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原因与佝偻病相同,但临床表现和血液生化改变不同。本病虽多伴有轻度佝偻病,但骨骼变化不严重,血钙低而血磷大都正常,碱性磷酸酶增高。
血清钙离子降低是本症的直接原因,在正常情况下,血清弥散钙约占总钙量的60%左右,若血清总钙量降至1.75~1.88mmol/L(7~7.5mgdl),或钙离子降至1mmol/L(4mg/dl)以下时,即可出现抽搐症状。在血钙低落的情况下,甲状旁腺受刺激而显示继发性功能亢进,分泌较多的甲状旁腺素,使尿内磷的排泄增加,并使骨骼脱钙而补充血钙的不足。在甲状旁腺代偿功能不全时,血钙即不能维持正常水平。
正常血清钙分为可弥散钙(diffusidblecalcium,约占总钙量的60%)和非弥散钙,后者是与蛋白质结合的部分(约40%)大部分的非弥散钙与白蛋白结合,其余部分与球蛋白结合。当血清H+浓度增高时,与蛋白质结合的钙减少。约有80%的可弥散钙呈离子化状态(即Ca++),其余的部分与磷酸根、碳酸氢根或构橼酸根结合。影响血清钙离子(Ca++)浓度的主要因素为氢离子浓度、磷酸盐离子浓度和蛋白质浓度。根据〔Ca++〕〔HCO-3〕〔HPO=4〕/〔H+〕=k的公式,血内氢离子浓度越高则钙离子越多,碱中毒时则相反。磷酸盐越多则钙离子越少。血浆蛋白越高则可弥散钙越少,钙离子亦相应地减少。反之,血浆蛋白低时,钙离子相对地比较高。因此,肾病综合征患儿的血浆白蛋白显著降低时,结合的钙也减少,即使血清总钙量低到一般手足搐搦症的水平以下,但因离子钙值并不低,可以不出现痉挛症状。在临床工作中,直接测定血清钙离子浓度是比较困难的,但可利用图表从血清总钙量及血浆总蛋白量求出钙离子量。
促进血钙降低的因素有①季节:春季发病率最高,在北京所见的病例中以3~5月份发病数最高。因为入冬后婴儿很少直接接触日光,维生素D缺乏至此时已达顶点,春季开始接触日光,体内维生素D骤增,血磷上升,钙磷乘积达到40,大量钙沉着于骨,血钙暂时下降而促使发病。②年龄:发病年龄多在6个月以下。北京儿童医院1950~1955年所见的1,297例中,年龄在3个月以下的占41.3%,4~6个月25.0%,7~12个月20.4%,1~3岁10.7%,3~14岁2.6%。6个月以内婴儿生长发育最快,需要钙质较多,若饮食中供应不足,加以维生素D缺乏即易发病。发病年龄早的多与母亲妊娠时缺乏维生素D有关,一般婴儿体内储存的维生素D,足够3个月内的应用。③未成熟儿与人工喂养儿容易发病。④长期腹泻或梗阻性黄疸能使维生素D与钙的吸收减少,以致血钙降低。
1.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诊断
根据冬末春初发病,母孕期有肌肉抽搐史,人工喂养儿,缺少户外活动又未服鱼肝油或未添加含维生素D辅食,有佝偻病的症状体征等病史;临床出现反复发作的无热惊厥、手足搐或喉痉挛,无其他神经系统体征;血清钙低于1.75~1.88mmol/L(7~7.5mg/dl),或离子钙低于1.0mmol/L(4mg/dl),可作出正确诊断。此外,用钙剂治疗后抽搐停止,手足痉挛很快缓解亦有助于诊断。
2.鉴别诊断
(1)其他无热惊厥性疾病
①低血糖症:常发生于清晨空腹时,有进食不足或腹泻史,伴苍白、多汗及昏迷,血糖低于2.2mmol/L,口服或静注葡萄糖后立即恢复;
②低镁血症:常有触觉、听觉过敏、肌肉颤动,血镁低于0.58mol/L(1.4mg/dl),钙剂治疗无效;
③婴儿痉挛症:突然发作,头及躯干均前屈,手握拳,下肢弯曲至腹部,伴点头考,试大收集整理状抽搐和意识障碍,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十秒,脑电图有高幅异常节律,多伴智力障碍;
④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表现为间歇性惊厥或手足搐搦,间隔几天或数周发作1次,血磷高>3.23mmol/L(10mg/dl),血钙低<1.75mmol/L(7mg/dl),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低,颅骨X线可见基底节钙化灶。
(2)急性喉炎:多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及吸气困难,无低钙症状体征,钙剂治疗无效。
(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膜炎、脑炎、脑脓肿大多伴有发热和感染中毒症状,年幼体弱者可不发热,但有颅内压增高及脑脊液改变。
一种代谢失调所致的综合征,以腕、踝关节剧烈屈曲、肌肉痉挛为特征,可伴喉痉挛、惊厥。病因主要为细胞外液中离子化钙的浓度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血镁过低、血钠过高亦可引起手足搐搦症。 细胞外液离子化钙降低多见于维生素D缺乏者,因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减少,血钙降低。此时甲状旁腺受刺激而分泌较多的甲状旁腺素,促使尿磷排出增加,并使骨骼脱钙以提高血钙,若甲状旁腺代偿功能不全,则血钙不能维持正常水平。血pH低时离子化钙浓度较高,故酸中毒时,即使总血钙量降低,离子化钙浓度却高,但酸中毒纠正后可出现手足搐搦症。碱中毒时血pH上升,离子化钙浓度降低,即使血钙总量正常也可出现手足搐搦。 手足搐搦症的特征性表现为掌指关节屈曲,手指伸直,拇指贴近掌心;足屈,趾伸直;亦可出现惊厥、喉痉挛。以指尖或叩诊锤叩击耳前面神经出颅处,可引起面肌收缩(赫沃斯泰克氏征)。叩击腓骨头处,可见足部向外侧收缩(腓反射)。将裹于上臂的血压计袖带充气,使桡动脉搏动暂停,则在5分钟内见上述手部搐搦症状(特鲁索氏征)。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