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严重外伤病史,如高空坠落,重物撞击腰背部,塌方事件被泥土、矿石掩埋等。
2、胸腰椎损伤后,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站立及翻身困难,腹膜后血肿刺激了腹腔神经节,使肠蠕动减慢,常出现腹痛、腹胀甚至出现肠麻痹症状。
判断有无骨折的标准
判断有无骨折的标准,生活中我们的人体其实很容易受伤,特别是在运动的时候,或者被碰撞到的时候,身体的骨骼会容易发生损伤,比如扭伤或者骨折,那么判断有无骨折的标准是什么呢?
判断有无骨折的标准1 判断有无骨折的标准,实际上是临床当中对于骨折的诊断标准。临床当中对于骨折的诊断,主要是从病因、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来综合判断。
首先从病因来说,大多数的骨折一定有外伤的因素,对于严重骨质疏松或者其他的病理性骨折,往往没有明显的外伤史,但是有时会在活动后出现明显的疼痛。
骨折的主要症状还是骨折部位的疼痛、肿胀以及功能受限等,骨折部位有时候会出现明显的肿胀,并出现一些骨折的专有体征。
骨折的'专有体征,顾名思义是只有骨折才会出现的一些异常体征,比如畸形、反常活动以及骨擦音。三大体征只要出现了任何一项,基本上可以对骨折确诊。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就是辅助检查,包括常用的X线片以及CT和核磁等。X线片对于诊断骨折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但是对于早期的骨裂或者没有明显移位,CT往往可以获得明确的诊断,核磁共振更为敏感,对一些隐性骨折可以进行明确。
做2个检查便可轻松判断骨折
对于骨折不是特别明显的症状来说,普通人用肉眼是没有办法判断的,这时候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才能够确定是不是发生了骨折,这方面的检查内容是比较多的,最主要的就是x射线检查和CT检查。
1、x射线检查
疑似骨折的患者可以进行x线拍片检查,通过拍片能够了解到是否发生了骨折,并且能够了解到骨折的类型,比如说撕脱性骨折,关节内骨折或者是深部骨折等等,这些用肉眼无法判断的骨折,通过x射线确诊以后,对于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CT检查
CT对于骨折不明确的患者也有很好的检查作用,尤其是对于脊柱骨折的情况有很好的检查效果,我们知道脊椎骨折以后有可能会压迫脊髓神经,病情比较复杂,可以通过CT进行检查,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以上简单的了解了判断有无骨折的标准是什么,当患者出现骨折的时候,症状表现有的比较明显,有的用肉眼是没有办法看出来的。当没有办法用肉眼判断是否发生骨折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正规的检查,明确骨折的部位和程度,对于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判断有无骨折的标准2 判断有无骨折的标准:
1、受伤部位有无疼痛及压痛,当骨折时肢体负重或活动后可引起剧烈疼痛。
2、局部有无肿胀,骨折后局部出血,渗出增加会引起明显肿胀。
3、有无畸形,骨折后断端成角、侧方、压缩、嵌插、重叠移位都会引起畸形。
4、有无功能障碍,骨折后原有肢体的活动明显受限或丧失活动功能。
5、有无反常活动,骨折后断端摩擦挤压会有骨擦感和擦音。
怎样判断自己是不是发生骨折了呢
1、骨折的特有体征:
1)畸形:骨折段移位可使患肢外形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缩短、成角或旋转畸形。
2)反常活动: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
3)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时,可产生骨擦音或骨擦感。
2、骨折的其他体征
1)疼痛与压痛:骨折处均感疼痛,在移动肢体时疼痛加剧,骨折处有直接压痛及间接叩击痛。
2)肿胀及淤斑:因骨折发生后局部有出血,创伤性炎症和水肿改变,受伤一二日后出现更为明显的肿胀,皮肤可发亮,产生张力性水泡。浅表的骨折及骨盆骨折皮下可见淤血。
3)功能障碍:由于骨折失去了骨骼的支架和杠杆作用,活动时引起骨折部位的疼痛,使肢体活功受限。
上面介绍的就是发生骨折之后的几种状态,希望大家可以注意。一般情况下,大家在出现骨折之后,体温是不会升高的,但是如果骨折情况比较严重的话,就会导致体温偏高,但是患者会非常的疼痛,为了避免受到这种折磨,大家最好及时的就医。
判断有无骨折的标准3 一般怎么判断是否是骨折呢?
(1)伤处出现功能障碍:骨折的判断标准体现在骨折后肢体丧失部分或全部活动功能。
(2)出现反常活动:在没有关节的部位,出现反常活动,即假关节。
(3)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的判断标准体现在肢体活动时,骨折断端相互摩擦,可听到骨擦音或触摸到局部骨擦感。
(4)有间接叩击痛:沿力线在骨折肢体远端用轻力叩击或扭转,即引起骨折部位的剧烈疼痛。
(5)伤处肿胀:部位肿胀、青紫或淤斑,肢体肿胀呈环形,说明可能骨折。
(6)伤肢畸形:骨折的判断标准包括骨折段移位后,受伤肢体发生成角、短缩、旋转等畸形。
畸形、假关节活动、骨擦感
判断有无骨折的标准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否在损伤部位形成明显的畸形,一旦局部形成明显的畸形,考虑很有可能是产生了骨折。
其次,在局部是否产生了假关节活动,也就是本来应该没有关节活动的部位,但是却产生了关节活动,此时很有可能导致了骨折。
最后,在局部是否能感受到骨擦感和听到骨擦音,一旦产生了骨擦感或者骨擦音,毫无疑义肯定是产生了骨折。局部没有畸形和反常活动以及骨擦音、骨擦感,也有可能存在骨折,属于稳定性骨折或者没有明显移位的骨折。
上述为您介绍的就是一些骨折的判断标准,您应该在这方面都有了一定了解了吧,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对于骨折患者我们还是要提醒,骨折的危害可大可小,大家万万不可忽视,一定要及时的到医院介绍治疗。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椎体的移位或碎骨片突入于椎管内,使脊髓或马尾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胸腰段损伤使下肢的感觉与运动产生障碍,称为截瘫。而颈段脊髓损伤后,双上肢也有神经功能障碍,为四肢瘫痪。脊髓损伤可分为不完全脊髓损伤和完全脊髓损伤,好发部位为中下颈椎和胸腰交界部,多为交通事故、高处坠落伤、摔倒或外伤,胸椎以下损伤多发于坠落伤。
症状
脊髓损伤的症状有脊髓震荡,严重患者会有高位截瘫、四肢瘫痪等,有的甚至会出现呼吸障碍、膀胱直肠功能障碍等。
典型症状
脊髓震荡
临床上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及反射完全消失或大部分消失。一般经过数小时至数天,感觉和运动开始恢复,不留任何神经系统后遗症。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不完全脊髓损伤又分为前脊髓综合征、后脊髓综合征、脊髓中央管周围综合征、脊髓半切综合征。
前脊髓综合征
颈脊髓前方受压严重,会引起四肢瘫痪,下肢瘫痪重于上肢瘫痪,但下肢和会阴部仍保持位置觉和深感觉,有时甚至还保留有浅感觉。
后脊髓综合征
脊髓受损平面以下运动功能和痛温觉、触觉存在,但深感觉全部或部分消失。
脊髓中央管周围综合征
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的四肢瘫,上肢重于下肢,没有感觉分离。
脊髓半切综合征
损伤平面以下同侧肢体的运动及深感觉消失,对侧肢体痛觉和温觉消失。
完全性脊髓损伤
损伤平面以下的最低位骶段感觉、运动功能完全丧失,包括肛门周围的感觉和肛门括约肌的收缩运动丧失。2~4周后逐渐演变成痉挛性瘫痪,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并出现病理性锥体束征。胸段脊髓损伤表现为截瘫,颈段脊髓损伤则表现为四肢瘫。
脊髓圆锥损伤
第十二胸椎和第一腰椎骨折可发生脊髓圆锥损伤,表现为会阴部皮肤感觉缺失,括约肌功能丧失,致大小便不能控制和性功能障碍,双下肢的感觉和运动仍保持正常。
马尾神经损伤
马尾神经起自第二腰椎的骶脊髓,一般终止于第一骶椎下缘。现为损伤平面以下弛缓性瘫痪,有感觉及运动功能及性功能障碍及括约肌功能丧失、肌张力降低、腱反射消失。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