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1983年间,我国于26省、市、自治区内普查3岁以下儿童84,901人,患佝偻病者75,259人,全国平均患病率为40.70%。其中北片患病率平均为49.39%,中片平均为33.11%,南片平均为24.64%。这与57年局部发病率的调查79.60%相比,几乎下降了一半,且重症佝偻病儿明显下降。1987年全国九省、自治区调查,3岁以下小儿平均佝偻病患病率为27.2%,又明显下降。我国最北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3岁以下小儿佝偻病发病率由1977年的60.84%渐降至1991年发11.0%。说明我国对佝偻病防治重视的效果。
佝偻病多见于婴幼儿,本病也被称作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因体内的维生素d不足,而引起了磷、钙代谢紊乱,从而会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表现。那么,宝宝佝偻病的症状都有哪些呢
?年龄差异
佝偻病发生多见于3~18月龄的婴幼儿。主要症状表现为身体生长最快部位的骨骼出现改变。由此还可影响到肌肉发育和神经兴奋性改变,而年龄不同的宝宝,佝偻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也会不同。
?初期症状
佝偻病的初期症状在六个月以内,尤其是三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常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比如枕秃、烦躁、多汗、易激惹等。
?颅骨改变
佝偻病活动期在6月龄以内的婴儿主要为颅骨改变,比如颅骨薄,前囟门边缘软,轻按有乒乓球样感觉。8月龄左右可出现头围较正常增大,头型变为方颅。一岁左右可显现胸骨和临近软骨向前突起,呈鸡胸样畸形。
?下肢畸形
宝宝佝偻病一岁以后,由于开始学习走路站立行走,双下肢的负重增加,容易出现胫骨、股骨、腓骨弯曲,从而出现严重的膝内翻或膝外翻,下肢呈现x或o型的腿部畸形。
引起佝偻病的主要原因是婴幼儿户外活动少,摄取紫外线不足,尤其在北方,家长怕孩子着凉,常常整个冬天闷在屋里,不见太阳,所以活动性佝偻病秋天开始增多,到第2年3~4月发病最多。其次由于食物中钙、磷不足,或钙、磷比例不合适,例如母奶中钙、磷比例合适(2∶1)易吸收。牛奶中钙虽比母奶多,但钙与磷比例为1.2:1不易吸收。婴幼儿时期生长发育迅速,如维生素D和钙补充不够就容易患佝偻病。维生素D和钙的吸收利用下降而较易发生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主要病因包括五大方面:
第一、日光照射不足,维生素D由皮肤经日照产生,如日照不足,尤其是冬季,需定期通过膳食补充;
二、维生素D摄入不足,动物性食品是天然的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属于动物肝脏等维生素D2的良好来源,从鸡蛋、牛肉、黄油和植物油中也可获得少量的维生素D2,而植物性食物中含有维生素D较少,天然食物中所含的维生素D不能满足婴幼儿对它的需要,需多晒太阳,同时补充维生素AD滴;
第三、生长过速,尤其是生长发育快速的第一年,早产儿因生长速度过快和体内除钙不足而已患佝偻病,婴儿生长发育快对维生素D和钙的需要增加,故易患佝偻病,2岁以后因生长速度减慢,户外活动增多,佝偻病的发病率较少;
第四、钙含量较低,食物中的钙含量不足,以及钙、磷比例不当,均可影响钙、磷吸收,人乳中的钙、磷含量较低,但比例2:1示意容易被吸收,而牛乳钙、磷含量较高,钙、磷比例1.2:1,钙的吸收率较低;
第五、疾病的影响和药物的影响,肝肾及胃肠道疾病影响维生素D、钙、磷吸收和利用。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