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ridylitis;AS;)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并可不同程度的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本病又名Marie-strümpell病、Von Bechterew病、类风湿性脊柱炎、畸形性脊柱炎、类风湿中心型等,现都称AS。AS的特点为腰、颈、胸段脊柱关节和韧带以及骶髂关节的炎症和骨化,髋关节常常受累,其它周围关节也可出现炎症。本病一般类风湿因子呈阴性,故与Reiter综合征、牛皮癣关节炎、肠病性关节炎等统属血清阴性脊柱病。
强直性脊柱炎实际是一种很古老的疾病,早在几千年前从古埃及人的骨骼就发现有强直性脊柱炎的证据。距今2000年以前,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描述了一种疾病,患病者有骶骨、脊椎、颈椎部的疼痛。
1893年首次由俄国人Btchterev对此病做了比较详细的描述。1897年和1898年Strumpell及Marie又分别详细报道了此病,故曾以别捷列夫病和马一施二氏病命名。我国在2000多年前的皇帝内经《素问·痹论篇》中记载言:“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描述了本病的病机及症状。我国自50年代曾称此病为类风湿性脊柱炎或中枢型类风湿性关节炎,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对本病的认识不断深入,发现本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无论在好发年龄、性别、好发部位、病变特点以及各项化验检查均不相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血清中不存在类风湿因子,而组织相容抗原HLA—B27的阳性率甚高,说明本病完全不同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故于1963年国际抗风湿联盟将此病定名为强直性脊柱炎。
1982年我国第一次风湿病专题学术会议肯定了强直性脊柱炎这一国际统一的命名。类风湿脊柱炎和中枢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诊断名称均已停止使用。在风湿病最新分类中,已将其归类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之中。但目前国内也有些专家认为:此命名也并非十分确切,因为本病受累的组织器官并非仅仅限于脊柱,髋、膝、踝、腕、肩等四肢关节均可受累,且眼睛、心脏、肺脏、肾脏等多脏器也常被累及,应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但目前国内外仍通用此诊断名称。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