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X线显示肺部多种形态的浸润影,呈节段性分布,以肺下野为多见,有的从肺门附近向外伸展。病变常经3~4周后自行消散。部分患者出现少量胸腔积液。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略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起病2周后,约2/a的患者冷凝集试验阳性,滴度大于1:32,如果滴度逐步升高时,更有诊断价值。约半数患者链球菌MG凝集试验阳性。凝集试验为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传统实验方法,但其敏感性与特异性均不理想。血清支原体IgM抗体的测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最敏感,免疫荧光法特异性强,间接血凝法较实用)可进一步确诊。直接检测标本中肺炎支原体抗原,可用于临床早期快速诊断。单克隆抗体免疫印迹法、核酸杂交技术及PCR技术等具有高效,特异而敏感等优点,易于推广,对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有重要价值。
[诊断与鉴别诊断] 需综合临床表现、X线表现及血清学检查结果作出诊断。培养分离出肺炎支原体虽对诊断有决定性意义,但其检出率较低,技术条件要求高,所需时间长。血清学试验有一定参考价值。本病应与病毒性肺炎、军团菌肺炎等鉴别。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正常,可与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相鉴别。
肺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但是肺炎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疾病,因为肺炎的种类有很多种,而每一种的感染原因以及治疗方法可能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患者可能因为治疗不善或者护理不当加重病情。那么,一般支原体肺炎身体有哪些症状?
1、其他肺外并发症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可产生特异性血清抗体及呼吸道局部分泌抗体,出现脑、肺、红细胞膜、淋巴细胞、心肌等多种自身抗体,引起人体抗原反应,导致肺外并发症。
神经系统:脑炎、神经根炎、颅神经炎,脊髓炎等。
皮肤表现:红斑丘疹和疱疹最为常见。
肌肉关节病:关节炎、关节痛、肌痛。
心血管系统:心肌炎、心包炎、传导阻滞、充血性心力衰竭。
耳部:耳痛,少数伴发中耳炎。
2、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绝大多数支原体肺炎患者表现为轻度或中度上呼吸道感染,因为支原体侵入呼吸道后粘附在支气管上表皮细胞表面上释放有毒代谢产物,使细胞受损。通常表现为扁桃体炎、气管炎、支气管炎。
(1)顽固咳嗽
顽固咳嗽是支原体肺炎最主要的症状,因为支原体往往侵犯支气管和肺部,咳嗽多为呛咳,不易化解。起初为干咳,数日后有少许痰。仅少数病人痰中带血或咯血,有时伴有胸骨后疼痛。
(2)发热
与大多数炎症一样,支原体肺炎也会引发身体的炎症反应,出现发热。多数患者体温高于37℃,最高时可达39℃,极少伴有寒战。
3、全身症状
支原体肺炎患者由于支原体感染,在体内会发生复杂的免疫反应。所以患者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或肝功能不正常,极少数患者并发肾炎及肾功能衰竭。
4、肺炎护理
1、常规护理
嘱咐病人卧床休息,病室要求空气要新鲜,温度达18~20℃,湿度为60%,环境要清洁舒适,开窗通风时应注意给病人保暖,防止受凉。高热的病人机体代谢增强,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容易消化的饮食,并鼓励病人多饮水。
2、饮食护理
多吃水果、汤汁,少吃鸡蛋。食物要清淡,要多补充水分和维生素C,但注意不要一次吃得太多,蛋白质过多会引起消化不良。
忌辛辣油腻食物:肺炎属急性热病,消耗人体正气,影响脏腑功能,易于导致消化功能降低,食物应以高营养、清淡、易消化为宜,不要吃大鱼、大肉、过于油腻之品,以免中焦受遏,运化不利,营养反而不足。油腻之品大多性属温热,可以生内热,湿滞为痰,不利于肺气的早日康复。
3、鼻塞护理
鼻塞时使用细棉棒、吸鼻器。宝宝鼻塞、鼻堵时可用沾有温水的棉棒湿润鼻痂,一点一点地将鼻痂取出,爸妈注意千万不可以用力过猛哦。选择细小的棉棒,它比传统的棉棒更好用。吸鼻器在这时也能派上用场。
4、发热护理
高热时,首先给予物理降温,可用水袋冷敷前额或用50%的温水酒精擦拭腋下、腹股沟、_窝等大血管走行处,每次擦拭20分钟左右,待半小时后测试体温,并记录于体温记录单上。注意:酒精擦浴时应用温度为37℃的酒精,稍用力至局部皮肤潮红,同时要注意遮盖病人,以免受凉。效果不佳时,可改用药物降温,用药剂量不宜过大,以免因出汗过多体温骤降引起虚脱。
高热时由于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病人可出现烦燥不安,谵语和惊厥,应加强防护措施,并给予适当的镇静剂。由于高热唾液分泌减少,口唇干裂、容易发生口腔炎,应用生理盐水或朵贝尔氏液嗽口,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口唇可涂石蜡油,防止细菌生长,如出现疱疹,可涂抹龙胆紫。
5、咳嗽护理
对于有咳嗽、咳痰的肺炎患者应适量多饮水(饮水量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2升,否则易造成肺水肿),鼓励患者咳嗽,每隔1小时及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对卧床患者加强翻身,经常更换体位,每隔4小时为患者叩背排痰一次,使痰液排出通畅。只有在咳嗽剧烈影响休息、睡眠时,才可给予适当的止咳剂内服。
注意:仔细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和量,以便协助医生对于疾病的鉴别诊断。
6、胸痛护理
对于有胸痛的肺炎患者宜取患者侧卧位或者宽胶布固定患侧胸廓,减少胸廓的活动以减轻患者疼痛。教会患者在咳嗽、深呼吸或实施其他护理呼吸道的方法时用手或枕头雅静胸壁,减少震动以减轻疼痛,必要时家人予以协助。
7、给氧护理
对于气急,呼吸困难,紫绀的患者,应给予半卧位吸氧,并注意氧气的湿化,防止呼吸道粘膜干燥,定时观察血气,使PaO2维持在正常水平。
8、加强观察
对年老体弱者应加强观察,尤其在发病的早期24小时,主义其一般状况,如呼吸、脉搏、特文、血压等,警惕休克性肺炎的发生。并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发绀、烦躁及其变化。
注意:如发现病人面色苍白,烦燥不安,四肢厥冷,末梢紫绀,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应考虑休克型肺炎,要立即协助医生进行抢救。
临床表现
潜伏期2~3周,起病缓慢,约1/3病例无症状。以气管-支气管炎、肺炎、耳鼓膜炎等的形式出现,而以肺炎最重。发病初有乏力、头痛、咽痛、发冷、发热、肌肉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头痛显著。发热高低不一,可高达39℃。2~3天后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如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咳少量黏痰或黏液脓性痰,有时痰中带血。发热可持续2~3周。热度恢复正常后尚可遗有咳嗽,伴胸骨下疼痛,但无胸痛。
体检示轻度鼻塞、流涕,咽中度充血。耳鼓膜常有充血,约15%有鼓膜炎。颈淋巴结可肿大。少数病例有斑丘疹、红斑或唇疱疹。胸部一般无明显异常体征,约半数可闻干性或湿性啰音,10%~15%病例发生少量胸腔积液。
检查
1.血象
白细胞总数常在正常范围内,但偶尔亦可升高。25%患者白细胞超过10.0×109/L,少数可达(25.0~56.0)×109/L。分类以中性粒细胞或嗜酸粒细胞稍增多。血小板减少。直接库姆斯试验可阳性。血沉在发病初期阶段可增快。
2.培养法
因肺炎支原体营养要求高,生长缓慢,需观察10~30天或更长时间,对临床诊断帮助不大。
3.血清学方法
(1)补体结合试验 是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广泛使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2)间接血凝试验 主要检测IgM抗体。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用于检测IgM和IgG抗体。方法敏感、特异性高、快速、经济,是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实用可靠的手段。现已有ELISA试剂盒出售。
(4)冷凝集试验 是一种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试验。
4.核酸杂交试验
用放射性同位素(32P、125I等)标记的核酸探针技术进行肺炎支原体检测。此法虽灵敏度高且特异性较强,但要求条件也较高,需要使用同位素,故难于在临床推广。
5.聚合酶链反应(PCR)
自1992年该法用以检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标本。从综合结果看,PCR法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培养法(灵敏度比普通培养法高10~100倍),也明显高于血清学和探针杂交法。其特异性也较强,与其他支原体无交叉反应,且不受口腔其他菌污染的干扰。所需时间较短,因而采用PCR法可争取早日确诊,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在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症状时,快速可靠的诊断更为必要。由于此法相当敏感,故实验操作时应特别小心,避免污染。
6.肺部X线
检查可见模糊云雾状或均匀一致的阴影,近肺门部较致密,向外逐渐变浅,边缘不清楚,通常不侵犯整叶。绝大多数为一叶受累,以下叶多见,左下最多,右下次之,侧位20%左右有少量胸腔积液,10%左右见肺不张,偶见胸膜炎,肺部病变通常在2~3周吸收,完全吸收需4~6周。小儿约30%伴有肺门淋巴结肿大。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呼吸道和肺部的急性炎症,咽炎、支气管炎、肺炎常同时并存。由口、鼻分泌物经空气传播,常于秋冬季节发病,但季节性差异不明显,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婴儿有间质性肺炎时应考虑支原体肺炎的可能。
【病因与发病机制】
1.病因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之一。无细胞壁及前体,只有三层蛋白质和脂质组成的膜样结构,故具有较大的可变性,革兰染色为阴性,Giemsa染色法将其染成淡紫色。对营养要求比细菌高,可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或细胞培养中生长。最适pH
7.8~
8.0。对热抵抗力差,通常55℃经15min处理可使之灭活;对环境渗透压敏感,渗透压的突变可致细胞破裂;重金属盐、石炭酸、甲酚(来苏尔)和一些表面活性剂易将其杀死。
2.发病机制肺炎支原体的一端有一种特殊的末端结构黏附在呼吸道的上皮细胞表面的受体上并从细胞吸收营养,从细胞膜获得脂质和胆固醇,引起细胞损伤;支原体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如神经(外)毒素、磷酸酶及过氧化氢,引起细胞膜损伤。巨噬细胞可以杀灭支原体,lgG及IgM可加强巨噬细胞对支原体的杀伤作用;呼吸道黏膜产生的SIgA抗体已证明有阻止支原体吸附的作用;在儿童中,致敏淋巴细胞可增强机体对肺炎支原体的抵抗力。
【病理】疾病从上呼吸道开始,有充血、单核吞噬细胞浸润,向支气管和肺蔓延,呈间质性肺炎或斑状融合性支气管肺炎。损伤细胞肿胀、胞质空泡形成,有坏死、脱落。胸腔可有渗出液产生。
【临床表现】
1.症状潜伏期2~3周,起病缓慢,有发热、头痛、乏力、咽痛、咳嗽、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肌肉酸痛等,头痛可显著,体温可高达39℃,热度恢复正常后尚可遗有咳嗽,伴胸骨下疼痛,但无胸痛。发热可持续2~3周。发病2~3d后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如阵发性刺激性呛咳,咳少量黏痰或黏液脓性痰,有时痰中带血。
2.体征咽中度充血。耳鼓膜常有充血,约15%有鼓膜炎。颈淋巴结可肿大。少数病例有斑丘疹、红斑或唇疱疹。胸部一般无明显异常体征,约半数可闻干性或湿性啰音,10%~15%病例发生少量胸腔积液。可并发鼓膜炎或中耳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