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疗法: 根据患者的皮损情况及有无全身症状,酌情给予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药物:青霉素G 80万-240万U/d,肌注,小儿每日2.5万-5万U/kg,分2-4次给、新青霉素II、氨苄西林钠(氨苄青霉素钠)、头孢氨苄等。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给红霉素口服0.25g-0.5g,3-4次/日,小儿每日 25-50mg/kg分3-4次或林可霉素肌注0.6g每8小时一次,小儿每日 20-40mg/kg分2次。加强支持疗法,包括输血浆或全血或肌注丙种球蛋白。
局部疗法: 以杀菌、消炎、收敛、干燥为原则。脓疱完整时。对新生儿脓疱疮,可采用暴露干燥疗法。
隔离消毒: 婴儿室 托儿所 幼儿园如发现患病儿童,应立即隔离。
平时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提高孩子对传染病的抵抗力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预防接种,它虽然很有效,但由于疫苗的种类很有限,不可能通过预防接种来防止一切传染病;第二种方法就是增强孩子的体质,提高孩子对一般传染病的抵抗力,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1、提供足够的营养。
小儿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素的需要量相对较多,但由于消化功能尚未完全成熟而且食谱往往比较单调,故容易发生营养素的缺乏;营养不足,抵抗力就比较差。从目前研究的情况来看,轻度的(或称为亚临床型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缺乏是造成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一个常见原因。因此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有色蔬菜和水果(其中所含的B-胡萝卜素可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或补充一些多元维生素制剂(如小施尔康)确实能有效地增强孩子的抵抗力。
2、保证充足的睡眠。
这也是增强体质的重要方面。
3、进行体育锻炼。
这是增强体质的有效措施。锻炼要从小开始,满月后的孩子,夏天可以在室外躺一会儿,冬天可开窗在室内呼吸新鲜的空气,衣服也不要穿得太多。从小培养孩子适应较冷的环境,当气候发生变化时就不容易得感冒。户外活动不令可以使皮肤合成维生素D,从而促进钙的吸收,而且对肌肉、骨骼、呼吸、循环系统的发育以及全身的新陈代谢都有良好的作用。经常运动还可以增强食欲,使孩子摄入足够的营养素,这样体质就会增强,抵抗力就会明显增加。
一、脓胞疮的起病原因
·起病原因
病原菌大多数为金黄色葡萄菌,少数为链球菌,亦可为二者混合感染。其中有些致病菌是肾炎原性的。皮肤出汗较多、浸渍时,皮肤的屏障作用被破坏,细菌容易繁殖,从而给本病发生造成良好的机会。
·临床表现
特征为发生丘疹、水疱或脓胞,易破溃而结成脓痂。系接触传染,蔓延迅速,可在儿童中流行。
1、大疱型脓疱疮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传染性较强,儿童多见,夏秋多发。初起为散在小水疱,1-2天内迅速增大,且内容物渐浑浊,呈半月形积脓现象,典型损害为薄壁脓疱,很快破裂成为上附蜜黄色痂的糜烂面。好发于面部、四肢等露出部位,自觉瘙痒,一般无全身症状。
2.脓痂性脓疱疮
在红斑基础上发生薄壁水疱,迅速转为脓疱,疱破后渗液结成黄色厚痂,邻近皮损可互相融合。自觉瘙痒,因搔抓可接种到其它部位,而发生新的皮疹,愈后不留疤痕。重者常并发淋巴结炎、发热等全身症状。此型好发于颜面、口周、鼻孔周围、耳部以及四肢露出部位。
·并发症
脓疱疮可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
二、脓胞疮的预防
·脓胞疮的预防需注意皮肤卫生,需要做到勤洗澡。
·如果孩子患了脓胞疮,应等病好后再去幼儿园或小学校,以免传染别的儿童,患儿使用的衣服、毛巾、枕巾等应经常烫晒消毒。
三、家庭治疗要点
治疗原则是消除有关病因,争取早期治疗
·局部应做到五个方面:清洁、消炎、杀菌、干燥、收敛。
·选用百多邦软膏、红霉素、氯霉素软膏龙胆紫液等。
·如果发现患儿的发病面广泛,或出现明显的全身症状,父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给患儿使用抗生素治疗及对症处理。
提起脓疱疮,相信很多人都有所了解。目前患有脓疱疮这种皮肤科疾病的患者是比较多的,但是大多数患者对脓包疮疾病的了解都是比较少的,很多时候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方法不正确,会导致病情进入恶性循环。如果宝宝长了脓疱疮怎么办呢?
宝宝头上长脓包,这是孩子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疖肿,它是皮肤软组织感染引起的。因为孩子本身皮肤比较薄,所以容易在有了破损以后受到细菌的感染,从而使毛囊发炎,最终导致疖肿。对于这种情况,建议要注意局部卫生护理,一旦形成脓肿,要及时到医院切开排脓。
脓疱疮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可导致局部皮肤红肿,化脓等,破溃后可以导致其他部位接触感染。可以应用上述药物治疗缓解症状,如果症状较重应该考虑静脉输液治疗。建议家长平时注意孩子局部卫生,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如果症状较重可考虑住院治疗。
脓疱疮治疗1.全身疗法根据患者的皮损情况及有无全身症状,酌情给予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如青霉素G(80万一240万U/d,肌注,小儿每日2.5万一5万U/kg,分2一4次给)、新青霉素II、氨苄西林钠(氨苄青霉素钠)、头孢氨苄等。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给红霉素口服(0.25~0.5g,3~4次/日,小儿每日25~50my/kg分3~4次)或林可霉素肌注(0.6g,每8小时一次,小儿每日20一40mg/kg,分2次),或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给予相应的抗生素。对重症新生儿脓疱疮,应给予大剂量敏感性高的抗生素,加强支持疗法,包括输血浆(或全血)或肌注丙种球蛋白。2.局部疗法以杀菌、消炎、收敛、干燥为原则。如脓疱完整时,可外搽5%硫磺1%樟脑炉甘石洗剂,一日多次。若脓疱较大,可先用消毒注射器抽出脓汁,用消毒棉花吸干后再搽上述洗剂。如脓疱已破溃、结痂,则宜用0.1%乳酸依沙吖啶液或0.5%新霉素液或1:5000~10000高锰酸钾液清洗或湿敷。清除痂皮,而后再外搽0.5%新霉素3%糠馏油糊剂或0.5%新霉素软膏等。新近用于脓疱疮的莫匹罗星(mupirocin)软膏具有起效快、疗效高的特点。3.对新生儿脓疱疮,可采用暴露干燥疗法。对深脓疱疮,可先除去痂皮,再涂抗生素软膏,以促进溃疡愈合。
黄水疮是一种常见的浅表性化脓性皮肤病,因其脓疱破后有黄水渗出而名,又称为滴脓疮、脓疱疮。本病有接触传染性。黄水疮多因夏秋季节暑湿邪毒侵袭人体,客于肺经,气机不畅,疏泄障碍,熏蒸皮肤所致。
治以清热解毒,健脾化湿。
分析:这种症状由于血液里的毒素不能正常排出,遇外界皮肤感染爆发于体表引起的.常规的抗炎治疗治标不治本,建议你用中医的疗法,内外兼治,体内排毒,是可以治愈的.
指导意见:
防治黄水疮验方 (1)马齿苋适量.水煎服. (2)大力子(牛蒡子)适量. 用法:研末调菜油搽. (3)青蒿适量.研末调菜油搽. (4)地骨皮. 用法:炒黄研细末,香油调搽患处 (5)乌贼骨,枯明矾,黄柏各等份 用法:共研细末,撒患处. (6)川连,煅石膏,枯矾各2钱,防风1钱. 用法:为细末香油调敷. (7)黄柏1两,铜绿5钱,轻粉2钱,枯矾1.5钱,冰片5分. 用法:共研细末,敷患处.如疮口水多撒干末,无水者香油调抹. 1两10钱,1钱10分,1钱3.125克 黄水疮:病名.见《外科正宗》.又名滴浓疮.由脾胃湿热过盛,兼受风邪相搏而成.初起皮肤患处先起红斑,续之成粟米样水疱,基底红晕,随即变为脓疱,痒而兼痛,搔破黄水淋漓,久则结痂而愈.多发于小儿头面,耳,项等处,有时蔓延不止,可延及全身.即脓疱疮.治宜祛风胜湿,清热凉血.宜服升麻消毒饮,湿热甚者宜服芩连平胃汤.外治用青黛散. 西医认为,黄水疮是一种最常见的化脓球菌传染性皮肤病,接触传染.预防黄水疮,首先应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尽量避免损伤;其次,可适当补充维生素A,B,C,必要时给予丙种球蛋白注射,以增强其免疫力.除了不和病人肌肤接触外,环境要明亮,干燥,清洁.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