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生活养生

八纲证候关系之证候真假

时间: 2023-11-04 14:50:39

(一)寒热真假:当疾病发展到寒极或热极的时候,有时会出现与疾病本质相反的一些假象,如"寒极似热"即为真寒假热;"热极似寒"即为真热假寒。

1、真寒假热:是内有真寒而外见假热的证候。其产生机理是阳气虚衰,阴寒内盛,逼迫虚阳浮越于上或格越于外,亦称戴阳证、阴盛格阳证。其临床表现既有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等一派真寒之象,又有面赤、身热、口渴,脉大的热象,但面虽赤,仅颧红如妆,时隐时现,与热证之满面通红不同,身虽热而反欲盖衣被,或自感烦热而胸腹必无灼热,下肢必厥冷,口虽渴但不欲饮或不多饮或喜热饮,与热证之渴喜冷饮不同,脉虽浮大但按之必无力,与热证之脉洪大有力不同,由此可以判定其面赤、身热、口渴、脉大均为假热。

2、真热假寒:是内有真热而外见假寒的证候。其产生机理 为邪热内盛,阳气郁闭于内而不能外达,致四肢厥冷,且热越盛肢厥越严重,即所谓“热深厥亦深”亦称阳盛格阴证。其临床表现:高热烦渴饮冷,口鼻气热,咽干口臭,甚则神昏谵语,小便短赤,大便燥结或热痢下重,舌红苔黄而干,脉数有力等一派热证,但又会出现四肢厥冷、脉沉的寒象。虽肢冷而不恶寒、反恶热,且胸腹必灼热,脉虽沉但必数而有力,由此可以判定肢冷、脉沉均为假寒。

真假寒热辨别要点:1.了解疾病发展全过程,一般情况下假象多出现在疾病的后期,而真象多始终贯穿疾病全过程。2.假象的出现,多在四肢 、皮肤和面色方面,而脏腑、气血、津液等方面的内在表现,是如实地反映了疾病的本质,故辨证时应以里证、舌象、脉象等作为诊断的依据。3.假象毕竟和真象不同,如假热之面赤,是面色白而仅在颧颊上浅红娇嫩,时隐时现,而真热的面红却是满面通红;假寒常表现为四肢厥冷,而胸腹部却是大热,按之灼手,或周身寒冷而反不欲近衣被;真寒是身踡卧,欲得衣被。

(二)虚实真假:当病情发展到比较严重阶段或比较复杂时,有时会出现真假疑似的情况,即所谓"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

1.真虚假实:极虚之病,可能出现虚假的实证表现。《顾氏医镜》:“心下痞痛,按之则止,色悴声短,脉来无力,虚也;甚则胀极而不得食,气不舒,便不利,是至虚有盛候。”这是一例久病脾虚腹胀的病例,当虚到极点时,会出现胀满拒食,胸闷气逆,大便不畅等实证症状。但此腹胀不似实证之不减,会时胀时减 ;腹胀满必不拒按,或按之痛减,或按之软,这与实胀之硬满拒按不同。虽气不舒必有气短息弱;大便虽闭但腹部不硬,且脉必无力、舌体淡胖而苔不厚腻,故此胀为假实。这 些假实之症,实因正气虚甚,气机不运所致。

2.真实假虚:即大实之证,可能会出现虚假的虚证表现。《顾氏医镜》:“聚积在中,按之则痛,色红气粗,脉来有力,实也;甚则默默不欲语,肢体不欲动,或眩晕昏花,或泄泻不实,是大实有羸状”。这是一侧腹部有实邪积聚之病例,严重时会出现虚假的虚象。虽默默不语但语必声高有力,不同于虚证之语声低微。少气懒言 ,虽不欲动,但动辄有力、动之反舒,不似虚证,动则加剧;虽泄泻不实,但泻后多感腹部反舒,不似虚证,泄后更加神倦无力;而且脉必有力,舌质苍老,舌苔厚腻。故其静然少动等均为假 虚之象,其机理是实邪壅盛,阻遏气机,而外呈不足之象。

虚实真假辨别要点:虚实真假总的关键所在,古人多以脉象为根据,如张景岳说:"虚实之要,莫逃乎脉。如脉之真有力、真有神者,方是真实证;似有力、似有神者,便是假实证。"李士材主张以沉候分真假,兼察体质和证候的新久及治疗经过等。他说:"大概证既不足凭,当参之脉理;脉又不足凭,当取之沉候。彼假证之发现,皆在表也,故浮取而脉亦假焉;真证之隐伏,皆在里也,故沉候脉而脉可辨耳。脉辨已真,犹未敢恃,更察禀之厚薄,证之新久,医之误否,夫然后济以汤丸,可以十全。"

杨乘六更提出注意舌诊以分虚实之真假。他说:"证有真假凭诸脉,脉有真假凭诸舌。果系实证,则脉必洪大躁疾而重按有力;果系实火,则舌必干燥焦黄而敛束且坚牢也。岂有重按全无脉者,而尚得谓之实证;满舌俱胖嫩者,而尚得谓之实火哉?"(《古今医案按》)

总的来说,辨别虚实真假,应注意下述几点:

1.脉象的有力无力,有神无神;浮候如何,沉候如何。尤以沉取之象为真谛。

2.舌质的嫩胖与苍老,舌苔的厚腻与否。

3.言语发声的高亮与低怯。

4.病人体质的强弱,发病的原因,病的新久,以及治疗经过如何。

上述四点,是辨别真假虚实的要点。此外,还要注意在证候群中的可疑症状与"独处藏奸"的症状,则虚实真假更无遁形了。

中医基础知识:八纲辩证

八纲,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

疾病的表现尽管极其复杂,但基本上都可以归纳于八纲之中。

疾病的类别,不外阴证、阳证两大类;病位浅深,不在表就在里;疾病性质不是热证,便是寒证;邪正盛衰,邪气盛者为实证,正气衰者为虚症。

阴阳是八纲的总纲。

表、热、实证属阳;里、寒、虚症属阴。

表证的临床表现及辩证要点

表证,是病位浅在肌肤的一类证候。

临床表现常见发热恶寒,或恶风,舌苔薄白,脉浮为主。常兼见头身疼痛、鼻塞、咳嗽等症状。

以起病急、病程短、有发热恶寒的症状为辩证要点。

里证的临床表现及辩证要点

里证,是病位深在于内(脏腑、气血、骨髓等)的一类证候,是与表证相对而言的。

临床表现范围很广,一般虚实寒热辩证和脏腑辩证都会涉及到里证。概括的说,非凡表证的一切证候皆属里证。

以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为辩证要点。

表证、里证的鉴别

辨别热性病的表证和里证,要辨清发热是否伴有恶寒、舌苔是白是黄、脉象是浮是沉。

一般以发热恶寒、苔薄白、脉浮,属表证;发热不恶寒、苔黄、脉数或沉滑,属里证。

寒证的临床表现及辩证要点

寒证,是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机体的功能活动衰减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常见恶寒喜暖、口淡不渴、面色苍白、肢冷蜷卧、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而润滑、脉迟或紧等症状。

以寒为主,功能减退为辩证要点。

热证的临床表证及辩证要点

热证,多由外感火热之邪,或因七情过激、郁而化火,或饮食不节、积蓄为热,或房事劳倦、劫夺阴精、阴虚阳亢,或阳盛阴虚,表现为机体的功能活动亢进的证候。

临床表现常见发热喜凉,口渴饮冷,面红目赤,烦躁不宁,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等症状。

以热为主,功能活动亢进为辩证要点。

寒证、热证的鉴别

寒证属阴盛,多与阳虚并见;热证属阳证,常有津液燥涸的证候出现。

虚症的临床表现及辩证要点

虚症,凡人体正气不足所表现的证候,都为虚症。

临床表现常见面色苍白或萎黄,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心悸气短,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大便滑脱,小便失禁,舌上少苔无苔,脉虚无力等症状。

以症状表现为不足、虚弱为辩证要点。

实证的临床表现及辩证要点

实证,是由邪气过盛所反映出来的一类证候。

临床表现常见发热、腹胀痛拒按,胸闷烦躁甚至神昏谵语,呼吸喘粗,痰涎壅盛,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脉实有力,舌苔厚腻等症状。

以症状表现有余、亢盛为辩证要点。

虚症、实证的鉴别

外感初期,证多属实;内伤久病,证多属虚。

阳证的临床表现及辩证要点

阳证的形成,多由于邪气盛而正气未衰,正邪斗争处于亢奋阶段,常见于里证的实热证。

临床表现常见身热、恶热不恶寒,心烦口渴,躁动不安,气高而粗,口鼻气热,目睛了了不寐或目睛视物模糊,面唇色红,指甲色红,小便红赤,大便或秘或干,舌质红绛,脉滑数有力等症状。

以见热象为辩证要点。

阴证的临床表现及辩证要点

阴证的形成,多由于年老体衰,或内伤久病,或外邪内传五脏,以致阳虚阴盛,功能衰减,脏腑功能降低,常见于里证的虚寒证。

临床表现常见无热恶寒,四肢逆冷,息短气乏,身体沉重,精神不振,但欲卧寐,呕吐、下利清谷,小便色白,爪甲色青,面白舌淡,脉沉微等症状。

以见寒证为辩证要点。

阴证、阳证的鉴别

一般来说,阳证必见热象,多见身热,恶热,烦渴,脉数;阴证必见寒象,多见身寒肢冷,无热恶寒,精神萎靡,脉沉微无力。

中医里四诊八纲的八钢指的是什么?

八纲是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医者通过四诊掌握的各种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进行综合分析,对病变部位的浅深、疾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以及疾病的类别等情况作出判断,称之为八纲辩证。八纲是分析疾病共性的辩证方法,是各种辩证的总纲。

1、表里表里辨证是辨别病位病势的纲领。

表证:是指六淫之邪从皮毛、口鼻侵入人体而引起的证候。特点是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变化快,多见于外感病初期。

里证:是指病邪深入脏腑,影响到气血,病势较深重的病证。特点是起病缓、病程长、病位深、变化慢,多见于内伤病或外感病的中、后期。

鉴别要点:寒热的特点,舌象脉搏的变化。

表证:发热、恶寒同时并见,舌苔变化少,脉浮。

里证:只发热、不恶寒或只恶寒不发热,舌苔变化较多,脉沉。

2、寒热寒热辩证是辨别疾病性质的纲领。寒证和热证能够反映机体阴阳的盛衰。

寒证:由阴寒之邪引起或因机体功能衰退所引起的诸证为寒证。(有表寒、里寒)

热证:由阳热之邪引起或因阴虚所引起者为热证。(有表热、里热)

临床表现是千变万化的,同一病人可以同时出现寒证和热证,出现寒热夹杂现象,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疾病危险阶段可出现假寒、假热现象。

3、虚实虚实辩证是辨别人体邪正盛衰的纲领。

虚证:反映人体正气虚弱而邪气也不太盛,是指人体的脏腑功能减退,以虚弱、衰退、病程长为特点,多见于慢性病。

实证:反映邪气过盛而正气未衰,邪正相争剧烈,是邪气亢盛、正气未虚的证候,以脏腑功能亢盛为特点。

病人身上同时存在正虚邪实两方面病变,称为虚实错杂,病程发展中,一定条件下,虚证和实证可以互相转化。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假象。

鉴别诊断:表虚、表实、里虚、里实、虚热、实热、虚寒、实寒。

4、阴阳阴阳是八纲的总纲。表、热、实属阳,里、寒、虚属阴,表里寒热寓于阴阳虚实之中,又能概括这六个方面。阴阳辩证能够将所有疾病,分为阴阳两种性质相反的证候,从而准确地制定治疗原则。

阴证:凡临床表现出抑制、沉静、衰退、晦暗等特征的均属阴证,反映了人体功能衰退的病理变化。

阳证:凡临床表现为兴奋、躁动、亢进、明亮等特征的均为阳证,反映了人体功能亢进的病理变化。

阳证转变为阴证,一般为病情加重;阴证转变为阳证,一般为病情减轻。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