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搬运:脊柱骨折者从受伤现场运输旨医院内的急救搬运方式至关重要,一人抬头,一人抬脚或用搂抱的搬运方法十分危险,因这些方法会增加脊柱的弯曲,可以将碎骨片向后挤入椎管内,加重了脊髓的损伤,正确的方法是采用担架,木板甚至门板运送,先使伤员双下肢伸直,木板放在伤员一侧,三人用手将伤员平托至门板上,或二三人采用滚动法,使伤员保持平直状态,成一整体滚动至木板上。 治疗 有其他严重多发伤者,应优先治疗技术损伤,以免救伤员生命为主。
(一)胸腰椎骨折的治疗:
1、单纯性压缩性骨折的治疗
(1)椎压缩不到1/5者,或年老体弱不能耐受复位及固定者可仰卧于硬板床上,骨折部位垫厚枕,使脊柱过伸,同时嘱伤员3日后开始腰背部肌锻炼,开始时臀部左右移动,接着爱国作背伸动作,使臀部离开床面,随着背肌力量的增加,臀部离开床面的高度逐日增加,3个月后骨折基本愈合,第3个月内可以下地少许活动,但仍以卧床休息为主,3个月后逐渐增加下地活动时间。
(2)椎体压缩高度超过1/5的青少年及中年伤者,采用两座法过仰复位,在给予镇痛剂或局部麻醉后,用两张桌子,一张较另一张高约25—30cm左右,桌横放一软枕,伤员俯卧,头端置高桌侧,两手抓住桌边两大腿放在低桌上,注意胸骨柄和耻骨联合处必须露出,一助手把住伤员两侧腋部,另一任握住双侧小腿,以防止伤员坠落,利用悬垂之体重约10分钟后,即可逐渐复位,复位者一手托住髂嵴,另一手扪摸有突的棘突,观察是否已复位,如果仍有后突,术者可用手掌施力于后突的棘突处,使皱褶的前纵韧带绷紧,压缩的前半部椎体得以复位,棘图重新互相靠拢和后突的消失,提示压缩的椎体已复位,复位后即在此位置包过伸位石膏背心,也可先上石膏后壳,干硬后伤员仰卧在石膏后壳上,包成完整的石膏背心,石膏干透后,鼓励伤员起床活动,固定时间约3个月,在固定期间,坚持每天作背肌锻炼,并逐日增加锻炼时间。 也可以采用双踝悬吊法,局部麻醉后将伤员移向手术台之一端,使其颈部位于台之边缘,伤员俯卧,用双手拉住一靠背椅的靠背,靠背架上有衬垫,伤员的额部托在衬垫上,在踝关节部包棉垫,然后在踝部套上牵引带,利用滑轮装置将双下肢逐渐拉高,直至骨盆离开台面约10cm为止。依靠悬垂的腹部和经下肢的纵向牵拉,可使脊柱过伸,后突消失,压缩成楔状的椎体即可复位。复位的手法同两桌法,复位后在此位置包石膏背心。包石膏方法、固定时间与吨位时间约同前。
2、爆裂型骨折的治疗,对没有神经症状的爆裂型骨折的伤员,经CT证实没有骨块挤入椎管内者,可以采用双踝悬吊法复位,因其纵向牵引力较大,比较安全,但需小心谨慎,对有神经症状和有骨折块挤入椎管内者,不宜复位,对此类伤员宜经侧前方途径,去除突出椎管内的骨折片以及椎间盘组织,然后施行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必要时还可置入前路内固定物,后柱有损伤者必要时还需作后路内固定术。
3、Chance骨折,屈曲-牵拉型损伤及脊柱移动性骨折-脱位者,都需作经前后路复位及内固定器安装术。
(二)颈椎骨折的治疗
1、对颈椎半脱位病例,在急诊时往往难以区别出是完全性撕裂或不完全性撕裂,为分支产生迟发性并发症,对这类隐匿型颈椎损伤应予以石膏固定3个月。虽然韧带一旦破裂愈合后能否恢复至原有强度仍有争论,但早期诊断与固定无疑对减少迟发性并发症有很大的好处。对出现后期颈椎不稳定与畸形的病例可采用经前路或经后路的脊柱融合术。
2、对稳定型的颈椎骨折,例如轻度压缩的可采用颌枕带卧位牵引复位。牵引重量3kg,复位后用头颈胸石膏固定3个月,石膏干硬后可起床活动,压缩明显的和有双侧椎肩关节脱位的可以采用持续颅骨牵引复位再辅以头颈胸石膏固定,牵引重量3—5kg,必要时可增加到6—10kg,及时摄X线片复查,如已复位,可于牵引2—3周后用头颈胸石膏固定,固定时间约3个月。有四肢瘫者及牵引失败者须行手术复位,必要时可切去交锁的关节突以获得良好的复位,同时还须安装内固定物。
3、单侧小关节脱位者可以没有神经症状,特别是椎管偏大者更能幸免,可以先用持续骨牵引复位,牵引重量逐渐增加,从1.5kg开始,最多不能超过10kg,牵引时间约8小时,牵引过程中不宜手法复位,以免加重神经症状,复位困难者仍以手术为宜,必要时可将上关节突切除,并加作颈椎植骨融合术。
4、对爆破型骨折有神经症状者,原则上应该早期手术治疗,通常采用经前路手术,切除碎骨片,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手术,但该类病例大部病情严重,有严重并发伤,必要时需待情况稳定后手术。
5、对过伸性损伤,大都采用非手术治疗,特别是损伤性枢椎椎弓骨折伴发神经症状者很少,没有移位者可采用保守治疗,牵引2—3周后上头颈胸石膏固定3个月,有移位者应作颈前路C2—3椎体间植骨融合术。而对有脊髓中央管周围损伤者一般采用非手术治疗,有椎管狭窄和脊髓受压者一般在伤后2—3周时作椎管减压术。
6、对第Ⅰ型、第Ⅲ型和没有移位的第Ⅱ型齿状突骨折,一般采用非手术治疗,可先用颌枕带或颅骨牵引2周后上头颈胸石膏3个月。第Ⅱ型骨折如移位超过4mm者,愈合率极低,一般主张手术治疗,可经前路用1—2枚螺钉内固定,或经后路C1—2植骨及钢丝捆扎术。
大部分骨折都是由于外伤引起的,一般我们所述的骨折都是脊柱和四肢的骨折,肋骨骨折、胸骨骨折和头面部骨折如果损伤不是特别严重,都可以采取保守治疗,自行愈合,骨折能够合并皮肤裂伤、神经损伤、肌腱断裂、骨髓炎和血管损伤,甚至出现截瘫和截肢的可能,一般都要进行专门的处理,下面是单纯的脊柱骨折和四肢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
步骤/方法:
1外伤引起的纹状骨折,就是说在X线上可以看到骨折线,但是没有明显的错位,外观上也没有明显的畸形和肿胀,这种情况一般都可以采取直接固定的办法,比如夹板、石膏、脚套等各种固定用品。再就是错位不严重的骨折,比如柯氏骨折、史密斯骨折,可以通过手法复位后石膏固定,复位后复查X线,如果对位对线良好就OK,一个月左右就可以取下石膏。还有就是错位严重的、手法复位不能成功的和粉碎性的骨折,这种骨折一般都需要手术治疗,清除碎骨片后根据情况使用钢钉或者钛板固定,手术后不必再使用石膏固定。在药物上很简单,一般就是营养骨细胞的药物,比如骨肽注射液等,有伤口的要使用消炎药。
2一般我们都讲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前面两个步骤固然重要,但是功能锻炼却不能够忽视,无论骨折是否做手术,只要涉及到关节的运动,就一定要做功能锻炼,我们最多见的就是手腕关节、手指关节、踝关节和膝关节,一般在一个月以后就可以逐步的进行锻炼了,康复锻炼要持之以恒,一直要能达到正常的屈曲或伸直的位置,这是一个要忍受疼痛折磨的枯燥过程,当然,我们也有机械辅助的,但都是用麻醉药后直接把关节恢复到正常的位置,可能会对韧带及软骨有损伤,因此还是自己锻炼比较划得来。
3脊柱骨折一般以压缩性骨折居多,一般超过1/3最好就要做手术,不然以后容易腰痛,这个是个人可以考虑利弊的,脊柱横突和棘突的骨折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压迫脊髓的骨折都是需要手术治疗的,药物上我们一般给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防止脊髓水肿不然随着脊髓肿胀会造成截瘫,粉碎性的骨折如果不是特别严重,并且没有神经系统症状是可以采取保守治疗的,但是恢复的时间要比较长,股骨头骨折和粗隆间骨折、股骨干骨折也是要采取切开手术固定,术前可以进行牵引,方便术中复位。
注意事项:
骨折对位对线是骨折复位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一般根据部位不同,允许有些微的误差,但不能对功能有影响,这个一定要表示理解,骨折的部位和程度不同,采取的治疗方式也不同,但是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却是任何一种骨折最基本的治疗方法。
老年性脊柱压缩骨折目前的治疗方法是尽早进行微创手术治疗(PKP手术),使骨折获得快速复位和稳定,这样疼痛症状就能快速消失,病人术后就可以下地活动,恢复往日的正常生活。PKP方法是目前治疗老年人脊柱压缩骨折的普遍治疗方法,也是专为老年人的脊柱骨折所设置的有效可行方法。就算是80-90岁高龄也能承受。 如果选择保守治疗(静养),必须严格卧床3个月,特别是先前的一个必须绝对卧床,不可起坐,更不能下地,也就是说,吃喝拉撒都要在床上,否则,骨折不能生长好,还会进一步加重,因为脊柱骨是承载人体载荷(重量)以及活动的原动力,既然骨折了,就不能坐、站、弯、扭,否则使骨折发生进一步压缩、挫动,轻则疼痛加剧、骨折不愈合,重则损伤后面的脊髓神经,导致瘫痪。卧床既难以达到要求,更容易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如肺部感染、肺栓塞、消化不良、腹胀、便秘、肠梗阻、褥疮,特别是容易出现下肢血栓肿胀,危及生命。
凡因外力致使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遭到破坏,称为骨折。骨折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闭合性骨折,指骨折处没有伤口;一是开放性骨折,指骨折处有伤口,折断的骨头有的碎成几片,也有的已露出伤口。骨折的主要症状是疼痛、压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畸形等。骨折常合并有软组织损伤,这些合并损伤造成的严重后果往往超过骨折本身,如头颅骨骨折合并脑组织损伤或颅内血肿;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或肝脾破裂;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使下半身瘫痪等,甚至可直接危及生命。
症状表现:
1.疼痛骨折病人都有疼痛,一般局限在骨折的损伤处。
2.肿胀骨折损伤的局部肿胀或出现瘀斑。
3.功能障碍完全骨折时,伤肢的功能丧失。
4.畸形骨折的肢体发生短缩、旋转、弯曲或成角等。
5.骨擦音和异常活动在搬动伤肢时,常可感到骨折面相摩擦或听到骨折面相摩擦的声音,移位的骨折还可以在正常的活动以外,发生异常活动。
救治措施:
1.抢救生命如发现患者心跳、呼吸已经停止或濒于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昏迷者应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其口咽部的异物;开放性骨折的患者伤口处可有大量出血,一般可采用敷料加压包扎止血,严重出血者在使用止血带止血时每隔3O分钟应放松1次,每次3O~6O秒钟。如遇以上有生命危险的患者,应尽量快速送往医院救治。
2.妥善处理伤口开放性伤口的处理除及时恰当地止血外,还应立即用消毒纱布或干净布包扎伤口,伤口表面的异物要取掉,外露的骨折端切勿推入伤口。有条件者,最好用高锰酸钾等消毒液冲洗伤口,再行包扎与固定。
3.固定应力求简单而有效,不要求对骨折准确复位;开放性骨折有骨端外露者更不宜复位而应原位固定。急救现场可就地取材,如木棍、板条、树枝、硬纸板等可应用,其长短以固定住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为准。如找不到固定的硬物,也可用布带将伤肢绑在身上,骨折的上肢可固定在胸壁上,使前臂悬于胸前;骨折的下肢可同健肢固定在一起。
固定的方法因骨折的部位而不同,常见有上肢、下肢、脊柱和骨盆部位的骨折。
(1)上肢骨折:找两块宽窄、长短适合的木板,托着折臂,然后用绷带绑紧骨折部的上端和下端,再用三角巾悬吊在胸前。
(2)下肢骨折:用两块长短不同的木板,长木板放在患肢及躯干的外侧,短木板放在内侧,然后用绷带或布条扎好。
(3)脊柱骨折:应有三人平起平落慢慢地同时抬起,使脊柱伸直,成仰卧位放上担架,担架应用硬板床,身体两侧放些叠好的衣服、被单、枕头等把身体固定,防止晃动。如果是颈椎骨折,搬动时必须有一人挟住头,放在担架后,头部两侧用衣物或纱带固定。
(4)骨盆骨折:用床单把骨盆局部包起来,然后把伤者的两腿绑在一起,中间加软棉垫,搬动时,有一人用手托住伤者的臂部,另一手托住腰部,一人托起头及胸背,另一人抬下肢,三人一起平稳地把伤者轻轻地平放在硬木板的担架上。
4.止痛骨折经初步固定后,疼痛可以减轻,可对症用些止痛药,剧痛者可用小剂量的哌替淀。
5.迅速转运经以上现场救护后,应将病人迅速、安全地转运到医院进一步救治。在途中要注意动作轻稳,防止震动和碰坏伤肢,以减少疼痛。脊柱骨折者尤其要注意正确的搬动方法,应由2~3人一起用力将患者托到硬板床上或翻滚到硬板上,使之采取仰卧或俯卧位,并一定要保持其脊柱平直,切忌使其颈部或躯干前屈或扭转。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