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生活养生

胆道蛔虫症的影像学表现

时间: 2023-11-05 00:34:41

1.X线表现:

可用钡餐或用导管插入十二指肠,注入少量钡剂,于适当加压下摄片。在十二指肠降都显示有边缘平滑可稍弯曲的条状透亮阴影,代表蛔虫没有钻入总胆管的部分。在相当于乏特氏乳头部位,即蛔虫钻入总胆管处呈钝圆形。

有时因括约肌关闭功能不全而有肠道气体进入胆道。这时在平片上可见到胆道积气,其中有弯曲的长条形软组织阴影。在“T”管造影及静脉胆道造影检查,以显示整个胆道情况,观察蛔虫的部位和数目,以及手术是否彻底,有无蛔虫残骸存在。

2.CT和MR表现:

显示位于胆囊或胆管内长条状呈弯曲的透亮阴影,其形态与蛔虫相符。其边缘光滑。

肚子里有蛔虫的症状有哪些?蛔虫的症状是什么?

蛔虫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肠道寄生生物,如果饮食不当或者不良生活习惯,就很容易感染蛔虫。蛔虫会掠夺人体的营养,从而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那么肚子里有蛔虫的症状有哪些?蛔虫的症状是什么?下面就来详细了解感染蛔虫之后的症状吧。
1、腹痛
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一般是脐周出现阵发性疼痛,用手揉后,疼痛会缓解。这是因为寄生在肠道里的灰尘刺激肠粘膜,促使肠蠕动,而出现脐孔周围腹部隐痛或阵痛。
2、消化道功能紊乱
成虫定居在肠道内,由于虫体本身对肠道的机械刺激以及它所分泌的毒素和代谢产物,可以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如食欲不好、腹泻等。还可影响孩子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出现面黄形瘦、贫血等症,妨碍孩子的生长发育。
3、蛔虫性脑病
幼儿多见。蛔虫的某些分泌物可作用于神经系统,引起头痛、失眠、智力发育障碍,严重时可出现癫痫、脑膜刺激征、甚至昏迷。经驱蛔虫治疗后病情迅速好转。
4、过敏反应
蛔虫的代谢产物可引起宿主肺、皮肤、结膜和肠粘膜的过敏反应,表现为哮喘、荨麻疹、结膜炎和腹泻等。
5、如何知道是否有蛔虫
1、孩子常喊肚子痛,尤以脐周部位为多,揉按后可缓解。
2、孩子夜间睡眠易惊醒、磨牙和流口水。
3、在小儿面部、颈部皮肤上常有淡白色近似圆形或椭圆形斑片,上面有细小灰白色鳞屑,即俗称“虫斑”。
4、无明显原因,孩子的皮肤常反复出现“风疙瘩”。
5、孩子有偏食表现,并好吃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如泥土、纸张、布头等。
6、孩子吃得多且好饥饿,爱吃零食,吃得多也总胖不起来。
6、蛔虫的危害
1.幼虫期致病
自二期幼虫侵入人体肠壁开始,经肝、肺移行,发育至最后在小肠内寄生,均可引起组织损伤,其中以肺病变更为明显。重度感染时,幼虫也可侵入甲状腺、脾、脑、肾等器官,引起异位损害。若通过胎盘,也可到胎儿体内寄生。
2.成虫期致病
肠蛔虫病绝大多数病例无任何症状。有症状者中儿童以腹痛为最常见,常从大便中排出蛔虫或呕吐出蛔虫。儿童可引起神经症状,如惊厥、夜惊、磨牙、异食癖等。蛔虫病可发生多种并发症,可分别引起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胰腺炎、阑尾炎或蛔虫性肉芽肿等。胆道蛔虫症的主要症状是突发性右上腹绞痛,伴有恶心、呕吐等;如诊治不及时,可导致化脓性胆管炎、胆囊炎,甚至胆管坏死、穿孔等。肠梗阻也是常见的并发症,是由于大量成虫扭结成团,堵塞肠管所致。

蛔虫病的临床表现

因虫体的寄生部位和发育阶段不同而异。
1.蛔蚴移行症
蛔蚴在寄生宿主体内移行时引起发热、全身不适、荨麻疹等。抵达肺脏后引起咳嗽、哮喘、痰中带血丝等症状,重者可有胸痛、呼吸困难和发绀。肺部X射线检查可见迁徙性浸润性阴影,临床上称为过敏性肺炎或勒夫勒氏综合征。末梢血液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约10%的患者痰中可查到蛔蚴。
2.肠蛔虫症
常见症状有脐周疼痛、食欲不振、善饥、腹泻、便秘、荨麻疹等,儿童有流涎、磨牙、烦躁不安等,重者出现营养不良。一旦寄生环境发生变化如高热时,蛔虫可在肠腔内扭结成团,阻塞肠腔而形成蛔虫性肠梗阻,患者出现剧烈的阵发性腹部绞痛,以脐部为甚,伴有恶心、呕吐,并可吐出蛔虫,腹部可触及能移动的腊肠样肿物。有时蛔虫性肠梗阻可发展成绞窄性肠梗阻、肠扭转或套叠,必须及时手术治疗。蛔虫也可穿过肠壁,引起肠穿孔及腹膜炎,若不及时手术可致死亡。
3.异位蛔虫症
蛔虫有钻孔的习性,肠道寄生环境改变时可离开肠道进入其他带孔的脏器,引起异位蛔虫症,常见以下几种:①胆道蛔虫症,以儿童及青壮年为多,女性较常见。诱因有高热、腹泻、妊娠、分娩等。妊娠时胃酸减少,膨大的子宫迫使肠道移位,分娩时强烈的宫缩诱发肠蠕动增加,均可促使蛔虫向胆管逆行。此病发病骤然,右上腹偏中有剧烈阵发性绞痛,钻凿样感,患者辗转不安、恶心、呕吐,可吐出蛔虫。发作间期无疼痛或仅感轻微疼痛。若蛔虫钻入肝脏可引起蛔虫性肝脓肿,必须及早手术治疗。②胰管蛔虫症,多并发于胆道蛔虫症,临床征象似急性胰腺炎。③阑尾蛔虫症,多见于幼儿,因小儿阑尾根部的口径较宽,易为蛔虫钻入。其临床征象似急性阑尾炎,但腹痛性质为绞痛,并呕吐频繁,易发生穿孔,宜及早手术治疗。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