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阶段,男性睾丸位于后腹壁区,胎儿从第5周至28周在睾丸引带和体内激素刺激下,睾丸连同腹膜一起移行下降至阴囊内。下降的这部分腹膜像个口朝上的喇叭状管形突起,称为腹膜“鞘状突”。该突起在胎儿后期或出生后一个月内自行闭死,在睾丸等移行下降过程中,于下腹壁邻近大腿根内侧和外阴之间形成腹壁肌肉薄弱区,医学上称作“腹股沟管”,管的下口称作“外环”。腹股沟管内有称作“精索”的组织通过,精索内有血管、淋巴管、神经及输精管等组织。
由于遗传等原因,如腹膜鞘状突未能及时闭合,肠管等腹腔内器官,即可沿开放的鞘状突逐渐向外疝出,而形成腹股沟斜疝,这是腹股沟斜疝发病最常见的先天性原因,也是小儿腹股沟斜疝最多见的原因。这些病例常在出生后或生后不久就出现典型的症状。
少数病例由于长期咳嗽、便秘、排尿费力以及创伤等因素,使腹腔内压力经常处于较高的状态,肠管等器官从下腹壁近外阴处肌肉薄弱区疝出,即可在外环外出现可复性肿物,形成后天性或继发性腹股沟斜疝。此类病例较少见。
无论是先天性还是后天性原因,上述变化出现在一侧,形成右斜疝或左斜疝,即为单侧疝;变化发生在双侧则形成双侧疝。腹股沟斜疝的疝内容以小肠为主。
女孩在胎儿阶段虽然没有睾丸移行下降一说,但其鞘状突发育与男性相同。若因发育异常,出现不闭合,肠管也会由未闭的鞘状突疝出。同样,引起腹股沟斜疝继发性原因,也适用于女孩。不过,女孩缺乏男孩精索这样的构造,下腹壁薄弱区相对好一些,所以疝发病的机会明显低于男孩,只占全部病例的1/10。
单从先天性原因看,目前尚无预防腹股沟斜疝发病的有力措施。据国外统计,男孩发病率的为1:50,女孩约为1:500。
疝气,即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常见的疝有脐疝,腹股沟直疝、斜疝,切口疝、手术复发疝、白线疝、股疝等。
腹股沟斜疝的发生机制:
引起肿块出现的诱因是腹压增加,如哭泣、咳嗽、排便、排尿等。
腹股沟内容物可能是:
小肠、盲肠、大网膜、膀胱、卵巢、输卵管等脏器通过人体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直疝和斜疝的区别:
斜疝是从内环口突出,伴随精索下行疝囊位于提睾肌深面,疝囊大时会降落到阴囊;直疝是从海氏三角的腹横筋膜处直接突出的疝,一般不会落入阴囊。二者在解剖学上以腹壁下血管为界,外侧为斜疝,内侧为直疝。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