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是丹毒链球菌引起的皮肤粘膜网状淋巴管炎,又称急性淋巴管炎。丹毒链球菌是一种感染力很强的细菌,它通过细微的皮肤损伤处侵犯网状淋巴管,并累及邻近的皮下组织,然后迅速蔓延。下肢腿胫部、踝部、足背部比较多发。发病后常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本病初期往往有怕冷、发热、关节酸痛、头痛、纳呆等全身症状。随后出现皮肤小片红斑,后迅速蔓延成鲜红色一片,稍高出皮肤,边界清楚,与正常皮肤有明显的界限。严重的红肿处可伴发紫癜或大小不等的水泡。
小腿和头面部是丹毒的好发部位。特别是患有足癣的人,反复发作可使下肢淋巴管阻塞,皮肤增厚,形成橡皮肿。
诊断:
一、发病急剧,常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出疹后症状可持续存在。
二、好发于颜面及小腿。
三、皮肤损害 典型损害为鲜红、触痛、灼热和边界清楚的硬肿性红斑。红肿处可出现水疱、大疱、脓疱或坏疽。也可在原发损害处屡次发作(复发性丹毒)。
四、多次复发者,淋巴管受阻时,日久可形成橡皮肿,多见于小腿。
五、局部淋巴结肿大。
六、常可发现致病的原发灶,如小腿常见足癣,面部常见鼻腔粘膜损害。
丹毒(erysipelas)俗称“流火”,是由A族B型链球菌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的一种急性炎症,常表现为境界清楚的局限性红肿热痛,好发于颜面及下肢,可有头痛、发热等全身症状。
1.全身治疗原则为除去诱发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灶,全身症状严重者应给予必要的支持疗法。
2.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可静脉或肌肉注射,体温恢复正常后仍要坚持治疗2周左右。磺胺类药物或其他抗生素也可应用。
3.局部治疗原则为消炎。局部可选用各种抗生素软膏、丹毒软膏、20%鱼石脂软膏或纯鱼石脂贴敷。患部周围可涂2%碘酊或用0.1%依沙吖啶(利凡诺)溶液湿敷。
对慢性复发性足癣及以下肢静脉曲张为其病因者,氦氖激光、紫外线及浅层X线照射治疗有效,链球菌抗毒素局部注射可预防复发。
4.中医疗法
(1)辨证用药及方剂:
①风热毒蕴证:治法:宜清热解毒,凉血疏风。方剂:普济消毒饮加犀角地黄汤:双花15g、地丁15g、野菊花15g、蒲公英15g、牛蒡子10g、蚤休15g、丹皮10g、生地15g、赤芍10g、生石膏30g、知母10g、羚羊角粉0.6g。
②湿热感毒证:治法: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方剂:解毒清热汤加除湿胃苓汤加减:野菊花15g、地丁15g、蒲公英15g、蚤休15g、大青叶15g、丹皮10g、赤芍10g、猪苓15g、六一散(布包)30g、黄柏10g、牛膝10g、萆薜10g。
(2)单方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丸(片)、连翘败毒丸、小败毒膏、活血消炎丸。
(3)外用药物:初期红肿热痛时可用马齿苋水剂煎液冷敷,敷后可用凉茶水调如意金黄散30g、化毒散1.5g、混匀粉剂外敷,或鲜白菜取汁混匀外敷;或鲜马齿苋洗净,捣如糊状调敷。若出现水疱、血疱时可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疱液,如水疱破溃可用甘草油调祛湿散30g,红肿未破溃者可用化毒散膏、芙蓉膏等量调匀外敷。
丹毒是一种累及真皮浅层淋巴管的感染,主要致病菌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诱发因素为手术伤口或鼻孔、外耳道、耳垂下方、肛门、阴茎和趾间的裂隙。皮肤的任何炎症,尤其是有皲裂或溃疡的炎症为致病菌提供了侵入的途径。轻度擦伤或搔抓、头部以外损伤、不清洁的脐带结扎、预防接种和慢性小腿溃疡均可能导致此病。致病菌可潜伏于淋巴管内,引起复发。
1、鼻部炎症,抠鼻、掏耳、足癣等也可诱发丹毒。
2、营养不良、过分酗酒、丙种球蛋白缺陷以及肾性水肿等因素,也会导致丹毒。
3、除A族B型溶血性链球菌外,C型或是c型链球菌也可导致患病。丹毒的病原菌可由皮肤或是黏膜的轻微破损而侵入,并且也可由血行感染而导致
希望帮助到你
丹毒主要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细菌性感染性皮肤病,鼻部炎症、抠鼻、掏耳、手足癣、湿疹等因素常成为丹毒的诱因。病原菌可潜伏于淋巴管内引起复发,其他如营养不良、过分酗酒、糖尿病、慢性肝病等皆可为丹毒的促发因素。
一、主要病因
1、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其病原菌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多由皮肤黏膜破伤而侵入,从而引发丹毒造成一系列症状。
2、疾病因素:鼻部炎症、手足癣、湿疹、营养不良、糖尿病、慢性肝病等均可导致丹毒的发生。
二、诱发因素
1、抠鼻、掏耳:抠鼻、掏耳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病情,因此不要养成不良习惯。
2、不良的生活习惯:酗酒、过度劳累、工作压力大都会导致人体抵抗力低下,皆为本病的促发因素。
3、手足癣:丹毒发作的重要危险因素,足癣或丝虫感染可引起下肢丹毒的反复发作。
4、慢性湿疹:慢性湿疹,局部皮肤屏障破坏,容易造成细菌侵入而感染,从而引发丹毒。
5、免疫力低下:患者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肝病、肾病综合征等疾病时,抵抗力大大降低,此时易感染丹毒。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