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生活养生

灸法配拔罐治皮肤瘙痒(拔罐后身上后背持续发痒怎么回事 要如何处理)

时间: 2023-11-12 08:21:45

灸法配拔罐治皮肤瘙痒

瘙痒性皮肤病是一组以瘙痒为突出表现的感觉神经机能异常性皮肤病。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临床表现为全身或局部一处、多处呈阵发性,尤以夜间为重的瘙痒,有时还可有烧灼、蚁行等感觉。与季节关系明显,饮用酒类、吃海鲜、情绪刺激、衣服摩擦,甚至某些暗示均可使瘙痒发作或加重。

本病与中医“风瘙痒”、“痒风”相类似。其病机或因感受风、湿、热三邪聚结皮肤;或因饮食不节,脏腑功能失调,阴虚血燥血瘀,肌肤失养所致。《诸病源候论》载:“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血气相搏,而俱往来,在皮肤之间。邪气微,不能冲击为痛,故但瘙痒也。”总之,本病多因风邪所致,即诸痒皆属于风、属于虚。“血虚生风,风盛则痒”。

施术时令患者取仰卧位,并充分暴露出肚脐眼。术者将罐拔于肚脐眼(神阙穴)处,留罐5分钟(视之皮肤潮红充血为度)后起罐,随即将麝香风湿膏外贴于肚脐眼处(防止拔罐后外受风寒导致腹痛、腹胀)。接着术者将艾条点燃端对准瘙痒处(与皮肤的距离约一寸左右),以患者自觉局部温热、术者视之泛红但不致烫伤皮肤为度。每处施温和灸10~20分钟。肚脐眼处每周拔罐两次,瘙痒处每日灸一次,连续施术15天为一疗程。

《针灸问对》曰:“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气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即无论虚实寒热,哪种邪气所致的瘙痒性皮肤病皆可用温和灸治之,利用艾灸时热力渗透促进局部气血运行。肚脐眼联系全身经脉,通过经气循行可以交通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在此拔火罐能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扶正祛邪。患者平时注意内衣要柔软宽松,宜棉制品或丝织品;注意皮肤卫生,避免搔抓、热水烫洗;限制饮用酒类、浓茶、咖啡及辛辣食品,少吃鱼虾蟹等动风发物。需要提醒的是,长期顽固性全身性瘙痒或老年性瘙痒,要特别注意有无内脏疾患或恶性肿瘤存在;不宜长期大量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拔罐后身上后背持续发痒怎么回事 要如何处理

1 体内火毒引起拔罐后身上后背发痒 在拔罐后如果出现先痛后痒的情况,一般表示体内存在火毒。而皮肤痒是正常现象,是体内毒气通过拔罐后再向体外排出的一种反应。

2 体内风邪引起拔罐后身上后背发痒 在拔罐后如果出现拔罐区域皮肤瘙痒并可见皮肤纹理明显,说明存在体内风邪。如拔罐走罐的过程中,突然出现风团,也是风邪所致。

3 体内湿气引起拔罐后身上后背发痒 因为体内湿气太重,在不超过正常的拔罐时间内,可在拔罐中出现水泡,并会引起皮肤的瘙痒感。

4 拔罐刺激引起拔罐后身上后背发痒 拔罐是以各种杯罐状物为工具,借助火的燃烧作用,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杯罐吸附于皮肉之上,产生温热刺激并引起局部组织郁血,从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在拔罐后,皮肤受到罐口边缘的刺激和压力引起充血,继而发生紧缩瘙痒的感觉,也是拔罐的常见现象。

拔火罐后皮肤痒擦什么?拔火罐后皮肤痒怎么办?

拔罐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情!不少人机会每周都会去拔1-2次。但也有不少人反映,拔完火罐后会有皮肤痒的现象,那么,拔火罐后皮肤痒擦什么呢?关于,拔火罐后皮肤痒擦什么?拔火罐后皮肤痒怎么办?我来为您一一解答!

拔火罐后皮肤痒擦什么
治疗皮肤瘙痒常用西药抗组胺药(敏迪、开瑞坦)钙剂(普通钙片,必要给予针剂)及激素(含地塞米松类的)等。由于这些药物禁忌多,常引起嗜睡、乏力及其他副反应,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慢性病人很难坚持治疗。我建议大家,瘙痒处应避免过度搔抓、摩擦、热水洗烫等方式止痒,不用碱性强的肥皂洗浴。内衣应柔软松宽,以棉织品为好。避免羽绒、尼龙及毛织品衣服贴身穿戴。

拔火罐后皮肤痒怎么办 1.首先应去除病因,如因风寒或暑热而致者,应调适寒温,避免暑热及寒冷刺激;如对食物诱发者,当忌油腻酒酪、鱼虾海味等。 2.瘙痒处应避免过度搔抓、摩擦、热水洗烫等方式止痒,不用碱性强的肥皂洗浴。内衣应柔软松宽,以棉织品为好。避免羽绒、尼龙及毛织品衣服贴身穿戴。 3.阴痒患者,应保持局部清洁卫生,切忌搔抓不洁。不滥用强刺激的外涂药物。同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防患于未然。平时情绪逸怡,忌忧思恼怒,精神力求欣悦。

拔罐常见的六种方法 1、留罐法:是指把罐吸附在相应位置后滞留一定时间的方法。此法适用于治疗风湿痹症、感冒咳嗽、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等病症。 2、闪罐法:是指把罐吸附于相应位置后,用一只手压住皮肤,另一只手握住罐体快速拔下的方法。如此反复多次,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淤血为度。此法适用于治疗局部皮肤麻木、疼痛等病症。 3、走罐法:指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上涂一层凡士林油后,再拔罐。然后,医者用手握住罐子,在涂有凡士林油的部位上、下或左、右往返推动。当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至淤血时,将罐起下。此法适用于治疗肌肉丰厚,皮肤平坦部位的病症,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病症
4、刺络拔罐法:即将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后,再行拔罐,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此法多用于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病症。 5、投火法:将薄纸卷成纸卷,或裁成薄纸条,燃着到1/3时,投入罐里,将火罐迅速叩在选定的部位上。投火时,不论使用纸卷和纸条,都必须高出罐口一寸多,等到燃烧一寸左右后,纸卷和纸条,都能斜立罐里一边,火焰不会烧着皮肤。初学投火法,还可在被拔地方,放一层湿纸,或涂点水,让其吸收热力,可以保护皮肤。 6、滴酒法:向罐子内壁中部,少滴1~2滴酒精,将罐子转动一周,使酒精均匀地附着于罐子的内壁上(不要沾罐口),然后用火柴将酒精燃着,将罐口朝下,迅速将罐子叩在选定的部位上。

艾灸,止痒圣药,痤疮、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

中医认为皮肤癣菌病是因汗泄不畅而致内蕴湿热,病久耗伤阴液,营血不足,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养而成。

一、无论什么皮肤病都有一个共同点:痒

? 痒是一种风邪,治痒必须要治风,为什么?风看不见摸不着,来无影去无踪,无孔不入,变幻无穷,跟皮肤病非常类似!荨麻疹就是突然来突然没。

? 其次痒是种热邪,痒为热之初,就是说热刚刚起来的时候通常会表现为痒,这热又从哪里来的呢?从湿气而来。

湿气久了就会化热,很多妇科疾病都是湿热下注导致的,如外阴瘙痒。

? 最后治痒还要治血,因为血虚则风燥,风燥就会在身体里乱窜,窜到哪里哪里就痒。

风是种阳邪,要靠血这种阴性物质来制约它,所谓血行则风停。就是说当我们的身体气血顺利运行起来的时候,这个风邪就自动消失了。

很多老年人的皮肤瘙痒,尤其是夜间不知什么时候就发作了,很影响睡眠,这就是血虚风燥。

二、为何不少皮肤病夏天缓解,冬天发作

不少痒瘙型皮肤病多与热邪有关

热邪滞于皮下,汗出不畅,郁则为火,火扰则痒,烧灼则为白屑,火毒郁结则成红疹。

火毒可借出汗排出,夏天炎热汗出则自动缓解,冬天汗少则发病,即是这个理。

冬天易阳虚,阳虚而卫外不足

另外,人体的阳气有卫外功能,若阳虚而卫外不足,则无力抵抗外来的风寒等邪气,邪气即易郁于肌表肺窍,表现为过敏性疾病。

有些小儿莫名其妙出现面红身痒,或见湿疹,或见痒疹,哭闹不休,这也是因中气不足,阳气浮于皮下而成此症。最需要补阳。

三、凡是皮肤病,都可用艾灸调理!

1、见皮治皮,治标不治本

皮肤病是小病,若见痒治痒,见皮治皮,图标而忘本,或过于重视激素、抗过敏类药物,即会有损于肺肝肾,滞碍于二便排解浊毒,易导致变证多端。

且此类药物多损伤人体正气,为解皮肤之疾而损人体之正气未免以小失大之举。

古人讲“见皮休治皮”。皮肤病的发作部位在皮肤,但根本原因却是五脏六腑的阴阳气血失衡。

若执着于治疗皮肤,是治标未治本

2、艾灸才是止痒圣药

《内经》:“痒者散动于肌腠,故为阳”,说明瘙痒之症多在表属风。

《针灸大成》:“在肌腠非熨火芮不能以达”,说的是:治疗皮肤病,除了艾灸,其它办法都难以抵达病灶。由上可知,皮肤病更适宜用艾灸来防治。

艾灸能温阳除湿,也能散火祛风邪。

温阳则中阳充足;散火则火邪外散,因此灸法能治皮肤病。诸疮疹毒痒皆可灸。

艾灸不仅可消炎、杀菌消毒,并且艾灸热力深透局部,可促进局部气血运行,抑制渗出,提高免疫,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对于大多数皮肤病有非常好的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3、皮肤痒,有疾患,主穴在此

除了要祛湿热祛风邪外,肺主皮毛,所以皮肤上问题一般都要找肺。

因此我们在艾灸治疗皮肤病时,“阿是穴(患处)、曲池穴、血海穴、合谷穴”这一组黄金搭档穴位,是必须用到的。

曲池穴为大肠经的合穴,大肠经多气多血,具有较强的活血和通调大肠腑气的作用,而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腑气一通,则肺的生理功能自然恢复正常。

曲池穴

血海穴属于脾经,具有活血理脾的作用,而脾土生肺金,脾旺则肺气足,皮肤健康。

血海穴

合谷穴为大肠经原穴,属阳主表,宣泄气中之热,升清降浊,疏风散表,宣通气血之功。流汗多或者不流汗都要找它。

合谷穴

阿是穴就是患处,这是治疗皮肤病的主灸位置。

以上这组穴位具有”养血润燥、祛风止痒“的强大功效。当然不同的皮肤病还要结合相关的症状。

四、4种常见皮肤病艾灸配穴

1、寻常痤疮

主穴:患处、曲池、天枢

肺经风热:丘疹多发于颜面、胸背上部,色红,或有痒痛,配大椎、膈腧

湿热蕴结:伴口臭、便秘尿黄,舌红,配脾腧

痰湿凝滞:伴纳呆便溏配脾腧、丰隆

2、荨麻疹

主穴:曲池、合谷、膈腧、三阴交

慢性荨麻疹加风门、肺腧

3、神经性皮炎

主穴:选择皮损严重处作为阿是穴

配穴:足三里、曲池

4、湿疹

主穴:患处、曲池、阴陵泉

脾虚湿蕴:发病较缓,伴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腹胀便溏;加脾腧、胃腧

血虚风燥型:病久,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加膈腧、血海

湿热浸淫:发病急,皮肤潮红灼热,渗液流汁,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加肺腧、脾腧、水道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