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生活养生

传染性软疣鉴别诊断

时间: 2023-11-11 16:07:02

传染性软疣鉴别诊断

根据本病的临床上有蜡样光泽的圆形或半球形丘疹,中央脐凹状,可挤出干酪样物与组织病理具有特征样,易于诊断。生殖器部位损害有性活跃年青者,应检查有地性病。较大皮损应与基底细胞癌,角化棘皮瘤鉴别。

传染性软疣是由一种只感染给人类的 DNA 病毒引起的。皮疹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小丘疹逐渐增大至绿豆大小,呈半圆型,质地饱满,无痛痒,呈皮肤色,灰白色或珍珠色,如同小水珠. 故又称为水疣。

软疣能自己消除吗

你好

可以自己消除

传染性软疣的临床特点

(1)本病的潜伏期是2~3周,接触传染性软疣的患者,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后即可发病。

(2)以性传播者发病初起多局限于会阴、小腹、肛门、腹股沟、乳房等处,然后全身播散。损害数目多少不等,散在不融合处。

(3)皮损为米粒至豌豆大小的半球形丘疹,中心微凹,表面有蜡样光泽,呈淡红、灰白、珍珠色或正常皮色。

(4)在软疣顶端中央挑破后可挤出白色乳酪样物质,此称为“软疣小体”,这是本病的特征性损害。

(5)少数患者其损害偶尔可角化,而像小的皮角,此称为“角化性传染性软疣”。损害有时可长大到10~15mm,此种巨大的损害多为单发,常常继发细菌感染发生炎症反应。

(6)一般经过6~9个月即可消退,但也可持续3~4年,甚至个别皮损可持续5年以上。病程与数目无关,愈后不留疤痕。

(7)有的病人在发病几个月以后,在某些皮损四周出现斑片状湿疹样损害。若眼睑或其附近有皮损时,可引起慢性结膜炎,软疣消退后,此种湿疹或结膜炎可自然消退。

(8)自觉轻度瘙痒,可由于搔抓等原因引起继发感染,出现脓疱疮样损害,甚至引起更严重的疾病如肾炎等。

鉴别诊断:

1、水痘:透明清亮的水庖,周边有红晕,顶端无脐窝,皮疹分批发生。

2、多发性角化棘皮瘤:青年男性多见,有家族史,质坚硬,消退后留轻度萎缩性疤痕。

西医治疗传染性软疣的方法

局部治疗:

(1)在无菌条件下,挑破传染性软疣的顶端,可见到乳酪样的软疣小体,然后用镊子轻轻挤出。或直接用小镊子夹住疣体将其拔出,而后涂2%-2.5%碘酊,压迫止血即可。数目多者,皮损消毒后,将软疣刺破,涂以5%-10%碘酊,每日1次,可在7天内干涸脱落。

(2)酞丁安霜具有抗病毒的作用,以之涂于疣体表面,每日2~3次,连用3周。如疗程结束后软疣仍不能消除,要刮除或拔出。

(3)1%的5-氟尿嘧啶溶液外用,每日2~3次,连用2周。用时以棉签蘸药液少许,直接点于疣体的顶端。

(4)0.1%的维生素A酸溶液外用,每日2次,连用2周。要注意保护周围皮肤。

(5)70%苯酚酒精局部外用,用吸有药液的小针管,对准皮损逐个点药,点于疣体中央。一般一个疣体点2次即可,10天后皮损可自行脱落。

(6)液氮冷冻,用冷冻器将液氮喷于疣体表面,解熔3次即可。一般1周后疣体脱落。

(7)灭菌竹签蘸少许浓来苏水直接点涂软疣表面。较大皮疹,夹出软疣小体再行治疗。10天后复点一次。

(8)99%冰乙酸15ml加入20g食用面粉中,拌匀成糊状,外涂于疣体。

一般不需全身用药。若皮疹过多可采用以下办法:

1、抗病毒:①病毒唑0.2,日2次肌注;②聚肌胞2mg,隔日1次肌注;③病毒灵0.2,甲氰咪胍0.2,口服每日3次。

2、促进免疫:左旋咪唑50mg,1日3次口服,连用3天,间歇11天。

中医的治疗传染性软疣的方法

(1)取雄黄少许,兑入白酒中,涂于疣体表面。每日1次,连用5天。

(2)百部酊。百部30g兑入75%的酒精100mL中浸泡1周后,用其液涂于疣体表面。每日2次,连用10天。

(3)红花30g,补骨脂10g,干姜10g,吴萸15g,樟脑10g,生半夏30g;用75%的酒精1000mL 浸泡1周,滤渣后即可外用于患处。每日2次,连用10天。

(4)马齿苋30g,苍术10g,蜂房10g,苦参10g,雄黄10g;水煎液待温,擦洗患处。这种方法适宜于皮损泛发有瘙痒者,或继发湿疹化者。

(5)鸦胆子40g,连壳打碎,然后装瓶加入80mL水,煮沸,取液40mL。用时以棉签点于疣体上。

(6)板蓝根30g,芒硝10g,红花10g,生薏仁30g,马齿苋30g,水煎服。本方有清热解毒抗病毒的作用,对于皮损泛发者特别实用。

(7)马齿苋30g,蒲公英30g,水煎洗浴患处。每日1次,每次20分钟。

防护传染性软疣

(1)杜绝不洁性交和其他性乱。

(2)洁具不混用。洗澡勿用搓澡巾搓澡,以免损伤皮肤,引起病毒的感染。

(3)患病后衣服要煮沸消毒。

(4)患病后禁止抓搔,以免抓破感染和传染。(

阴道口发痒,还湿湿的,有时乳房特别疼,怎么回事

有可能得了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a)又称之为尖圭湿疣、生殖器疣、尖锐疣、性病疣。是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HPV)而引起的一种表皮瘤样增生。HPV尚未在体外培养成功,人类为其唯一宿主。HPV之1、2、6、11、16、18、31、33、35型(最常见的是6、11型)均可通过皮肤粘膜的细微损伤而侵犯该部,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多为1-6个月,平均3个月)而出现临床表现。近年来,本病的亚临床感染(无肉眼可见的增生物,醋酸白试验阳性,组织有病理变化)、潜伏(隐性)感染(醋酸白试验阴性,组织无病理变化,但有病毒存在)以及尖锐湿疣与生殖器癌(主要是宫颈癌)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尽管本病可以通过自身接种,也可以通过其它接触途径感染,但绝大多数仍为性传播所致。 二、诊断要点 (一) 临床特点 好发于外生殖器、肛门以及包皮系带、会阴、阴蒂、宫颈、阴道等处,亦有尿道口、尿道、直肠、口腔、乳头、脐窝、腹股沟以及趾间、膀胱、输尿管部位受累的报告。本病基本的损害为淡红色、灰白色或淡褐色和柔软的增生物,少数表面角化较明显。增生物大小不一,单个或群集分布,表面呈分叶或棘刺状,湿润,基底较窄或有蒂,阴茎体部可见基底不窄的“无蒂疣”,阴道损害可为扁平疣状。由于皮损排列分布的不同,外观上常表现为颗粒状、线状、重叠状、乳头瘤状、鸡冠状、菜花状、蕈状等不同形态。有报告,由于发现巨大型湿疣伴有其下方组织的破坏,故称之为“疣状癌”,认为系一低分化的鳞癌。部分湿疣也有恶变的可能。尖锐湿疣常无自觉症状,易擦之糜烂出血,少数病人有疼痛及瘙痒,肛门、直肠、阴道、子宫颈尖锐湿疣可有疼痛、性交痛,局部分泌物或白带增多,若继发感染,分泌物增多或清洗不够,可伴恶臭。在妊娠期或局部异常分泌物增多或伴有其它炎症时,可促使疣体增殖。有的湿疣在妊娠末期或分娩后可自然缩小以至消退。 (二) 组织病理 损害呈乳头瘤样增生,棘层肥厚,棘细胞上层及颗粒层内可见空泡化细胞,细胞胞体较大,有一圆形、深染的核,在核膜与胞膜间有丝状物相连而呈“猫眼状”。真皮乳头血管扩张,血管周围少许以淋巴为主的浸润。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病根据皮疹特点、发病部位、发展情况结合可能询及的接触史,一般诊断不难。亚临床感染可单独或与典型损害并存,可用醋酸白试验或甲苯胺蓝试验帮助诊断。对于潜伏感染可用原位杂交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证实。需要与之相鉴别的病常见的有下述几种: (一) 扁平湿疣 为表现扁平的潮湿的丘疹,常常融合,基底不窄,可找到梅毒螺旋体,梅毒血清学阳性。 (二) 女阴假性湿疣 又称女阴尖锐湿疣样丘疹,多见于青壮年。皮疹位于两侧小阴唇内侧面,为群集不融合的鱼籽状或息肉状小丘疹,触之有颗粒感或柔软感,淡红色,较潮湿,一般无自觉症状,有的有轻度痒感。 (三) 阴茎珠状丘疹 多见于青壮年,为冠状沟部珍珠状半透明丘疹,白色、淡黄或红色,呈圆锥状、球状或不规则状,沿冠状沟排列成一行或数行,甚或包绕一圈,无明显觉症状。 (四) 鲍温样丘疹病 皮疹常由多个色素性丘疹组成,也可单个出现,散在分布或有群集倾向,排列成线状或环形,严重可融合成斑块,发展缓慢(数月或数年),本病为原位鳞癌,或由尖锐湿疣发展而来。本病女性稍多,分布部位主要在大小阴唇、肛周。 (五) 皮脂腺异位症 丘疹在粘膜内,无重叠生长,多为淡黄色。 (六) 皮脂腺增生 淡黄丘疹,无蒂,无棘刺,无重叠,无融合。 (七) 系带旁腺增生 包皮系带两侧成对排列的皮色或淡红色丘疹,有的表面可见轻度棘刺状。丘疹基底不窄,粟粒或针头大,无明显自觉症状。 (八) 传染性软疣 单个不融合的皮色半球形丘疹,周围光滑,中央有脐凹,可挤出软疣小体。 三、治疗 由于本病有一定自限性,同时有治疗后易于复发,而且目前尚无根除HPV的方法,因此,尽管治疗方法较多,但是以去处局部增生性疣为主,在选择时仍以有效、简便、安全、不引起疤痕为基本原则。对于亚临床感染区,可在醋酸白试验的指示下,可同时按治疗临床感染的方法治疗;对于潜伏感染,是否治疗或如何治疗?还没有统一的观点。另外,对性伴及可能伴发的其他性病,也要及时有效地诊治,有人观察到合并其他性病的尖锐湿疣患者,复发率较高,另外采取防护措施以免传给他人。 (一) 局部治疗 为目前最常采用的方法,疗效较肯定,若恰当地采用联合疗法,可取得更满意的疗效。 1、0. 5%鬼臼毒素酊(商品名:尤脱欣、疣敌)可抑制表皮细胞有丝分裂,并引起组织坏死,且副作用小。用药前清洗患部,擦干,每日涂药2次,3天为一疗程,重复用药需间隔4天或4天以上。国内报道第一疗程治愈率为54.8%,第二疗程治愈率为32.1%,第三疗程治愈率为13.1%,主要副作用为局部轻度红斑、水肿、糜烂、和疼痛。 2、10%~25%足叶草脂安息香酊(或乙醇液)作用机理同鬼臼毒素,但刺激性大,可致全身吸收毒性反应。涂药前需用凡士林防护正常皮肤粘膜,涂药后2小时用肥皂水清洗患部,每周1次,每次用量应限于0.5ml以下,用药面积小于10cm平方。孕妇及小儿禁用。 3、5% 5一氟尿嘧啶(5-FU) 通过阻断脱氧尿甙酸合成胸腺嘧啶甙酸的甲基化而阻断DNA合成,抑制病毒的复制。局部涂擦软膏、乳膏或用不透水胶布封贴,24小时换用一次,连用4周,同时注意保护正常皮肤。用于治疗男性尿道内疣时待膀胱排空后用喷管注入霜剂12ml或用棉棍涂布,每日4次,治疗后扩张尿道以免粘连。用于阴道湿疣时将5%药液浸湿纱布,塞入阴道,2小时取出。 4、 25%~50%三氯醋酸溶液 有化学性剥脱、止血和收剑作用。每日1次,连用4~6天,间隔1周可再用。药液只能涂于疣体,并用滑石粉或碳酸氢钠粉去除未发生反应的酸液。 5、 3%酞丁胺软膏 系一种a一醛酮缩硫脲衍生物,对病毒性皮肤病有满意疗效。每天外用2~3次,4周一疗程。 6、 5%无环鸟苷软膏 抑制病毒DNA的复制。每天3次。 7、 素高治肤(solcnderm) 系一含硝酸、醋酸、乳酸、草酸等多种酸的复合外用制剂。用涂棒点于整个疣体1-3次,至变成灰白色或微黄色,3-5天复查,可重复1次。 8、 复方香叶天竺葵油 系一含香叶天竺葵和鸦胆子等多种中药挥发油和提取物,具有对疣组织的剥脱和刺激作用。每日涂药3次,注意保护周围正常皮肤粘膜,2周为一疗程,隔1周可再用1疗程。 9、 二硝基氯苯(DNCB) 通过致敏激发局部的迟发型超敏反应。用后局部烧灼感和湿疹样反应较重,且可能有潜在的致癌性,故要慎用。有作者推荐与激光等联合使用,获较满意效果。 (二) 物理疗法 1、 激光 利用其热效应,使病变组织因高温而气化。注意不要过度治疗,否则易致疤痕形成。CO2激光可用于治疗任何部位的疣。Rb-YAG激光对尿道近端2/3部的疣及一些粘膜部损害尤为适用。有人在用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同时,采用CO2激光浅表凝固法处理亚临床感染病灶以及疣体周围2cm的范围,可减少尖锐湿疣复发。 2、 电烧灼或电干燥 使细胞变性、坏死,以清除疣体,带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或接近肛门边缘的疣,禁用电干燥法。 3、 冷冻 一般采用液氮,亦可用CO2干冰,使疣组织坏死要持续到全部皮损冻结冰球,基底部见到一受冻皮肤晕为止。冷冻范围扩展至疣体周围1-2cm的正常皮肤则效果更佳。粘膜部冷冻要特别慎重,以防溃疡等严重并发症。 4、 同位素:90Sr每次5Gy,共用5次,以后每次10Gy,至55Gy为一疗程。 5、 微波 局麻,用治疗仪之针状辐射器刺入疣基底部。微波输出功率40-50W,每点持续2秒,见组织凝固发白,赘生物去除。 (三) 外科治疗 1、 手术切除 应用于较大的损害,但易复发。并要注意减少形成疤痕。有人认为对包皮过长的患者进行包皮环切术,有助于防止或减少尖锐湿疣复发。 2、 刮除 常规消毒,以2%普鲁卡因行基底麻醉,然后用外科刮匙快速刮除疣体,压迫止血并立即涂擦40%三氯醋酸。 3、 剪除法 用于治疗数目少于4个,病损直径小于10mm的疣。以肛门周围或肛管内疣效果较好。在局麻下进行,沿疣的基底部剪除疣体,从后向前剪,以避免渗出物和血液影响手术进程。 (四) 局部注射 1、 干扰素 具抗病毒、抗增殖及免疫调节作用。推荐用а-2a基因工程干扰素治疗,以100万U用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0.5~1ml稀释,均匀注射于各病损基底部,隔日注射,每周3次,共注9次。 2、 争光霉素 抑制DNA合成及部分抑制RNA合成。以0.1%溶液注入疣体基底部,每次总量限在1ml。 3、 5一氟尿嘧啶 常规消毒,将药液125mg注入基底部,再用软膏外敷于疣体。 (五) 全身治疗 目前多与局部治疗联合使用,可起辅助治疗作用。可酌情选用聚肌胞、干扰素、胸腺肽(素)、病毒唑,每日或隔日肌肉注射,或者局部损害部位作皮下注射。也可采用香茹多糖等口服。左旋咪唑的疗效尚有争论。 (六)孕妇尖锐湿疣 据调查孕妇的患病率为1.5%~2.5%,另有人报道,孕妇尖锐湿疣占女性患者的11.33%。妊娠时尖锐湿疣增殖较快,疣组织较大、较脆,有人认为与妊娠时孕妇血中雌激素、孕激素升高有关。较大的疣体可妨碍分娩,分娩时疣体外伤可引起大出血和感染。治疗上以冷冻、激光、微波、手术、外用三氯醋酸为主,忌用足叶草脂、5一氟尿嘧啶、干扰素等药物。如果疣体巨大阻塞产道或有引起大出血的可能时,则以剖腹产为宜;不推荐为了预防新生儿感染HPV而行剖腹产。 注意新生儿经产道可以感染病毒,有引起新生儿喉部乳头瘤病的可能,国内有因此发生喉部堵塞窒息死亡的报道。 (七) 中医药治疗 1、 内服药 本病主要辨证为湿热感毒,蕴结肌肤。治宜清热除湿、解毒化瘀。方用茵陈15g、黄柏10g、龙胆草10g、生苡米30g、猪苓30g、板蓝根30g、马齿苋30g、珍珠30g、红花10g、香附10g、牛膝10g、炒皂刺10g。 2、 外用药 (1) 外洗药:以上药方可煎服后,药渣再煎 一次,待温后洗患处。或用下方煎水,先熏后洗患处:板蓝根30g、狗脊30g、地肤子15g、木贼15g、香附30g、百部15g、川椒15g、明矾10、藁木15g、红花15g、炒皂刺20g。 (2) 外涂药:鸦胆子油点涂患处,要注意保护周围皮肤粘膜。 3、 针刺疗法 局部消毒,以2寸银针从疣体顶端做正直进针,直到底部,快速捻转30次,同时提插施行“泻针”手法,出针后放血2-3滴,再于疣底平行皮面沿疣底长轴进针,施行同样手法,2周1次。

贝特曼病简介

目录 1 概述 2 疾病名称 3 英文名称 4 贝特曼病的别名 5 分类 6 ICD号 7 流行病学 8 病因 9 发病机制 10 病理改变 11 传染性软疣的临床表现 12 实验室检查 13 辅助检查 14 诊断 15 中医病因病机 16 鉴别诊断 16.1 汗管瘤 16.2 丘疹性荨麻疹 17 传染性软疣的治疗 18 预后 19 传染性软疣的预防 20 相关药品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传染性软疣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传染性软疣 已经自动替换为 贝特曼病 ,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概述 贝特曼病(molluscum contagiosum)是一种由痘病毒引起的自身接种性病毒性皮肤病。其特点为散在多发的半球状,蜡样光泽丘疹,中央呈脐窝状,可挤出乳酪状软疣小体。好发于儿童和青年人。俗称“水瘊子”。一般通过直接接触传染,也可自体接种。

2 疾病名称 贝特曼病

3 英文名称 molluscum contagiosum

4 贝特曼病的别名 传染性软疣;贝特曼氏病;触染性软疣;传染性上皮瘤;皮脂性软疣;上皮软疣;鼠乳;水瘊子

5 分类 皮肤科 > 病毒性皮肤病 > 痘病毒性皮肤病

6 ICD号 B08.1

7 流行病学 贝特曼病分布广泛。全世界均有发病,本病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等儿童中发病率最高,可发生于任何人,但常见于儿童,1岁内婴儿发病少见。异位性湿疹患者中也较常见。据上海华山医院皮肤科的统计,此病占疣的13.65%,主要是儿童。通过直接接触、性接触或污染物传染,人是惟一的天然宿主。由痘病毒中的贝特曼病病毒所致,是DNA病毒中较大的病毒。嗜表皮性,无包膜,外观呈砖形,直径350nm,光镜下可见到。目前组织培养尚未成功。本病通过直接接触和自体接种而传播,可也在公共浴池、游泳池或通过性接触传染,以年轻人多见。

本病可在公共浴池、游泳池或通过性接触传染,性接触传染主要见于性活跃的青年人,常与 *** 有关,故认为是一种性病,其依据有:①软疣皮损多发生于生殖器或邻近部位,同性恋者其皮损好发于肛周;②性伴之间软疣发病率较高;③上述性活跃人群中常伴发其他性病。本病很少发生于老人,最近报道有见于AIDS患者。如存在易感因素,对此病毒比较敏感者,损害易泛发,有报道在结节病、白血病、使用皮质类固醇及免疫抑制剂者,可发生广泛的皮损。黑猩猩、袋鼠及马可自然感染。

8 病因 贝特曼病系由贝特曼病病毒(CMV)所致。系痘病毒科的一种DNA病毒,是人体最大的病原性病毒之一,大小约为300×200×100μm。,呈砖形,其直径为350 nm,在光镜下有时亦可见到。据电镜研究,病毒本身的形成与胞质有密切关系。胞质基质先浓缩,并出现嗜酸性颗粒,这些颗粒逐渐团聚,形成与周围有明显界限的“大颗粒”——颗粒组合型病毒(初期型病毒);继而发展成细颗粒膜型病毒(中期型病毒);最后变成砖形、椭圆或圆形,往往在其中心有哑铃状结构之成熟型病毒,整个胞质基质最后变成病毒包涵体(又称软疣小体)。此小体最初为一个卵圆形嗜伊红结构,对Brachet反应呈阳性,示RNA较多,不久Feulgen染色示DNA开始出现阳性反应。随着体积迅速扩大,Feulgen反应也逐渐加强,而Brachet反应则逐渐减弱,这表明在早期RNA的量较多,而在晚期则DNA较多。

贝特曼病病毒因不能在组织培养细胞中繁殖而妨碍了对其DNA的分析,有限的报道表明本病毒G+C含量高于痘苗病毒,它至少有两个亚型。自生殖器分离的病毒定名为Ⅱ型,自身体其他部位分离的定名为Ⅰ型。但两个型病毒的病灶不一定局限于某个部位。临床标本中的贝特曼病病毒颗粒形态与正痘病毒相似,但其“M”颗粒表面有似雅塔痘病毒之突起管状结构,有别于天花、猴痘及痘苗病毒。此外软疣病毒无囊膜,有别于塔那痘病毒。贝特曼病病毒产生特征性皮损在临床上容易诊断,但出现在生殖器部位的皮炎及溃疡处,则常与生殖器疱疹病毒混淆,此时只有通过电镜才能作出诊断。

表 痘病毒与人类疾病

痘病毒 所致疾病 正痘病毒 天花、猴痘、痘苗、牛痘 副痘病毒 羊痘、挤奶人结节、牛丘疹口炎、海豹痘 雅塔痘病毒 塔那痘、雅巴痘 软疣病毒 贝特曼病 9 发病机制 通过对所分离病毒基因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分析,MCV有两种类型,即MCV1和MCV2,大多数患者(76%~97%)为MCV1感染,但是病毒类型与皮损形态及皮损分布无关。

10 病理改变 特征性的是表皮细胞内出现多数细胞质内包涵体,称为软疣小体。其小体挤压每个受损细胞的细胞核,使胞核呈弯月状,位于细胞的边缘;软疣小体由嗜伊红变成嗜堿性,在角质层可见多数35μm直径大小的嗜堿性软疣小体,若中心的角质层破裂,排出软疣小体,形成有中心的火山口样。毛囊性贝特曼病,真皮内有多数扩大的毛囊,其中充满了软疣小体。

电镜观察:细胞质内可见到病毒颗粒。

11 贝特曼病的临床表现 多见于儿童及青年人,潜伏期为14天~6个月。初起为米粒大半球形丘疹,以后逐渐增至豌豆大,中心微凹或呈脐窝,表面有蜡样光泽,早期质地坚韧,后逐渐变软,呈灰白色或珍珠色。可挤出白色乳酪样物质,称为软疣小体。损害数目不等,由数个至数十个,陆续出现,或少数散在,或数个簇集,互不融合。体表各部位皆可发生,好发于躯干、四肢、肩胛、阴囊和 *** 等处,也可发生于唇、舌、颊黏膜及结膜。皮疹部位因接触方式不同而异。一般无自觉症状。极少数病人其损害异常巨大称为巨型软疣,有的可角化而像小的皮角,称为角化性软疣。皮损偶然可自然消失,愈后不留瘢痕。

临床可分两个类型:

①儿童型:通过皮肤直接接触或经传染媒介受感染,软疣见于面部、躯干及四肢。

②成人型:可为性传播,软疣多见于外生殖器、臀部、下腹部、耻骨部及大腿内侧区, *** 者发生于 *** 。Lynch报道55例这样的病例,是从越南和朝鲜回美国的军人,他们在该国曾有嫖娼史。

皮损可发生于除掌跖外的任何接触部位,也可出现于唇、舌及颊粘膜、结膜等,结膜损害可伴有反应性结膜炎或角膜炎。少数损害异常巨大,称为巨型软疣,有的可角化而像小的皮角,称为角化性软疣。一般无自觉症状。

感染HIV的病例,贝特曼病的发病率增加,而且软疣广泛播散和出现大的损害,有报道AIDS病人面部有巨大的软疣,易与基底细胞上皮瘤混淆。此外,曾报道两例广泛的、急性的、数百个软疣的病人,有接受免疫抑制剂、强的松龙和氨甲喋呤台疗史,认为发病与其免疫抑制有关。

本病属自限性,一般持续数月至数年。

12 实验室检查 病毒培养,分离病毒基因,可以分清病毒类型。

有关贝特曼病病毒实验室检测见表。

表? 贝特曼病病毒的感染性病毒颗粒与抗原检测法

目的 方法 结果 1、直接检查病毒颗粒 涂片染色:挤出乳酪样物,瑞特染色 软疣小体(+) ? 电镜观察:活检标本 软疣病毒(+) ? 组织病理: 具有诊断特征性 2、直接检测病毒抗原 琼脂凝胶沉淀试验(AGP) (+) ? 补体结合试验(CF) (+) ?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IF) (+) ? 中和试验(Nt) (+) 13 辅助检查 组织病理:病变主要在表皮。表皮高度增生而伸入真皮,其周围真皮结缔组织受压而形成假包膜,并被分为多个梨状小叶,真皮 *** 受压。而成为小叶间的异常狭窄的间隔,基底细胞大致正常,自棘层细胞起逐渐变性。在早期。感染细胞开始有卵圆形小体形成,以后细胞体积逐渐增大,胞核固缩,最后整个胞质均为嗜酸性包涵体(软疣小体)所占据。在表皮中部,软疣小体已超过受累细胞原有的体积,细胞核被挤于一侧,固缩成新月形,甚至完全消失。在粒层水平处,软疣小体自嗜酸性变成嗜堿性,角质层内可有很多嗜堿性软疣小体。因并非所有棘细胞都有上述变性,故在细胞中间仍可见少数角化不良的细胞。在病变中央,变性细胞可脱落而形成中央腔隙并与各梨状小叶相通。真皮无变化。

14 诊断 贝特曼病临床及组织学均非常特殊,一般诊断不难。

15 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系气血失和,腠理不密,复感外邪,凝集肌肤所致。贝特曼病是良性病毒性皮肤疾病。皮疹直径为2~4mm的有蜡样光泽的珠状丘疹,顶端凹陷,能挤出乳酪状软疣小体。

俗称水瘊子,中医的“鼠乳”与本病相类似。《诸病源候论》鼠乳候记述“鼠乳者,身而忽生肉,如鼠乳之状,谓之鼠乳也”。中医认为此系气血失和,腠理不密,复感外邪,凝聚肌肤而致。

16 鉴别诊断

16.1 汗管瘤

好发于女性眼睑周围,为针头至米粒大小的小结节,密集,正常肤色或淡褐色,质坚硬,中心无软疣小体,不传染。

16.2 丘疹性荨麻疹

儿童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初为纺锤状水肿性红色斑丘疹,渐为坚硬小疱,顶端突起,无凹陷,无小体排出,剧痒。

17 贝特曼病的治疗 贝特曼病以外用治疗为主。皮疹多者可选用抗病毒药。

1.外用治疗主要去除软疣小体,可在无菌下用睫毛镊子将软疣小体挤出,用3%~5%碘酊滴入,或外用0.5%酞丁安搽剂。数目多者可分次分批剔除。

2.将损害中的软疣小体用小镊子夹住,将之挤出或挑除,然后点入浓苯酚或33%三氯醋酸液,并压迫止血。如果疣体较小,且泛发者,可外涂10%碘酊或聚维酮碘,每天2~3次。

避免搔抓,以免扩散传染,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浴巾,内衣开水消毒。

18 预后 贝特曼病是良性病毒性皮肤疾病。皮损偶然可自然消失,愈后不留瘢痕。

19 贝特曼病的预防 为防止接触感染,患者应避免去游泳池、公共浴室,直至皮损消退。

20 相关药品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