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生活养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附睾炎

时间: 2023-11-10 03:02:05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附睾炎

一、临床宜先“辩”病,明确诊断

附宰炎有急性、慢性之分。急性者以附睾、睾丸红肿疼痛为主要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临床较易鉴别。慢性者以附睾结节为主要表现,需与附睾结核、肿瘤、精液囊肿、精子肉芽肿等鉴别,必要时应行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以免误诊误治。

二、区别病情轻重缓急,优选治疗方案

急性附睾炎初期,宜以“消”为治疗大法,一方面用中药内服外敷,清热利湿,消肿止痛;另一方面可适当使用抗生素,促使炎症尽快消散。若局部肿痛剧烈,经保守治疗不能缓解,有压迫精索弓[起阴囊器官缺血坏死可能者,或局部已形成脓肿者,应及时行手术减压或引流治疗。慢性附睾炎多数以附挛结节或局部隐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血睾屏障的阻隔,加上附睾结节本身纤维性变的影响,抗生素疗效欠佳,而且会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主张采用中医从痰瘀论治,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近年来,中医药在外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一步应在此基础上,通过严格的科学实验,筛选形成规范的治疗方案,使其利于推广。

睾丸炎怎么治疗

  最近有不少朋友咨询,那么在讲解之前,让我们先来认识下睾丸炎。睾丸炎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睾丸炎性病变。分为急性化脓性睾丸炎和腮腺炎性睾丸炎两种。成人感染多由于附睾炎直接蔓延至睾丸或经血行感染所致,临床上常称附睾--睾丸炎,病原主要是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儿童急性睾丸炎常由于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   一般预后尚可,少数可引起睾丸萎缩和男子不育。患侧睾丸弥漫性增大,但外形仍呈扁椭圆形。在急性期的主要表现为睾丸肿胀压痛,并向腹股沟放射;如有细菌感染可形成脓肿,有波动感。睾丸炎患者常伴发阴囊皮肤红肿等。若睾丸炎只限于一侧,病人并不发生阳痿,也不会防碍日后生育;若双侧发病,就需要通过检查,看精子的活动度、数量等来判定是否不育。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及感染的病原体进行治疗。   临床表现   1、患者高热、寒战,睾丸疼痛并向腹股沟处放射,常伴恶心、呕吐;2、阴囊皮肤红肿、睾丸肿大,常伴有鞘膜积液   诊断依据   1、高热、寒战、睾丸疼痛;2、局部阴囊红肿,睾丸肿大;3、血白细胞升高   治疗原则   1、抗菌消炎;2、卧床休息,托高阴囊,局部热敷、理疗;1%利多卡因精索封闭注射减轻疼痛;3、脓肿形成,应切开引流   用药原则   早期应用足量、广谱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等。   辅助检查   1、急性睾丸炎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2、对慢性睾丸炎或反复发作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B”或“C”。   疗效评价   1、治愈:症状消失,血白细胞正常,睾丸无萎缩,无鞘膜积液存在。2、好转:症状好转,睾丸稍大,有压痛。3、未愈:症状体征未改善,睾丸肿大或萎缩,或形成睾丸脓肿及鞘膜积液。   特色疗法:CRS全方位综合疗法,祛除睾丸炎凸现高科技威力   武汉名仕男科医院专家根据睾丸炎的致病机理,通过大量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推出了CRS全方位综合疗法在精选药物的配合下,这种组合式治疗技术很好的解决了单一疗法治疗睾丸炎的治疗难点。   疗法三大系统结构:   系统一:CRS泌尿治疗系统:CRS泌尿治疗系统的核心是大功率兆波主机和自动化监测系统,它以远大于体内微波和体内射频的功率,以非介入方式,采取不接触人体的容性加热治疗方式直接作用于患部,快速消炎灭菌,是治疗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高科技领先产品。由于热疗使炎症组织的通透性增加,可使精选药物更易扩散,组织的吸收及代谢更好,从而达到综合治疗炎症的目的,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不构成任何损伤和痛苦,治疗精确、灭菌全面、疗程更短、杜绝复发,代表了当今医疗和康复医疗的发展方向。   系统二:中西医结合:武汉名仕男科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全方位综合疗法”治疗睾丸炎。临床治疗上,融传统医学和现代高新技术于一炉,综合运用离子导入、灌注、场效消融、立体射频、无痛手术、自体免疫、心理调节等多种先进技术和手段,并与传统中医结合,固本培元,标本兼治,疗效显着,具有高效、安全、彻底等优势。   系统三:先进配套分析检验仪器:同时,医院拥有美国全套细菌培养系统和药敏实验、病毒定性定量检测系统、全自动精液质量检测分析系统等世界最先进的诊疗设备,为男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权威科学的保证,全面解决了男性泌尿生殖感染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医学难题。   健康提示:中年男性睾丸保养很重要   武汉名仕男科医院专家建议:作为男性生殖系统重要,睾丸时常被忽略,中年男性睾丸保养很重要。睾丸保养是解决男人男性功能障碍的重要手段。男性可在洗澡时或睡前双手按摩睾丸,拇指轻捏睾丸顺时、逆时各按摩十分钟,长期坚持必有益处。如在按摩时发现有异疼痛感,可能为睾丸炎或附睾炎,请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以防重大疾病“漏网”,给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请问这个药是治什么病用的?

其基本方药组成为:虎杖20克,夏枯草10克,萆?1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桃仁10克,当归10克,若舌红苔黄腻、脉滑或数加滑石块10克,瞿麦10克,银花10克;若肾阴不足者,原方去萆?、夏枯草,加熟地20克,石斛10克,续断10克,每日一剂,每日2服,每服150毫升。药渣煎汤500毫升局部敷洗,配合局部理疗。每10天为1疗程,观察3~6个疗程,经临床观察统计,总有效率为92.6%,平均疗程为3.2个。

慢性附睾炎

严重急性附睾炎不可逆的终末期即为慢性附睾炎,此时可经常出现较急性附睾炎症状轻的表现。慢性附睾炎由于纤维增生使整个附睾硬化,显微镜下疤痕非常显著,常可看到附睾管闭塞,组织被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一)症状慢性附睾炎通常无症状,除非有急性发作的情况,此时可出现局部不适,病人可触及阴囊内有一肿块,附睾增厚并增大,有或无压痛,触诊极易将附睾与睾丸区分开,精索往往增粗,有时输精管直径增大,前列腺变硬并有纤维化,前列腺液常可见脓细胞,尿液分析可显示继发于前列腺炎的感染。
结核性附睾炎与慢性附睾炎很相似,输精管呈串珠状,同时精囊增厚,尿液检查为“无菌尿”,或“结核菌尿”,由此可提示为结核性附睾炎,膀胱镜可见膀胱溃疡,尿路X线检查也可帮助诊断。睾丸肿瘤可有睾丸包块,触诊可发现增厚变硬的附睾,感觉减退的睾丸(肿瘤)。附睾肿瘤少见,与附睾炎鉴别需依靠病理。如果慢性附睾炎为双侧,可导致不育。
(二)治疗单用抗生素往往治疗效果不满意,前列腺炎必须控制,如附睾炎反复发作引起前列腺炎应在非发作期行输精管结扎术,前列腺炎可治愈,有时也可行附睾切除术。
(三)预后
除了疼痛及双侧附睾炎可能致不育外,慢性附睾炎无严重后果,一旦达纤维化期,则无法使其逆转。

附睾炎分几类,其临床表现有何特点?

附睾炎是中青年男性较常见的疾病,是由大肠杆菌、 葡萄球菌或链球菌等致病菌经输精管逆行进入附睾造成的,因此,本病多继发于后尿道炎、前列腺炎及精囊炎,或发生于尿道器械操作或长期留置导尿管后,以逆行途径引起感染者多见。
临床上分为急性附睾炎和慢性附睾炎两大类 。
急性附睾炎发病较急,表现为患侧阴囊坠胀不适,局部疼痛严重,甚至影响行动,疼痛可向同侧腹股沟区及下腹部放射,并伴有全身不适及高热。查体:患侧附睾肿大,触痛明显。炎症较重时,可波及睾丸,阴囊皮肤可发生红肿。
慢性附睾炎比急性附睾炎多见,部分病人系急性期未能治愈而转为慢性。 多数病人无急性发作史而常伴慢性前列腺炎。本病临床表现呈多样化,可有阴囊疼痛、坠胀感,疼痛可放射至下腹部及同侧大腿内侧。查体可触及附睾轻度肿大,变硬并有硬结,局部轻压痛,同侧输尿管增粗,慢性附睾炎常可急性发作。

附睾炎的西医治疗有哪些?

因附睾炎有急性与慢性之分,所以治疗也有所侧重。 对于急性附睾炎主张患者卧床休息,托起阴囊,以减轻疼痛。 早期可将冰袋放在附睾处,防止肿胀。晚期可用热敷,以促进局部血运,加速炎症消退。因属于感染,故应进行抗感染治疗,临床上多选用广谱抗生素及对革兰氏阴性菌效果较佳的抗生素。对于疼痛、发热等全身症状,应用解热镇痛药对症处理。如果附睾疼痛较重可请专科医师予1%利多卡因10~20毫升由睾丸上端处行精索局部封闭,可起到止痛、解除坠胀作用。如果附睾炎性包块增大,阴囊皮肤红肿且有波动感,形成脓肿则须行切开引流。因留置导尿管招致本病者,应拔除尿管。另外,急性期期间要避免性冲动和重体力活动,以免加重感染和症状。对少数顽固病人且病情控制不理想,可行附睾甚至包括睾丸切除术。
因慢性附睾炎常与慢性前列腺炎同时存在,所以治疗时二病同治。
(1)注意生活规律化,劳逸结合,忌烟酒及辛辣刺激。
(2)保持大便通畅。
(3)避免长时间久坐。
(4)性生活不宜过频。
(5)温水坐浴,2次/日,水温控制在42℃~50℃,每次20~30分钟。
(6)黄连素或新霉素离子透入。
如果慢性附睾炎有多次反复发作者,可考虑做附睾切除。值得重视的是,无论急性还是慢性附睾炎,如为双侧发生,均有导致不育的可能,故发生附睾炎应及时治疗。
你好;
慢性附睾炎是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病,由于病因病理复杂,单独使用抗生素常不理想,大多数病人又不愿手术切除或不宜手术,而西医治疗苦无良策。中研院广安门医院泌尿科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根据慢性附睾炎的病理特点,自拟附睾汤治疗慢性附睾炎,疗效满意。

其基本方药组成为:虎杖20克,夏枯草10克,萆薢1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 川芎10克,白芍10克,桃仁10克,当归10克,若舌红苔黄腻、脉滑或数加滑石块10克,瞿麦10克,银花10克;若肾阴不足者,原方去萆薢、夏枯草,加熟地20克,石斛10克,续断10克,每日一剂,每日2服,每服150毫升。药渣煎汤500毫升局部敷洗,配合局部理疗。每10天为1疗程,观察3~6个疗程,经临床观察统计,总有效率为92.6%,平均疗程为3.2个。

慢性附睾炎根据其症状可归为中医子痈、淋证范畴。其表现为阴囊部坠胀、 疼痛部位固定不移、局部纤维化,为中医瘀血之象,因肝脉络阴器,故肝经瘀血为本病病机。附睾汤以虎杖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辅以乳香、没药、川芎、桃仁活血,以改善附睾局部血液循环,选当归活血不伤正,夏枯草、萆薢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白芍养肝柔肝。诸药合用共奏解毒、活血、软坚散结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虎杖、乳香、没药有镇痛作用,可减轻患者阴囊部疼痛不适。桃仁、川芎有抗凝作用,可加强附睾局部血液循环。抗菌试验表明,虎杖、夏枯草、萆薢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作用。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治疗慢性附睾炎具有独特疗效,安全、高效、无副作用,复发率低。

附睾炎吃什么药好啊?

什么是附睾炎?

这是一种常见于青壮年人的疾病,由于男性身体抵抗力下降时,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病菌,容易进入到输精管,且逆行侵入到附睾,从而引发的炎症。附睾是精子的必经之路,若出现炎症,这样会给男性带来一定的危害。

在患有附睾炎的人群中,绝大多数患者都是青壮年。这是因为青壮年男士,正值生理黄金期,有规律的性生活,并且这个年纪还处于一个事业的上升阶段。

所以这个阶段的男性就比较繁忙,有时候就容易忽略自己的身体,当男性身体抵抗力下降的时候,病菌就会伺机潜入男性的体内,通过输精管上行导致附睾炎症的发生。

附睾炎的危害

1、失去生育能力

我们知道,精子的生活地方是附睾,若附.睾患有炎症,对精子的生活环境会有影响,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精子的活力,从而导致死精、无精,甚至失去生育能力。

2、性生活受影响

男性患有附睾炎,如不及时治疗,容易使得附睾部位变硬,那么在性生活时,由于输精管的收缩,可能就会出现射精疼痛的现象,导致性生活受到影响。

3、引发疾病

附睾炎是由病菌引发的,男性若不及时就医治疗,可能会引发其它疾病的出现,如前列腺炎、内分泌疾病、精索静脉曲张等,这些疾病会危害男性的身体健康,还需引起重视。

临床上分为急性附睾炎和慢性附睾炎两类。

1.急性附睾炎

突然高热,白细胞数升高,患侧阴囊胀痛、沉坠感,下腹部及腹股沟部有牵扯痛,站立或行走时加剧。患侧附睾肿大,有明显压痛。炎症范围较大时,附睾和睾丸均有肿胀,两者界限触摸不清,称为附睾睾丸炎。

单侧的精索增粗,亦有压痛。一般情况下,急性症状可于一周后逐渐消退。

2.慢性附睾炎

慢性附睾炎较多见,部分病人因急性期未能彻底治愈而转为慢性,但多数病人并无明确的急性期。炎症多继发于慢性前列腺炎或损伤。病人常感患侧阴囊隐痛,有胀坠感,疼痛常牵扯到下腹部及同侧腹股沟,有时可合并继发性鞘膜积液。

检查时附睾常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变硬。有轻度压痛,同侧输精管可增粗。

急性附睾炎的治疗

(1)一般处理 卧床休息,应用阴囊托或自制的软垫托起阴囊可减轻症状。疼痛重者可用止痛药,局部热疗可缓解症状,并可促进炎症消退。但过早使用热疗可加重疼痛,并有促进感染扩散的危险。所以早期宜用冰袋局部冷敷。性生活和体力劳动可加重感染,故应避免。

(2)抗菌药物 应选择对细菌敏感的药物,通常静脉给药1~2周后,口服抗菌药物2~4周,预防转为慢性炎症。

(3)若抗生素治疗无效 疑有睾丸缺血者,应行附睾切开减压,纵行或横行多处切开附睾脏层鞘膜,但要避免伤及附睾管。

慢性附睾炎的治疗

慢性附睾炎单纯应用药物效果不一定理想。

除应用有效广谱抗生素外,局部热敷等物理治疗也是很有必要的。也可以采用附睾局部应用黄连素或新霉素等离子透入治疗。

若有慢性前列腺炎,必须同时进行治疗。反复发作来源于慢性前列腺炎的附睾炎,可考虑结扎输精管后再进行治疗。对于多次反复发作者,也可考虑做附睾切除术。

治疗注意事项

对于附睾炎的治疗,要检查是急性还是慢性的,并且找到病因根治,要注意急慢性的附睾炎病因都是不一样的,都两者之间却有联系,要对症治疗。

还有治疗中的患者要注意做好私处的卫生工作,特别是有包皮过长的男性,要尤为注意。并且生活中对于性生活要节制,不可纵欲,还有在闷热的天气下,要注意穿宽松的裤子,闷热的环境会让生殖器温度变高,会影响附睾炎患者的精子生成,严重的会引起男性不育问题。

生活注意事项

1、多休息饮水:应多卧床休息,而且还要多喝水,注意阴囊的保护,使用布袋或者阴囊托把阴囊固定好。

2、避免性生活:不光要维持情绪稳定,还要在治愈之前应避免有性生活。附睾炎患者在治愈期后还需注意性生活的节制,以避免引发附睾充血或者水肿使病情加重。

3、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日常生活中,应忌食生冷以及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果常食用豆制品是有良好效果的,比如绿豆汤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经常食用这些会有助于附睾炎患者得到康复。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