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形成是静脉的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并伴有继发性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的疾病。病变主要累及四肢浅表静脉或下肢深静脉。其临床特点为患肢局部肿痛、皮下可扪及有压痛的条索状物或伴有病变远端浅表静脉曲张等静脉回流受阻现象。偶可因血栓脱落而造成肺栓塞。本病在年龄和性别上无特异性。手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为27.8%。下肢静脉血栓形成61.2%,下腔静脉血栓形成14.3%,两者共占75.5%;上腔静脉血栓形成20.4%,上肢静脉血栓形成4.1%。其中并发肺栓塞2%。
症状体征
发热、患肢肿痛、肢体远端脉搏有无改变,能在体表扪到有压痛的条索状物,有感染病灶存在及足靴区营养性改变,如脱屑、瘙痒、色素沉着、湿疹及溃疡形成等。
病因病理
19世纪中期,R.L.K.菲尔肖提出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个要素──静脉血流迟缓、血液高凝状态和静脉内膜损伤,至今仍为血管外科界所公认。绝大多数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在盆腔及下肢的深静脉,这与下肢静脉的解剖及功能有密切关系:下肢静脉具有较多的静脉瓣,人体站立或坐位时,下肢的静脉压远高出身体其他部位。下肢静脉回流端赖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泵"的作用,因此,站立和坐位时,下肢静脉血回流较缓慢。当无明显的静脉内膜损害时血栓形成常常发生在静脉瓣膜袋里。血栓与血管壁无紧密粘连,易于脱落并可导致肺栓塞。 70%的下肢血流经深静脉流回心脏,30%经浅静脉(大隐、小隐静脉)。浅静脉在大腿根部流入深静脉(股静脉)。因此,髂静脉、股静脉内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流阻塞后浅静脉将扩张,血流增加,以补偿深静脉的血流阻塞。于是出现大隐静脉曲张及患肢可凹性水肿。血栓形成在腘静脉者,小腿部肌肉压痛明显,前足急剧背屈时,诱发小腿肌肉深部疼痛(霍曼斯氏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是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肢体出现肿胀、胀痛、而且持续不能够自行缓解。尤其是在行走活动的时候,这些症状会进一步加重。严重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会影响下肢动脉血液供应,引起下肢的缺血,出现皮肤青紫花斑的情况,甚至会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现象。如果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将会导致肺栓塞,引起呼吸困难的症状。
? ? ? ? ?腿部静脉血栓的症状都有哪些?该如何应对?
腿部静脉血栓的主要症状即突发性的下肢水肿,水肿往往是不可逆的并持续加重,腿部静脉血栓发生后常伴有皮肤颜色的青紫,以及肿胀非常严重压迫动脉引起的下肢腿部发凉、皮肤苍白等症状。
a
腿部的静脉血栓一旦发生应当尽早进行抗凝治疗,治疗如果不及时常会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后遗症,这种后遗症往往会伴随终身。
腿部静脉血栓的症状包括以下几个:
第一、腿部浅静脉血栓往往会触及皮下条索状的浅静脉,同时伴有局部的红、肿、热、痛,这是浅静脉血栓伴发静脉炎的表现;
b
第二、腿部深静脉血栓往往会出现肢体的肿胀和疼痛,特别是在直立和行走后,这种症状明显加重,同时会伴有肢体皮温增高,皮肤颜色的改变,而且皮下可见到浅静脉的扩张,这都是由于深静脉血流受阻,而导致浅静脉代偿性扩张,来加速静脉回流的作用,对于深静脉血栓有些患者已经发生血栓脱落,而发生肺栓塞,患者还会出现胸闷、气短、咳痰带血、胸痛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晕厥等危及生命的表现。
腿静脉血栓时,需要结合血栓的分期,来给予对症的治疗。建议及时到血管外科门诊,完善对应的检查明确血栓的分期,根据血栓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
对于急性期的血栓,选择抗凝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抗凝治疗主要有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或者口服药物抗凝治疗,常用的口服药物有华法林、利伐沙班片等。
手术治疗对于急性期的血栓治疗效果较好,主要分为导管溶栓和导管吸栓。而亚急性期及慢性期的血栓,由于血栓相对稳定,对于手术治疗效果不好,不建议手术治疗。可以通过抗凝治疗加消肿治疗,抗凝治疗与急性期的抗凝治疗相同,消肿治疗分为口服药物消肿治疗和穿弹力袜。
c
口服药物消肿治疗,主要药物有马栗种子提取物、羟苯磺酸钙胶囊等。静脉曲张袜的治疗,是通过穿静脉曲张袜,减轻下肢静脉压力,预防血栓后综合征的出现。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表现,是指下肢静脉血流回不去,在下肢淤滞所造成的表现。具体表现为:
1、肿:因为血流回流受阻,包括一些水、液体都回流不畅,可很快造成淤滞,引起肿的表现;
2、疼:中医有一句话叫不通则痛,是由于血液不通,血流受阻,血脉不通,自然会产生疼的感受,且是一种很严重的胀痛;
3、发热:血流淤滞,静脉血太多,该病变使肢体温度升高,较另一条正常肢体的温度高1-2度;
4、浅静脉曲张:出现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时,往往会同时伴有明显的浅静脉增粗和扩张,但并不是静脉曲张的疾病。实际是一种浅静脉的代偿性表现,因为深静脉血液回流不畅,需要通过浅静脉运送一部分血液回心脏,所以浅静脉会代偿性地变宽变粗,这是一种正常表现。
1.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形成位于髂-股静脉,发病率比小腿肌肉丛静脉血栓形成低,左侧多见,为右侧的2~3倍。在一组1432例的统计中,左侧占69.3%,右侧占26.6%,双侧4.1%。
髂-股静脉是整个下肢静脉血回流的主要通道,一旦发生血栓形成,迅速发病。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①患肢疼痛和压痛;血栓激发的炎症反应可致局部持续性疼痛;远侧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则导致胀痛,站立时症状加重。在髂-股静脉行径上常可触及条索和压痛。②肿胀:由严重静脉回流障碍所致,故一般均颇严重。③患肢皮色发紫,严重者可致花斑状以至坏疽。④严重病例肢端动脉搏动明显减弱以致消失。⑤浅静脉曲张为代偿性,急性期多不明显。
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结局为:①纤溶和再通。②局限和机化。③血栓扩展:逆行扩展可累及整个下肢深静脉系统;顺行扩展可能侵犯下腔静脉,如血栓脱落,则可导致致命性肺栓塞。
2.继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血栓起源于小腿肌肉静脉丛,顺行扩展时可累及整个髂-股静脉系统。此谓混合型,它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其特点是:①起病方式大都隐匿;②症状开始时轻微,许多病人直到髂-股静脉受累,出现典型症状时才被发现,故实际病期比症状期长;③足靴区营养性变化,包括脱屑、色素沉着、湿疹样变和溃疡等,由于小腿部深浅交通静脉常原已有病变,因而演变远比原发性型更为迅速、且程度严重。
3.股青肿1938年Gregoire描述了严重的弥漫性涉及全肢静脉的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称为股青肿(phlegmasiacerulea),临床上并不罕见。这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严重的类型,下肢整个静脉系统包括潜在的侧支几乎全部处于阻塞状态,静脉压急剧升高,肢体剧痛伴整个患肢明显肿胀,皮肤发亮和发绀,皮温降低,因动脉痉挛和(或)间隙综合征导致患肢严重肿胀、缺血以至坏死。此为静脉性或湿性坏疽。由于大量体液在短时期内进入患肢及急骤肢痛,可导致休克。
在临床工作中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并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做出诊断并不困难。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