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状随病变严重程度而不同。轻型者无症状,重的有乏力、劳累后心悸、气喘、胸闷、咳嗽、咯血等。少数有发育不良。部分可发生感染性动脉内膜炎,未经治疗的病人晚期可出现心力衰竭、肺动脉显著高压而有紫绀、肺动脉或未闭的动脉导管破裂出血等。
(二)体征
1.最突出的体征是在胸骨左缘第二肋间有响亮的连续性机器声样杂音,占据几乎整个收缩期与舒张期,在收缩末期最响并伴有震颤,向左上胸及背部传播。个别病人杂音最响位置可能在第一肋间或第三肋间。在婴儿期、伴有肺动脉高压或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者,由于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压力阶差发生变化,以致可能并无此连续性杂音,而只有收缩期杂音或无显著杂音。
2.分流量较大的病人可有心脏浊音界增大,心尖搏动增强,心尖区有舒张期杂音(相对性二尖瓣狭窄),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增强或分裂(但多被杂音所掩没而不易听到),类似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周围循环体征,包括脉压增宽、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和周围动脉枪击声等。
3.少数并发显著肺动脉高压引起右至左分流的病人,可能仅在肺动脉瓣区听到舒张期的吹风样杂音(相对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并有紫绀,此种紫绀在下半身较上半身更为明显。
动脉导管未闭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之一,多发于女性。病发原理是,动脉导管在胎儿时期动脉导管正常地开放着,是胎儿时期血液循环的必经之路.出生后随着呼吸的建立,血氧分压提高,促使动脉导管于生后10-15小时内完成功能上关闭,约80%婴儿在生后6个月内发生解剖上关闭,少数可延迟到一岁.如超过一岁仍未闭合,并产生病理生理改变,即称动脉导管未闭。 因此,动脉导管未闭的自行关闭时间不超过一岁,如果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在一岁后,动脉导管仍未自行关闭,则应施行动脉导管未闭手术治疗。 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主动脉至肺动脉分流血量的多寡以及是否产生继发肺动脉高压和其程度。因为分流较小,因此动脉导管未闭患者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七种最常见的动脉导管未闭症状有劳累后心悸、气急、乏力,易患呼吸道感染和发育不良。大多数动脉导管未闭患儿无明显症状,但是其中最常见的现象就是生长发育落后,易患感冒或呼吸道感染 ,常因体检发现典型的机器样杂音而被确诊。X线摄片检查显示肺充血、心脏扩大,但当肺动脉高压、不存在典型的杂音时,则需进一步检查右心导管、心血管造影或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以便作出明确的诊断。新生儿期动脉导管直径大,常可引起心力衰竭,当内科无法控制时,可急诊用动脉导管未闭手术结扎导管,预后良好。 但是同时,也常常出现成年人成年后甚至老年才发现患有动脉导管未闭的现象出现。不能说,在这个时间段出现的动脉导管未闭是晚期的动脉导管未闭。常见的动脉导管未闭症状有劳累后心悸、气急、乏力,易患呼吸道感染和发育不良。抗生素广泛应用以来,细菌性动脉内膜炎已少见。晚期肺动脉高压严重,产生逆向分流时,出现下半身紫绀。这时候就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因为此时未闭的动脉导管已经成为了病人的生命安全阀,如果将未闭的动脉导管结扎,将使病人立即发生右心功能衰竭而死亡。
先心病分类很多,常见的先心病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等等(具体药确定是什么缺损可去医院做个心脏超声),这些都症状大致如下:
一心衰
新生儿心衰被视为一种急症通常大多数是由于患儿有较严重的心脏缺损其临床表现是由于肺循环体循环充血心输出量减少所致患儿面色苍白憋气呼吸困难和心动过速心率每分钟可达160次-190次血压常偏低可听到奔马律肝大但外周水肿较少见
二紫绀
其产生是由于右向左分流而使动静脉血混合在鼻尖口唇指(趾)甲床最明显
三蹲踞
患有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特别是法乐氏四联症的患儿常在活动后出现蹲踞体征这样可增加体循环血管阻力从而减少心隔缺损产生的右向左分流同时也增加静脉血回流到右心从而改善肺血流
四肺动脉高压
当间隔缺损或动脉导管未闭的病人出现严重的肺动脉高压和紫绀等综合征时被称为艾森曼格氏综合症临床表现为紫绀红细胞增多症杵状指(趾)右心衰竭征象如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周围组织水肿这时病人已丧失了手术的机会唯一等待的是心肺移植患者大多数在40岁以前死亡
五杵状指(趾)和红细胞增多症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几乎都伴杵状指(趾)和红细胞增多症杵状指(趾)的机理:肢体末端慢性缺氧代谢障碍中毒性损伤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大
六发育障碍
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往往发育不正常,表现为瘦弱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
七其它
胸痛晕厥猝死部分患儿则有体循环方面的症状例如排汗量异常(通常表现为大大超出正常同龄人的量)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