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增快,困难,呼吸呻吟常在生后立即或数小时内发生,胸骨上,下窝吸气性凹陷,鼻翼扇动。肺不张范围和呼吸衰竭的严重程度逐渐加重,在严重的呼吸窘迫综合征,膈肌和肋间肌的疲劳导致CO2 潴留和呼吸性酸中毒。因为血通过肺不张部位时不能进行氧交换(如肺内右向左分流),婴儿出现低氧血症,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并非所有患呼吸窘迫的婴儿都有呼吸窘迫的体征,极低出生体重儿(<1000g)在出生时不能建立呼吸,因为他们的肺顺应性太差,在产房时他们不能建立呼吸。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症状和护理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症状和护理,很多小孩由于早产的原因会产生很多疾病,比如呼吸综合征就是常见的疾病之一,下面就来了解一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症状和护理。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症状和护理1 呼吸疾病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疾病,随着大环境的变化,出现呼吸疾病的患者也越来的越多。特别是体质较弱的人群更容易感染疾病,例如早产儿就是呼吸疾病的主要受害者,常见的呼吸疾病有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尽管对于这样的疾病大家都不是很明白,但是一听这样的病名,我们就知道这样的疾病对于体质较差的早产儿来说这就是一个生死大关,稍不留神就会给宝宝带来生命危险。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刚出生时可能哭声还正常,然后在生后6~12小时内出现呼吸困难、呻吟、烦躁,症状逐渐加重,严重时则发生呼吸暂停,皮肤因缺氧而发青发灰,缺氧严重者在出生三天之内即死亡。
病情较轻的起病较晚,可在生后24~48小时左右发病,呼吸困难不明显,皮肤青紫程度较轻,采取治疗措施后三四天即可好转。
一般护理方法如下:
1、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宝宝,一出生就被送入新生儿监护病房,治疗和护理都在医院内进行。
2、对早产儿更应加强护理,应放置在保暖箱内,用监测仪监测体温、呼吸、心率等,对吞咽困难的患儿应采用静脉给养。
3、保持呼吸道畅通。
4、为改善缺氧症状,会采取供氧,病情较轻使用鼻塞、面罩或持续气道正压呼吸,病情严重则需做气管插管术,使用呼吸机,并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供氧方法交替。
上述我们介绍的这些就是有关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有关知识,通过这样的阅读相信许多的人已经对这样的疾病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其实这样的疾病也是可以预防的,孕妇在产前的时候可以定时的`检查,对确定为高危险的妈妈人群可以进行治疗,这样有可能预防早餐,这样提前的预防对这样的疾病就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工作。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症状和护理2 一、什么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什么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指凡出现呼吸窘迫症状不论其病因都可以此命名后者指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引起的呼吸窘迫症。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等症状,主要是由于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所引起,导致肺泡进行性萎陷,患儿于生后4—12小时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呻吟、发绀、吸气三凹征,严重者发生呼吸衰竭。发病率与胎龄有关,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体重越轻病死率越高。
它主要发生在早产儿临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病理以出现嗜伊红透明膜和肺不张为特征故又名肺透明膜病。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指新生儿出生后已了现短暂(数分钟至数小时)的自然呼吸,继而发生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呻吟等急性呼吸窘迫症状和呼吸衰竭。多见于早产儿、过低体重儿或过期产儿。患儿肺内形成透明膜为其主要病变,故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症状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是由于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所引起,导致肺泡进行性萎陷。那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哪些症状呢?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婴多为早产儿,刚出生时哭声可以正常,6~12小时内出现呼吸困难,逐渐加重,伴呻吟、烦躁,症状逐渐加重,严重时则发生呼吸暂停,皮肤因缺氧而发青发灰,缺氧严重者在出生三天之内即死亡。病情较轻的起病较晚,可在生后24~48小时左右发病,呼吸困难不明显,皮肤青紫程度较轻,采取治疗措施后三四天即可好转。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吸不规则,间有呼吸暂停;面色因缺氧变得灰白或青灰,发生右向左分流后青紫明显,供氧不能使之减轻;缺氧重者四肢肌张力低下;体征有鼻翼搧动,胸廓开始时隆起,以后肺不张加重,胸廓随之下陷,以腋下较明显。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吸气时,胸廓软组织凹陷,以肋缘下、胸骨下端最明显;肺呼吸音减低,吸气时可听到细湿啰音。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属于自限性疾病。所谓自限性疾病就是指自己就能恢复的疾病,比如感冒。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与肺发育程度相关,若患病宝宝能撑过三天,在这三天内肺将持续发育,随着成熟度的增加,恢复的希望也在增大。
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比较可怕的疾病,在医学上,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主要采取哪些治疗手段呢?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1、保温:放置在自控式暖箱内或辐射式抢救台上,保持皮肤温度在36.5℃。
2、监测: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气。
3、保证液体和营养供给:第1天5%或10%葡萄糖液65~75ml/(kg.d)以后逐渐增加到120~150ml/(kg.d)并补充电解质,病情好转后改为经口喂养,热能不足使辅以部分静脉营养。
4、纠正酸中毒。
5、关闭动脉导管:应严格限制入液量,并给予利尿剂,如仍不关闭者,可静脉注射消炎痛、剂量为每次0.2mg/kg,首次用药后12、36小时做各用1次、共3次。其机理为:前列腺素E是胎儿及生后初期维持动脉导管开放的重要物质,而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消炎痛)可减少前列腺素E的合成。有助于导管关闭。用要五无效时可考虑手术结扎。
6、抗生素:根据肺内继发感染的病原菌(细菌培养和药敏)应用相应抗生素治疗。
四、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
虽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很可怕,但是家长们还是应积极面对,所以,在面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宝宝时,也应及时护理。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方法:
1、 清除分泌物
头侧位以利分泌物流出,经常清除口咽、鼻咽部和气管内的分泌物,如分泌物较黏稠,可先行雾化吸入,待痰液稀释后再吸痰。
2、 氧气疗法
一旦出现呼气性哗吟,应及早采取持续鼻塞气道正压呼吸,CPAP可增加肺功能残气量,防止肺泡萎缩和肺不张,改善通气血流比例灾调,使血氧分压上升,及早应用可减少呼吸机的使用。气管插管用氧:如用纯氧CPAP后,病情仍无好转者。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采用间歇正压通气加呼气末正压通气。
3、 观察和记录患儿呼吸情况
呼吸困难有否进行性加重,有无鼻翼扇动、三凹征及呼吸暂停,观察紫绀程度、听诊双肺呼吸音的改变等。对于胎龄较小的早产儿需用监护仪监测体温、呼吸、心率,和经皮测氧分压。
4、观察患儿精神状态
检查肌张力有否低下,分析X线胸片、血气分析等检查结果。
5、维持中性环境温度,相对湿度55%左右
使患儿皮肤温度保持在36~37℃之间,减少耗氧量。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不久就会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等症状,如果情况没有及时治疗则很容易会导致死亡,一般治疗都会选择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来进行。
什么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指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等症状,主要是由于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所引起,导致肺泡进行性萎陷,患儿于生后4-12小时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呻吟、发绀、吸气三凹征,严重者发生呼吸衰竭。发病率与胎龄有关,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体重越轻病死率越高。
此外,糖尿病母亲生产的婴儿,剖腹产儿,双胎的第二婴和男婴,多胎,宫内窘迫或窒息儿,有遗传史等,上述婴儿发病率也较高。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指凡出现呼吸窘迫症状不论其病因都可以此命名后者指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引起的呼吸窘迫症。
NRDS它主要发生在早产儿临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病理以出现嗜伊红透明膜和肺不张为特征故又名肺透明膜病。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指新生儿出生后已了现短暂(数分钟至数小时)的自然呼吸,继而发生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呻吟等急性呼吸窘迫症状和呼吸衰竭。多见于早产儿、过低体重儿或过期产儿。患儿肺内形成透明膜为其主要病变,故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因、症状
病因:主要是由于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所引起,导致肺泡进行性萎陷。
症状:患婴多为早产儿,刚出生时哭声可以正常,6-12小时内出现呼吸困难,逐渐加重,伴呻吟。呼吸不规则,间有呼吸暂停。面色因缺氧变得灰白或青灰,发生右向左分流后青紫明显,供氧不能使之减轻。缺氧重者四肢肌张力低下。体征有鼻翼搧动,胸廓开始时隆起,以后肺不张加重,胸廓随之下陷,以腋下较明显。
吸气时胸廓软组织凹陷,以肋缘下、胸骨下端最明显。肺呼吸音减低,吸气时可听到细湿啰音。本症为自限性疾病,能生存三天以上者肺成熟度增加,恢复希望较大。但不少婴儿并发肺炎,使病情继续加重,至感染控制后方好转。病情严重的婴儿死亡大多在三天以内,以生后第二天病死率最高。
多见于临床早产儿。刚出生时可能哭声还正常,然后在生后6-12小时内出现呼吸困难、呻吟、烦躁,症状逐渐加重,严重时则发生呼吸暂停,皮肤因缺氧而发青发灰,缺氧严重者在出生三天之内即死亡。
病情较轻的起病较晚,可在生后24-48小时左右发病,呼吸困难不明显,皮肤青紫程度较轻,采取治疗措施后三四天即可好转。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属于自限性疾病。所谓自限性疾病就是指自己就能恢复的疾病,比如感冒。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与肺发育程度相关,若患病宝宝能撑过三天, 在这三天内肺将持续发育,随着成熟度的增加,恢复的希望也在增大。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
欧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指出:产前单疗程应用激素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预防作用,但重复应用激素的潜在益处以及远期安全性仍不明确;许多涉及出生时稳定早产儿病情的临床处理没有循证医学证据,包括用氧及积极的正压通气,甚至有时可能对患儿有害;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管理中至关重要,但是对不同胎龄早产儿选择最优制剂、最适剂量及最佳使用时间尚不清楚;机械通气这一呼吸支持形式可以挽救患儿的生命,但却容易引起肺损伤,治疗策略应该尽可能使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或鼻腔通气,尽量避免机械通气;为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获得最佳预后,必须给予良好的支持性治疗,包括维持正常的体温、恰当的体液疗法、良好的营养支持、处理动脉导管开放,以及循环支持维持适当的组织灌注。
一般治疗
1、保温:放置在自控式暖箱内或辐射式抢救台上,保持皮肤温度在36.5℃。
2、监测: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气。
3、保证液体和营养供给:第1天5%或10%葡萄糖液65—75ml/(kg.d)以后逐渐增加到120—150ml/(kg.d)并补充电解质,病情好转后改为经口喂养,热能不足使辅以部分静脉营养。
4、纠正酸中毒。
5、关闭动脉导管:应严格限制入液量,并给予利尿剂,如仍不关闭者,可静脉注射消炎痛、剂量为每次0.2mg/kg,首次用药后12、36小时做各用1次、共3次。其机理为:前列腺素E是胎儿及生后初期维持动脉导管开放的重要物质,而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消炎痛)可减少前列腺素E的合成。有助于导管关闭。用要五无效时可考虑手术结扎。
6、抗生素:根据肺内继发感染的病原菌(细菌培养和药敏)应用相应抗生素治疗。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
1、清除分泌物。头侧位以利分泌物流出,经常清除口咽、鼻咽部和气管内的分泌物,如分泌物较黏稠,可先行雾化吸入,待痰液稀释后再吸痰。
2、氧气疗法。一旦出现呼气性哗吟,应及早采取持续鼻塞气道正压呼吸,CPAP可增加肺功能残气量,防止肺泡萎缩和肺不张,改善通气血流比例灾调,使血氧分压上升,及早应用可减少呼吸机的使用。气管插管用氧:如用纯氧CPAP后,病情仍无好转者。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采用间歇正压通气加呼气末正压通气。
3、观察和记录患儿呼吸情况,呼吸困难有否进行性加重,有无鼻翼扇动、三凹征及呼吸暂停,观察紫绀程度、听诊双肺呼吸音的改变等。对于胎龄较小的早产儿需用监护仪监测体温、呼吸、心率,和经皮测氧分压。
4、观察患儿精神状态,检查肌张力有否低下,分析X线胸片、血气分析等检查结果。
5、维持中性环境温度,相对湿度55%左右。使患儿皮肤温度保持在36-37℃之间,减少耗氧量。
6、观察和记录患儿呼吸情况,呼吸困难有否进行性加重,有无鼻翼扇动、三凹征及呼吸暂停,观察紫绀程度、听诊双肺呼吸音的改变等。对于胎龄较小的早产儿需用监护仪监测体温、呼吸、心率,和经皮测氧分压。
7、观察患儿精神状态,检查肌张力有否低下,分析X线胸片、血气分析等检查结果。
8、维持中性环境温度,相对湿度55%左右。使患儿皮肤温度保持在36-37℃之间,减少耗氧量。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起病较急,可为24~48小时发病,也可长至5~7天。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呼吸急促、口唇及指(趾)端发绀、以及不能用常规氧疗方式缓解的呼吸窘迫(极度缺氧的表现),可伴有胸闷、咳嗽、血痰等症状。病情危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死亡等。体格检查:呼吸急促,鼻翼扇动,三凹征;听诊双肺早期可无啰音,偶闻及哮鸣音,后期可闻及细湿啰音,卧位时背部明显。叩诊可及浊音;合并肺不张叩诊可及实音,合并气胸则出现皮下气肿、叩诊鼓音等。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