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生活养生

腹部损伤勿轻视

时间: 2023-11-07 13:19:12

腹部损伤勿轻视

大多数腹部外伤是由暴力引起的,闭合性外伤则多由钝性外力所致,多见于坠落、碰撞、冲击、拳打脚踢等。常见的内脏损伤有:脾破裂、肠破裂和肝破裂。据专家介绍,外伤后警惕是否有内脏破裂或内出血至关重要。这要根据暴力强度、硬度、着力部位和作用方向等因素的分析来判断,也与内脏的解剖、病理状态有关。比如:脾脏是腹部内脏中最易受损的脏器,这是由于脾脏组织比较脆弱,另外脾脏位置固定,不易移动,外力作用于表面时,力量不易得到缓冲。脾外伤破裂的发生率占各种腹部损伤的40%~50%。当上腹部受到钝性挤压时,胃、十二指肠或胰腺可被挤压在脊柱上而破裂;肠道的固定部分比活动部分更易受损;充盈的器官(饱餐后的胃、未排空的膀胱)比排空者更易在外力作用下破裂。这些脏器的破裂主要表现是腹膜炎,病人剧烈的腹痛、腹肌紧张(板状腹)、全腹有明显压痛。

对于发生腹部外伤的患者,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全面检查,不能因为腹部没有伤口、没有出血而掉以轻心。

《外科护理学》重点难点——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

一、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1、空腔脏器损伤 如胃肠、胆道、膀胱破裂,消化液或尿液溢入腹腔,以急性腹膜炎表现为主;伴有恶心、呕、呕血、便血等消化道症状;胃肠破裂可有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出现全身中毒症状,甚至感染性休克。

  2、实质性脏器损伤 如肝、脾、胰系膜血管损伤,以内出血表现为主,腹膜炎较轻;但如肝内胆管、胰管破裂可有例外;腹部可出现移动性浊音;严重者出现失血性休克。

  3、化验检查 实质性脏器破裂出血时,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下降;空腔脏器损伤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泌尿系损伤时可见血尿;胰腺损伤时,血、尿淀粉酶升高。

  4、X线检查 肠胃破裂可见膈下有游离气体。

  5、腹腔穿刺 抽出不凝固血液,提示腹腔内出血,多系实质脏器损伤;抽出胃内容物或胆汁,多系胃、肠损伤或胆囊损伤;抽出尿液,则为膀胱损伤;如无液体抽出,并不能完全排除内脏损伤,可重复穿刺或作腹腔灌洗术。

  6、B超、CT检查均有助于诊断,必要时可选用;腹腔镜用于早期诊断,可直接观察损伤的确切部位及损伤的程度,并可作相应的处理。

  二、处理原则

  1、单纯性腹壁损伤,同一般软组织损伤,但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高度怀疑有腹内脏器损伤者,应积极准备,尽早手术。

  3、如已确诊空腔脏器损伤,应先纠正休克再手术;实质性脏器破裂大出血,则应边抗休克边手术。

  三、护理措施

  1、观察期间及手术前护理

  (1)观察要点:①定时测定生命体征。考试大网站收集②定时检查腹部症状和体征。③动态监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比容。④密切观察有无急性腹膜炎、休克等并发症。

  (2)体位:卧位休息,不要轻易搬动病人,在病情稳定后,改半坐卧位。

  (3)禁饮食:必要时行胃肠减压,禁饮食期间静脉输液,防止体液失衡。

  (4)应用抗生素:遵医嘱给予有效的广谱抗生素。

  (5)二项禁忌:禁忌灌肠;诊断未明确前,禁用吗啡类镇痛药物。

  (6)心理护理:针对病人和亲属的心理状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7)一旦具备手术指症,迅速做好术前准备。

  2、手术后护理

  (1)卧位:硬脊膜外麻醉后6小时或全麻清醒后,若血压、脉搏平稳,改半坐卧位。

  (2)监测生命体征:定时测定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意识、尿量;记录出入量。

  (3)止痛:手术后48小时内,可给予镇静止痛剂。

  (4)禁饮食、胃肠减压:一般术后需禁食及胃肠减压2~3日,由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开始进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普食。

  (5)引流管护理:给予妥善固定,保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和量,按时换药,适时(一般术后24~48小时)协助医生拔管。

  (6)早期活动:鼓励早期下床活动,以减轻腹胀,促进肠蠕动,防止肠粘连。

腹部损伤的介绍

多数腹部损伤同时有严重的内脏损伤,如果伴有腹腔实质脏器或大血管损伤,可因大出血而导致死亡;空腔脏器受损伤破裂时,可因发生严重的腹腔感染而威胁生命。早期正确的诊断和及时合理的处理,是降低腹部创伤死亡的关键。腹部损伤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大类。在开放性损伤中,以分为穿透伤(多伴内脏损伤)和非穿透伤(有时伴内脏损伤)。根据入口与出口的关系,分为贯通伤和盲管伤。根据致伤源的性质不同,也有将腹部损伤分为锐器伤和钝性伤。锐器伤引起的腹部损伤均为开放性的;钝性伤一般为闭合性损伤。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