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生活养生

阑尾炎概述(病理学笔记讲义——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

时间: 2023-11-07 12:47:16

阑尾炎概述

解剖生理概要婴儿阑尾位于盲肠顶端,在发育过程中,盲肠的右前部生长较快,这种偏心性生长,使得成人的阑尾基底部移至盲肠左后侧、回盲瓣下方2.5cm处。其外形也由婴儿的漏斗状变成蝗蚓状盲管。沿盲肠的三条结肠带向顶端追踪即可寻到阑尾基底部。阑尾的长短粗细不一,一般长5~l0cm,直径0.5~0.7cm。阑尾为一管状器官,远端为盲管,近端与盲肠交通,两者交界处的粘膜皱襞称Gerlach瓣。阑尾系膜由两层腹膜组成,它是腹腔后壁的腹膜向前反折,并包绕阑尾的一个三角形皱襞,其内含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阑尾系膜短于阑尾本身,这使阑尾卷曲成拌状或半圆弧形。阑尾的位置并不都在麦氏(McBurney)点(右髂前上棘至脐连线的中外1/3处),由于阑尾基底部与盲肠的关系恒定,所以阑尾的位置也随盲肠位置而变异。一般在右下腹部,但也可高到肝下方,低至盆腔内,甚或越过中线至左侧。

阑尾尖端指向的方向有四种类型

①盲肠后指向上方,占大多数。

②指向盆腔和髂窝,约占1/3。

③回肠前或后方指向脐,仅少数。

④盲肠右外侧,亦较少见。

病理学笔记讲义——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

重点:

  1.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

  2.三步曲:病毒性肝炎,肝硬变,肝癌

  3.消化道的癌:食道癌,胃癌,大肠癌

  4.阑尾炎

  内容:

  慢性萎缩性胃炎

  1.发生与HP感染有关

  2.病变特点:

  1)粘膜层萎缩变薄腺体减少,这是本病最特征性的病理变化。

  2)粘膜层固有层见不同程度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

  3)上皮化生:a)假幽门腺化生:胃底胃体的壁细胞和主细胞被类似幽门腺的粘液分泌细胞所取代。b)肠上皮化生:胃粘膜上皮被肠型腺上皮取代,出现杯状细胞、吸收上皮细胞和潘氏细胞。

  消化性溃疡病

  一、溃疡病的病因:胃液的消化作用,粘膜抗消化能力减低(HP)

  二、病理变化:

  1.部位:十二指肠球部的前壁或后壁,小,直径<1cm.胃窦部小弯侧,直径<2cm.

  2.溃疡底的4层(由浅入深):

  1)炎性渗出物:少量白细胞、纤维素等

  2)坏死组织

  3)新鲜的内芽组织

  4)陈旧的疤痕组织:增殖性动脉内膜炎,神经纤维的损伤及小球状增生

  三、结局和并发症:

  1.出血(10%~35%)

  2.穿孔(5%),十二指肠球部多见

  3.幽门狭窄(3%)

  4.恶变(≤1%,胃溃疡多见)

  良性溃疡(胃溃疡) 恶性溃疡(溃疡型胃痛)
外形 圆形或椭圆形 不整形、皿状或火山口状
大小 溃疡直径一般2cm
深度 较深 较浅
边缘 整齐、不隆起 不整齐、隆起
底部 较平坦 凹凸不平,有坏死出血
周围粘膜 粘膜皱襞向溃疡集中 粘膜皱襞中断,呈结节状肥厚

  阑尾炎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细菌感染和阻塞

  二、急性阑尾炎的病理变化

  共同特点:阑尾壁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

  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中性粒细胞局限于粘膜层和粘膜下层

  2.急性蜂窝织性(化脓性)阑尾炎:中性粒细胞见于阑尾壁各层

  3.急性坏疽性阑尾炎:中性粒细胞浸润阑尾壁全层伴坏死

  三、结局及合并症

  1.大多手术治疗

  2.部分转为慢性

  3.细菌沿门静脉入肝形成肝脓肿。

  病毒性肝炎

  一、概述:是指一组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为主的常见传染病。

  二、各型肝炎病毒及其相应肝炎的特点

病毒   爆发型肝炎 癌变 转成慢性 传染途径
HAV 单链RNA 0.1%—0.4% 无 无 肠道
HBV DNA <1% 有 5%-10% 密切接触,输血,注射
HCV 单链RNA 极少 有 >70% 同上
HDV 缺陷型RNA 3%—4% 有 <5%重叠感染80% 同上
HEV 单链RNA 20% 不详 无 肠道
HGV 单链RNA 不详 不详 无 输血,注射

  三、病因和发病机制:

  1.肝炎病毒在肝内繁殖引起肝细胞损伤。(HAV,HCV)

  2.细胞毒性免疫反应:有病毒复制的肝细胞表面表达病毒的特异性抗原,病毒入血后,致敏的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与肝细胞结合,使受病毒感染的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人体的免疫反应和感染的病毒的数量和毒力不同,引起肝细胞损伤和病变类型不同,导致多种肝炎类型的出现。

  四、基本病理变化

  3-2-2-4

3 3大炎症的基本病变同时存在 1)肝细胞的变性、坏死。主要病理变化
2)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
3)肝细胞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
2 2种肝细胞变性 1)细胞水肿
2)嗜酸性变
2 2种肝细胞坏死 1)溶解坏死
2)嗜酸性坏死
4 4种坏死范围 1)点状坏死:指单个或数个肝细胞的坏死见于急性普通型肝炎
2)碎片状坏死:指肝小叶周边部界板肝细胞的灶性坏死和崩解,见于慢性肝炎
3)桥接坏死:指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两个汇管区之间,或两个中央静脉之间的相互链接的坏死带,常见于中度与重度慢性肝炎
4)大片坏死:几乎累及整个肝小叶的大范围肝细胞坏死,常见于重度肝炎

  五、临床病理类型:

普通型肝炎 急性 肝细胞广泛变性,点灶状坏死
慢性 轻:点灶状坏死,偶见轻度碎片状坏死
中:中度碎片状坏死,出现特征性的桥接坏死
重:重度碎片状坏死,大范围的桥接坏死
重型肝炎 急性 大片肝细胞坏死,无明显肝细胞再生,黄/红色肝萎缩
亚急性 大片肝细胞坏死,结节状肝细胞再生

  以往将慢性肝炎分为慢性持续性和慢性活动性肝炎,现已改分为轻、中、重度慢性肝炎。

  六、毛玻璃样肝细胞:

  肝细胞胞质内含有HBsAg,免疫酶标显示HBsAg反应阳性。组织学上表现为胞质内充满嗜酸性细颗粒状物质,不透明,似毛玻璃样。电镜下,HBsAg颗粒积存在细胞质的滑面内质网内。

  肝硬化

  一、概述:

  由于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病变反复交错进行而导致肝脏变形、变硬的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疾病。晚期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门静脉压力升高和肝功能障碍。

  门脉性肝硬化 坏死后性肝硬化 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病因 我国主要原因:病毒性肝炎
欧美国家:慢性酒精中毒 多由亚急性重症肝炎转变而来 长期胆道阻塞,胆汁淤积引起
肉眼观 1)弥漫全肝的小结节,结节大小相仿,0.15~0.5cm
2)周围有灰白色纤维包绕,纤维间隔厚薄比较一致 1)结节大小悬殊,大者可达5~6cm
2)纤维间隔宽,且厚薄不均 1)细小结节或无明显结节
2)深绿色
镜下 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假小叶形成。假小叶特点:
1)肝细胞排列紊乱,可有变性、坏死、再生的肝细胞。
1)再生的肝细胞体积大,核大且深染,或有双核。
2)中央静脉缺如、偏位或有两个以上。
3)可见少量慢性炎细胞浸润
4)可见小胆管增生。
国际分类 大结节型肝硬变 大小结节混合型或
大结节型肝硬变 不完全分割型
特点   肝功能障碍较门静脉肝硬化明显且出现早,门静脉高压较轻且出现晚。癌变率比门静脉肝硬化高。  

  原发性肝癌

  一、病因:尚不清楚,相关因素如下:

  1.病毒性肝炎乙肝(最常见)、丙肝(次常见)。

  2.肝硬化85%的肝癌合并肝硬化。其中以坏死性肝硬化最多见,肝炎后肝硬化次之。

  3.真菌及毒素黄曲霉菌最重要。

  二、肉眼分型

  1.早期肝癌:直径<3cm

  2.晚期肝癌:

  1)巨块型:体积巨大,似儿头,多位于肝右叶内,不合并或仅合并轻度肝硬变

  2)多结节型:最常见,常合并明显得肝硬变

  3)弥漫型:癌组织弥漫分布肝内,无明显结节,常合并肝硬变,与肝硬变不易区分。

  三、组织学类型

  1.肝细胞癌:最常见。

  2.胆管细胞癌。

  3.混合细胞型肝癌: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两种成份都有。

  四、转移途径

  (1)肝内直接蔓延

  (2)肝内转移。肝内转移多沿门静脉分支播散、转移。

  (3)肝外转移:淋巴、血行和种植转移。

  食管癌

  病理变化

  1.好发部位:食管中段(最常见)、下段(次之)、上段(少见)。

  2.早期食管癌:未侵犯肌层,无淋巴结转移者。包括原位癌、粘膜内癌、粘膜下癌。

  3.进展期(中晚期)癌

  1)肉眼分型:髓质型、蕈伞型、溃疡型和缩窄型。

  2)组织学类型:90%以上鳞状细胞癌。腺癌少见,主要与Barrett食管腺癌有关,极少数来自于食管粘膜下腺体。

  胃癌

  一、病因:

  亚硝胺、幽门螺杆菌、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伴有异型增生,胃粘膜大肠型化生。

  二、病理变化

  1.好发部位:胃窦部小弯侧。

  2.早期胃癌:未侵犯肌层,可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

  1)特殊类型的癌:

  微小癌:直径<0.5cm

  小胃癌:直径在0.6~1.0cm之间

  一点癌:内镜活检时确诊为癌,但手术切除标本经节段性连续切片均未发现癌。

  2)肉眼类型:隆起型、表浅型、凹陷型(最多见)。

  3.进展期(中晚期)癌:

  1)肉眼分型:蕈伞型或息肉型、溃疡型、浸润型(革囊胃)和胶样型。

  2)组织学类型:主要类型为腺癌,少数病例为鳞癌等。

  三、扩散

  1.直接蔓延

  2.淋巴道转移:晚期经胸导管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结(Virchow信号结)

  3.血道转移;晚期

  4.种植转移:双侧卵巢转移性粘液癌(Krukenberg瘤)

  大肠癌

  一、病因和发病学

  1.高脂低纤维饮食

  2.遗传因素:遗传性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

  3.慢性肠病:绒毛状腺瘤,慢性血吸虫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二、病理变化

  1.发生部位好发于直肠(50%),其余依次为乙状结肠、盲肠及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

  2.肉眼类型:隆起型、溃疡型、浸润型和胶样型。

  3.组织学类型:腺癌、粘液腺癌或印戒细胞癌,其次为未分化癌、腺鳞癌、鳞状细胞癌等。

  三、大肠癌分期及预后Dukes分期

分期 肿瘤生长范围 5年存活率(%)
A 局限于粘膜内(重度上皮内瘤变) 100
B1 侵及肌层,未穿透,无淋巴结转移 67
B2 穿透肌层,无淋巴结转移 54
C1 未穿透肌层,有淋巴结转移 43
C2 穿透肠壁,有淋巴结转移 22
D 有远隔脏器转移 极低

阑尾炎是由什么引起的?

  阑尾( lán wěi )又称蚓突,是细长弯曲的盲管,根部附着于盲肠内后方。阑尾位置因人而异,变化很大。阑尾尖端可指向各个方向,一般以盲肠后位最多,其次为盆位。阑尾的长度平均7~9厘米,也可变动于2~20厘米之间,上端开口于盲肠,开口处也有不太明显的半月形粘膜皱襞。阑尾根部在体表的投影,一般在右髂前上棘到脐连线的外1/3处,此处称阑尾点,又叫麦氏点,阑尾炎时,此处常有明显压痛。

  什么是阑尾炎

  阑尾炎(appendicitis)是一种常见病。临床上常有右下腹部疼痛、体温升高、呕吐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等表现。 阑尾炎是阑尾的炎症,最常见的腹部外科疾病。
  急性阑尾炎的典型临床表现是逐渐发生的上腹部或脐周围隐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至右下腹部。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或呕吐,发病初期除低热、乏力外,多无明显的全身症状。急性阑尾炎若不早期治疗,可以发展为阑尾坏疽及穿孔,并发限局或弥漫性腹膜炎。急性阑尾炎有1%以下的死亡率,发生弥漫性腹膜炎后的死亡率为5~10%。
  急性阑尾炎经非手术治疗或自愈后,可以遗留阑尾壁纤维组织增生和增厚,管腔狭窄及周围粘连,这称为慢性阑尾炎,易导致再次急性发作。发作次数越多,慢性炎症的损害也越严重,可以反复急性发作,在未发作时没有症状或偶有轻度右下腹疼痛,所以也称为慢性复发性阑尾炎。若病人从无急性阑尾炎病史,而主诉慢性右下腹痛,不宜轻易诊断为慢性阑尾炎而切除阑尾,应注意排除其他回盲部疾病,如肿瘤、结核、非特异性盲肠炎、克罗恩氏病及移动性盲肠症等,也应排除精神神经因素,否则切除阑尾会遇到困难,即或无其他病变也不一定能消除症状。

  病因
  阑尾一端与盲肠相通,长约6~8cm,管腔狭小,仅0.5cm左右。阑尾壁有丰富的淋巴组织,这就构成阑尾极易发炎的解剖基础。这种解剖特点,也容易使阑尾发生梗阻,约70%的病人可发现阑尾腔有不同原因的梗阻,诸如粪块、粪石(即长时间停留的粪块与阑尾分泌物混合凝聚,并可有钙质等矿物质沉积而成)、食物残块、阑尾本身扭曲及寄生虫(如蛔虫和蛲虫)等都可造成阑尾梗阻。急性阑尾炎的炎症消退后,可以在阑尾形成瘢痕性狭窄,容易导致炎症反复发作。由于阑尾壁存在丰富的淋巴组织,炎性反应严重,更促使梗阻的发生。阑尾腔内平时有大量肠道细菌存在,当有梗阻时,梗阻远端的腔内压力升高,阑尾壁的血循环受到影响,粘膜的损害为细菌侵入造成条件,有时阑尾腔内的粪块、食物残块、寄生虫、异物等虽然并未造成梗阻,但能使阑尾粘膜受到机械性损伤,也便于细菌侵入。此外胃肠道功能紊乱也可使阑尾壁内的肌肉发生痉挛,影响阑尾的排空甚至影响阑尾壁的血循环,也是发炎的原因。细菌可经血循环侵入阑尾引起发炎,属于血源性感染。
  病理过程和临床表现
  急性炎症开始时,阑尾表现充血和肿胀,壁内有水肿及中性多形核白细胞浸润,粘膜出现小的溃疡和出血点,浆膜有少量渗出。腔内积存混浊渗出液,称为单纯性阑尾炎,因内脏疼痛定位不明,病人感到上腹部或脐周围隐痛,常伴有恶心及呕吐、全身不适,腹痛逐渐转移至右下腹部。局部并有明显触痛,临床常用麦克伯尼氏点表示触痛部位。在右下腹部,脐与右骼前上棘联线中外侧1/3处有限局性压痛点,这个痛点是美国人C.麦克伯尼于1889年首先发现和描述的,故称为麦克伯尼氏点(麦氏点)。若病情继续发展,数小时后阑尾肿胀和充血更为明显,阑尾壁内常有小脓肿形成,粘膜有溃疡及坏死,浆膜面多量纤维性渗出,腔内充满脓性液体,称为化脓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此时全身症状较重,右下腹疼痛明显。最后可发展为阑尾壁的组织坏死,若有梗阻,则阑尾远端坏死更严重,呈紫黑色,常在此处发生穿孔,称为坏疽性阑尾炎,一般均合并限局性腹膜炎,此时除压痛外,还伴有明显的肌紧张和反跳痛。体温多超过38.5℃以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也增多。因阑尾腔的近端均有肿胀而闭琐,经穿孔的溢出物只是腔内积存的脓液,无肠内容物,加之有大网膜包裹,很少继发弥漫性腹膜炎,而形成阑尾周围脓肿。

  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上腹部和脐部周围疼痛,数小时后疼痛转移到右下腹,并在右下腹有显著的触痛,一般诊断不难,但仍存在20%左右的误诊率。误诊的原因除了医生的经验和技术上的问题外,还有两个主要原因:①一些急性阑尾炎的表现不典型。由于阑尾位置不正常,如高位阑尾炎易与急性胆囊炎相混淆,后位阑尾炎腹部体征较轻,盆腔位阑尾炎可出现腹泻症状;或者由于阑尾炎的发病较特殊,若阑尾突被异物堵塞或发生扭转,腹痛一开始就位于右下腹,无明显转移过程,且为阵发性,腹部体征不明显,很像是泌尿系结石或肠痉挛。此外,也存在病人的个体因素:病人的神经类型和疼痛阈以及胃肠道反应各有不同,老年人反应差,症状和体征常不能反映急性阑尾炎的实际严重程度;小儿阑尾相对体积大,就诊较晚,病史也难以询问清楚;孕妇的阑尾向上、向外或向后移位,又有子宫增大,腹部体检也与一般人不同。②一些其他急腹症表现类似急性阑尾炎,如回肠末端憩室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以及某些妇科疾患如急性附件炎、卵巢滤泡破裂、卵巢囊肿扭转等。较小的溃疡病穿孔,穿孔很快封闭,少量十二指肠内容物流至右下腹部,也可以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而上腹部压痛不明显。有些内科疾患如急性胃肠炎、肠蛔虫症,腹型紫瘢等也有类似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

  治疗
  单纯性急性阑尾炎采用非手术疗法,多数病人可治愈,但遗有慢性炎症或管腔狭小者易于复发,所以急性阑尾炎一旦诊断明确,仍应急诊手术将病变的阑尾切除。妊娠期因盆腔充血,阑尾炎症发展更快,所以也应及时手术。诊断不明者,若病人有局部腹膜炎表现或全身感染证明显,也应开腹检查,以免延误治疗。术中若发现阑尾无急性炎症表现,则应探查有无其他急性病变。病人就诊时若阑尾炎已形成周围脓肿,应先行非手术治疗,脓肿吸收后,过3个月或半年再切除阑尾。

  家庭养护
  急性阑尾炎是可以消退的,但消退后约有四分之一的病人会复发。目前手术方法比较安全,绝大多数手术效果是良好的。非手术疗法主要是抗感染(即消炎)。但应当做好随时住院治疗的准备工作,以免延误治疗使病情发展到严重程度造成治疗困难。 1.家庭用药:用药要早,最好在炎症未发展成腹膜炎时能控制住。可选用以下药物: (1)青霉素,每次80万单位,6小时1次肌肉注射。用前必须先做过敏试验。 (2)链霉素,每次0.5克,12小时1次肌肉注射。应与青霉素同时应用。 (3)庆大霉素,每次8万单位,8小时1次肌肉注射。 (4)先锋四号,每次0.5克,每日4次口服。 (5)螺旋霉素,每次0.2克,每日4~6次口服。 2.中药及偏方 (1)银花、公英各50克,丹皮25克,大黄15克,赤芍12克,川楝子、桃仁、甘草各9克,每天l~2剂,水煎后分2、4次服。 (2)鸡血藤100克,地丁50克,川楝子25克,每日1剂,水煎两次混合后分2次服。 (3)针刺足三里、阑尾穴、阿是穴。呕吐者加内关穴。 (4)薏米50克,冬瓜籽25克,丹皮、桃仁、紫花地丁各15克加水300毫升(6两),煎到100毫升。煎2次混合后分两次服,每日1剂。 (5)红藤、忍冬藤各100克,生大黄15克,水煎后加黄酒1小杯分两次服,每日 l剂。 3.营养和饮食 应给予流质饮食,如牛奶、豆浆、米汤、肉汤等。或半流质饮食,如粥、稀软面条等。如果准备住院手术治疗则应禁食禁水。 4.家庭护理 (1)手术前:应密切观察病人的腹痛情况,大便,体温和脉搏。应让病人休息好。有腹膜炎者应取半坐位(即病人坐在床上,背后靠在被子上)。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腹痛部位,可促进炎症吸收。 (2)手术后:因为肠道手术后胃肠活动暂时停止。进入胃肠内的食水不能下行,积于胃内引起腹胀。所以手术后不能吃喝。要等到胃肠活动恢复后才能进食。胃肠活动恢复的标志是能听到腹内肠鸣声(即咕噜、咕噜的叫声)或肛门排气(放屁)。术后肠管不活动,手术创伤处容易粘连。所以要鼓励病人多活动。一方面预防肠粘连,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胃肠活动的恢复。腹部手术后病人咳嗽是一件痛苦的事。可以用些止咳、祛痰药物,如复方甘草片3片,每日3次口服。或用咳必清50毫克,每日3次口服。病人有痰是必须要咳出来的。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护理人员可以协助病人。即在咳嗽时用双手放在切口两侧向中间用力,可以减轻病人咳嗽时的疼痛。阑尾手术后有可能发生一些并发症。所以陪护人员如果发观病人有不正常的变化,如满腹疼痛;手术后3天体温反而升高;腹胀、肛门不排气;切口出血、流脓水等应及时和医生联系,以取得及时处理。如果医生嘱咐病人半坐位,陪护人应配合医生做工作,使病人坚持半坐位。出院后半月内不宜做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如挑水、打篮球等。 (四)注意事项 1.腹痛在没有明确诊断之前不可随便用止痛药。因为止痛后掩盖了病情,容易延误诊断而造成严重后果。 2.患急性阑尾炎后,如果家庭治疗无效应及时送医院。 3.根据目前的医疗水平及技术条件,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即使保守治疗痊愈后也容易再次发作,所以急性阑尾炎在有条件的清况下,还是以手术治疗为主。 4.非手术治疗者,在用药时应彻底。在症状、体征消失后仍应用药—周,以巩固疗效,减少复发。 5.住院治疗应听从医生安排。陪护人员应配合医护人员做好病人的工作。 6.阑尾炎病情及体征变化较大,有很多病人表现不典型。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最好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诊断、治疗。 (五)预防常识 1.增强体质,讲究卫生。 2.注意不要受凉和饮食不洁。 3.及时治疗便秘及肠道寄生虫。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