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生活养生

中医脉象之涩脉

时间: 2023-11-04 09:11:43

涩脉亦是单因素并具有独立意义的脉象之一,脉形艰涩。它出现于医籍中亦是最早的,并与滑脉同时提出,滑涩两脉反映了脉的流利与艰涩(即不流利)及其程度。

由于“肺为血府”、“营行脉中”、“脉气流经”等根本原因,血脉总是流动的,滑脉是超过正常的过分流利,涩脉就是不及正常的不流乖j,它的脉形亦就是因为这种不流利而造成指下的艰涩感。如果我们将脉的流利程度与滑混作一示意就是:流利不及、正常流利、流利太过。

基于以上原因自《内经》起就将滑涩两脉并称对举是有道理的。涩脉在临床上虽然不算太少见,但在操作技术上是较为难以掌握体会的脉象,。它不像浮、沉、迟、数那么易于领会,与滑相比亦较之为难,因而从历史文献到实际操作上就存在有若干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方法上的不当,有的是概念的不清,也有的显然就是错误,由于这些问题还在实际工作中有所影响,就必须加以分析澄清。

本来涩脉的性质是很明显的,就是脉来涩滞,与滑正相反,但由于指感不如滑脉易于领会,亦就是在操作上较难些,所以生出许多不恰当的说解和形容。古代文献对涩解释最合理而无弊的要算唐·王冰在《素问·脉要精微论》的注解中所说的:“涩者往来时不利而蹇涩也。”可谓一语破的,无游词蔓语混于其间。涩的性质亦罢,指感亦罢,只是个涩滞,不应当参杂其他因素,这亦和滑脉不应当参杂其他因素一样,否则不但乱了涩脉脉形,亦会乱了其它有关因素的脉形(如常提到的短、迟、散等等),这应当是定义定理界限界说问题,不能混淆含糊的。

可能是由于涩脉的指感不太易于掌握领会,所以古人往往用许多辅助性的解说以使学者领会,因为这种作法本身是不合理的,所以事与愿违,反而使涩脉的面貌不是更清楚而是更模糊了,甚至于在临床实践中往往对不上号,深研者往往质疑,或再为之曲解,粗浅者甚至以指下难名为口实,根本不能掌握,这些问题的来源最早在于《脉经》。《脉经》上解释涩脉说:“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一曰浮而短,一日短而止。”除去往来难以外,其他解释几乎都有问题。因为一种脉象的形成要有它的条件,这些条件是要清楚明确,不能有所游移的。另外必须将其脉必备的条件和它常与之相兼并见的条件分开,否则必致混乱,历代脉书犯这个毛病的问题不少,涩脉即是较为突出的一例,由于涩为亡血失精、气滞血塞,亦多见于重证病人,所以它更易于与细、迟、散、短、不整等脉相兼而至,但不等于涩脉就定要与这些脉相兼,实践中涩而大,涩而弦长、涩而重数分明无歇止,乃至涩而数的脉都可以见到,把易于相兼出现的情况视为绝对是不合宜的,再将这些定人标准条件中显然就更不合理了,至于浮就更不恰当,可以说是错误的。

受《脉经》的影响,历代脉书在论述涩脉脉形时很少避免此弊,全部抄录引用《脉经》者有之,引用一部分者有之,按照这种思路方法增益、改动者有之,总之都是不当而徒增缴绕的。如《千金方》说:“或如数”。《千金翼方》加上:“促数……轻平乃得,重手不离其处,或多人而少出……”崔氏《脉诀》说:“无力缓涩。”《诊家枢要》叉加上“虚”的条件等,试问或如散,究竟散不散,或如散是个甚么脉形,这就是“玄虚”的话头,无法订为指标,无法令人领会掌握。促、数、虚等说之弊与迟、缓等说相似,无庸再辨。至于多人少出,人出当指脉的来去起伏,多人少出是实际上不可能的,一般论涩脉都有个脉来艰难的条件这是对的,但多数,尤其是较早期明代以上多加上这些不恰当的条件就有问题了。至于伪《脉诀》说:“指下寻之似有,举之全无,前虚后实,无复次第。”显然全无是处,《脉诀刊误》、《濒湖脉学》等都对此作了分析批判,是应该的,《寿世保元》说:“迟而有力为涩。”其错误亦是显然的。《医学实在易》说:“迟而不流。”用迟已是不当,不流则脉息已停,谈不上涩脉了,如果用不流代表不流利,这在切韵,亦算“悬脚”是不容许的,而迟,不能流利圆滑。滑涩者涩也,与滑相反,如刀刮竹,竹皮涩,又有节,刀刮而行涩,过节则倒退,有涩脉往来难之意,如雨沾沙,沙者不聚之物,雨虽沾之,其体亦细而散,有涩脉往来散之意,或一止复来是因涩不流利之止,与结、促、代之止不同。”如雨沾沙是为了形容沾沙不流,一止复来实际是似止非止,当然还不是止(有止是与结、促、代相兼)。戴氏之释虽不算完善贴切,但显然是较前人有进步的。

《脉学辑要》说:“案:脉要精微论云:滑者阴气有余也,涩者阳气有余也。”故后世诸家类为气多血步之脉,而景岳辨之详矣。路玉亦云:“食疾胶固中外,脉道阻滞。今验不啻食痰为然,又有七情郁结及疝瘕癖气、滞碍隧道而脉涩者,宜甄别脉力之有无以定其虚实耳。”又案:“涩脉古无一止之说,叔和则云:‘或一止’尔。后世脉书多宗其说。而明清诸家有不及止之义者,兼取叔和下或字,则涩之止,不必定然。”对涩脉的力度等问题作了全面的分析,当然亦就不能认为绝对是细迟短散等等的了,并对歇止亦提出了不一定要具备的说法。《医述》则直然否定了歇止之说:“有类乎止,而实非止也。”并说:“有类乎散而实非散也。”周学海注日:“涩脉不尽类散也。”逐步将涩脒的不恰当的附加条件予以清除,使艰涩的感觉与轻刀刮竹等客观形象的描述突出了出来。

根据历史文献及对其分析考证,并结合临床实践、实验等,拟订涩脉的传统脉形指标为:

1、涩脉为具有独立意义之单因素脉象。

2、涩脉只以脉象的不流利程度而言,较正常脉象不流利即可构成涩脉,当然它可以有程度上的不同。

3、涩脉的构成不应当含有细、迟、短、散、止等条件,但这不否定在实践上较易与这些脉象兼见。

4、涩脉之指感为不流利感,古人提出的“轻刀刮竹”、“如雨沾沙”、“病蚕食叶”等带有客观性质的形容,都可以参照帮助说明涩脉的性质和指感。

5、涩脉亦为一部分文献定为纲领脉。

中医诊断学常见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

1、浮脉

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反减;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临床意义:主表证,亦主里虚(虚阳外越)。

2、沉脉

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

临床意义:里证,常见于下痢、浮肿、呕吐、郁结气滞等 。

3、迟脉

脉象特征:脉来迟缓,一息不足4至(一分钟不满60次) 。

临床意义:主寒证,亦主邪热结聚里实证 。

4、数脉

脉象特征:脉来急促,一息5-6至 。

临床意义:主热证,亦主虚证 。

5、洪脉

脉象特征:脉形宽大,滔滔满指,来盛去衰 。

临床意义:主热甚(气分热甚) 。

6、细脉

脉象特征:脉细如线,应指明显,按之不绝 。

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主湿侵。

7、微脉

脉象特征: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

临床意义:主气血虚甚,阳气衰微 。

8、散脉

脉象特征:浮大无根,应指散漫,按之消失 。

临床意义:为元气耗散,脏腑精气欲绝 。

9、虚脉

脉象特征: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是一切无力脉的总称 。

临床意义:主虚证。

10、实脉

脉象特征:应指幅幅,举按皆然,是一切有力脉的总称 。

临床意义:主实证。

11、滑脉

脉象特征: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圆滑。

临床意义:主痰饮、食滞、实热诸证 。

12、涩脉

脉象特征:往来艰涩,如轻刀刮竹。

临床意义:主伤精、血少、痰食内停,气滞血瘀 。

13、长脉

脉象特征:脉体较长,超过寸关尺

临床意义:主阳证、实证、热证。

14、短脉

脉象特征:只现于关部,它部不显。

临床意义:短主气病,有力为气郁,无力为气损 。

15、弦脉

脉象特征: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

临床意义:主肝胆病、诸痛症、痰饮、疟疾等 。

16、芤脉

脉象特征: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

临床意义:失血 。

17、紧脉

脉象特征:脉形紧急,如牵绳转索。

临床意义:主寒证、痛证、宿食 。

18、缓脉

脉象特征:一息四至,来去有怠 。

临床意义:主脾虚或湿邪困阻。

19、革脉

脉象特征:中空外坚,如按鼓皮 。

临床意义:亡血、失精、半产、漏下等。

20、牢脉

脉象特征:实大弦长,沉取始得,坚着不移。

临床意义:阴寒内盛,疝气症瘕 。

21、弱脉

脉象特征:极软而沉细 。

临床意义:主阳气虚衰或气血俱虚。

22、濡脉

脉象特征:浮而细软,如絮浮水。

临床意义:主诸虚,又主湿 。

23、伏脉

脉象特征:比沉脉更深,需重按着骨始可得,甚至伏而不现 。

临床意义:邪闭、厥病、痛极(伏而有力) 。

24、动脉

脉象特征:脉动如豆,见于关部 。

临床意义:多见于惊恐、疼痛之症 。

25、促脉

脉象特征:数而一止,止无定数。

临床意义:主阳盛热实。

26、结脉

脉象特征:缓而一止,止无定数 。

临床意义:主阴盛气结 。

27、代脉

脉象特征: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 。

临床意义:主脏气衰微 。

28、疾脉

脉象特征:一息七至以上。

临床意义:多见于阳亢无制,真阴垂绝之候。

求中医中的多种脉象的名称

你好,我直接贴在下面,你看就是了,临床可以鉴戒的28脉都在了,写的比较形象和实用:

· 浮脉:轻寻有、按无有,浮脉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脉中间仔细究,有力恶风见表实,无神无力指虚浮,浮脉里有七瓣(浮紧、浮缓、浮滑、浮数、、浮迟、浮虚、浮洪),其中理性要经验。
·洪脉: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脉洪阳盛虽夏旺,非是火盛治灾凡。
·实脉:实毕毕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是火盛,久病逢时或气痛。
·长脉:长脉直过本位前,迢迢自弱类长杆,心肾身强气本状,实脉相联似剑长。
·短脉:短脉象形似龟,藏头露尾脉中筋,寸尺可凭关不诊,涩微动结似相随,主病逢之为难治,概似真元气多亏。
·芤脉:两边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寸阳见芤血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芤形浮细须轻诊,睡眠浮脉像得诊,气血伤耗精神损,自汗阳虚骨蒸深。
·散脉:散脉形浮无沉候,如寻至数拘不定,满指散乱似扬先,按之分散难归整,产是生早胎为堕,久病脉散必丧命。
·沉脉:沉脉壮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无力真元弱,有力为痛滞气侵,中寒其脉均沉类,沉紧、沉滑、沉弦、沉细、沉数、沉迟、沉微,数头机关勿误人。
·微脉:细微小至如弦,沉而极细最不断,春夏少年均不宜,春冬老弱确为善。
·伏脉:沉之深,伏脉游,下指推筋靠骨求,真气不行症痞结,脉丧泻之不出头。
·弱脉:沉细软绵似弱脉,轻寻无板重采知,元气耗损精血虚,少年可虑白头矣。
·虚脉:虚脉举指迟大软,按之无力又空洞,精神气血都伤损,病因虚法,汗多中。
·牢脉:沉而伏力很强,牢形实大和弦长,劳伤微疾真精损,气喘腹疝,七情伤。
·革脉:革脉肢体自浮急,象诊真似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血虚或“梦遗”。
·迟脉:寻肉内至来三,来往极慢微迟脉,浮迟表寒是表证,沉迟里冷必定见。缓、结、代、涩居迟类,不究详细莫轻谈。
·缓脉:缓四至通不偏,和风杨柳袅自然,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间,缓迟气血皆伤损,和缓从容为气安。
·结脉:缓一指复又来,结脉肢体记在怀,悲虑积中成郁结,五芤交攻为痞灾。(五芤:气、血、痰、饮、食)
·代脉:缓之不能随手知,良久方来是代脉,代是气衰凶且甚,妊娠奉同生机存。
·涩脉:脉道涩难疏通,细迟短散何成形,来往湿滞似刮竹,病蚕食叶慢又难,思虚交愁里积久,不但损血又伤精。
·数脉:来往速数脉形,一息六至仔细凭,数脉属阳热可知,只把虚实火来医,实要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急、紧、弦、滑、动、促都从数脉安排定。
·疾脉:快过数者脉名疾,载阳又可阳凶升。
·紧脉:数又弦疾和成紧,举如转索切绳形。浮紧表寒身体痛,沉紧逢见腹疼痛。
·弦脉:举迎手按不转,弦长端直若丝弦,受病轻重如何认,指在弦上软硬看。
·滑脉:滑脉如珠滚滚来,往来流利却还前,停食痰气胸中瘀,妇女滑缓定是胎。
·动脉:动脉摇摇数在关,没头没尾豆形圈,动主惊悸心空虚,汗出发热阴阳参。
·促脉:数又止促脉乎,进必无生退可生,促脉三焦火焱盛,原因有五细推求。血、气、痰、食、饮停留一种治病由。
·濡脉:浮取极不力,按之随手又空空,主病血虚阳虚症,汗多夜间骨热蒸。凭脉验证如明镜,学者用心都精通。

再会。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