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乳房结核于1829年首先由Cooper报道,至1985年为止,在西方医学界的文献中仅报道了500多例,多数为全身播散性结核感染的局部表现,少数为原发性乳房结核。本病在欧美国家属罕见病,但在南非及印度则较为常见,可能与当地的营养、卫生和环境有关。最近国内报道也不少,约占乳腺良性疾病的1%-2%。多次妊娠与哺乳者发病率略高。5%的病例可合并乳腺癌。
乳房结核的感染途径有原发和继发之分。原发性乳房结核极为少见,临床多为继发性。感染途径有:①为血行感染。原发病灶多在肺、淋巴结等处。②乳房临近组织器官,如肋骨。胸骨、胸膜、胸腔脏器、肩关节等处的结核灶直接蔓延侵及乳腺。 ③来自淋巴系统感染。乳腺的淋巴系统可至腋下、颈部、胸骨区、锁骨上、锁骨下、纵隔等处,当其淋巴系统的淋巴结感染给核菌而受累后,淋巴液输市不畅,淋巴结的输入管变为输出管,含结核菌的淋巴液通过淋巴系统逆行播散至乳房。
【病因】
当全身健康状况或免疫功能低下时,如严重的营养不良、外伤等,均易导致结核菌的感染。结核菌感染的来源为:全身性播散性结核,如肺粟粒性性结核经血运播散而发生乳房结核。由纵隔、锁骨上下淋巴结、腋淋巴结等结核感染,逆行侵及乳房。邻近组织、器官结核感染的直接蔓延,如肋骨、胸壁结核等。直接感染,可自乳房皮肤伤口及扩张的乳腺导管开口处直接感染。
【感染途径】
1、经乳头或乳房皮肤创口直接感染;
2、血形性感染;
3、邻近结核病灶蔓延;
4、淋巴管播散,多来自同侧腋窝淋巴结核逆性播散到乳腺。
【乳房结核类型】
1、局限型,结核病变的体积较小,乳房的形态基本正常;
2、弥漫型,结核病变范围大,部分患者乳房明显肿大,甚至有溃疡与瘘管;
3、硬化型,常见于老年女性,纤维组织增生时乳房硬化、变形或乳头内陷;
4、共存型,即乳房结核与乳癌共存。
【诊断和鉴别诊断】
凡中、青年女性出现乳房肿块,反复感染或脓肿形成,有自行溃破或经久不愈的窦道,或伴有全身性毒血症表现,如低热、体重下降、乏力等,均应考虑有乳房结核的可能。但文献报道,正确诊断率很低,约70%病例被误诊为乳腺癌,甚至有个别病人遭受了乳房根治术及化疗之苦。造成误诊的原因有:结节型乳房结核,临床表现极象乳腺癌。发病年龄虽有差别,但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 首先应予以鉴别的是乳腺癌,后者发病年龄较达,乳房肿块较硬,边界不清,乳头内陷及皮肤“橘皮样”改变多见。但仍需[借助以下手段进行鉴别]:
B超:乳腺癌病人的肿块中央很少有中央液化的表现。
细针穿刺及细胞学检查:可以排除乳腺癌,部分病例可由此抽得脓液。此外还可以作脓液结核菌涂片及接种,也可作结核菌培养,有助诊断。
X线检查:多数病例可发现身体它处得结核病灶,如肺结核等。乳房摄片可见边界欠清得肿块伴有片状钙化,与乳腺癌的沙粒状钙化不同。
病理检查:是最可靠的诊断手段。术中应作冰冻切片检查,以避免患者遭受不必要的根治术。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表现也常与乳房结核相混淆。主要依靠溃疡边缘的病理检查、窦道分泌物寻找抗酸杆菌及结核菌培养。
1 乳房肿块的形态质地鉴别通过红外线,X光片可以看出,良性的乳房肿块呈多规则状,可以呈圆形,椭圆形,片块状,结节状,条索状等,边界较为清晰,多数为双侧乳房都有;恶性的则呈不规则块状,边界模糊不清,肿块表面多凹凸不平,多数以单侧肿块多见,并且质地坚硬。
2 从乳房表面分析鉴别乳房肿块呈良性时,乳房皮肤没有改变,乳头无内陷,少数人群乳头有清水样或是乳汁样的分泌物出现;肿块呈恶性时,皮肤周围出现橘皮样,酒窝状改变,乳头内陷,乳头分泌物呈血水样,淡黄色,血清样溢液。
3 从肿块类型鉴别诊断囊肿型肿块:乳房内有含脓的囊肿,用手指按摩肿块处,会感到很平滑,有的会有较明显的疼痛感,也有的不会引起疼痛,出现这类肿块多与荷尔蒙分泌失调有关;50岁以上的女性不会长这类肿块。
皮质囊肿:这类肿块是毛囊的导管堵塞引起,触感与囊肿型肿块大致相同,荷尔蒙刺激或是外伤会导致情况恶化。
脓肿:脓肿是由于乳房内感染所导致,这类肿块触碰上去会有疼痛感,而且乳房皮肤表面也会出现发红发热的现象。
4 不同乳房疾病肿块类型鉴别乳腺纤维瘤:肿块多为椭圆形或圆形,边界清楚,活动度大,肿块增长缓慢。
慢性乳腺炎:有肿块形成,边缘不清晰,呈囊性感,用手指触碰有压痛感,与周围组织有轻度粘连感。
乳腺增生:乳腺增生表现为乳房胀痛,肿块呈周期性,与月经周期有关。
乳腺结核:乳房内有肿块,且质地硬偏韧,部分区域有囊性感,肿块边界有时不清楚,活动度可受限,有疼痛感,无周期性。
乳腺恶性淋巴瘤:患有这类疾病时,乳房肿块迅速增大,有时甚至会占据整个乳房,肿块呈结节状或是分叶状,边界清楚,质地坚硬,有弹性,与皮肤及乳房无粘连。
乳癌:乳癌患者乳房会出现很硬的硬块,形状没有规律性,这类硬块是固定的,而且不会引起疼痛,出现这类硬块最好早日咨询医生确诊。
BI-BADS3级是可能良性的病变。
乳腺BI-RADS报告系统可以分为六级,零级需要结合其他检查;一级阴性;二级为良性;三级良性可能性大,需要短期复查;四级可疑恶性,建议做活检;四A表示低度可疑,四B中度可疑,四C高度,但不确定;五级高度恶性;六级已经病理证实为恶性。
所以三类一般指的是良性的可能性比较大,只需要定期复查,做X线检查或乳腺彩超检查即可。一般建议初次发现乳腺肿块后,3个月复查1次。如果没有明显变化,可以更改为6个月1次,6个月复查再次没有什么问题,1年定期复查1次即可。
乳腺炎症性疾病:
常见有急性乳腺炎、乳腺结核、乳腺脂肪坏死。急性乳腺炎常因表皮破损感染细菌或细菌直接侵入乳腺导管引起感染。乳腺结核大多继发于肺或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经血行播散引起。乳腺脂肪坏死常因外伤引起。
乳腺良性病变:
本类疾病可因感染(如浆细胞性乳腺炎)、卵巢功能失调(如乳腺囊性增生)、环境、射线以及遗传等因素而致,也有部分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
乳腺恶性肿瘤:
乳腺恶性肿瘤大部分病因都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激素调节失衡及外界刺激有关。
?以上内容参考 ?birads3类、 乳腺疾病
乳腺肿块鉴别诊断依据是:
1、乳腺纤维腺瘤:好发于内分泌旺盛而调节紊乱的年轻妇女,大多在20-30岁期间。肿块明显,肿块多位于乳腺外上象限,圆形或扁圆形,一般在3cm以内。单发或多发,质坚韧,表面光滑或结节状,分界清楚,无粘连,触之有滑动感。肿块无痛,生长缓慢,但在妊娠时增大较快,而且很少有疼痛,但有恶变发生的可能性
2、乳痛症:亦为乳腺异常增生症的一个病变阶段,主要表现为在乳腺上可触及多数不平滑之小结节,且多有轻微自发性痛。尤其月经来潮前乳腺胀痛明显,甚至有是痛不可触,患者很是痛苦。
3、乳腺增生病:是由于内分泌的功能性紊乱引起,其本质既非炎症,又非肿瘤,而是正常结构的错乱。一般有典型体征和症状,容易区别。而硬化性腺病常在乳腺内有界限不清的硬结,体积较小,临床上常难以与乳腺癌相区别,应通过多种物理检查来鉴别。
4、腺囊性增生病:次病为乳腺异常增殖症的一个病变阶段,多为年龄较大者,且易多发,有时呈索条状结节,边界不清晰,属于癌前期病变。
5、乳腺结核:比较少见,多为胸壁结核蔓延而来,可溃破,并流出干酪样脓液。注意检查时常发现有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同时存在。临床表现为炎症性病变,可形成肿块,有时大时小的变化,患者不一定有肺结核,也常伴有腋下淋巴结肿大,临床有1/3的患者难以与癌相区别。
6、乳房囊肿:可分为积乳和积血。积乳多见于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根据病史和体征不难诊断。积血多见于外伤,因积血堵塞乳管,未被吸收而形成炎性肿块。
患有乳腺肿块一定要及时的治疗,以免加重病情,可以服用思,妍,乳,乐,通调理,对调节内分泌平衡很有用,用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消除肿块,逐渐使乳房恢复正常。
在生活中要多吃一些低脂肪,高纤维的食物,多吃蔬菜、豆类等食物。不要穿过于硬的胸罩,胸罩不适合、不舒服是会严重影响乳房的。另外不要吃得太咸,不要过于肥胖,更不能乱用一些丰胸的产品。
乳房肿块是乳房疾病的常见体征。女性的乳房本身就是凹凸不平的,许多妇女自己发现的肿块只不过是正常乳腺凸起的区域,在月经来潮之前,这些肿块会变得更加明显更容易触及。那么怎样区分乳房包块是良性还是恶性?如何诊断乳房肿块是恶性还是良性?
乳房包块是良性还是恶性区别乳房包块从质地上看
良变质韧,多数随来潮前变硬;恶变,质硬如石,与无关。
乳房包块从活动度上看
良变活动度都较大,与其它组织无粘连,如纤维腺瘤,增生病等,恶变常与粘连,活动度较差。
乳房包块从皮肤表面,乳头方面分析
良变多数皮肤无改变,乳头无内陷(先天性乳头内陷除外),少数患者乳头上有分泌物,分泌物多呈清水样、乳汁样,如囊性增生病,浆细胞样炎;恶变肿块,皮肤周围出现橘皮样、酒窝状改变,乳头内陷(先天性乳头内陷除外),乳头分泌物多呈血水样、淡黄色、血清样溢液等。
乳房包块从生长速度上看
良变生长缓慢,病程有一年到数年的变化,恶变生长迅速,数月即可能生长如拳头大小。
乳房包块的表现有哪些乳腺腺病
乳腺腺病也就是乳腺增生,就肿块的特点来看,乳腺腺病常同时或相继在两侧乳房发现多个大小不等,界限不清的结节,可被推动。
乳腺纤维腺瘤
乳腺纤维腺瘤多为单发,摸起来境界清楚,边缘整齐,表面光滑,且可活动。
乳腺囊肿
乳腺囊肿是乳腺组织老化时形成的肿大的小叶,肿块是光滑的且可移动。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常在乳晕下或乳晕边缘摸到一圆形质地较软的肿物,直径一般在0.3~1cm,多数伴有乳头溢液。
乳腺导管扩张症
乳腺导管扩张症又名浆细胞性乳腺炎,常以肿块为首发症状,边缘不整,表面欠光滑,多位于乳晕深处,大小常在3cm以内。
乳腺结核
乳腺结核初起时多为孤立结节,逐渐形成一个至数个肿块,边界不甚清楚,易与皮肤粘连。
乳腺癌
乳房肿块中仅少数为癌,乳腺癌的肿块多为单发结节,边缘不规则,多数质地较硬,常与皮肤粘连。
乳房包块发病原因内分泌失调
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相对增多是乳腺增生发病的重要原因。如卵巢发育不健全、月经不调、甲状腺疾病及肝功能障碍等。
情绪等精神因素
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不良精神因素容易形成乳腺增生,经常熬夜、睡眠不足等也会造成乳腺增生,而且这些不良因素还会加重已有的乳腺增生症状。
人为因素
女性高龄不育、性生活失调、人工流产、夫妻不和、不哺乳等原因,造成乳腺不能有正常的、周期性的生理活动。佩戴过紧的胸罩或穿过紧的内衣等。
饮食结构不合理
如高脂、高能量饮食导致脂肪摄入过多,饮酒和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会诱发乳腺疾病。此外,现在人们的饮食好了,有高血压、高血糖病的人也很多,这些也容易使女性出现内分泌失调,导致乳腺增生。
长期服用含雌激素
人体长期过量摄入雌激素,将导致内分泌平衡失调,现在一些速食食品、人工饲养的水产及家禽使用的饲料中也多含有激素成分,长期食用也会导致乳腺疾病的发生。
如何诊断乳房包块恶性还是良性触诊
虽然诊断科技不断进步,医生仍有必要透过双手,对肿块的质地、范围、可动性、及位置等作出了解。
X光摄影
年轻妇女之乳房组织较致密,因此乳房X光通常并不适用于年纪太轻的女性(30岁以下)。乳房X光摄影是一种相对较为方便的筛检方式,然而大家要注意的是X光检查结果正常并不足以排除乳癌的可能性。
超音波
可有助于判别肿块属于固体或囊状结构,如属囊状结构,医生可能会考虑用细针抽取水瘤的液体作化验,再决定是否需要作出进一步的检查。
活组织检查
可说是目前最准确的诊断方式,医生用特定方法取得病人乳房的肿块组织后,再对有关组织或细胞进行病理化验(包括显微镜检视)。
针吸活组织检查
以细针吸出肿块之部分组织,主要能提供细胞形态学的资料,肿块组织内部结构的检查则靠下面两种方法进行。
切除式活组织检查
施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之下)尽可能切除全部的肿块组织作病理化验;切开式活组织检查:在某些情形下(例如肿块太大时)进行。
乳房包块症状
临床上,越是不痛的乳房肿块,越应该予以重视。因为无痛性的乳房肿块恰巧是乳腺癌的特征之一。一般来讲,炎症性的乳房肿块,常常伴有比较剧烈的乳房疼痛,肿块局部还伴有明显的红、肿、热、痛等炎症性反应,肿块可化脓破溃,经过抗炎治疗加局部引流后,炎症消退,肿块可消失。增生性的乳房肿块,常常伴有经前期的乳房胀痛,月经过后,疼痛可减轻,肿块亦可随之有所缩小,肿块常常为多发性的,质地柔软或者韧实,局部可以有轻到中度的触痛,经过药物对症治疗后可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