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生活养生

血管性血友病的概述(请问什么是血友病?)

时间: 2023-11-04 14:58:59

血管性血友病是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性疾病。由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缺乏或异常,临床表现为出血、出血时间延长。  

一、病史及症状:⑴ 病史提问:注意发病的年龄、出血的诱因、出血程度及部位,出血的程度和频度是否随年龄的增长而趋于减轻。女性是否有月经过多或产后出血过多史。⑵ 临床症状:鼻衄、牙龈出血、皮肤瘀斑常见,偶有血尿、胃肠道出血及颅内出血,关节出血罕见。外伤或手术后出血严重,且不易止血。女性月经过多。

二、体检发现:皮肤粘膜可见瘀斑,创伤部位渗血,如有关节出血可见关节肿胀,压痛,活动障碍。

三、辅助检查:1. 血象: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及形态正常。2. 出血时间延长或阿斯匹林耐量试验阳性。3. 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或正常。4. 血小板粘附率降低或正常(64.2%±8.3%)。5. 因子VIII凝血活性测定降低或正常。vWF抗原(vWF:Ag)减低或正常。血管脆性试验阳性。

四、鉴别诊断:应与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病、血友病等凝血因子缺乏性疾病鉴别。

请问什么是血友病?

是一组由于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的缺乏而导致患者产生严重凝血障碍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男女均可发病,但绝大部分患者为男性。包括血友病A(甲)、血友病B(乙)和因子XI缺乏症(曾称血友病丙)。前两者为性连锁隐性遗传,后者为常染色体不完全隐性遗传。血友病在先天性出血性疾病中最为常见,出血是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分类 血友病(hemophilia)除甲、乙、丙三型外,加上后来又发现的一种vWF因子(vonwillibrand factor)缺乏的血管性假血友病,构成血友病的四种类型。1986-1989年全国24省、市,37个地区作血友病患病率的调查,调查人数16866 654人,总患病率2.73/10万(男性5.21/10万,女性0.06/10万),与欧美相比较低,四型的构成比是:甲型79.8%,乙型14.1%,丙型2.8%,血管性假血友病3.3%。 (1)甲型血友病:甲型血友病(hemophilia A)又名抗血友病球蛋白(antihemophilic globulin,AHG)缺乏症或第Ⅷ因子缺乏症。主要表现为出血倾向,其出血特点为:①缓慢持续渗血;②多发生于轻微创伤之后;③出血部位广泛,常反复发生,可形成血肿,并节变形,死因多为颅内出血。 现知,Ⅷ因子由三种成分组成:①FⅧ:C(AHG);②FⅧ:Ag(Ⅷ因子相关抗原);③vWF因子。甲型血友病为AHG遗传性缺乏所致。 本病为X连锁隐性遗传,基因定位于Xq28,基因跨度超过186kb,由26个外显子(占9kb)及25个内含子(占177kb)组成,编码2351个氨基酸,已发现缺失型(包括错义、无义及移码突变等)共46种以上。杂合子的鉴定对开展遗传咨询很重要。过去多通过测定血浆AHG水平或用ⅧR:Ag/AHG比值来检出杂合子,现已能采取分子遗传学手段,特别是已成功地应用DNA印迹杂交、PCR技术等于产前诊断,这对防止重型患儿出生,十分有效。 治疗可使用各种AHG制剂,但需长期使用,正在研究的基因治疗将会是本病的根治方法。 (2)乙型血友病:乙型血友病(hemophilia B)又名血浆凝血活酶成分(PTC)缺乏症或第Ⅸ因子缺乏症。此型临床表现酷似甲型,但发病率较低,遗传方式亦为Ⅹ连锁隐性遗传,由于杂合子Ⅸ因子活性仅为正常1/3,某些杂合子可出现症状,故女性病人较甲型多见。 人类第Ⅸ因子基因已定位Xq27.1,基因总长度为34kb左右,由8个外显子组成。已鉴定出的突变有100种之多(部分缺失及全缺失者30种,其余为各种类型点突变)。我国王宁波等报告了重庆发现的5种点突变(外显子2和5)。上海曾溢滔等发现1例1-3内含子5kb片段缺失。在这些突变中发现几例启动子突变,临床表现为儿童期有严重出血倾向,但到青春期后自发出血减轻。后证明,雄性类固醇可诱导启动子产生Ⅸ因子,这也表明临床症状轻重与突变性质可以有一定关系。 本型亦多采用输血浆或浓缩血浆制剂治疗,将第Ⅸ因子活性提高到25%以上即有疗效。产前诊断是防止本病患儿出生的有效方法。近年,我国薜京伦等在Ⅸ因子缺乏症的基因治疗方面取得了进展,有望在临床取得长期稳定疗效。 (3)丙型血友病:丙型血友病(hemophilia C)又名血浆凝血活酶前质(PTA)缺乏症(plasma thromboplastic antecedent deficiency)或第Ⅸ因子缺乏症。此型症状较甲、乙型轻。本病种族倾向明显,多见于土耳其南部犹太人后裔。遗传方式属染色体隐性遗传。现知,基因定位于15q11,基因长度为23kb,由15个外显子组成,编码625个氨基酸,但仅第11-15外显子编码羧基端具有凝血功能为Ⅺ因子主要成分。已发现3种点突变。本病纯合子的Ⅺ因子活性在20%以下,杂合子为30%-65%。多数严重缺乏者用小剂量正常或浓缩血浆治疗即显效。 (4)血管性假血友病:血管性假血友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是一种较多见的与第Ⅷ因子有关的遗传性凝血障碍。与本病有关的von Willebrand因子(v WF)是一大分子量的糖蛋白。基因定位于12pter-p12,vWF基因长度为180kb,有52个外显子,mRNA总长度为9kb左右编码2813个氨基酸。vWF蛋白由血管内皮细胞及巨噬细胞分泌,它在血中不仅作为Ⅷ因子载体,而且可增强Ⅷ稳定性,故vWF因子缺乏往往伴有Ⅷ因子活性降低。此外,血小板α颗粒中含vWF,故也参与血小板聚集,在凝血中发挥作用。本病患者有明显的出血倾向。血中AGH活性降低,但不如甲型血友病严重,从基因水平已发现20多种突变型

什么是血友病?

血友病是一组罕见的有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其共同特征为活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凝血时间延长和终身具有轻微创伤后出血倾向等。

血友病分类

血友病A:即凝血因子Ⅷ缺乏症,约85%左右的患者属于这种类型;血友病B:即凝血因子Ⅸ缺乏症,其患者数量约占15%以上;血友病C:即凝血因子Ⅺ缺乏症,是一种罕见的血友病。

血友病的遗传性

血友病A或B:属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所以不会从父亲传给儿子。男性发病多,主要是由母亲通过X染色体遗传给儿子。女性多为致病基因携带者而不发病。

血友病C:这种类型属于常染色体不完全隐性遗传,可以通过父母任何一方遗传给子代,男女皆可发病。

虽然血友病还没有治愈的方法,但是经过有效治疗,仍能保证患者的品质生活。在生活中,还是应当以预防为主。

血管性血友病的临床表现

vWD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男女均可患病。患者有皮肤黏膜出血的倾向,以鼻衄与牙龈出血最常见,这与血友病以关节及软组织出血为主的临床表现有很大不同。女性患者常有月经过多或分娩后大量出血。由于vWD的类型不同,临床症状轻重不等。轻者(1型)仅有月经过多,在拔牙或其他小手术后出血不止,或在家系调查时才被发现;2型出血危险为中度;重症(3型)患者出血明显,也可像血友病那样发生自发性关节与肌肉出血。家族中不同成员的出血表现及严重者也不相同。患者的出血倾向可能随着年龄增加而减轻 。

出血性疾病简介

目录1拼音2概论3诊断附:1治疗出血性疾病的穴位 1拼音 chū xuè xìng jí bìng

2概论 出血性疾病的分类

根据发病环节,分以下几类:

一、血管因素所致出血性疾病

(一)先天性或遗传性血管壁或结缔组织结构异常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血管壁仅由一层内皮细胞组成。

(二)获得性血管壁结构受损 又称血管性紫瘢,可由以下因素引起:

1.免疫因素  如过敏性紫癜。

2.感染因素  细菌、病毒感染。

3.化学因素  药物性血管性紫癜(磺胺,青、链霉素等)。

4.代谢因素  坏血病、类固醇紫癜、老年紫癜、糖尿病紫癜。

5.机械因素  反应性紫癜。

6.原因不明  单纯紫癜、特发色素性紫癜。

二、血小板因素所致出血性疾病

(一)血小板因素所致出血性疾病

(一)血小板量异常(1)血小板生成减少,如骨髓受抑制;(2)血小板破坏或消耗过多,前者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后者如DIC;(3)原发性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

(二)血小板功能缺陷致出血性疾病

1.遗传性或先天性   往往只有血小板的某一功能缺陷,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缺乏血小板膜糖蛋白Ⅰ,引起血小板粘附功能障碍。血小板无力症,缺乏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引起血小板聚集功能障碍。贮存池病,致密颗粒缺乏,引起血小板释放功能障碍。

2.获得性   往往是血小板多种功能障碍,见于尿毒症、骨髓增生综合征、异常球蛋白血症,肝病及药物影响等。

三、凝血因子异常所致出血性疾病

(一)遗传性凝血因子异常   血友病,血管性假血友病,其他凝血因子(X11、X、V11、V、Ⅱ、X111)缺乏,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凝血因子结构异常。

(二)获得性凝血因子减少  见于肝病、维生素K缺乏、急性白血病、淋巴病、结缔组织病等。

四、纤维蛋白溶解过度所致出血性疾病

(一)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

(二)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

五、循环抗凝物质所致出血性疾病

大多为获得性,如抗凝血因子V111、1X;肝素样抗凝物质,见于肝病、SLE等;狼疮抗凝物质,见于SLE。

3诊断 一、病史

了解患者出血史至为重要,须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出血类型   以皮肤及粘膜的瘀点、瘀斑为主,多提示血小板性或血管性出血,如瘀斑隆起,多提示为血管性。如以深部组织(肌肉关节腔)出血为主,则提示凝血因子缺乏。此外,前二者往往于外伤后可即刻出血,持续时间短;后者发生缓慢,持续时间长。

(二)出血诱因   有药物接触史,多提示血小板性;如轻伤后出血不止,多为凝血因子障碍。

(三)家族史   因遗传性出血疾病常有一定遗传方式,应询问祖父母,父母及兄弟姐妹以及外祖父母、舅父有无类似病史及出血史。

二、体检

观察出血的形态与分布,是否对称,平坦或高出皮表。有无肌肉出血或关节腔出血,有无全身性疾病表现。

三、实验室检查  

 根据病史及查体可能提供一些诊断线索,先采用一些简单的化验进行筛选,查明在那一环节,然后再做较复杂的确诊性试验。常用的实验检查参见下表。(5-5-1,5-5-2)。

 

表5-5-1   出血性疾病的筛选试验

检查项目治疗出血性疾病的穴位 脾俞 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神经性呕吐,肝脾大,慢性出血性疾病,肠炎,神经衰弱,自细胞减少症,子宫下垂,荨...

膏肓 哮喘,胸膜炎,支气管炎,哮喘,阳痿,慢性胃炎,胃出血,神经衰弱,乳腺炎,贫血,神经衰弱及一切慢性虚衰...

膏肓俞 哮喘,胸膜炎,支气管炎,哮喘,阳痿,慢性胃炎,胃出血,神经衰弱,乳腺炎,贫血,神经衰弱及一切慢性虚衰...

下都 症,头晕,喉头炎,角膜白斑,肩背部筋膜炎等劳损性疾病,肘腕关节炎等。中渚穴的别名:中注(《针灸甲乙...

地冲 谢失调的状况,阻止自由基损害机体,防止产生老年性疾病,保护脑功能,延缓脑衰老。对痛阈的影响:针刺涌...

更多治疗出血性疾病的穴位
开放分类:疾病 词条出血性疾病 由ababab 创建 参与评价:( ) 复制全文 保存 发到邮箱
分享到:相关条目: 出血性疾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液净化的抗凝治疗ITP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管性假血友病辨斑疹血液病病人手术的麻醉犀角地黄汤蚂蝗咬伤>>更多相关词条 参与讨论 抱歉,功能升级中,暂停讨论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保证100%正确,涉及到药方及用法用量的问题,不保证正确,仅供参考。由此造成的问题,本站概不负责。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