
脉之有神的主要表现是柔和有力、节律整齐。
3.根
脉之有根主要表现在尺脉有力、沉取不绝两个方面。
细目三 常见病脉
1.浮脉
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脉动显现部位浅表。主表证。
脉浮有力,主表证。
脉浮紧,主风寒表证。
脉浮数,主风热表证。
脉浮无力,主虚人外感,或邪盛正虚证。
2.沉脉
轻取不应,重按始得,脉动显现的部位较深。主里证,也可见于正常人。
脉沉有力,主里实证。
脉沉无力,主里虚证。
3.迟脉
脉来迟缓,一息不足四至(每分钟脉动60次以下)。主寒证,亦可见于邪热结聚之实热证。
脉迟有力,主实寒证。脉迟无力,主虚寒证。
脉迟有力,兼壮热,腹满胀硬痛,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燥者,属肠热腑实证。
运动员或经常体育锻炼,在静息状态下脉来迟而和缓;正常人入睡后,脉率较慢,都属生理性迟脉。
4.数脉
脉来急促,一息脉来五六至(每分钟脉动90~120次之间)。主热证,亦见于里虚证。
脉数有力,主实热证。
脉数无力,主虚热证。
脉数无力,兼面白无华,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唇舌淡白者,属气血不足证。
5.滑脉
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珠走盘。主痰饮、食滞、实热。青壮年及妇女妊娠可见滑脉。
6.涩脉
形细而行迟,往来艰涩不畅,脉势不匀。主精伤、血少、气滞、血瘀。
脉涩无力,为精伤血亏,津液耗伤所致,属虚证。脉涩有力,为气滞血瘀所致,属实证。
7.洪脉
脉体宽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若波涛汹涌。主热盛。
8.细脉
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主气血两虚证、阴血虚证、湿证。
脉细无力,属虚证。
脉细小而缓,为湿邪阻遏脉道所致,属实证。
9.弦脉
端直而长,如按琴弦。主肝胆病、痛证、痰饮证等,或为胃气衰败者。亦见于老年健康者。
10.紧脉
脉来绷急,左右弹指,状如牵绳转索。主寒证、痛证和食积证。
11.濡脉
浮细无力而软。主虚证、湿困。
12.微脉
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主气血大虚,阳气衰微。
久病见之为正气将绝,新病见之为阳气暴脱。
13.结脉
脉来缓慢,时有中止,止无定数。主阴盛气结、寒痰血瘀、气血虚衰。
脉结有力,主寒证、痰证、瘀血证。脉结无力,主气血不足证。
14.代脉
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还。主脏气衰微,跌打损伤、惊恐、痛症。
脉代无力,为脏气衰微。脉代有力,为跌打损伤、惊恐、疼痛。
15.促脉
脉来急数,时有中止,止无定数。主阳盛实热、气血痰食停滞,亦见于脏气衰败。脉促有力,主阳热亢盛、气滞血瘀、痰饮、食积等证。脉促无力,主脏气虚弱,阴血衰少。
迟脉的主病是( )
A.虚热证
B.痰饮
C.寒证
D.血瘀
E.气滞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迟脉:脉来迟缓,一息不足四至(每分钟脉动60次以下)。主寒证,亦可见于邪热结聚之实热证。脉迟有力,主实寒证。脉迟无力,主虚寒证。脉迟有力,兼壮热,腹满胀硬痛,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燥者,属肠热腑实证。
下列各项,不属于涩脉主病的是( )
A.伤精
B.血少
D.气滞血瘀
D.痰食内停
E.阴盛气结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涩脉:形细而行迟,往来艰涩不畅,脉势不匀。主精伤、血少、气滞、血瘀。
脉涩无力,为精伤血亏,津液耗伤所致,属虚证。脉涩有力,为气滞血瘀所致,属实证。
脉来急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是指( )
A.疾脉
B.促脉
C.结脉
D.动脉
E.代脉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促脉:脉来急数,时有中止,止无定数。
细脉的主病是( )
A.寒凝
B.血瘀
C.气滞
D.食积
E.湿阻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细脉: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主气血两虚证、阴血虚证、湿证。
下列各项,不属于滑脉主病的是( )
A.实热
B.妊娠
C.水饮
D.食积
E.痰湿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滑脉主痰饮、食滞、实热。青壮年及妇女妊娠可见滑脉。
既主疼痛又主痰饮病的脉象是( )
A.滑脉
B.紧脉
C.动脉
D.牢脉
E.弦脉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弦脉主肝胆病、痛证、痰饮证等,或为胃气衰败者。
结脉、代脉、促脉的共同点是( )
A.脉来较数
B.脉来时止
C.止无定数
D.脉来缓慢
E.止有定数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结脉、代脉、促脉的共同点是脉来时止。
(1~2题共用备选答案)
A.滑
B.促
C.弦
D.涩
E.数
1.胸痹心痛患者,脉象多见
2.心烦不寐患者,脉象多见
『正确答案』D、E
『答案解析』1.胸痹心痛患者,多为气滞血瘀,脉象多见涩脉。2.心烦不寐患者,多有热邪,脉象多见数脉。
(1—2题共用备选答案)
A.脉位的浮沉
B.脉力的大小
C.脉形的长短
D.脉率的快慢
E.脉律的齐否
1.濡脉与弱脉的主要不同点,在于
2.结脉与促脉的主要不同点,在于
『正确答案』A、D
『答案解析』1.濡脉与弱脉的主要不同点,在于脉位的浮沉。2.结脉与促脉的主要不同点,在于脉率的快慢。
(1一2题共用备选答案)
A.结脉
B.促脉
C.代脉
D.微脉
E.弱脉
1.脉来缓而时止,止无定数者,称为
2.脉沉细而软者,称为
『正确答案』A、E
『答案解析』1.脉来缓而时止,止无定数者,称为结脉。2.脉沉细而软者,称为弱脉。
(1~2题共用备选答案)
A.邪热亢盛
B.阴寒阻碍阳气
C.气血两虚
D.虚阳浮越于外
E.湿邪困阻阳气
1.洪脉的主病为
2.濡脉的主病为
『正确答案』A、E
『答案解析』1.洪脉的主病为邪热亢盛。2.濡脉的主病为主虚证、湿困。
这个问题要回答非常多.不说左手的心肝肾,也不说右手的肺脾肾,就从大体上说常见的一些脉象简单的分析一下.
首先可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位.
一般寒性病脉象多紧,沉,缓.而热性病多数,急,有力为实症,无力为虚症.
如浮(轻摸就能摸到),说明病邪在表,如沉,用力才能摸到,说明病在里,或是说在脏.
二是可推断一些疾病的进退.
如本来为表症,脉浮,但渐脉象变洪大,高烧,说明邪盛正衰主病进.如从洪大渐趋缓和,也就是病从重渐好转了.
脉象不是一两句能说清的,我收藏了一个脉象口诀,原箸是吉林省已故老中医李治民先生,你看看是否有用。
发明脉,是先贤,去芜存精几度研,纲举目张明如镜,此篇执简可御繁。
切脉法,有真传,二十八脉不一般,浮沉迟数四纲脉,各脉分属要精研。
有些脉,浮沉兼,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要明勘,沉含四脉(伏、细、牢、弱)重方得,浮中沉里四脉焉。(虚、实、芤、长)(郭按:焉字在这里是其中的意思)
浮脉: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沉脉: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迟脉: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数脉:数脉来,息六至,脉来快速用心记,浮沉虚实须分别,君相之火不同治。
虚脉:虚脉形,皆无力,浮大而软无根砥,脉虚身热为中署,气虚正亏身无力。
实脉:实脉形,大而长,三候充实力最强,新病见实邪气盛,久病见之病主殃。
滑脉:滑脉状,颇费猜,如盘走珠应指来,宿食痰热胸中满,女脉调时应有胎。
涩脉:涩脉状,刮竹形,细迟短滞似欲停,血少津枯气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洪脉:洪满指,似波澜,来时虽盛去悠然,洪主病进邪气盛,胀满胃反治颇难。
微脉:微如丝,按若无,欲绝非绝微脉呼,五劳六极诸虚病,猝病有生久难图。
紧脉:紧如索,是脉形,拘急弹指切如绳,寒伤内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缓脉:缓四至,是脉形,从容和缓号为平,或因脾虚风湿病,是病非病仔细评。
濡脉:濡脉形,浮柔细,水面浮棉弱无力,产后病中见犹可,平人无根须忧虑。
弱脉:弱脉形,沉柔细,如棉在水力不济,阳气衰微精血虚,老人犹可少壮忌。
长脉:长迢迢,过本位,指下按之柔为贵,长主心肾根本壮,长大急硬火之罪。
短脉:短缩缩,喻如龟,藏头缩尾脉中推,短主诸病皆难治,盖因真元气多亏。
芤脉:芤脉形,中间空,芤脉按之软如葱,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伤阴络下流红。
弦脉:弦脉形,脉挺然,弦脉端直似琴弦,弦应肝胆痰饮痛,大小单双分轻重。
散脉:散脉候,浮而乱,中候渐无按不见,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魂欲断。
细脉:细脉候,细如线,沉取极细终不断,忧劳过度气血亏,湿邪郁结也常见。
伏脉:伏脉状,仔细求,下指推筋着骨头,气郁寒凝食内结,欲吐不吐邪闭由。
动脉:动脉跳,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园,动脉主病痛与惊,少阴动甚妊子焉。
革脉:革浮取,脉绷急,革脉形如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营亏或梦遗。
牢脉:牢沉取,脉坚强,牢形实大合弦长,积聚内结寒疝痛,奔豚痃癖气为殃。
促脉:促脉数,时一止,如马急行偶失蹄,炎炎火盛亡津液,喘嗽狂斑毒最急。
结脉:结脉缓,时一止,结脉形状记心里,疝瘕郁结寒气盛,情志不遂也致之。
代脉:代脉止,不即还,良久方来是真传,久病见代病难治,孕者生兮痫者安。
疾脉:疾脉来,躁而急,脉来一息七八至,亢阳无制真阴竭,喘促声嘶病危矣。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