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生活养生

二十八脉及主病之迟脉类

时间: 2023-11-04 10:41:05

1、缓脉

脉象特征:缓脉有两种意义,一是脉来和缓,一息四至(每分钟60~70次),可见于正常人。亦称为平缓脉,是脉有胃气的一种表现。周学霆曰:"缓即为有神也",即指平脉缓和之象。二是脉势纵缓,缓怠无力。王冰曰:"缓谓纵缓,非动之迟缓也。"

临床意义:多由脾虚,气血不足,血脉失充,鼓动无力,或为湿邪困阻,阳气受遏,血行缓怠所致。

迟脉类其他脉对比:迟脉、涩脉、结脉。

2、涩脉

脉象特征:形细而行迟,往来艰涩不畅,脉律与脉力不匀,应指如轻刀刮竹,故可理解为不流利脉。

临床意义:主伤精、血少、痰食内停、气滞血瘀等证。涩而有力为实证;涩而无力为虚证。

如精血衰少,津液耗伤,不能濡养经脉,致血行不畅,往来艰涩的涩脉是涩而无力;痰食胶固,脉道不畅,及血瘀气滞,导致血脉痹阻,则脉涩而有力。

迟脉类其他脉对比:迟脉、缓脉、结脉。

3、结脉

脉象特征:结脉是指脉率比较缓慢而有不规则的歇止。《脉经》载有:"结脉往来缓,时一至复来。"《诊家正眼》"迟滞中时见一止。"提示脉象以脉率慢、节律不齐为主要特征。

结:缓而时止,止无定数

代:缓而时止,止有定数

促:速而时止,止无定数

临床意义:主阴盛气结。由气、血、痰、食停滞及寒邪阻遏经络,致心阳被抑,脉气阻滞,故脉来迟滞中止,结而有力;由气虚血弱致脉来迟而中止,则脉结而无力。

迟脉类其他脉对比:迟脉、缓脉、涩脉。

我想问问,中医中的望闻问切,中“切”,关于脉搏的28种病的介绍,有更清楚的更好

李中梓《诊家正眼》二十八脉脉象与主病歌诀
浮脉
【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沉脉
【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或水与血。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迟脉
【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症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数脉
【体象歌】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歌】数脉主腑,其病为热。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歌】有力实火,无力虚火。浮数表热,沉数里热。阳数君火,阴数相火。右数火亢,左数阴戕。
滑脉
【体象歌】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主病歌】滑脉为阳,多主痰涎。寸滑咳嗽。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气伤食;尺滑病淋,或为痢积,男子溺血.妇人经郁。
【兼脉歌】浮滑风痰,沉滑痰食。滑数痰火,滑短气塞。滑而浮大,尿则阴痛。滑而浮散,中风瘫痪。滑而冲和,娠孕可决。
涩脉
【体象歌】涩脉蹇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惧足。
【主病歌】涩为血少,亦主精伤。寸涩心痛,或为怔忡。关涩阴虚,因而中热;右关土虚,左关胁胀。尺涩遗淋,血利可决;孕为胎病,无孕血竭。
【兼脉歌】涩而坚大,为有实热;涩而虚软,虚火炎灼。
虚脉
【体象歌】虚合四形,浮大迟软;及乎寻按,几不可见。
【主病歌】虚主血虚。又主伤暑。左寸心亏,惊悸怔忡;右寸肺亏,自汗气怯。左关肝伤,血不营筋;右关脾寒,食不消化。左尺水衰,腰膝痿痹;右尺火衰,寒证蜂起。
实脉
【体象歌】实脉有力,长大而坚;应指愊愊,三候皆然。
【主病歌】血实脉实,火热壅结。左寸心劳,舌强气涌;右寸肺病,呕逆咽疼。左关见实,肝火胁痛;右关见实,中满气疼。左尺见之,便闭腹疼;右尺见之,相火亢逆。
【兼脉歌】实而且紧,寒积稽留。实而且滑,痰凝为祟。
长脉
【体象歌】长脉迢迢,首尾俱端;直上直下,如循长竿。
【主病歌】长主有余,气逆火盛。左寸见长,君火为病;右寸见长,满逆为定。左关见长,木实之殃;右关见长,土郁胀闷。左尺见之,奔豚冲兢;右尺见长,相火专令。
短脉
【体象歌】短脉涩小,首尾俱俯;中间突起,不能满部。
【主病歌】短主不及,为气虚证。短居主寸,心神不定;短见右寸,肺虚头痛。短在左关,肝气有伤;短在右关,膈间为殃。左尺短时,少腹必疼;右尺短时,真火不隆。
洪脉
【体象歌】洪脉极大,状如洪水;来盛去表,滔滔满指。
【主病歌】洪为盛满,气壅火亢。左寸洪大。心烦舌破;右寸洪大,胸满气逆。左关见洪,肝木太过;右关见洪,脾土胀热。左尺洪兮,水枯便难;右尺洪兮,龙火燔灼。
微脉
【体象歌]微脉极细,而又极软;似有若无,欲绝非绝。
【主病歌】微脉模糊,气血大衰。左寸惊怯,右寸气促。左关寒挛。右关胃冷。左尺得微,髓竭精枯;右尺得微,阳衰命绝。
细脉
【体象歌】细直而软,累累萦萦;状如丝线,较显于微。
【主病歌】细主气衰,诸虚劳损。细居左寸,怔忡不寐;细在右寸,呕吐气怯。细入左关,肝阴枯竭;细入右关,胃虚胀满。左尺若细,泄痢遗精;右尺若细,下元冷惫。
濡脉
【体象歌】濡脉细软,见于浮分;举之乃见,按之即空。
【主病歌】濡主阴虚,髓绝精伤。左寸见濡,健忘惊悸;右寸见濡,腠虚自汗。左关逢之,血不营筋;右关逢之,脾虚湿浸。左尺得濡,精血枯损;右尺得之,火败命乖。
弱脉
【体象歌】弱脉细小,见于沉分;举之则无,按之乃得。
【主病歌】弱为阳陷,真气衰弱。左寸心虚,惊悸健忘;右寸肺虚,自汗短气。左关木枯,必苦挛急;右关土寒,水谷之疴。左尺弱形,涸流可征;右尺弱见,阳陷可验。
紧脉
【体象歌】紧脉有力,左右弹指;如绞转索,如切紧绳。
【主病歌】紧主寒邪,又主诸痛。左寸逢紧,心满急痛;右寸逢紧,伤寒喘嗽。左关人迎,浮紧伤寒;右关气口,沉紧伤食。左尺见之,脐下痛极;右尺见之,奔豚疝疾。
缓脉
【体象歌】缓脉四至,来往和匀;微风轻颭,初春杨柳。
【主病兼脉歌】缓为胃气,不主于病;取其兼见,方可断证。浮缓风伤,沉缓寒湿。缓大风虚,缓细湿痹。缓涩脾薄,缓弱气虚。右寸浮缓,风邪所居;左寸涩缓,少阴血虚。左关浮缓,肝风内鼓;右关沉缓。士弱湿侵。左尺缓涩,精宫不及;右尺缓细,真阳衰极。
弦脉
【体象歌】弦如琴弦,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指下挺然。
【主病歌】弦为肝风,主痛主疟,主痰主饮。弦在左寸,心中必痛;弦在右寸,胸及头疼。左关弦兮,痰疟症瘕;右关弦兮,胃寒膈痛。左尺逢弦。饮在下焦;右尺逢弦,足挛疝痛。
【兼脉歌】浮弦支饮,沉弦悬饮。弦数多热,弦迟多寒。弦大主虚,弦细拘急。阳弦头痛,阴弦腹痛。单弦饮癖,双弦寒痼。
动脉
【体象歌】动无头尾,其动如豆;厥厥动摇,必兼滑数。
【主病歌】动脉主痛,亦主于惊。左寸得动,惊悸可断;右寸得动,自汗无疑。左关若动,惊及拘挛;右关若动,心脾疼痛。左尺见之,亡精为病;右尺见之,龙火奋迅。
促脉
【体象歌】促为急促,数时一止;如趋而蹶,进则必死。
【主病歌】促因火亢,亦由物停。左寸见促,心火炎炎;右寸见促,肺鸣咯咯。促见左关,血滞为殃;促居右关,脾宫食滞。左尺逢之,遗滑堪忧;右尺逢之,灼热为灾。
结脉
【体象歌】结为凝结,缓时一止;徐行而怠,颇得其旨。
【主病歌】结属阴寒,亦由凝积。左寸心寒,疼痛可决;右寸肺虚,气寒凝结;左关结见,疝瘕必现;右关结形,痰滞食停。左尺结兮,痿躄之疴;右尺结兮,阴寒为楚。
代脉
【体象歌】代为禅代,止有常数;不能自还,良久复动。
【主病歌】代主脏衰,危恶之候。脾土败坏,吐利为咎;中寒不食,腹疼难救。两动一止,三四日死;四动一止,六七日死。次第推求,不失经旨。
革脉
【体象歌】革大弦急,浮取即得;按之乃空,浑如鼓革。
【主病歌】革主表寒,亦属中虚。左寸之革,心血虚痛;右寸之革,金衰气壅。左关遇之,疝瘕为祟;右关遇之,土虚为疼。左尺诊革,精空可必;右尺诊革,殒命为忧。女人得之,半产漏下。
牢脉
【体象歌】牢在沉分,大而弦实;浮中二候,了不可得。
【主病歌】牢主坚积。病在于内。左寸之牢,伏梁为病;右寸之牢,息贲可定。左关见牢,肝家血积;右关见牢,阴寒痞癖。左尺牢形,奔豚为患;右尺牢形,疝瘕痛甚。
散脉
【体象歌】散脉浮乱,有表无里;中候渐空,按则绝矣。
【主病歌】散为本伤,见则危殆。左寸之散,怔忡不寐;右寸之散,自汗淋漓。左关之散,当有溢饮;右关之散,胀满蛊疾。居于左尺,北方水竭;右尺得之,阳消命绝。
芤脉
【体象歌】芤乃草名,绝类慈葱;浮沉俱有,中候独空。
【主病歌】芤脉中空,故主失血。左寸呈芤,心主丧血;右寸呈芤。相搏阴伤。芤入左关,肝血不藏;芤现右关,脾血不摄。左尺如芤,便红为咎;右尺如芤,火炎精漏。
伏脉
【体象歌】伏为隐伏,更下于沉;推筋著骨,始得其形。
【主病歌】伏脉为阴,受病入深。伏犯左寸,血郁之证;伏居右寸,气郁之疴。左关值伏,肝血在腹;右关值伏,寒凝水谷。左尺伏见,疝瘕可验;右尺伏藏,少火消亡。
疾脉
【体象歌】疾为急疾,数之至极;七至八至,脉流薄疾。
【主病歌】疾为阳极,阴气欲竭;脉号离经,虚魂将绝;渐进渐疾,且多殒灭。左寸居疾,勿戢自焚;右寸居疾,金被火乘。左关疾也,肝阴已绝;右关疾也,脾阴消竭。左尺疾兮,涸辙难濡;右尺疾兮。赫曦过极。

脉学的脉的种类

(1)平脉:常人的脉象谓之平脉。脉象不缓不急,不涩不滑,不长不短,不低不昂,不纵不横,来去从容,这是形象上的平脉;一息五至,这是至数上的平脉。平脉的范围很广,如:春弦、夏洪、秋毛、冬石,这是季节上的平脉;北方人脉强实,南方人脉濡弱,这是地域上的平脉;男子较慢,女子较快,这是性别上的平脉;年老者较快而硬,成年慢而柔软,小儿亦快,这是年龄上的平脉。此外,与体质强弱、生活(起居、饮食)情绪等都有关系,所以平脉的范围颇大,必须先熟悉平脉,才能候测病脉。滑伯仁云:“三部之内大小浮沉迟数同等,尺寸阴阳高下相符,男女左右强弱相应,四时之脉不相戾,命曰平人,其或一部之内,独大、独小、偏疾、偏迟,左右弱强相反,四时男女之相背,皆病脉也”,“诊脉须先识时脉、胃脉与腑脏平脉,然后及于病脉。时脉春三月六部中俱带弦,夏三月俱带洪,秋三月俱带浮,冬三月俱带沉;胃脉中,按之得和缓,腑脏平脉,心脉浮大而散,肺脉涩而短,肝脉弦而长,脾脉缓而大,肾脉沉而软滑,凡人腑脏脉既平,胃脉和,又应时脉,乃无病也,反此为病。”上面列举的平脉都是用的病脉名称,其实只是借此形容它稍有偏兼,并不过分出入,我们只要知道平脉的现象是不浮不沉,不大不小,来去从容,一息五至,再参考上面的各种说法,就可得其大体。关于妊娠三月以后脉较滑疾,亦属生理上的平脉。
(2)病脉:一般与平脉相出入者为病脉(但其中亦包括了一切生理的怪脉,另在怪脉类加以讨论),通常就其体象分作二十八脉,即浮、沉、伏、迟、数、疾、代、促、结、洪、细、长、短、弦、芤、实、虚、弱、微、散、缓、濡、紧、革、牢、滑、动、涩。另有曲脉与弦脉之直上下相对立,二十八脉内并无此名,而事实上却有此脉,多现于风痰涌盛之病,名目虽多,归纳起来不外脉位、脉息、脉状、脉势四种。脉位包括高、低,脉息包括快、慢、歇止,脉状包括大、小、长、短、曲直、中空,脉势包括有力、无力、软、硬、流利、不流利,各项各有它的代表脉,此外即属于四种里面兼具一或二种的次要脉,为了说明简便,把它列了一个二十八脉体象大概表(表一)。至于二十八脉的主病说法种种不一,有时以病的原因分,如迟脉为寒,数脉为热,甚且以寸关尺分主病类与症状,如寸浮伤风等,更属刻舟求剑,举不胜举,今从病因列二十八脉主病大概表似觉较为概括,但二十八脉中独见者少,兼见者多,一病可见数脉,一脉亦可见于数病,必须结合临床症状才能确定。
(3)绝脉:绝脉指毫无生机,转归不佳之病脉而言。古人定生死吉凶,多从脉之有神无神,脉之有根无根等方面讨论。《脉经》云:“诸浮脉无根者死”,所谓无根即浮取有脉,稍按即不应指之谓,所谓无神也包括无根在内,不过无根以浮沉言,无神则结合往来之似有似无而已。陈运公云:“看脉须看有神无神,无论浮沉迟数滑涩大小之各脉,按指之下若有条理,先后秩然不乱者,此有神之至也。其余按指而微微鼓动者,亦谓有神。倘按之而散乱者,或有或无者,或来有力而去无力者,或轻按有而重按绝无者,或时而续时而断者,或欲续而不能、或欲按而不得,或沉细之中倏有依稀之状,或洪大之内,忽缥缈之形,皆是无神之脉,脉至无神即为可畏,因循其待,必变为死脉。”此外又有所谓真脏脉见必死的记载,真脏脉乃各脏之绝脉,在具体脉形上,包括无根无神之外,还包括至数与硬度的特殊变化。如古所谓釜沸、鱼翔、弹石、解索、屋漏、水流、雀啄、偃刀,以及《内经》上的虾游、转豆、火薪、散叶等等,均为内脏机能混乱之证,故不免于死亡。
(4)怪脉:主要指反乎生理常态而又不属病理范围的脉象而言。如“反关脉”寸关尺三部均不见脉,而自列缺至阳溪始见脉者,陶节菴云:“病人若平素原无正脉,须用复手取之,脉必见也,此属反关脉,诊法与正取法同。”张璐云:“脉之反关者,有从关斜走自寸而反关者,有自反于内侧,近大陵而上者,有正部原如丝而阳溪列缺别有一脉大于正位者,亦有诸部皆细小不振,中有一粒如珠者。”对于反关脉的解释,高武及张璐均认为“经脉阻结”,而虞天民氏则认为地天交泰所生成,诚然是很正确的。又如六阳脉与六阴脉,均属无病之人的生理变态,六阳脉两手寸关尺平均洪大,六阴脉为两手寸关尺平均沉细。六阳脉生平很难遇见,六阴脉则虽不常见,但临床不乏此例。凡遇就诊者毫无病苦而现此脉,或虽有病苦而脉并不与病情同进退,并且六脉之中毫无区别,即当怀疑及之。其次也有属于病理的,如上面绝脉所举的釜沸、虾游,古人都把它称为怪脉。此外,更有乍大乍小之鬼脉,神鬼之说绝不可靠,但精神恍惚,或神经扰乱至极之患者,确亦偶现此种脉象,不可不知。
至于相传已久之“太素脉”云为创始于隋之杨上善,明彭用光并托言为东海冯真人于宋太祖乾德乙丑年,出传于世,其大要论贵贱切脉之清浊,论穷通切脉之滑涩,论寿夭以长短,论时运以生克,论吉凶以缓急,显然为术士之说,这不只为脉中之怪而实为脉学中之怪了。
(5)小儿脉:五岁以下的儿童切脉无法分部,宜以观察虎口指纹为主,指纹除部位分风、气、命三关,体状分粗细曲直开叉之外,还可从颜色的红淡紫黯以及往来流利或滞涩等方面来判断病情。因为它属于中医脉学的一个部分,故附此一提。

二十八脉象歌诀的二十八脉分类

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洪脉: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脉洪阳盛虽夏旺,非是火盛治灾凡。
实脉:实毕毕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是火盛,久病逢时或气痛。
长脉:长脉直过本位前,迢迢自弱类长杆,心肾身强气本状,实脉相联似剑长。
短脉:短脉象形似龟,藏头露尾脉中筋,寸尺可凭关不诊,涩微动结似相随,主病逢之为难治,概似真元气多亏。
芤脉:两边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寸阳见芤血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芤形浮细须轻诊,睡眠浮脉像得诊,气血伤耗精神损,自汗阳虚骨蒸深。散脉:散脉形浮无沉候,如寻至数拘不定,满指散乱似扬先,按之分散难归整,产是生早胎为堕,久病脉散必丧命。
沉脉:沉脉壮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无力真元弱,有力为痛滞气侵,中寒其脉均沉类,沉紧、沉滑、沉弦、沉细、沉数、沉迟、沉微,数头机关勿误人。
微脉:细微小至如弦,沉而极细最不断,春夏少年均不宜,春冬老弱确为善。
伏脉:沉之深,伏脉游,下指推筋靠骨求,真气不行症痞结,脉丧泻之不出头。
弱脉:沉细软绵似弱脉,轻寻无板重采知,元气耗损精血虚,少年可虑白头矣。
虚脉:虚脉举指迟大软,按之无力又空洞,精神气血都伤损,病因虚法,汗多中。
牢脉:沉而伏力很强,牢形实大和弦长,劳伤微疾真精损,气喘腹疝,七情伤。
革脉:革脉肢体自浮急,象诊真似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血虚或“梦遗”。
迟脉:寻肉内至来三,来往极慢微迟脉,浮迟表寒是表证,沉迟裏冷必定见。缓、结、代、涩居迟类,不究详细莫轻谈。
缓脉:缓四至通不偏,和风杨柳袅自然,欲从脉裏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间,缓迟气血皆伤损,和缓从容为气安。
结脉:缓一指复又来,结脉肢体记在怀,悲虑积中成郁结,五芤交攻为痞灾。(五芤:气、血、痰、饮、食)
代脉:缓之不能随手知,良久方来是代脉,代是气衰凶且甚,妊娠奉同生机存。
涩脉:脉道涩难疏通,细迟短散何成形,来往湿滞似刮竹,病蚕食叶慢又难,思虚交愁裏积久,不但损血又伤精。
数脉:来往速数脉形,一息六至仔细凭,数脉属阳热可知,只把虚实火来医,实要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急、紧、弦、滑、动、促都从数脉安排定。
疾脉:快过数者脉名疾,载阳又可阳凶升。
紧脉:数又弦疾和成紧,举如转索切绳形。浮紧表寒身体痛,沉紧逢见腹疼痛。
弦脉:举迎手按不转,弦长端直若丝弦,受病轻重如何认,指在弦上软硬看。
滑脉:滑脉如珠滚滚来,往来流利却还前,停食痰气胸中瘀,妇女滑缓定是胎。
动脉:动脉摇摇数在关,没头没尾豆形圈,动主惊悸心空虚,汗出发热阴阳参。
促脉:数又止促脉乎,进必无生退可生,促脉三焦火焱盛,原因有五细推求。血、气、痰、食、饮停留一种治病由。
濡脉:浮取极不力,按之随手又空空,主病血虚阳虚症,汗多夜间骨热蒸。凭脉验证如明镜,学者用心都精通。

有没有把中医中的二十八脉诠释一遍的最好有病例 病症什么的 谢谢

二十八脉比较表
脉纲 脉名 脉象特征 临床意义

浮脉类 浮 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 表证,亦主虚证
洪 指下宽大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 热邪亢盛
濡 浮而细软 主虚,又主湿
散 浮散无根,稍按则无,至数不齐 元气离散,脏腑之气将绝
芤 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失血伤阴
革 弦急中空,如按鼓皮 精血虚寒
沉脉类
沉 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里证
伏 重手推筋按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 邪闭,厥证,痛极
牢 沉按实大弦长 阴寒内实,疝气,症瘕
迟脉类
迟 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 寒证
缓 一息四至、来去缓怠 湿证,脾虚
涩 脉细而缓,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 气滞血瘀,精伤血少
结 脉来缓慢,时见一止,止无定数 阴盛气结,寒痰血瘀
数脉类
数 脉率增快,一息脉来五至以上 热证,亦主虚证
促 脉来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阳盛实热,气滞血瘀
疾 一息七至以上,脉来急疾 阳极阴竭,元气将脱
动 脉形如豆,厥厥动摇,滑数有力 痛,惊
虚脉类
虚 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 虚证,多为气血两虚
微 极细极软,似有似无,至数不明 阴阳气血诸虚,阳虚危候
细 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 气血两虚,诸虚劳损,主湿
代 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 脏气衰微,跌扑损伤,主湿
弱 柔细而沉 气血不足
短 首尾俱短,不能满部 有力为气郁,无力为气损
实脉类
l 实 三部脉举按均有力 实证
滑 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 痰饮,食滞,实热
紧 脉来紧张,状如牵绳转索 寒,痛,宿食
长 首尾端直,超过本位 阳气有余
弦 端直而长,如按琴弦 肝胆病,痛证,痰饮,疟疾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