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采用,近些年来不典型麻疹和轻型麻疹病例较多,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和防疫工作的及时性。为帮助大家掌握麻疹的诊断,卫生部特下发诊断标准(试行)。
(1)疑似病例:患者(多为儿童)有发热、咽红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及畏光、流泪、结合膜红肿等急性结膜炎症状。发热4天左右,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与麻疹患者在14天前有接触史。
(2)确诊病例:①在口腔颊粘膜处见到柯氏斑。②咽部或结合膜分泌物中分离到麻疹病毒。②1个月内末接种过麻疹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麻疹免疫球蛋白M抗体。④恢复期血清中麻疹免疫球蛋白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的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①项。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②或③或④项。
荨麻疹是由多种不同原因所导致的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临床表现出突发性、散在性的一颗颗红色疹子,也可能是一大片的红色肿块,数目、形状、大小不一,身体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而且来得快去得也容易,变化多端,所以又称为风疹。
荨麻疹有哪些症状
1、荨麻疹会很快出现风团,在风团出现前几分钟之前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痒或有麻刺感。风疹块扁平发红或是淡黄或苍白的水肿性斑,风团边缘有红晕。有时,风疹块为环形,相邻的环形损害可以相接,因此称为为图形荨麻疹。
2、风疹块往往很快就会消失,一两给小时或几小时内最多1-2天内自然消失,但是常在别处发现新的风团,风疹块消失处24小时内不会在出现新损害。
3、荨麻疹的症状常不定时地在身上、脸上或四肢发出一块块红肿且很痒的皮疹块,风疹块扁平发红或是淡黄或苍白的水肿性斑,耳边缘有红晕。常常越抓越痒,越抓越肿。
4、慢性荨麻疹的发作次数从每天数次到数天一次不等。可达数月或若干年之久。慢性荨麻疹患儿在风疹块出现前几分钟,局部常发痒或有麻刺感。
荨麻疹的病因是什么
已有足够的依据证明:多数小儿荨麻疹患者的体内存在能够使皮肤肥大细胞或嗜碱细胞脱颗粒的功能性抗IgE受体的抗体和(或)抗IgE抗体,血清免疫学检查总IgE高出正常;或嗜酸性粒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偏高;通过对皮肤组织提取液的检查,发现皮疹和非皮疹区的组胺水平均增高,组胺释放因子能使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活化释放组胺,这些因子有些是IgE依赖性,也有些是非依赖性。
从这些荨麻疹发生时的免疫学分析上得出结论:小儿荨麻疹的病因治疗需要从根本上解除(过敏体质)体内过高的IgE抗体,纠正过敏病因,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极限恢复正常,结果风团可能消失。
如何控制和改善荨麻疹
近年来,抗过敏益生菌疗法愈来愈受医生们的重视,研究发现,对解决引起荨麻疹的IgE抗体治疗可以选用[欣敏康抗过敏益生菌]来降低体内的IgE抗体,通过刺激干扰素分泌来调节免疫球蛋白的平衡,从而使人体的免疫应答恢复正确。[欣敏康抗过敏益生菌]可以增进TH1型免疫反应,调控因过敏而反应过度之TH2型免疫反应,能够从根源上调节体质,增强免疫能力。同时,从免疫细胞的活性平衡调整起,当免疫细胞活性恢复平衡时,体内的IgE浓度会明显减少,自然不会诱发身体的过敏反应,因此能够调整过敏体质,而药物只能就症状做缓解,无法调整体质。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中文名称 4 英文名称 5 分类类型 6 分类 7 GeneBank编号 8 关于麻疹 9 麻疹病毒基本特性 10 麻疹病毒的传播途径 11 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 12 麻疹病毒感染的并发症 13 麻疹疫苗 1 拼音 má zhěn bìng dú
2 英文参考 measles virus
3 中文名称 麻疹病毒
4 英文名称 Measles virus (Edmonston virus);MeV
5 分类类型 种
6 分类 单分子负链RNA病毒目>副粘病毒科>副黏病毒亚科>麻疹病毒属 >麻疹病毒
7 GeneBank编号 [Z66517, K01711, X16565, Y09629]
8 关于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引起的急性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病。它的特点是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多以小儿为主。孕妇患麻疹后可引起早产及自发性流产,并可增加胎儿的危险性。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颊黏膜出现麻疹黏膜斑(又称柯氏斑)及全身丘斑疹为主要特征,常并发中耳炎、支气管炎、脑炎等。人类是麻疹病毒的贮存宿主,麻疹病毒只能自然感染人和一些类人猿。
麻疹在历史上曾经是严重威胁儿童生命和健康的重要传染病,被认为是“人人必得”。中国对麻疹的记载始于307年,国外关于麻疹的最早记载是公元9世纪。阿拉伯医学家当时认为麻疹是一种轻型天花,至1675年才认识到是一种独立的疾病。1864年对法罗群岛麻疹流行病学做了第一次确切的描述,病证实麻疹是在人和人之间经呼吸道传播。
麻疹呈世界性分布,曾经是严重危害儿童生命健康的传染病之一。在发病的高峰年份(1965年),中国大约有900万例,发病率达1432/10万人。1965年开始接种疫苗后,1984年开始强化免疫,麻疹发病率才急剧下降,年发病率降到10/10万人以下。但全球每年仍有大约4500万麻疹病例,导致100万婴儿和儿童的死亡。
9 麻疹病毒基本特性 麻疹病毒是单股螺旋RNA病毒,是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成员。病毒颗粒直径120250nm,形态为球形的多态。病毒有双层膜,膜厚1020nm,上有58nm的短穗状突起,为血凝素(H)、血溶素(F,即融合蛋白),是病毒的表面抗原,内膜层内侧为膜蛋白(M),病毒膜包裹着核衣壳,核衣壳直径17nm,含有RNA和核壳体蛋白(N)、大蛋白(L)、磷蛋白(P),病毒颗粒中还可能存在肌动蛋白(Actin)。
麻疹病毒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抗原单一而稳定,但自从单克隆抗体技术问世以来,已发现不同毒株的抗原结构不完全一致,抗原也存在变异。根据麻疹病毒血凝素基因核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差异,国际上将麻疹病毒分为7个组。中国19931994年分离的麻疹病毒株与这7组不同,是新的第8组基因亚型。
10 麻疹病毒的传播途径 麻疹病人是病毒的唯一传染源。患者感染早期病毒在呼吸道大量增殖,含有病毒的分泌物通过病人的呼吸、咳嗽和喷嚏排出体外并悬浮于空气中,形成麻疹病毒气溶胶。易感者暴露在麻疹病毒气溶胶空间经呼吸道感染,也可伴随眼结膜感染。由于麻疹病毒气溶胶可以存在一定时间,所以病人虽已离去,易感者进入病人曾逗留过的场所,而无需与病人直接接触仍可被感染。被病毒气溶胶污染的衣物、机械携带工具等,在短时间、短距离内也可能起到传播作用。
11 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 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分为典型麻疹和非典型麻疹两类。
典型麻疹的病程常表现为4个阶段,即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潜伏期1014天;前驱期亦称出疹前期,约35天,发热3839℃以上,伴有怕光、流泪、流鼻涕和咳嗽等,与患感冒相似,经过34天,鼻炎、咳嗽加重,眼结膜充血,同时在口腔颊黏膜周围可见带有红晕的灰色小点,大小不等,为麻疹黏膜斑,这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出疹期是患者发热34天后开始,患者出现皮疹,发疹期一般持续34天,皮疹为玫瑰色丘斑,一般先从耳后、前额、发际部开始,渐渐波及前胸、后背及躯干,四肢出现稠密的丘疹样皮疹,有的疹子稠密而融成一片。皮疹发展至 *** 后,开始恢复期,皮疹按出疹顺序隐退,全身不适及呼吸道症状逐渐减退,体温降至正常,皮疹颜色变暗,一般退热后23天皮疹全退,疹退后留有棕 *** 素沉着和糠皮样脱屑。出疹期如果患儿高烧不退,疹子又出不来,或显现一下疹子忽又隐退,咳嗽加重,呼吸发憋,有可能并发了肺炎,若出疹过程中患儿声音嘶哑,喝水即发呛,这可能并发了喉炎。这些并发症应及时发现,引起重视,加以防治。
非典型麻疹包括轻型麻疹、异型麻疹、重型麻疹、新生儿麻疹和成人麻疹。异型麻疹主要发生于曾接种麻疹灭活疫苗者,多出现于接种后6个月到6年间。重型麻疹是由于病毒毒力较强或机体抵抗力低,或因严重继发细菌感染所致,可出现中毒性、休克性、出血性等。
12 麻疹病毒感染的并发症 麻疹是小儿常见的传染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并易与支气管性肺炎或脑膜炎并发,麻疹病毒感染的并发症包括肺炎、喉炎、心血管功能不全、脑炎和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患并发症者病死率高。如果没有并发症,就会逐渐康复。
13 麻疹疫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