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生活养生

直肠息肉的病因有哪些?(结肠息肉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时间: 2023-11-07 15:51:23

直肠息肉的病因有哪些?

西医认为直肠息肉的发生原因至今未明,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 饮食因素:

饮食因素与直肠息肉的形成有一定关系,特别是细菌和胆酸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

(2) 遗传因素:

一般认为,息肉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从目前研究情况表明,突变基因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后代子女,在遗传机会上男女是均等的,没有性别的差异。

(3) 炎症刺激:

直肠粘膜长期被炎症刺激;可引起肠粘膜的息肉生成,这是由于肠粘膜的炎症充血水肿,糜烂溃疡愈合之后,导致疤痕逐渐收缩,形成息肉状,又由于慢性炎症刺激,致腺体阻塞,粘液储留而发病。

(4) 粪便、异物刺激和机械性损伤:

粪便粗渣和异物长期刺激肠粘膜上皮,以及其它原因造成直肠粘膜损伤,使细胞出现异常增生,形成息肉。

结肠息肉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你好!结肠息肉的病因有:
  1、长期腹泻
  很多病人肠道黏膜容易过敏,例如饮酒、吃辣椒或油腻食物或海鲜后出现腹泻,有些病人会无原因的出现
腹泻,这样,肠道黏膜会出现慢性炎症,易导致肠道息肉生长。
  2、长期便秘
  便秘的病人经常是几天排便一次,粪便长期在肠道内储存会产生各种毒素,导致肠黏膜出现慢性炎症,易
生长息肉。
  3、饮食性因素
  长期进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性饮食者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多进食新鲜水果蔬菜以及维生素C者息肉的发生率减少。
  4、肠道炎性疾病
  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病变是导致炎症性息肉发生的主要原因,最多见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以及阿米巴痢疾、肠道血吸虫和肠结核等,也见于结肠手术后吻合口部位。
  5、遗传
  例如家族性息肉病就是一种遗传疾病。
  6、胆汁代谢紊乱
  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空肠吻合以及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胆汁的流向和排出时间发生改变,大肠内胆汁酸的含量增加。实验显示胆汁酸以及胆汁酸的代谢产物脱氧胆酸和石胆酸均有诱发结直肠黏膜产生腺瘤性息肉或
FK1变的作用。

肠子上长息肉原因是什么

您好,息肉是由于起源于黏膜的细胞生长聚集形成的。引起肠息肉的常见原因有:1、饮食因素:饮食因素与直肠息肉的形成有一定关系,特别是细菌和胆酸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2、遗传因素:一般认为,息肉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3、炎症刺激:直肠粘膜长期被炎症刺激。4、粪便、异物刺激和机械性损伤:粪便粗渣和异物长期刺激肠粘膜上皮,以及其它原因造成直肠粘膜损伤,使细胞出现异常增生,形成息肉。

肠息肉病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疾病分类 4 疾病概述 5 疾病描述 6 症状体征 7 疾病病因 8 病理生理 9 诊断检查 10 治疗方案 11 预后及预防 附: 1 治疗肠息肉病的穴位 1 拼音 cháng xī ròu bìng

2 英文参考 intestinal polyposis

polyposis intestinalis

3 疾病分类 普通外科

4 疾病概述 息肉是指任何起源于胃肠粘膜表面并凸入腔内的病变。根据其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命名。息肉病的意义在于其引起出血及其恶性转变的倾向。肠息肉及肠息肉病包括色斑息肉综合征、儿童型直肠息肉、结肠与直肠腺瘤、结肠家族 *** 肉病等。

外科治疗原则:根据肠息肉的诊断、部位、数目、形态、患者年龄以及有无癌变,决定治疗方案,结肠息肉一般予以切除或破坏。

色斑息肉综合征:由于消化道病变范围广泛,应在发现有较大的息肉或有反复发作的腹痛,并发肠套叠、肠梗阻或肠道大出血时,才给予手术治疗。

儿童型直肠息肉:如蒂较长,可使用手法摘除。

结肠与直肠腺瘤:1.给予缝扎切除。2.在直肠镜、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下电灼切除息肉。3.剖腹做腺瘤切除。上述所有摘除的腺瘤均须送病理检验。

腺瘤癌变:无蒂、直径>2cm时,术中切除后送冰冻切片。如有癌变,根据病变部位、癌细胞分化程度和肠壁浸透深度等情况决定手术。如已有淋巴结转移,应按大肠癌根治手术原则处理。

结肠家族 *** 肉病:原则上做广泛切除,根据息肉所在部位决定手术方式。

术后处理:1.门诊患者行手法摘除和电灼术后,应观察12小时,无出血征象后方可出院。2.使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5 疾病描述 在肠道广泛出理数目多于100颗的息肉,并具有其特殊临床表现,称为息肉病。

6 症状体征 1.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以青少年多见,常有家族史,可癌变,属于错构瘤一类。多发 *** 肉可出现在全部消化道,以小肠为最多见。在口唇及其周围、口腔粘膜、手掌、足趾或手指上有色素沉着,为黑斑,也可为棕黄色斑。此病由于范围广泛,无法手术根治,当并发肠道大出血或肠套叠时,可作部分肠切除术。

2.家族性肠息肉病 与遗传因素有关,5号染色体长臂上的APC基因突变。其特点是婴幼儿期并无息肉.常开始出现于青年时期,癌变的倾向性很大。直肠及结肠常布满腺瘤,极少累及小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肠粘膜遍 布不带蒂的小息肉。如直肠病变轻轻.可作全结肠切除及末端回肠直肠吻合术;直肠内腺瘤则经直肠镜行电灼切除或灼毁。为防止残留直肠内腺瘤以后发生癌变,故需终身随诊。如直肠的病变严重,应同时切除直肠,作永久性回肠末端造口术。

3.肠息肉病合并多发性骨瘤和多发性软组织瘤也和遗传因素有关,此病多在3040岁出现,癌变倾向明显。治疗原则与家族性肠息肉病相同;对肠道外伴发的肿瘤,其处理原则与有同样肿瘤而无肠息肉病者相同。

7 疾病病因 1.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以青少年多见,常有家族史,可癌变,属于错构瘤一类。多发 *** 肉可出现在全部消化道,以小肠为最多见。在口唇及其周围、口腔粘膜、手掌、足趾或手指上有色素沉着,为黑斑,也可为棕黄色斑。此病由于范围广泛,无法手术根治,当并发肠道大出血或肠套叠时,可作部分肠切除术。

2.家族性肠息肉病 与遗传因素有关,5号染色体长臂上的APC基因突变。其特点是婴幼儿期并无息肉.常开始出现于青年时期,癌变的倾向性很大。直肠及结肠常布满腺瘤,极少累及小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肠粘膜遍 布不带蒂的小息肉。如直肠病变轻轻.可作全结肠切除及末端回肠直肠吻合术;直肠内腺瘤则经直肠镜行电灼切除或灼毁。为防止残留直肠内腺瘤以后发生癌变,故需终身随诊。如直肠的病变严重,应同时切除直肠,作永久性回肠末端造口术。

3.肠息肉病合并多发性骨瘤和多发性软组织瘤也和遗传因素有关,此病多在3040岁出现,癌变倾向明显。治疗原则与家族性肠息肉病相同;对肠道外伴发的肿瘤,其处理原则与有同样肿瘤而无肠息肉病者相同。

8 病理生理 1.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以青少年多见,常有家族史,可癌变,属于错构瘤一类。多发 *** 肉可出现在全部消化道,以小肠为最多见。在口唇及其周围、口腔粘膜、手掌、足趾或手指上有色素沉着,为黑斑,也可为棕黄色斑。此病由于范围广泛,无法手术根治,当并发肠道大出血或肠套叠时,可作部分肠切除术。

2.家族性肠息肉病 与遗传因素有关,5号染色体长臂上的APC基因突变。其特点是婴幼儿期并无息肉.常开始出现于青年时期,癌变的倾向性很大。直肠及结肠常布满腺瘤,极少累及小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肠粘膜遍 布不带蒂的小息肉。如直肠病变轻轻.可作全结肠切除及末端回肠直肠吻合术;直肠内腺瘤则经直肠镜行电灼切除或灼毁。为防止残留直肠内腺瘤以后发生癌变,故需终身随诊。如直肠的病变严重,应同时切除直肠,作永久性回肠末端造口术。

3.肠息肉病合并多发性骨瘤和多发性软组织瘤也和遗传因素有关,此病多在3040岁出现,癌变倾向明显。治疗原则与家族性肠息肉病相同;对肠道外伴发的肿瘤,其处理原则与有同样肿瘤而无肠息肉病者相同。

9 诊断检查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

10 治疗方案 根据肠息肉的诊断、部位、数目、形态、患者年龄以及有无癌变,决定治疗方案,结肠息肉一般予以切除或破坏。 色斑息肉综合征:由于消化道病变范围广泛,应在发现有较大的息肉或有反复发作的腹痛,并发肠套叠、肠梗阻或肠道大出血时,才给予手术治疗。

11 预后及预防 无特殊。

治疗肠息肉病的穴位 长颊 麻痹,面神经痉挛,口?,鼻炎,鼻塞不通,鼻衄,鼻息肉,尸厥等。别名:和窌(《备急千金要方》),长频(...

长髎 拼音:chángliáo英文:KǒuhéliáoLI19概述:长髎为经穴别名。长髎即口禾髎穴。见《针...

和窌 拼音:héliáo英文:KǒuhéliáoLI19概述:和窌为经穴别名。即口禾髎穴。《备急千金要方》...

长频 拼音:chángpín英文:KǒuhéliáoLI19概述:长频为经穴别名。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