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引起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病因主要是
①大动脉炎;是青年女性多见的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动脉壁全层的非特异性炎症。肾动脉病变多发生在起始部。大动脉炎患者约70%合并肾动脉狭窄。
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好发于肾动脉主干开口处及近端1/3处,且多为双侧性。
③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病变常发生在肾动脉中部或近端1/3处。
④其它:结节性多动脉炎,外伤或游走肾引起肾动脉内膜损伤致内膜增生,导致肾动脉狭窄。肾动脉内血栓形成或栓塞,先天性多发性肾动脉瘤,或外伤血肿、神经纤维瘤、嗜铬细胞瘤等压迫肾动脉。腹部放疗:放射线引起肾动脉周围组织纤维化等均可致肾血管性高血压。
1.水肿:肾脏是身体排出水分的重要器官。当水因肾脏疾病不能排出,残留在体内时,称为肾性水肿。水肿是肾脏疾病最常见的症状,程度不一。常见原因有:肾小球滤过面积和滤过率降低;全身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改变,使体液进入间质;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有效血容量减少,导致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临床上,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肾性水肿可分为肾炎性水肿和肾病性水肿两大类。
二。高血压:由肾实质病变或肾动脉病变引起的高血压称为肾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根据致病因素的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容量依赖性高血压和肾素依赖性高血压。
3.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称为少尿。每天尿量少于100毫升称为无尿。少尿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常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
四。多尿:正常人平均每天尿量为1500ml。如果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l,则称为多尿症。这里仅指肾性多尿。肾性多尿症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间质性肾炎或肾小管酸中毒。
动词(verb的缩写)尿频:正常人一般白天尿4-6次,晚上尿0-2次。尿频是指在大致相同的情况下,排尿次数增多。尿频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如饮水过多、精神紧张、气候变化等引起的尿频,是生理性的。病理多见于尿路感染,其次为对尿路的物理或化学刺激。主要是膀胱和尿路疾病。
不及物动词尿急:指排尿时有尿急的感觉。常伴尿频,最常见的是尿路感染,少数是膀胱容量减少和精神尿急。
七。尿痛:排尿时尿道口疼痛或烧灼感。大多数发生在尿路感染、结石或刺激膀胱的尿液异物中。尿频、尿急和尿痛常伴有称为尿路刺激的症状,但也可以单独存在。
八。肾区隐痛和肾绞痛:肾区隐痛(脊肋交界处)多为慢性过程,多见于肾盂肾炎、肾积水、肾结核、肾下垂、多囊肾、肾炎。肠绞痛是肾脏区域的一种间歇性剧烈疼痛,沿着侧腹蔓延至下腹部、大腿内侧和阴部。主要由结石刺激引起,肾盂肾炎有纤维性血块时可刺激肾盂或输尿管引起肾绞痛。
九、血尿:尿中带血为血尿,又称血尿。正常情况下,尿液中没有红细胞。在医学上,病人的尿液离心沉淀后,用显微镜检查。如果每个高倍视野中有5个以上的红细胞,称为血尿。如果显微镜下只检测到红细胞,而眼睛看不到带血的尿液,则称为显微镜下血尿;如果眼睛能看到尿液呈“水样”或血性,甚至尿液中有血丝或血块,则称为肉眼血尿。血尿的病因可分为肾内因素或肾外因素,两者都是病理性的。引起血尿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急慢性肾炎、尿路感染、脓毒症、肾肿瘤、肾结核等。或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白血病、流行性出血热、红斑狼疮等。此外,伴随着肾下垂,剧烈运动后也可见肾脏游走和血尿。
10.蛋白尿:蛋白尿是指尿蛋白定性检查阳性者。正常尿中蛋白质为阴性或极少量,24小时尿中蛋白质含量小于150mg。
在诸多的高血压病因当中,一些肾性疾病可谓是继发性高血压的主要诱发因素。通常在临床上肾性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中最为多见的,发病原因包括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晚期影响到肾功能时)、肾动脉狭窄、肾结石、肾肿瘤等。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