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寄生虫病容易产生颅内多发病变, 极易误诊为颅内多发血肿及转移瘤。对于 颅内多发病变者在诊断时要考虑脑寄生虫 病。
脑寄生虫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有脑
囊虫,包虫以及肺吸虫病,多为外来感染,它可侵犯人体多个部位,由于感染部位,虫 体及个体免疫差异,其症状多样,临床上以癫痫型最多见,癫痫发作结合典型的%&' 片诊断不难,但由于病变的复杂性,往往造 成误诊。
脑寄生虫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虫体的寄生位置,范围,数量,周围组织反应 的改变,血液循环及脑脊液循环障碍的程度,有的表现象颅内占位性病变,有的酷似 多发性硬化,脑炎,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头颅%&可以确定病变部位,大小,数量,并能显示脑积水或脑萎缩及形态改变。对于不典型患者应结合免疫学试验,给予诊断性治疗。
目录1拼音2概述3病因病理病机4临床表现5诊断及鉴别诊断6预后7治疗附:1治疗脑血吸虫病的穴位 1拼音 nǎo xuè xī chóng bìng
2概述 脑血吸虫病系血吸虫卵经血液循环沉积于脑组织引起病变的一种脑寄生虫病。在我国流行的为日本血吸虫病。脑血吸虫病患者约为血吸虫病患者总数的1.74~4.29%。
3病因病理病机 血吸虫卵经体循环(多经颈动脉)、脊椎静脉系统或颅内静脉窦进入颅内,引起特异性与非特异性两种不同的脑组织病理改变。特异性病变为虫卵沉积处,如软脑膜、脑皮质、浅层脑白质的虫卵肉芽肿、疤痕结节及假结核结节,病灶内有浆细胞浸润,病灶为毛细血管网包绕。非特异性病变为邻近病灶处的胶质细胞增生、脑软化,脑水肿范围较广泛,严重者甚至引发脑疝形成,还可见血管炎性反应。
门静脉系统内的血吸虫成虫及虫卵所分泌的毒素、代谢产物及虫体、虫卵等异种蛋白均可引起脑组织的中毒反应和变态反应,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病理改变及各种临床表现。
4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男性青壮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在感染血吸虫数周至数年后发生。
一、急性型
在感染数周后发病。主要为中毒反应与变态反应引起的脑水肿、急性脑炎或脑脊髓炎,突发高热、头痛、精神异常、痉挛发作、瘫痪、大小便失禁及意识障碍等,还可伴有咳嗽、咯血、腹泻、荨麻诊、肝脾肿大,脑脊液压力、蛋白含量、白细胞数均增高。
二、慢性型
多在感染后数年发病。主要由于血吸虫虫卵沉积于脑组织内引起的症状,临床常见的类型有以下三种:
癫痫型,多数慢性型患者属此型。血吸虫虫卵沉积于大脑皮质所致。癫痫发作的类型最常见者为部分性运动性发作(局限性癫痫)及贾克逊型发作,其次为全身性强直一阵挛发作(大发作)及部分性复合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本型部分患者可伴有颅内压增高症状。
脑血管病型:急性起病,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甚至昏迷,还可伴有部分性运动型癫痫发作。可能系血吸虫虫卵栓塞脑血管所致。需与其它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病鉴别。
颅内占位病变型:系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及弥漫性脑水肿所致。缓慢起病,头痛、呕吐、视力模糊、视 *** 水肿、偏瘫、失语、共济失调,常伴有部分性运动型癫痫发作。脑脊液压力及蛋白含量均增高,脑脊液白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加,分类中嗜酸性粒细胞可占优势。
5诊断及鉴别诊断 患者病史在诊断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已确诊为血吸虫病患者一旦出现脑部损害的症状与体征,或颅内压增高时,即应考虑本病。于脑脊液或脑组织活检中查到血吸虫虫卵,即可确诊。血清学试验、血和脑脊液嗜酸粒细胞增多有一定助诊价值,脑CT及磁共振成象能显示病变部位、数量,但不能确诊。实验性治疗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6预后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经正规治疗后,85%患者的癫痫发作减少或停止,80%的患者可恢复原来的劳动能力。
7治疗 分为内科治疗与外科治疗两部分,以内科治疗为主。
一、内科治疗:药物治疗首选吡喹酮,20mg/kg/日,分三次口服,连用10天,停药观察一月后,必要时还可重复应用。对伴癫痫发作者同时予以抗痫药物,对颅内压增高应予脱水治疗,有明显变态反应表现者应给予类固醇激素药物静脉滴注或口服。
二、手术治疗: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经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患者;伴有严重颅内增高并可能出现脑疝者;与脑瘤鉴别诊断困难需活栓者均为手术治疗适应证。手术治疗后仍应根据病情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
治疗脑血吸虫病的穴位 脑空 GB19;nǎokōng;G19;GB19概述:脑空为经穴名(NǎokōngGB19)。出《针灸甲...
脑干 ogàn;AT3、4i;brainstem概述:脑干:1.解剖结构名;2.耳穴名。解剖结构名·脑干...
颞颥 3~0.5寸。经穴别名·颞颥:颞颥为经穴别名,即脑空。出《针灸甲乙经》。脑空为经穴名(Nǎokōn...
脑户 brain;nǎohù;GV17;DU17概述:脑户:1.经穴名;2.人体部位名。经穴名·脑户:脑...
会额
目录1拼音2简介3脑血4脑肺5脑囊6脑包7症状 1拼音 lú nèi jì shēng chóng bìng
2简介 颅内寄生虫病为脑或脑膜的寄生虫感染。根据临床和化验检查多可确诊,不一定要X线检查,但部分病例可有一定的X线特征,现分述如下。
3脑血 为日本血吸虫虫卵随血流进入脑内所致。虫卵多分布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较多集中于顶叶,引起嗜酸肉芽肿或假结核结节,呈浅表和弥漫分布,邻近脑组织明显水肿。平片和造影检查均只显示占位征象,无特征性。脑内病变消退时,相应部位出现脑萎缩,局部脑室扩张,脑沟增宽,有时脑室还向病侧移位。病变涉及脑膜时可致蛛网膜粘连,出现交通性脑积水,使整个脑室扩张; 部分脑池和脑沟因粘连而闭塞,另部分脑池和脑沟则因脑脊液循环阻滞而扩大。
4脑肺 为肺吸虫成虫经纵隔沿颈动脉侵入脑内所致。常累及颞、顶、枕叶的脑实质。成虫在脑内移动并排卵,在其行径上形成一串相邻的多房性脓肿和肉芽肿,至后期脓肿内容被吸收而成为囊腔,并发生脑萎缩。平片在脓肿和肉芽肿形成阶段可见颅内占位病变的征象。后期如果发生钙化则较特殊,表现为大小不一的多发圆形或椭圆形环状钙斑,彼此相邻,排列成串,与肺吸虫移动行径相符。造影检查可显示相应部位的占位病变征象。由于疾病缓慢发展,脓肿、囊肿和肉芽肿常与脑萎缩同时存在,所以气脑造影显示较全面。病变在颞、顶、枕叶较深部位,以致侧脑室三角区及邻近的体部、下角和后角变窄,有时形成部分脑室闭塞。病侧脑室常向前和向对侧移位,如病侧脑萎缩较重,也可向同侧移位。部分蛛网膜下腔可因粘连而充气不佳。后期脑萎缩常明显,可见脑沟增宽显著。
5脑囊 为误食猪肉绛虫卵,在消化道发育成囊尾蚴,经血循环进入脑部形成包囊所致。脑囊虫病的包囊在脑实质呈圆形或椭圆形,常多发,早期引起邻近脑组织炎性肿胀,后期引起脑萎缩; 包囊也可涉及蛛网膜下腔,引起慢性蛛网膜炎和粘连以及交通性脑积水。平片检查阳性发现不多,有时可见囊虫钙化,表现为多发散在的圆形致密影,边缘略毛糙,直径为2~5mm,皮下和肌肉内常可见椭圆形的囊虫钙化影,十分典型,一般不致误为其它病变。气脑和脑室造影于早期可见脑肿胀所致之脑室变小,晚期可见脑积水所致的脑室扩张,较为特征者为脑室壁上出现多发结节状充盈缺损,约数毫米大小,为包囊虫在脑室造影上的表现。CT除能显示上述钙化和脑室变化外,还能显示囊虫本身。囊虫不发生钙化而周围有水肿时,显示为脑内多发、散在围以低密度区的等密度结节,其直径为数毫米至十数毫米不等。注射造影剂后可见结节的密度增高。无水肿伴发时,只有注射造影剂后才能显示结节。结节融合成块时,不易与脑肿瘤区别。
6脑包 为犬绛虫的蚴虫在脑内形成囊肿所致。包虫囊肿多见于大脑,偶见于小脑,一般为一个或两个。平片检查可见颅内压增高征和钙化松果体移位,如囊壁钙化,还可显示蛋壳状影。造影检查可见相应的占位征象。CT显示为边界光整的球形密度减低区。
7症状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