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生活养生

什么是肝胆湿热证

时间: 2023-11-04 13:36:28

【概念】肝胆湿热证是指由于湿热蕴结肝胆,疏泄功能 失职所表现的证候。多因感受湿热之邪,或嗜食肥甘,湿热内生,或由脾胃纳运失常,湿浊内生,土壅侮木,致使湿热蕴阻肝胆所致。由于肝胆位居中焦,故在三焦辨证中属中焦病证范畴。本证以胁肋胀痛,厌食腹胀,身目发黄,阴部瘙痒及湿热内蕴征象为审证要点

【临床表现】胁肋灼热胀痛,或见口苦,或见厌食腹胀,泛呕,大便不调,或见小便短赤,或见寒热往来,身目发黄,鲜如桔色,或带下色黄秽臭,阴部瘙痒或阴囊湿疹或睾丸肿胀热痛,或见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什么是寒滞肝脉证

【概念】寒滞肝脉证是指由于寒邪侵袭,凝滞肝经,表现以肝经循行部位冷痛为主症的证候,又称寒凝肝经证,简称肝寒证。本证以少腹、阴部、巅顶冷痛,脉弦紧或沉紧等为审证要点。

【临床表现】少腹冷痛,阴部坠胀作痛,或阴囊收缩引痛,或见巅顶冷痛,或见得温则减,遇寒加甚,或见形寒肢冷,或见舌淡苔白润,脉象沉紧或弦紧。

什么是胆郁痰扰证

【概念】胆郁痰扰证是指由于痰热内扰,胆失疏泄所表现的证候。多因情志忧郁,气郁化火,灼津为痰,痰热互结,内扰心胆,致胆气不宁,心神不安所致。本证以惊悸失眠,眩晕,苔黄腻为审证要点。

【临床表现】胆怯易惊,或见惊悸不宁,失眠多梦,烦躁不安,胸胁闷胀,善太息,或头晕目眩,口苦,呕恶,或见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肝胆湿热证、脾胃湿热证、中焦湿热证如何鉴别?

?三证均属湿热证,但究其病因。病机及病位又不尽相同。肝胆湿热证的病变在肝胆,脾胃湿热证的病变在脾胃。肝胆湿热证可出现腹胀呕恶,纳呆,但主要见肝胆疏泄失常,胆气上逆的胁肋胀痛、口苦、身目发黄、阴囊湿疹或睾丸肿胀热痛,妇女则见外阴瘙痒,带下黄臭,苔黄腻,脉弦数等症。脾胃湿热证则表现为脘腹痞闷,呕恶厌食,且有肢体困重,大便溏泄,泄而不爽,小便短赤不利,舌红苔黄腻,脉濡数等症。脾胃湿热证与中焦湿热证的病机均为脾胃蕴结湿热,故诸如脘腹痞闷,呕恶纳呆,便溏不爽,尿短赤不利等见症均相同,所区别者,内伤之脾胃湿热证主要由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辛辣煎炙,多饮酒浆等而致脾胃湿热蕴结而成,外症常无发热,亦无外感热病病史及其传变过程可查;而中焦湿热证中的发热为必见症,且有明显的外感热病史及其传变过程证候表现。此外,脾胃湿热证常见有口苦口臭、面赤,而中焦湿热证则常见有多汗,面垢等症。总之,脾胃湿热证系内因所致,而中焦湿热证由外因所成,症虽相似,机理不同。

怎么区分自己是哪种湿热?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湿热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脾胃湿热,肝胆湿热,大肠湿热。

脾胃湿热,是由于长期饮食不当,过食寒凉辛辣刺激食物,加上平时不爱运动,天长日久就会导致脾胃虚弱,然后脾胃运化功能不好,不能正常运化谷物水液,体内水液代谢减慢,水不能排出为湿,谷物不能排出为滞,湿和滞相结合久而化湿,内热积食,最后形成脾胃湿热。主要表现为: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等。

肝胆湿热,主要是由于体内湿热夹杂,再加上长期嗜酒,过食肥腻荤腥,导致湿热更加严重,肝胆疏泄功能下降,形成肝胆湿热,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疼,胸胁胀痛,口苦眼睛干涩,失眠,小便发黄,大便不通,烦躁不安。

大肠湿热,主要是因为脾胃运化不好,肠道蠕动功能减弱,菌群失调,排便不顺畅,无力,寒湿瘀堵,最后形成湿热下注,导致大便发粘,不顺畅,里急后重,下坠感,小便不利发黄,尿频尿急尿灼热感等。多见于夏秋季,可有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

湿热主要有上述三种常见问题,你可以自我对照一下,希望能帮助到你!

您好,很好回答您的问题。很多朋友向我咨询说:“大夫,我痰多便溏,体内有湿气或者说自己是湿热体质”。大家对这个病证的概念比较模糊,具体什么是湿热?湿热又分为哪几种?我想有必要把它说清楚,接下来,朱大夫结合中医理论为您讲解如何区分湿热。 湿热证是中医学的病证名称,通俗讲就是湿邪与热邪结滞于人体内,并造成的湿热阻滞类的疾病。请注意,湿热引发的问题不特指于某种疾病,因为湿热证是疾病的发展阶段,可存在于多种疾病中,中医认为亦可导致多种疾病。临床上,也可遇到只有症状而无器质性病变的人群,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将湿热证认为是湿热的体质状态,即湿热体质。 湿热的病因一般为分为外感和内伤两方面,外感即感受自然界或生存环境的湿热邪气侵犯人体,例如长期睡卧在潮湿环境可引起湿热蕴结在皮肤,引起皮肤瘙痒,湿疮等疾病;内伤多见于饮食不节,情绪不畅,忧思过度,生活方式不 健康 导致脏腑脾胃失调,水湿不能运化而内源性形成湿热。朱大夫观察,脏腑脾胃失调引起的湿热比较常见,由于肺,脾,肾,三焦等脏腑均参与水液代谢,部位涉及到上,中,下,所以湿热证可发生在不同的部位和脏腑,具体内容分析如下:为什么会发生湿热?外源性 湿热 二、内源性湿热 专业总结和建议 综上所述,湿热证的区分要从病因,病位,脏腑上辨别。症候群以周身困重大便粘腻不爽,口苦口粘舌红苔黄腻为主,病因方面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湿热,外源性多为湿热阻滞在皮肤,肌肉和上焦的肺脏,多引起痹症,关节肿痛,湿疹类疾病;内源性湿热多为中焦脾胃湿热和下焦肝肾湿热,脾胃湿热以脾胃症状为主,例如胃胀胃痛,反酸烧心,腹泻大便粘腻,舌红苔黄腻,本证多发生于慢性胃炎等疾病;下焦湿热包括肝胆湿热,肾,膀胱湿热,肝经湿热。各脏腑的湿热问题均会影响相应的脏腑功能。病位分上焦湿热,中焦湿热,下焦湿热,病位要结合脏腑,例如中焦湿热多指脾胃湿热。需要注意的是,湿热日久可以伤及阴血阳气。建议:湿热源于脾胃,保护脾胃很重要,注意饮食规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肥胖人群控制体重。适当增加运动量,注意不要情绪急躁,放松心态,湿热证发展为较严重的问题时,应该咨询专业的医生给予指导,综合调整后湿热问题可以消除。最后,希望朱大夫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湿热体质的人群会因为湿热侵犯脏腑部位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1 肝胆湿热:证为湿热内蕴肝胆功能失常所致的症状,除了肝胆病的症状外,还伴有口臭,特别是口苦,大便或闭或溏,性情易怒等。因为湿热的体内环境很适合病毒生长,所以感染病毒性肝炎的概率也会比别人高。

2脾胃湿热:是造成口臭,特别是口粘的原因之一,由于外感湿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还会有脘腹痞痛,体倦身重,大便溏泄,尿少而黄,往往是食欲不佳。

3 膀胱湿热:湿性重浊,下沉等,女性表现为:白带增多和色黄而且有恶臭味,并出现阴部瘙痒症状;男性表现为:阴囊潮湿,阴囊湿疹或前列腺炎的症状-尿痛、尿频、尿急、尿液中伴有白浊的液体。

4大肠湿热:常常表现为排气较多,大便粘腻不爽 ,腹泻常伴有腹痛,大便极其臭秽。等等。

有湿兼有热先拔罐再刮痧效果好;还有练习:叩齿咽津抵制湿热袭身。由于篇幅所限具体方法就不赘述了。谢谢

看医生

疫情未解除,不回校。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