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生活养生

异食癖概述(狗狗老喜欢吃异物怎么办)

时间: 2023-11-14 16:07:46

异食癖概述

异食癖是由于代谢机能紊乱,味觉异常和饲养管理不当等引起的一种非常复杂的多种疾病的综合征。家禽有异食癖的不一定都是营养物质缺乏与代谢紊乱,有的属恶癖,有的属恶癖,因而,从广义上讲异食癖也包含有恶癖。 患有此症的人持续性地咬一些非营养的物质,如泥土、纸片、污物等。过去人们一直以为,异食癖主要是因体内缺乏锌、铁等微量元素引起的。目前越来越多的医生们认为,异食癖主要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但是对于其真正成因和治疗方法却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

狗狗老喜欢吃异物怎么办

狗狗总是喜欢吃异物,有可能是处于换牙期牙齿发痒想要磨牙,也有可能是微量元素缺乏引起的异食癖,主人最好先弄清原因,再给狗狗提供合适的帮助。

1、处于换牙期

狗狗一般会在它3~6个月时换牙,换牙的过程中由于旧牙松动或是新牙长出,狗狗的嘴巴会感到不太舒服,就可能会啃咬一些异物来缓解不适感。宠主要注意制止并防止狗狗误食这些异物,可以给予狗狗专门的磨牙工具,如磨牙棒、磨牙骨等,期间多留意狗狗的口腔状况,可以给狗狗饭后使用态趣漱口水漱口,帮助减少换牙时口腔内的细菌与食物残渣滞留。

2、患有异食癖

狗狗患有异食癖会出现明显的异食行为,放着好端端的狗粮不吃,偏偏去吃一些泥土、粪便以及墙皮等不能称之为食物的东西,这也是体内微量元素匮乏,狗狗才会想从异物中获取这些物质。要改善狗狗的异食癖,宠主要丰富狗狗的饮食结构,避免饮食太过单一,并重视微量元素的补充,可在喂食中添加汪想微量元素,帮助狗狗补充所需的微量元素,会有利于狗狗异食行为的纠正与改变。

3、为了自我催吐

一些狗狗吃得太撑太杂,消化不好时有可能会通过吃草、吃叶子等异物进行自我催吐,为避免狗狗误食进被农药污染的草叶 ,一定要及时制止。若狗狗存在积食消化不好的情况,宠主可以给狗狗喂食一些汪想消食片,帮助肠胃消化,减轻狗狗的肠胃负担。

矿物质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人体矿物质的分类 5 矿物质摄入对人体的影响 6 宏量矿物质元素 7 微量矿物质元素 8 其他矿物质 9 食物来源 10 参考资料 1 拼音 kuàng wù zhì

2 英文参考 mineral matter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mineral [WS/T 476—2015 营养名词术语]

3 概述 矿物质(mineral)是人体和食物中含有的无机物[1]。矿物质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无机化学元素,包括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1]。

矿物质,又称为无机盐,除了碳、氢、氮和氧之外,生物必需的化学元素之一,也是构成人体组织、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等生命活动的主要元素。它们可以是巨量矿物质(需求相对比较大)或微量矿物质(需求较小)。他们可以自然地存在于食物中,或是元素或矿物形式地被加入,例如碳酸钙或氯化钠。有部份这些添加物来自自然来源,例如地下的牡蛎壳。有时矿物质会被加入食物以外的饮食里,因为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和在食土病里,称为“异食癖”或“食土症”。

4 人体矿物质的分类 在人体中有数十种矿物质,根据含量高低分为宏量元素(钙、磷、钾、钠、氯、镁等)和微量元素(铁、铜、锌、碘、硒等)。它们虽然含量不高,却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钙、磷、镁等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成分,并参与许多重要生理过程;而硫是某些蛋白质的组分;钾、钠、氯与蛋白质、水等共同维持体内各种组织的渗透压,并参与酸堿平衡,保持机体正常的、稳定的内环境;作为许多种酶、激素和维生素等重要生命物质的组成成分(并常与其生物活性密切相关),在新陈代谢反应及其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铁、锌、锰、铜等是许多酶和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的活性必需组分;而碘是甲状腺素的重要组分;钴是VB12的主要组分等等。

一般将每日需要量在100毫克以上的元素称为宏量元素,每日需要量在100毫克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其中又分为必需的微量元素和可能必需的微量元素。(见下表)

人体矿物质

宏量元素(需要量>100毫克/天)

微量元素(需要量<100毫克/天)

必需的微量元素

可能必需的微量元素



5 矿物质摄入对人体的影响 因此,必须保证一定的无机元素摄入量,但应注意各种元素间的合理比例和最好通过正常饮食渠道摄入,因为虽然各种无机元素缺乏会导致机体功能异常,但过量摄入(特别是以药物方式)也同样会带来不良的甚至严重的后果。如钙缺乏会引起佝偻病及骨软化症,并影响心血管系统功能等;但过量盲目服用钙剂会产生高钙血症,使机体组织产生异常钙化,甚至导致肾功能衰竭等。同样血钾过低可引起肌肉无力,食欲减退、肠麻痹和心肌损伤、精神异常等;但血钾过高,会导致心脏骤停等严重后果。又如儿童缺锌可出现生长缓慢,味觉减退,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但锌的服用量过大会引起一系列严重的中毒症状。

适当地吸取一定程度的每种食用矿物质是有必要持续去维持身体的健康。而过量吸取食用矿物质可能会导致直接或间接的病症,归咎于身体里矿物质程度之间的竞争特性。例如,大量的锌并不有害于它自己,但却会导致铜的不足(除非补尝,按照老年眼疾研究计划里指出)。

不同地理学地区的土壤含有不同数量的矿物质。

6 宏量矿物质元素 在人类营养里,饮食的宏量矿物质元素(每日营养素建议摄取量,RDA > 200 mg/每日)分别是:

钙(Ca) 氯(Cl) 镁(Mg) 磷(P) 钾(K) 钠(Na) 硫(S)

7 微量矿物质元素 最重要的微量矿物质元素(RDA < 200 mg/每日)分别是:

铬(Cr) 钴(Co) 铜(Cu) 氟(F) 碘(I) 铁(Fe) 锰(Mn) 钼(Mo) 硒(Se) 锌(Zn)

碘的需求量相比其它在这名单中的微量矿物质为大,因此有时被认为是大量矿物质。而钠一般不被包括在“营养补充品中”,尽管它的需求量很大,因为很多食物都含有钠这矿物。

注:以上名单并不是任何矿物质作为营养补充的需求的认可准则。

8 其他矿物质 很多其他矿物质已被建议列为人类必要的营养素,分别是不同的数量。证据标准将根据不同的元素而变化,并且不是所有元素已经明确地认可为人类必需的营养物。普遍的候选者包括:(缺乏科学证据证实的元素被标记为“未经证实”)

铋(Bi)“未经证实” 硼(B) 镍(Ni) 铷(Rb)“未经证实” 硅(Si) 锶(Sr)“未经证实” 碲(Te)“未经证实” 钛(Ti)“未经证实” 钨(W)(部分生物用钨,而非钼) 钒(V)

食物供应里其他各种各样的元素可能会由持有不明的营养价值(例如银)到变为有毒性(例如:汞)。

9 食物来源 钙:奶类制品和绿叶类蔬菜 镁:坚果,大豆、和可可 钠:食用盐(氯化钠,主要来源),牛奶和菠菜 钾:豆类、所有五谷和香蕉 氯:食用盐是氯的主要饮食来源 硫:肉类、蛋和豆类 铁:红肉,叶菜类蔬菜(特别是菠菜)

啃指甲、咬枕巾是异食症?医生:仅靠食补不靠谱,心理诱导很重要


家长就诊经过:

“医生:我闺女这毛病咋整?从小非要在嘴里咬着枕巾才能睡觉,现在都5岁了,还是戒不掉,咋整?”

“医生:不知啥时候开始,我家儿子是啥不卫生就啃啥,整天不知羞?这不手指甲盖都啃秃了,这多脏呀。朋友说,别管,这是正常现象,到时间他自己就好了。医生,不管他能行吗?”



是呀,很多家长都会问医生:孩子异食症是怎么形成的?不是说只要是小孩都会吃手指吗?怎么就说这是“怪癖”?这手指还真戒不掉?是小孩“口欲期”惹得祸吗?

今天我们就给家长说:“婴儿口欲期”真不背这个锅,孩子异食症的形成,经历了许多复杂的过程,如何顺利的由婴儿口欲期向儿童正常口腔期过渡,期间真有许多学问与讲究,在这里,家庭教育与护理就显得非常重要。



1、婴儿口欲期是婴儿生理现象

? 婴儿口欲期:

众所周知,婴儿在刚出生时就有了吸吮反射,所谓孩子天生会吃奶,就是婴儿的原始反射。

在3~4个月的时候,由于唾液腺发育及心理需求,孩子出现了口欲期,在吸吮乳头、奶瓶的基础上,开始吸吮手指来自慰。随后见到啥都会用嘴去尝试,比如哺乳时咬妈妈乳头、吃自己眼前的玩具、绘本。这种行为一般多是在婴儿相对比较饥饿或睡前时,正常情况,这种现象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消失,这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

另外, 口腔是婴幼儿期发育中最敏感的部位。 口腔不仅仅是用来哺乳,更重要是婴儿自然的会把口腔当成“传播媒介”,会用嘴触碰他所不认识的东西, 达到一种心理满足,会感受异样的味道、气息、不同软硬度以达到某种享受。

口腔还是孩子用来表达 情感 的工具,高兴了会用小舌头在嘴唇转圈,痛苦、紧张、焦虑就用嘴去咬、咀嚼、撕扯等来自我安慰、舒缓心情。这是孩子在小时候的一种自我保护。家长是万万不可简单粗暴的干涉和阻止,具体如何做,我们暂且留点余地待续吧。

? 口预期持续时间:

婴儿口欲期是会随着年龄增长渐渐消失的,一般婴儿口欲期是在出生后3~4个月出现, 至1岁左右自然消失, 但因个体差异,也可再延续几个月,但在2岁之前也会自然消失。这是口欲期的关键时间节点。


2、口欲期与异食症的关系

实际上,每个孩子口欲期持续时间长短,与家长的代养方式有直接关系,家长代养正确,能够陪伴孩子成长并给予关爱,孩子在1岁左右是可以顺利渡过口欲期。

如果家长不明白孩子吸吮手指是一种生理现象,出现两种错误的处理方式,从而导致异食症的发生:

一是盲目阻止孩子。 等于是隔断了他基本生理需求,对孩子心理无疑是一种不良刺激,使孩子情绪、 情感 得不到舒缓,心理得不到满足,则孩子就会有一种挫败感和不安全感,这样适得其反,就将延迟时间,至3岁~5岁还有可能吮手指,甚至演变为啃指甲盖、吃枕巾、撕纸巾等不良行为。





1、异食症的产生:

异食症是由于孩子们的一些代谢机能的紊乱以及自己身体味觉等的异常、所引起的一种病态综合征,异食癖还会与孩子的一些心理因素、性格因素、以及家庭因素等等综合因素相关。


2、异食症的主要表现:

其表现形式还有: 喜欢咀嚼、舔舐一些非食物性的异物,如咀嚼人头发及动物毛发、吃枕巾、啃毛茸茸玩具、舔桌边、撕纸吃等等,凡是能够着的东西都会往嘴里吃,甚至有些孩子仅仅偏爱吃一种东西如前面所说的吃枕巾睡觉的习惯,或闻一些莫名其妙的怪味如汽油味,都是异食症的表现或征兆。

3、产生异食症的条件:

? 一般情况孩子到7~8个月至1岁应渐渐减轻或消失了口欲期表现,且孩子能意识到食物让人欣快,而异物不好吃,但是,孩子反而持续出现异食症表现,并且孩子情绪容易急躁。

? 孩子持续性吮手指、指甲盖或刻意性吃异物达1个月以上。

? 吸吮手指及吃异物已经对孩子生长发育出现不良影响:如指甲凹凸不齐甚至不长还有损伤渗血;牙齿及牙龈、下颌发育异常前凸,牙列不齐等,以致妨碍咀嚼食物。


1、孩子缺锌对异食癖的影响有多大?

锌的生理作用: 我们都知道,锌在人体内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生理功能的微量元素。虽然在体内含量甚少,但它对生长发育有着重要作用。锌主要作用是参与机体酶的代谢活动、参与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细胞的生长及再生;锌还参与到孩子味觉的形成。

缺锌对孩子的影响: 当孩子典型缺锌时,可引起人体的生理功能异常;生长发育迟缓及伤口经久不愈,免疫力减低而反复感染、口腔溃疡等。长期缺锌还会引起孩子夜间视力下降,弱视等。

其中,缺锌可能导致孩子味觉的淡化, 使味觉、嗅觉减退,且产生奇怪的味觉需求,从而孩子会出现厌食、偏食、挑食,直至出现异食症,并且喜欢好奇闻一些异味如汽油味等。长期缺锌还会引起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性情孤僻,不合群等精神心理问题。

但是, 缺锌并不是引起孩子异食癖的主要因素 ,因为,当今的人们如此注重营养,尤其在孕期保健,孩子出生后母乳喂养的普及、配方奶的合理喂养,又有多少孩子会营养不良而缺锌呢?何况, 从胎儿至4~6个月母乳中的营养素足以保证孩子生长发育的需求, 因此,我们说缺锌不是引起异食癖的主要因素。



2、缺铁对孩子异食癖的影响是什么?

铁的生理作用: 铁广泛参与机体的生命活动,即可参与血红蛋白等的合成,又可激活多种生物酶。血液中的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作用,而红细胞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及含铁血红素,当大量的含铁血红素与氧结合后,能将氧运输到身体各个部位,以达到人体氧化作用。

缺铁对孩子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孩子 缺铁首先会引起贫血 ,比如面色苍白、食欲低下、记忆力差;也会有吞咽困难、口角炎等。同时,由于贫血会引起免疫功能下降,消化道感染等。铁缺乏还可引起孩子心理及行为改变,情绪消极、反应迟缓,甚至智力低下。

缺铁可引起异食症, 孩子对饮食不感兴趣,反而对粉笔、泥土、布、纸等异物有特殊癖好,且嚼起来津津有味。经专家研究,发现这可能是缺铁导致大脑的海马体信号传导异常,形成奇怪的进食习惯。



多少年来,随着世界卫生组织对营养不良和贫血的高度重视,而我国把缺铁性贫血作为人口发展计划的目标来实施,目的是要消除贫血。随着各项政策的到位与落实,现在,补铁成为孕期保健和出生6个月以后婴儿营养需求的重要内容。因此,又有几个孩子会因为缺铁引起异食症的发生呢?

3、肠道寄生虫对异食症的影响是什么?

稍微有点卫生常识的家长都知道,肠道寄生虫如蛔虫、钩虫等一旦寄生于肠道,所分泌的毒素直接刺激肠管,引起孩子肠道感染或贫血。当孩子经常大便排虫卵、眼睛鼓膜有蓝(黑)色放射状的“虫斑”、晚上睡觉磨牙、不明原因脐周痛,可能有虫卵寄生。


由于寄生虫感染引起营养不良及贫血,自然就会引起异食症,其原因就好解释了,孩子好一阵莫名其妙的吃泥土、生米、煤渣等。

当然,随着人们对饮食卫生的认识及家长对孩子的保护,寄生虫就没有多少机会钻进孩子肚子里了。因此,寄生虫引起异食症的因素就显得比较少见了。

4、为什么精神、心理因素是导致孩子异食症的主要原因?

我们介绍了婴儿口欲期的形成、持续时间、关键节点,由于孩子在婴儿期对外界事物缺乏独立的认知能力,嘴能感应世界、享受食物营养、舒缓心情,孩子自然而然就会见啥吃啥。

很多证据证明:婴儿吸吮手指实际上是孩子一种心理需求。 而面对婴儿吸吮手指,家长容易犯两种错误:一种是不关心、不引导;另一种是极力阻止、甚至呵责孩子。

第一种错误: 家长容易产生一种错觉,哪个孩子生下来不会吃奶、吮手指?既然是天性就不用管,等他懂事、知道吮手指不 健康 ,自然就不会那么“幼稚的”吮手指了。但是,事与愿违,有的孩子长到5~6岁,不但没有戒掉吮手指的毛病,甚至吃枕巾、嚼头发、啃桌边等啥毛病都上瘾了。殊不知由于家长的不关心,使得孩子心理的恐惧、孤独感在日益增加。


第二种错误: 就是家长一见孩子吮手指就跟着急,这怎么能往嘴里吃,多脏呀!于是,一定要把他这“臭毛病”改掉,把他小手从嘴里拿掉,一而再再而三,越是这样,孩子越恐惧和焦虑,孩子吸吮手指反而愈演愈烈。因为家长这是把孩子心理的一种满足给无情的打碎了,让孩子有一种挫败和失落感。

温馨小贴士: 婴儿异食症,我们又称之为吮手指癖,看上去是一种异秉天成的生活习惯、也许是体内缺锌、缺铁的表现,或寄生虫在孩子肚子里作祟,这都好在适当月龄予以补充,加强饮食卫生。但是,我们家长不能忽视的就是孩子的 情感 、心理需求问题,是家长如何养成教育、引导的正确性,因此,婴儿异食症的形成,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孩子的精神、心理方面是否满足;家长的既不可以不管不问,同时也不可以横加阻止。

1、引起手指或口腔病变: 长期吸吮手指会使手指皮肤破损和感染、指甲盖凹凸不生长和变形;同时,长期吸吮影响孩子的牙齿发育、牙龈感染,下颌关节变形及错位,形成“地包天”似的畸形。



2、消化道感染和长期炎症反应: 若孩子长期食用一些其他的异物,会引起孩子长期胃肠道不适症状或感染,经常腹痛、腹泻,甚至会引起其他炎症,比如孩子吃头发,就会引起消化不良和肠梗阻。

3、营养不良及发育缓慢: 孩子长期食用一些异物,会引起会孩子抵抗力低下,而且处于生长发育期,孩子应该 健康 成长,但异食症孩子长此以往会食欲不振、身体机能下降,面黄肌瘦、营养不良、生长发育缓慢。

4、中毒及不良反应: 一些玩具、枕巾、毛发等,其表面化学物质及有害颗粒物、刺激性异味、粉尘污染等,吃食以后易引起中毒、口腔及胃肠道感染、过敏、胃肠道寄生虫。吃过量的黏土会造成缺锌、贫血,甚至铅中毒。

5、精神及心理问题: 患有异食症的孩子,如果家长疏于关心和陪伴,孩子就会缺乏安全感,引起精神紧张、恐惧、焦虑不安,长期吮手指如果得不到正确引导,孩子会出现营养不良、面黄肌瘦、身材矮小,渐渐引起自卑心理,孤僻性格等心理问题。

我们已经分析了异食癖孩子的各种发病原因,那么作为家长该怎么面对异食症呢?当然是保证孩子生长发育营养所需,均衡饮食、养成良好生活及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关心爱护孩子的各种情绪变化,因势利导,使孩子顺利渡过口欲期等生理反应及不适,自然消除吸吮手指、吃食异物等不良习惯。具体建议是:

1、根据各月龄(年龄)营养需求,合理膳食营养:

母乳喂养的好处多,现在大部分孩子出生以后,母乳喂养或配方奶喂养。母乳中的的营养丰富而且比例适中,含有多种免疫球蛋白,孩子不易腹泻。

但维生素D及维生素K3不足,出生后即应予以补充。孩子到4~6个月后,一些微量元素及矿物质渐渐地缺失,需要补充如锌、铁、镁、钙等。


孩子出生后应按需哺乳,2~3小时喂哺一次,大约3个月以后逐渐延长间隔时间。4~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适当补充锌,6个月正式补充铁如高铁米粉。

家长要合理膳食营养,由少到多、由细到粗、由稀到稠,循序渐进补充的原则,同时培养孩子吃饭的技能。膳食以动物肝脏、肉类、蛋类、谷类、牛奶、蔬菜水果、干果均衡搭配。

道理很简单,只有孩子营养均衡,才不会因为缺乏营养物质而引起异食症。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孩子卫生清洁及细心护理:

我们讲,孩子之所以吸吮手指是一种恐惧焦虑、缺乏安全感,所以,家长平时要多与孩子玩耍、逗乐、看绘本、讲故事,舒缓孩子紧张的心情,自然而然孩子就会分散注意力,减少吸吮时间。

要讲究卫生,每天要给孩子漱口、刷牙、洗手、洗澡。应勤换洗衣物,不穿化纤类衣物和用强碱性洗液。孩子的奶瓶、餐具定时清洗消毒、独立放置。这样,孩子就会避免感染机会,心情舒缓,减少吸吮手指,顺利渡过口欲期。



当家长发现孩子开始有吸吮手指,爸爸妈妈不要直接去把孩子的手拿掉,更不要呵责、吓唬孩子,他愿意吃手暂且让他吃,只是我们应想办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拿一个漂亮玩具吸引孩子去拿,很快就会见效,或者给孩子看绘本、讲故事等,总之,爸爸妈妈应面带笑容而温和的去引导。



小婴儿家长要熟知孩子有一个口欲期过程,这个阶段的孩子,可能还会有影响生理不适应变化,如由于孩子肠道功能发育不全,会出现肠绞痛、攒肚子、乳糖不耐受、睡眠困难、湿疹、佝偻病等问题,家长应细心观察,帮助孩子解决这些生理不适等问题,以让孩子尽快渡过不适应。

大孩子异食症出现,家长要帮孩子树立信心,不要呵责、训斥、甚至歧视、嘲笑孩子的这些“怪癖”,家长要关心爱护孩子的心理、 情感 需求,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心理有什么问题,一起帮助孩子克服,同样,要转移孩子注意力,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多与小朋友、同学一起运动、游泳、玩玩 游戏 ,让孩子性格日渐开朗。



对于更大的儿童,如果长期、顽固、甚至伤害到自己的异食癖,需要借助于专业的心理医生咨询和治疗,深入了解异食症孩子的内心焦虑、恐惧和不安是什么,然后科学施治。当然心理问题是比较复杂与漫长的过程,家长要耐心配合,切莫心急、焦躁。

综上所述: 关于孩子异食症,我们从其诱因、表现及危害,到护理与治疗,今天做了详细的介绍。异食症看似孩子的一种行为方式改变,其实结合了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及病理,精神、心理、行为规范和家庭教育等等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因此,如何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使其身心 健康 、不走弯路,都是家长们希冀和盼望寻求到的好方法。个人观点,有错误欢迎大家共同探讨,相关论点仅供家长参阅!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