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病主要是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病。人类血型系统有40多种,但以ABO和Rh血型系统母婴不合引起溶血者为多见,其他如MNS、Kell、Duffy、Kidd等血型系统不合引起的溶血病极为少见。
新生儿同族免疫性溶血是由于母体存在与胎儿血型不相容的血型抗体(1gG)引起。因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循环,当母体缺乏胎儿红细胞所具有的抗原时,母体就产生相应的血型抗体,此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则引起胎儿红细胞凝集、破坏。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多发生于O型血产妇所生的A型或B型血的婴儿。因为O型血孕妇中的抗A、抗B抗体IgG,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血循坏。理论上母A型血,胎儿B型或AB型血,或母B,型血,胎儿A型或AB型血也可发病。但临床少见。主要是由于A型或B型血的产妇,其抗B、抗A的"天然"抗体主要为IgM,不易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血循环。
由于A,B抗原因子在自然界广泛存在,O型血妇女在孕前可能受血型物质的刺激,如寄生虫、感染、注射疫苗及进食某些含有A,B抗原的植物等,使机体产生抗A、抗B的IgG,妊娠期间这些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而引起溶血。故本病约一半可发生在第一胎。
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在Rh血型系统中有6种抗原(C,c;D,d;E,e)。其中以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E,e,C,c次之,d目前尚未发现。中国国内多见于少数民族,因为少数民族妇女中Rh阴性较多。当Rh阴性妇女所怀胎儿为Rh阳性时,其D抗原通过胎盘进入母体血循环,刺激母体产生抗D抗体,此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而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使胎儿红细胞发生凝集、破坏,出现溶血。
摘要:每个妈妈都希望自己宝宝健健康康长大,但是宝宝因为小时候免疫力低下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疾病,新生儿溶血症就是宝宝常见病。新生儿溶血症是由于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新生儿溶血症能治好吗?如正确、及时诊断,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大部分新生儿溶血症是可以治好的。新生儿溶血症什么原因引起的
1、Rh血型不合
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在我国的发病率较低。通常是母亲为Rh阴性,胎儿为Rh阳性而血型不合,并引起溶血,一般第一胎不发病,而从第二胎起发病,但如果Rh阴性的母亲在第一胎前曾接受过Rh阳性的输血,则第一胎也可发病。
2、ABO血型不合
该病以ABO血型不合最常见,其中最多见的是母亲为O型,胎儿(或婴儿)为A型或B型。第一胎即可发病,分娩次数越多,发病率越高,且一次比一次严重。尚可见于母亲为A型,胎儿(或婴儿)为B型或AB型,母亲为B型,胎儿(或婴儿)>为B型或AB型,但少见。胎儿(或婴儿)为O型者,可排除该病。
新生儿溶血症的症状
1、黄疸红细胞破坏分解出来的胆红素呈黄色,它可以分布于人体全身,使机体组织的颜色变黄,由于皮肤和巩膜(俗称白眼珠)位于机体表面,发黄最为明显,也就是黄疸。
2、肝脾肿大轻症无明显增大,重症溶血时,出现胎儿水肿并可有明显肝脾增大,这种症状多见于Rh溶血病。
3、贫血患儿均有轻重不等贫血,严重者可引起心力衰竭,全身浮肿。
4、胆红素脑病血中胆红素水平过高时会损伤脑细胞,引起胆红素脑病,这是溶血病最严重的合并症。
5、神经症状出现嗜睡、拒奶、四肢松软,继而抽搐,表现为两眼凝视、眨服、四肢阵阵发硬伸直,或全身角弓反张,有时尖叫等表现即称核黄疸或胆红素脑病,常于血清胆红素达20mg/dl以上时发生,是由于间接胆红素进入脑组织中,损伤脑细胞所致。
6、发热溶血症患儿常伴有发热。发热可能是小儿溶血后机体的一种反应,也可能是较严重胆红素脑病时。热度也许不一定很高,但如果是因后者而发生的,说明病情已比较严重。
新生儿溶血症能治好吗
一般的ABO溶血症经蓝光治疗就可痊愈,且不会有后遗症、但也有个别会发展为核黄疸,共济失调等脑部疾病。
1、光照疗法
是降低血清胆红素最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当血清胆红素达到光疗标准时应及时进行光疗。光疗标准是依据不同胎龄、不同日龄有无并发症而制定的不同光疗标准。对高胆红素血症者应采取积极光疗措施,降低血清胆红素,以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并连续监测血清胆红素,光疗无效者应进行换血治疗。
2、药物治疗
(1)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早期应用临床效果较好。
(2)白蛋白增加游离胆红素的联结,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3、换血
当血清胆红素水平依据不同胎龄、不同日龄达到换血标准时需要进行换血疗法。ABO溶血症只有个别严重者才需要换血治疗。
4、纠正贫血
早期贫血严重者往往血清胆红素很高而需交换输血。晚期贫血程度轻者可以补充铁剂和维生素C,以促进骨髓造血。但贫血严重并伴有心率加快、气急或体重不增时应适量输血。输血的血型应不具有可引起发病的血型抗原和抗体。
5、其他
预防低血糖、低血钙、低体温和电解质紊乱。
新生儿溶血症护理
1、执行新生儿常规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针对病因的护理,预防核黄疸的发生。
(1)采用保守疗法时应严格按医嘱给予液体及药物,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并及时报告医师。
(2)随时做好换血疗法的准备,并协助进行。
(3)严格观察体温、脉搏、呼吸、黄疸、水肿、嗜睡、拒乳等情况,有心衰、呼吸衰竭或惊厥时,分别按有关护理常规护理。
3、合理喂养: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吮无力,纳差,应耐心喂养,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
4、病情观察:注意皮肤粘膜、巩膜的色泽,监测胆红素;注意神经系统的表现,如宝宝出现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出现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进粪便及胆红素排出。
5、健康教育:使家长了解病情,取得家长配合;发生胆红素脑病者,注意后遗症的出现,给予康复治疗和护理。
引言、在新生宝宝中溶血病的发病几率越来越高,但庆幸的是这种病情较轻,容易治疗。这篇文章将带大家了解ABO血型不合及婴儿溶血病的原因。
一、ABO溶血病的病因。
ABO溶血病是母婴血型不合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发生在母亲是O型血,胎儿是A型血,或者是B型血的情况中,其他的血型比较少见。这种疾病是因为胎儿接受了母体内的免疫抗体。发病的条件,大多是因为母体受到了某种抗原刺激,产生了相应的免疫抗体。母亲产生的抗体进入到胎儿的体内,胎儿对这种抗体有刺激感,所以得病。
二、母亲和孩子的血型不和为什么会引发溶血症?
如果母亲的ABO血型是O型,而丈夫不是,那么将来生出的宝宝就有很小的可能性会发生ABO溶血性疾病。当母亲为O型血,胎儿为A或B型时,孕妇体内可产生抗A或抗B的抗体,随血流进入胎儿体内,就可产生溶血症。简单一点来说,ABO溶血就是妈妈和婴儿的血型不合引发的疾病,因为血型不合,所引发的相同免疫性溶血,一般只出现在胎儿或新生儿之间,ABO溶血也是婴儿黄疸和贫血的重要原因。事实上,并不是所有母亲是O型血的宝宝都会发生溶血病,只有小部分宝宝会发病,而且症状较轻,一般表现为黄疸或贫血的症状。
三、ABO溶血症对婴儿的影响很小。
家长不用过于担心这种疾病,因为血型不合引起的病情程度较轻。在接受一定的治疗后,对宝宝以后的成长发育是没有任何影响的。当宝宝得了溶血症后,在出生后的一至三天内可能会过早的出现黄疸的现象,而且病情的发展迅速,皮肤颜色会变成金黄,眼泪和眼膜都有一定的发黄程度。宝宝的面色发黄,食欲降低。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心跳呼吸的加快,全身浮肿等症状。当宝宝出现这种症状时,家长一定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为宝宝进行治疗。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