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生活养生

如何诊断检查患有维生素A缺乏病?

时间: 2023-11-12 19:35:10

如何诊断检查患有维生素A缺乏病?

实验室检查:暗适应试验异常;中心视野生理盲点面积扩大;角膜上皮细胞学检查,见角质上皮细胞;血浆维生素A水平低于0.35μmol/L(正常0.7~1.4μmol/L)。

主要诊断依据是维生素A缺乏史、典型皮疹、眼部症状、暗适应检查和血浆维生素A测定,必要时辅以试验性治疗。

本病应与毛囊角化病和毛周围角化病鉴别。毛囊角化病有家族史,皮疹位于脂溢区,丘疹可融合成疣状斑块,组织病理有表皮内裂隙和角化不良细胞。毛周围角化病青年人多见,于上臂和股外侧有针头大毛囊角化性丘疹,不伴其它症状,冬季明显,与营养状况无关,血浆维生素A水平正常。

如何判断身体缺乏哪种维生素?人每天所需摄入的维生素有哪些?

维生素和矿物质被称为微量元素,因为在均衡的饮食中只需要少量的微量元素。而矿物质分为主元素和微量元素,主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相对较多,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很少。即使是微量,但也是人体必需的,缺一不可,那么人体缺了某种维生素会出什么问题呢?

缺乏维生素A者的指甲出现深刻而明显的白线,头发干燥,皮肤粗糙,记忆力下降,情绪烦躁及失眠。可以吃一些内脏和海鱼,肉制品中的内脏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如猪肝、鸡肝等。深海鱼类也富含维生素A,比如鲑鱼;还有瘦肉和鸡蛋也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

缺乏维生素B1的人对音响有过敏反应,小腿有间歇性疼痛。缺乏维生素B2,嘴角溃烂破裂,各种皮肤病,手脚有烧灼感,可以吃一些牛奶、面包制品、强化谷物等食物补充。缺乏维生素B6的人会出现舌肿、口臭、口腔溃疡和抑郁等症状,强化谷物、强化大豆制品、鹰嘴豆、土豆、动物脏器等食物可以补充维生素B6。

缺乏维生素B12会导致身体失去平衡,间歇性疼痛,以及手指和脚趾疼痛。缺乏维生素D的人骨质疏松、儿童盗汗等表现,缺钙、过敏、易感冒、好癌症、抑郁等。此外,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也与维生素D缺乏有关。因此,患有这些疾病的患者在检测时也应该检查自己血液中的维生素D浓度。维生素C缺乏病又称坏血病,早期症状有疲劳、乏力、心急、气短、牙龈痛出血、伤口愈合差、关节肌肉短暂疼痛、易骨折等。典型的症状是牙龈肿胀和出血,牙龈溃疡,牙齿松动,毛细血管增加脆性。严重者可导致皮下、肌肉和关节出血和血肿形成,最终导致贫血、心力衰竭和死亡,应该吃一些鱼肝油、多脂鱼类、强化乳制品、强化谷物等食物补充维生素D。

人体维A缺乏的症状是什么?含维A的食品有哪些?

维生素A缺乏病;楼主看看这些资料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①维A缺乏的原因 (1)摄入不足(2)吸收利用障碍(3)需要量增加(4)代谢障碍(5)其他营养素的影响(6)酗酒和长期使用药物 ②维A缺乏病的要主临床表现 (1)眼部症状(2)皮肤症状(3)骨骼系统(4)生殖功能(5)免疫功能 ③维A缺乏的眼部症状及特征 (1)眼干燥症(2)夜盲症(3)角膜软化 ④维A缺乏病的诊断依据 (1)血清视黄醇含量(2)暗适应能力测定(3)生理盲点(4)眼结膜印迹细胞学法(5)尿液上皮细胞检查 ⑤维A缺乏病的鉴别诊断 (1)经强光漂白后的眼睛在黑暗中观察到极弱光源所需的时间,维A缺乏者,暗适应时间处长。(2)正常人生理盲点面种约为1.8cm?0?5,维A不足时,生理盲点扩大。(3)在维A缺乏期间,眼结膜杯状细胞消失,上皮细胞变大且角化。(4)计数尿液中上皮细胞,超过3个mm?0?6排除尿路感染,认定维A缺乏 ⑥维A缺乏病的治疗原则 消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疾病,补充维A,对症治疗 ⑦维A缺乏病的预防措施 (1)摄入含维A丰富的食物(2)监测易感人群的维A状况(3)对易患人群进行干预(4)选用维A强化食品 第二节 维生素D缺乏病 ①引起维D缺乏的常见原因 阳光照射不足,维D及钙、磷不足,维D及钙磷的肠道吸收障碍,肝肾疾病可直接影响维D的正常代谢。 (2)佝偻病的神经精神症状及骨髓表现 神经精神症:多汗,夜惊,易激惹,入睡后头部多汗,形成枕秃或环形脱发。 骨髓表现:颅骨软化,前囱边缘软化,闭合延迟,牙齿排列不齐,牙釉质发育不良,肋骨串珠,胸廓畸形,四肢及脊柱弯曲变形。 (3)骨软化症的常见病状 骨痛,肌无力和骨压痛。 (4)佝偻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项目 主要条件 次要条件 体征 多汗,夜惊 烦燥不安 乒乓头,方颅,肋串珠,鸡胸, 枕秃,方颅,肋软沟 手足镯,O形腿,典型肋软沟 血液钙磷乘积 <30 30---40 碱性磷酸酶活性 >28单位 20—28单位 腕骨X线片(干骨后端) 毛刷状,杯口状 钙化预备线模糊 (5)佝偻病的治疗和预防 治疗应贯彻:“关键在早,重点在小,综合治疗。”的原则,控制活动期,防止畸形和复发。 预防要贯彻“系统管理,综合防治,因地制宜,早防早治”的原则。 第三节 维生素B1缺乏病 (1) VB1缺乏的主要原因 1.摄入不足。2.吸收利用障碍。3.需要量增加或消耗量过多。4.抗硫胺因子。5.慢性乙醇中毒(长期酗酒) (2) VB1摄入不足的主要原因 由于VB1在体内贮存有限,且为水溶性,容易从肾脏,汗液排出,帮需要每日不断的补充,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 米淘洗过多,捞饭弃汤,蔬菜切碎后浸泡过久,不食菜汤,在食物中加碱烧煮,均可使VB1大量损失。 (3) 引起VB1需要增加或消耗增多的常见原因 胃肠道及肝胆疾病,如胃酸分泌减少,慢性腹泻,肝炎,肝硬化等均可使VB1及收和利用障碍从而导致缺乏。 长期发热,消耗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后进及高温作业,重体力劳动,妊娠,哺乳均可使VB1需要量增多。糖尿病,尿崩症以及使用利尿剂均可使VB1消耗增多。 (4) VB1缺乏的临床分型及其表现 1. 亚临床型:病人感觉疲乏无力,烦燥不安,易激动,恶心,食欲减退,有时腹痛,轻泻或便秘,腹胀,下肢倦怠,酸痛。 2. 神经型:初时,病人感觉下肢软倦,无力,有针刺或烧灼样感觉或过敏表现,肌肉酸痛,病情加重时,烦燥不安,声音嘶哑,神情淡漠,反应迟钝,嗜睡,严重时发生昏迷惊厥。 3. 心血管型:病人感觉心悸,气促,心前区胀闷,舒张压降低,脉压差增大,可因循环衰竭而死亡。 4. 婴儿脚气病:多发生于出生数月的婴儿,病情急,发病突然,误诊时患儿可死亡。食欲不振,呕吐,兴奋,腹痛,水肿,心跳快,呼吸急促,及困难。 (5) VB1缺乏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主要根据膳食营养缺乏史和临床表现,详细询问患者的营养状况,饮食和饮酒习惯,工作和劳动强度,以及有无影响VB1吸收和需要量增加的疾病等。 鉴别诊断:有神经症状的病人,需注意与铅,砷中毒引起的神经病变鉴别。有水肿的症状,需与肾炎,肝病,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所致者鉴别,本病引起的心功能不全要注意与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贫血性心脏病,以及中毒性,病毒性心肌炎等鉴别。 (6) VB1缺乏的治疗原则 1. 去除病因。 2.补充VB1 (7) VB1缺乏的预防措施 1. 改良谷类加工方法,调整饮食结构。 2. 开展易感人群VB1营养状况的监测和干预。 3. 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4. VB1强化食品 第四节 VB2缺乏病 (1) VB2缺乏的主要原因 1. 摄入不足。 2. 吸收障碍。 3. 需要量增加或消耗过多。 4. 药物影响。 (2)“口腔生殖症状群”的表现特征 唇炎,口角炎,鼻及脸部的脂溢性皮炎,男性有阴囊炎,女性偶见阴唇炎。 (3)实验室检查的主要指标及判断标准 1.尿VB2测定。标准:24小时尿VB2排出量>0.32umol/L(>120ug)为正常 2.VB2负荷实验:清晨排尿后,口服5mg VB2后,收集4小时尿液,测定VB2的排出量≥3.45umol(≥1300ug)为正常。1.33---3.45umol(500---1300ug)为不足。≤1.33umol(≤500ug)为缺乏。 3.全血谷胱甘肽还原酶活力系数(BGR-AC)测定:当人体缺VB2时AC值升高,补充VB2后即下降。 (4)VB2缺乏的预防措施 1.多食富含VB2的食物(动物肝,肾,蛋黄,绿叶疏菜) 2.开展营养宣教活动。 3.营养干预。 第五节 癫皮病 (1) 癫皮病的发病原因 烟酸缺乏及色氨酸摄入量不足是本病的主要原因。 (2) 癫皮病的“三D”表现 皮炎(dermatitis)皮肤损害;腹泻(diarrhea)消化道症状 痴呆(dementia)精神神经症状 (3) 癫皮病皮肤损害的特点 本病特有的皮疹是对称发生于体表暴露部位如面部,颈周,手腕,处伤淤血部位和衣服紧窄部位等,表现为鲜红色或紫红色,呈实质性肿胀的斑片,形态晒斑,与周围皮肤界限清楚,自觉灼热,肿胀,瘙痒,重症可发生浆液性大疱,烂,结痂,继发感染,好转时,脱皮,留有棕黑色素沉着。 (4) 癫皮病的鉴别诊断 1. 人类癌综合征。 2. 先天性色氨酸代谢异常。 3. 蔬菜日光皮炎。 (5) 癫皮病的治疗和预防 烟酸或烟酰胺是治疗癫皮病的特效药。 预防:首先应合理调配膳食,改善营养状况,多吃含烟酸较多的食物(肉,肝, 豆类,大米,花生)注意饮食的粗细粮搭配。 第六节 维生素B6缺乏病 (1) VB6缺乏的常见原因 1. 摄入量不足。 2. 需要量增加。 3. 胃肠吸收减少。 4. 一些药物(青霉胺等的长期应用可导致VB6的不足。 (2) 成人VB6缺乏的临床表现 时常感觉疲倦,乏力,皮肤红斑和脂溢性皮炎,有时表现为低色素小细胞贫血,常伴有虚弱,紧张易努,表情呆滞,易激惹,失眠或嗜睡,行走困难,体重下降等,少数可出现周围神经病变。 (3) 童VB6缺乏的临床表现 表现为生长速度减慢,神经兴奋性增高,尖声哭叫,肌肉痉挛,甚至抽搐,变可发生周围神经炎,皮炎,贫血等。 (3) VB6的良好食物来源 酵母,葵籽仁,米糖,麦麸,大豆,糙米,瘦肉,肝脏,家禽。 第七节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1) 巨幼红细胞性热血的发病原因 1. 摄入量不足。 2. 需要量增加。 3. 肠胃道功能紊乱。 4. 应用影响叶酸代谢或吸收的药物。 (2) 导致叶酸摄入不足的常见原因 在怀孕,生长发育期及患有溶血性贫血,感染,恶性肿瘤等疾病时,如不及时补充叶酸,可导致不足。另外,长期慢性失血和体内某些代谢障碍也是时酸缺乏的原因。 (3)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1. 一般表现:缓慢,皮肤,粘膜苍白,无自觉症状。 2. 消化道症状:出现较早,有厌食,恶心,呕吐及腹泻,伴有反复发作的舌炎。 3. 造血系统表现:轻度黄疸,睑结膜,口蜃,指甲处明显苍白。 4. 神经精神表现:手足对称性麻木,感觉障碍,行走困难。 5. 循环系统症状:心脏扩大,并发心功能不全。 (4)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与缺铁性贫血的鉴别 巨幼红细胞贫血是红细胞减少较血红蛋白减少显著,红细胞体积增大,骨髓中出现较多的典型巨幼红细胞。 缺铁性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根据血象和骨骼象可鉴别 (5) 叶酸的良好食物来源及补充。 良好食物来源:绿叶蔬菜,柑橘,番茄,菜花,西瓜,酵母,菌类,牛肉,肝脏。 给予口服15—20mg/d叶酸。 (6) 维生素B12的良好食物来源及补充 良好食物来源:香菇,大豆,鸡蛋,牛奶动物肾脏及豆制品等。 VB12缺乏的病人,大多与吸收不良有关,帮给药方式多以肌注射为主。 第八节 维生素C缺乏病 (1) VC缺乏的原因 1. 摄入不足 2. 需要量增加。 3. 吸收障碍。 4. 药物影响。 (2) VC缺乏的临床表现 1. 一般症状:起病缓慢,3—4个月方有症状,面色苍白,无力,食欲减退,抑郁等。 2. 出血症状:皮肤淤点为突出的表现,紫癜,淤斑 3. 贫血 4. 骨骼症状:患肢疼痛,假发瘫痪(长骨骨膜下出血) 5. 其他症状:因水潴留出现水肿,变有黄疸,发热等表现。 (3)机体Vc储存状态的评价指标及判断标准 体内Vc储存状态的评价:血浆Vc≤11.4uml/L(≤mgl/L)为缺乏,白细胞中的Vc<2ug/1108细胞为缺乏。 判断标准:1.毛细血管脆性实验。2.血浆及白细胞中Vc含量测定。3.Vc负荷实验。4.治疗试验。 (4)Vc缺乏病的鉴别论断。 1.坏血病肋串珠与佝偻病区别。 2.皮肤及齿龈出血应注意与血液系统疾病的鉴别。 3.Vc缺乏所致的关节肿痛。 (5)Vc的主要食物来源 辣椒、韭菜、油菜、柑橘、橙、猕猴桃。

缺乏维生素A都有什么病症表现?

维生素A缺乏病以儿童及青年较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其病变可累及视网膜、上皮、骨骼等组织以及免疫、生殖功能。

1、眼部症状(眼部症状出现最早)眼干燥症;患者常感眼部不适、发干、有烧灼感并伴畏光、流泪;球结膜干燥时,失去正常光泽和弹性,透亮度减低,并可见毕脱斑(Bitot's spot),当眼球像左右转动时可出现球结膜的褶皱。夜盲症;由于维生素A缺乏,视网膜上维持暗视觉的视紫红质生成障碍,影响视网膜对暗光的敏感度,导致暗适应能力降低以致夜盲。病人躲在黎明及黄昏时看物不清,病情较重者则为夜盲。角膜软化;维生素A缺乏严重时,可引起角膜出现软化、溃疡、穿孔、导致失明。2、皮肤症状轻者仅较正常干燥,严重时出现毛囊上皮角化,毛囊性丘疹,因其外表与蟾蜍的皮肤相似,又称“蟾皮症”.3、骨骼系统维生素A缺乏时,在儿童可表现为骨组织停止生长,发育迟缓。出现齿龈增生角化,牙齿生长延缓,其表面可出现裂纹并容易发生龋齿。4、生殖功能维生素A缺乏,可影响女性受孕和怀胎,或导致胎儿畸形和死亡;男性精子减少,性激素合成障碍,从而影响生殖功能。5、免疫功能维生素A缺乏可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患儿已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及腹泻等。

维生素A预防

1、摄入含维生素A及胡萝卜素丰富的食物如动物性食品(肝脏、鱼类、蛋类、肉类、禽类、奶类及其制品),深绿色蔬菜、胡萝卜、番茄、红薯等食物,养成不偏食,不挑食习惯。2、监测易感人群的维生素A营养状况包括对婴幼儿、儿童、孕妇、乳母等易感人群进行暗适应能力、眼部症状、血清视黄醇含量等方面的监测,及时发现亚临床的缺乏者,及时给予纠正。3、对易患人群进行干预研究表明,维生素A缺乏地区,每年或半年1次口服30万单位视黄醇油滴,可以起到预防作用。4、选用膳食补充剂和维生素A强化食品有条件的地方可选用维生素A强化食品,必要时适当选用膳食补充剂,以提高维生素A的摄入量。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