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多概述】
中医将尿频(尿多)列为“肾虚”的症状之一。
解剖学上的肾是和性功能无关的.体质下降和性功能下降出现尿频问题是出在膀胱张力上.福州泌尿医院研究证明,雄激素的作用不单单局限于维持性功能,它对人的身体、心理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就雄激素对身体的肌肉组织影响来说,它能维持肌纤维的张力.这人们应该不难理解,一些“孔武有力”的男性其体内的雄激素水平是较高的.
膀胱是由平滑肌组成的空腔容器,它的作用是储存尿液,它本身有很好的伸缩性.当尿液达到一定量,其产生的压力超过膀胱的耐受程度时,人就有了尿意,需要排尿.当身体素质、性功能下降时,体内的雄激素水平下降,膀胱平滑肌的肌纤维张力也出现了下降,使得膀胱的伸缩性降低.当尿液积到的量并不比过去多时它所产生的压力已经和以前相同,这就有了排尿的需求,出现尿频.
如果尿频出现时,每次排尿的量并不多(尿路感染除外),就是上述原因引起的.如果出现尿频而且尿量也很多,就要警惕糖尿病、早期尿毒症等情况的可能了,此时,就应该到医院作进一步的检查.
正常成人每天日间平均排尿4~6次,夜间就寝后0~2次;婴儿昼夜排尿20~30次.如排尿次数明显增多,超过了上述范围,就是尿频.
【发病原因】
1、尿量增加:当尿量增加时,排尿次数亦会相应增多.在生理情况下,如大量饮水、吃西瓜、喝啤酒,由于进水量增加,通过肾脏的调节和过滤作用,尿量增多,排尿次数亦增多,便出现尿频.在病理情况下,如部分糖尿病、尿崩症患者饮水多,尿量多,排尿次数也多,但均无排尿不适的感觉.
2、炎症刺激:膀胱内有炎症时,尿意中枢处于兴奋状态,产生尿频,并且尿量减少.因此,尿频是膀胱炎的一个重要症状,尤其是急性膀胱炎、结核性膀胱炎更为明显.其他如前列腺炎、尿道炎、肾盂肾炎、小儿慢性阴茎头包皮炎、外阴炎等都可出现尿频.在炎症刺激下,往往尿频、尿急、尿痛同时出现,被称为尿路刺激症,俗称“3尿症”.
3、非炎症刺激:如尿路结石、异物,通常以尿频为主要表现.
4、膀胱容量减少:如膀胱占位性病变、妊娠期增大的子宫压迫、结核性膀胱挛缩或较大的膀胱结石等.
5、精神神经性尿频:尿频仅见于白昼,或夜间入睡前,常属精神紧张或见于癔病患者.此时亦可伴有尿急、尿痛.
【尿频防治】
1.适当控制食盐的摄取量,以利于肾脏保持水分.
2.可喝淡盐开水、低浓度糖水,不要大量饮用高热量饮料,以防热量摄取过多引起体重急剧增加.
3.尿频者,体内失钾较多,应补充含钾丰富的食物,如香菇、白菜、豆类、花生、核桃、西瓜、香蕉等.
4.病情严重者可以到医院咨询就诊。
1、膀胱结晶的概述
膀胱结晶是指在膀胱内产生的结晶状物,一般由于排尿不畅、饮食不当等因素引起。膀胱结晶一旦形成,容易滞留在膀胱内,引发疼痛、尿频、尿急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膀胱破裂。膀胱结晶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宠物医院的临床实践中也经常会遇到。因此,对膀胱结晶的认知和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2、膀胱结晶的病因
膀胱结晶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的结果,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首先是饮食因素:高矿物质、高蛋白质、高纤维等食物长期过多摄入,容易让尿液中的矿物质过度饱和而结晶沉淀而形成结石。其次是代谢因素:一些疾病如糖尿病等,会影响机体对尿液中碱性离子的清除,从而促进结石形成。另外,排尿不畅和外伤也是结石发生的重要因素,因为这些因素会让尿液在膀胱中滞留并形成结晶。
3、膀胱结晶的症状
膀胱结晶的症状与膀胱炎、尿路感染等疾病类似,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不畅、尿液变色等。如果结石较大或数量较多,疼痛和不适感会更明显。部分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肾功能损害等症状。
4、预防和治疗膀胱结晶
预防和治疗膀胱结晶的方法和措施有多种:
首先是饮食上的调整:注意饮食均衡,不要过量的摄入高矿物质、高蛋白质、高纤维等食物。其次是多伦多卫生服务中心提醒宠主多喝水,每天饮水量应该超过动物体重的1.5倍,促进机体多次排尿以减少结石的形成。对于已经形成的膀胱结晶,我们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并适当调整饮食。比如,一些饲主会为宠物添加草本营养补充剂、抗氧化剂等,以促进身体健康,有些饲主也会选择草药治疗。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膀胱俞的别名 5 出处 6 穴名解 7 特异性 8 所属部位 9 膀胱俞的定位 10 膀胱俞的取法 11 膀胱俞穴位解剖 11.1 层次解剖 11.2 穴区神经、血管 12 膀胱俞的功效与作用 13 膀胱俞主治病证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14.2 灸法 15 膀胱俞的配伍 16 特效 *** 17 文献摘要 18 膀胱俞研究进展 18.1 对膀胱的影响 18.2 对排尿中枢的影响 18.3 治疗遗尿 18.4 治疗肾绞痛 18.5 治疗泌尿系感染 18.6 治疗前列腺炎 19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膀胱俞 1 拼音 páng guāng shù
2 英文参考 Pángguāngshū BL28 [中国针灸学词典]
pángguāngshù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28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L28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膀胱俞 汉语拼音 Pangguangshu 罗马拼音 Pangkuangshu 美国英译名 Bladder Locus 各
国
代
号 中国 BL28 日本 28 法
国 莫兰特氏 V28 富耶氏 V28 德国 B28 英国 B28 美国 BI28
膀胱俞为经穴名(Pángguāngshù[1]BL28)。出《脉经》。属足太阳膀胱经[2]。膀胱俞是膀胱的背俞穴[2][1]。膀胱为六腑之一,俞即输注,本穴是膀胱之气转输的部位,故名膀胱俞[2]。膀胱俞主治前阴、腰骶等疾患:如小便赤涩,尿失禁,遗尿,癃闭,疝气偏坠,阴内湿痒肿痛, *** 生疮,泄泻,痢疾,腹痛,腰腿疼痛,遗精,小便不利,腰骶部疼痛,尿频,阳痿,便秘,腰骶强痛, *** 湿痒肿痛,腰骶痛,尿路感染,现代又多用膀胱俞治疗膀胱炎,尿道炎,肾炎,糖尿病,性机能障碍,腰骶神经痛,肠炎,坐骨神经痛,膀胱炎,脚气,子宫内膜炎等。
4 膀胱俞的别名 傍光俞(《灸法残卷图》)。
5 出处 《脉经》:膀胱俞在背第十九椎。
6 穴名解 膀胱为六腑之一,俞即输注,本穴是膀胱之气转输的部位,故名膀胱俞[2]。
膀胱,是人体贮尿的一个肌性囊状器官,六腑之一。《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膀胱者,津液之府也。”膀胱为津之府、水之门,外俞内府,彼此相通。本穴系膀胱在背之俞穴,内应膀胱,是膀胱之气转输、输注之所,为治膀胱疾患要穴,故名之。[3]
7 特异性 膀胱之背俞穴。
8 所属部位 臀部[4]
9 膀胱俞的定位 标准定位:膀胱俞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二骶后孔[1][5]。
膀胱俞位于骶部,横平第二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1.5寸,俯卧取穴[2]。
当骼后上棘内缘下与骶骨间凹陷中;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5]。
膀胱俞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膀胱俞穴在臀部的位置
膀胱俞穴在臀部的位置
膀胱俞穴在臀部的位置(肌肉)
膀胱俞穴在臀部的位置(骨骼)
10 膀胱俞的取法 膀胱俞位于骶部,横平第二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1.5寸。俯卧取穴[2]。
俯卧位,平第二骶后,孔当髂后上棘内缘下与骶骨间的凹陷处取穴。
俯卧位,于第2骶椎下正中旁开1.5寸处取穴[6]。
快速取穴:两侧髂嵴连线与脊柱交点,往下推3个椎体,旁开量2横指处即是膀胱俞[7]。
11 膀胱俞穴位解剖 膀胱俞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骶棘肌。有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分布著第一、二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皮肤由第五腰神经和第一、二、三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分布。该部位,背阔肌与骶棘肌以腱膜起始,所以肌性结构较少。其深面为骶髂关节,该关节的关节面平浅,关节囊坚厚而紧张,关节腔狭小而呈裂隙状,周围有坚强的韧带附着,以适应负重。
布有第一、二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和骶外侧动、静脉后支[5]。
12 膀胱俞的功效与作用 膀胱俞有疏调膀胱,通利水道的作用[2]。
膀胱俞具有清热利湿,通经活络的功效。
膀胱俞归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骶正中嵴旁,与膀胱腑内外相应,又是膀胱之气转输之处,膀胱为州都之官,主藏津液,故可治疗小便异常[9]。
膀胱与肾相表里,肾主生殖,其部位在腰骶部,腰为肾之府,取膀胱俞可治疗男性病和腰骶强痛[9]。
因手足太阳经脉气相通,小肠主泌别清浊,故膀胱俞可治疗肠道病[9]。
膀胱俞与肾俞配伍应用,为治疗膀胱和肾脏疾病的重要腧穴[9]。
膀胱俞有疏通膀胱、清热化湿之功,治小便赤涩、遗尿,泻痢、腰脊腹痛,女子症瘕。凡病之有关膀胱者,皆可取此。[3]
13 膀胱俞主治病证 膀胱俞主治前阴、腰骶等疾患:如小便赤涩,尿失禁,遗尿,癃闭,疝气偏坠,阴内湿痒肿痛, *** 生疮,泄泻,痢疾,腹痛,腰腿疼痛,遗精,小便不利,腰骶部疼痛,尿频,阳痿,便秘,腰骶强痛, *** 湿痒肿痛,腰骶痛,尿路感染,现代又多用膀胱俞治疗膀胱炎,尿道炎,肾炎,糖尿病,性机能障碍,腰骶神经痛,肠炎,坐骨神经痛,膀胱炎,脚气,子宫内膜炎等。
膀胱俞主治前阴、腰骶等疾患:如小便赤涩、尿失禁、遗尿、癃闭、疝气偏坠、阴内湿痒肿痛、 *** 生疮、泄泻、痢疾、腹痛、腰腿疼痛等[2]。
膀胱俞穴主治遗尿、遗精、小便不利、泄泻、腰骶部疼痛[8]。
膀胱俞穴主治小便不利,尿频,遗尿,癃闭;遗精,阳痿;泄泻,便秘;腰骶强痛[6]。
膀胱俞主治遗尿,癃闭,泄泻, *** 湿痒肿痛,腰骶痛;以及尿路感染等[5]。
现代又多用膀胱俞治疗膀胱炎、尿道炎、肾炎、糖尿病、性机能障碍、腰骶神经痛等[2]。
1.消化系统疾病:肠炎,便秘,痢疾;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腰骶神经痛,坐骨神经痛;
3.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膀胱炎,遗尿;
4. 其它:糖尿病,脚气,子宫内膜炎等。
14 刺灸法
直刺0.8~1.2寸[8][6],局部有酸胀感[6],可向下肢放散,也可经臀部向腘部放散[6]。
直刺1~1.5寸[5]。
注意:膀胱俞深部近于膀胱,针前排空小便,针刺宜缓慢,以免刺伤膀胱[9]。
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5]。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15 膀胱俞的配伍 膀胱俞配中极,为俞募配穴法,有清热利湿的作用,主治水道不利,癃闭,小便赤涩。
膀胱俞配筋缩、犊鼻、有通经活络,健腰膝的作用,主治腰脊强痛,下肢无力。
膀胱俞配阴廉、血海,有祛风清热,活血止痒的作用,主治 *** 瘙痒,淋浊。
膀胱俞配肾俞、关元、中极,治阳痿、遗精[6]。
膀胱俞配肾俞、命门,治腰痛[6]。
膀胱俞配肾俞、环跳、风市、委中、足三里,治下肢瘫痪[6]。
膀胱俞与肾俞配伍应用,为治疗膀胱和肾脏疾病的重要腧穴[9]。
16 特效 *** 在膀胱俞附近刮痧,每次3分钟,每周1次,可治小便不利、遗尿等膀胱功能失调病症[7]。
17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腰脊痛强引背少腹、俯仰难、不得仰息、脚痿重、尻不举、溺赤、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膀胱俞主之。
《外台秘要》:胀满结气如水肿胀,少腹坚如石。
《医心方》:主脊痛强引背,少腹俯仰难,尿赤,腰以下至足清不仁。
《备急千金要方》:膀胱俞主坚结积聚。膀胱俞主小便赤黄。脾俞、膀胱俞主热引骨痛。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风劳腰脊痛,遗溺,脚膝无力。
《针灸大成》:主小便赤黄,遗溺。
18 膀胱俞研究进展
针刺膀胱俞以及中极等穴,对神经系统功能正常的尿潴留患者,捻针时可使逼尿肌收缩,停止捻针时则舒张[2]。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