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国外流行病学统计患病率在2%-3%,发病的平均年龄范围是22岁到36岁,35岁以上发病者只占15%。
强迫症病人总感到如果不做某一特殊的仪式动作,就会发生一些可怕的事情,一旦果真没有完成这一动作,就会立即出现严重的焦虑或非常不适,不断唠叨没有完成这件事的心情,难以摆脱,甚至走向极端。由于强迫症患者通常不愿意透露或者承认自己的病情,可以通过3个常见的问题进行筛查:
问题一:“你是否反复出现一些让你感到焦虑但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摆脱的想法?”
问题二:“你是否把东西都弄得非常干净或者频繁洗手?”
问题三:“你是否过度地检查东西?”如果三个问题中有一个问题是肯定的答案,回答者就存在强迫症可能,应该尽快向心理医生进行咨询。
没什么大不了的,你想想不就是一个电脑嘛,有什么了不起的,其实我以前也有这种情况,我和你说下,我以前在家里玩了超过三个月的游戏,每次玩的时候都感觉很难受,有厌恶感,就觉得为什么别人玩电脑那么轻松娱乐,而我只能去靠电脑游戏去了让自己沉进去,把自己搞的那么累!但搞来搞去,每次都还是选择向电脑和游戏妥协,为什么呢,实在没有办法了,不玩游戏很无聊,不玩游戏要想事情,有几月没出去了,头发也长了,不玩电脑的话,正常情况下要出去玩,但是我就是觉得自己有点自卑所以逃避了自己逼迫也好强迫也好让自己只能去玩电脑,然后把所有的情绪想法都放在电脑上了!可能,我这个例子比你那个重很多吧,不过没什么关系,道理都差不多!
不知道,你有没有懂我表达的意思,这是由于你把太多的经历或者自己全部的身心都放在电脑上了,所以这个时候你也就缺少了合理安排自己时间的意向!就好比说,人人都一样,老是对着一个事物的话,肯定会有一些乱七八糟的想法出来的,你越把所有精力放在电脑上,那么你的某些乱七八糟的比方说所谓的电脑点来点去啊,重装其实这些都不是目的,你其实是一种担心恐惧,其实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可以这么来吧:首先,我估计你也不是用电脑工作吧,因为你说天天坐在电脑前就是玩游戏看视频,我猜应该没有工作吧!那么如果不是工作非要用电脑的话,你这样想,玩得好玩不好都其实无关紧要的,你就当成娱乐嘛,这样你在认识方面就可能有缓和的倾向了;然后嘛,没关系啊,家里有没有电视机,强迫来了的时候,打开电视机看看,这样也行;最后,最终要还是转移注意力,我觉得你还是去多培养点兴趣爱好吧,没什么大不了的,电脑搞不好就搞不好吧,其实你说的强迫也只是电脑方面嘛,你想想电脑也就只是娱乐,不代表整个生活,试着去找一些更多的兴趣看看!还有我介意你如果合适的话去找份工作吧,你也说了,搞电脑搞来搞去都这样,你如果找份事情干干,就不会理这些小事情了!
最后你想想,别人工作那么累,你都能天天玩游戏看视频,你真的比他们幸福多了!这样想或许对你有帮助!
不知道,写的准不准确!谢谢!
强迫症是很多人都不熟悉的疾病,因为强迫症患者在我们身边并不多见。那么,强迫症是怎么产生的呢?强迫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强迫症应该如何治疗?如何避免强迫症?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内容,
强迫症是焦虑症的一种,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是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志的想法或冲动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虽然患者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来自于自己,也尽力去抗拒,但始终无法控制。他们之间的激烈冲突使他们感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并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工作,人际交往,甚至日常生活。
近年来,统计数据显示,强迫症的发病率正在上升。研究表明,一般人群中强迫症的终生患病率为1%~2%,约2/3的患者在25岁前发病。强迫症的特点是起病早,病程长,往往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进行的全球疾病调查,强迫症已成为导致15-44岁年轻人疾病负担最重的20种疾病之一。
此外,患者在患病初期往往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及时就诊。有些怕脏,反复洗手的患者,可能是在症状严重到无法正常生活后才来就诊。从发病到第一次就诊可能有十年的间隔,无形中增加了治疗的难度。所以要多关注强迫症,早发现早治疗。
治疗方法
虽然强迫症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确,但根据现有的研究,不难发现其发病不仅与人的个体心理因素有关,还与脑内神经递质分泌失衡有关。所以无论是心理治疗还是药物治疗,对缓解患者病情都有重要作用。
1.心理疗法
强迫症是一种精神疾病,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症状相似的患者,心理机制可能不同。在心理治疗中,治疗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倾听患者,帮助患者发现和分析自己内心的矛盾,推动患者解决问题,增加患者适应环境的能力,重塑患者健全的人格。
常用的临床方法包括精神动力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疗法和森田疗法。其中,认知行为疗法被认为是对强迫症最有效的心理疗法,主要包括思维阻断和暴露反应预防。
思维阻断法
就是在患者反复出现强迫性思维时,通过转移注意力或施加外部控制,如设置警铃,阻断强迫性思维,必要时配合放松训练,缓解焦虑情绪。
暴露反应预防
在治疗师的指导下,鼓励患者在没有强迫行为的情况下,逐渐面对可以引起强迫思维的情境。比如病人怕脏,必须反复洗手,保证不会生病。在暴露反应的预防中,他们需要在不洗手的情况下,分几次处理,逐渐触摸自己的汗液、鞋底、公共厕所的门把手和马桶坐垫。因为患者担心的事情实际上不会发生,伴随强迫症状的焦虑情绪会得到缓解,直到经过多次治疗后消退,从而达到控制强迫症状的效果。
2.药物
强迫症的发作与脑内多种神经递质的失衡有关,主要表现为5-羟色胺系统功能的紊乱。目前使用的抗强迫药都是抗抑郁药,其特点是能够调节脑内血清素等神经递质的功能,从而改善强迫症状。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TIs),包括氟伏沙明、帕罗西汀、舍曲林、氟西汀、
对于难治性强迫症,利培酮、喹硫平、奥氮平、阿立哌唑等。常用作增效剂以提高疗效。和心理治疗一样,药物治疗的疗效不是立竿见影的。一般SSRIs类药物需要10-12周才能达到完全的抗强迫作用,如果治疗有效,仍需维持1-2年巩固疗效。
3.理疗
对于难治性强迫症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性使用改良电惊厥疗法和经颅磁刺激。神经外科被视为强迫症治疗的最后选择。因其有痉挛、感觉丧失等不良反应,需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患者应在咨询三位首席精神科医生后考虑是否手术。
临床表现
强迫症的症状可以概括为强迫性思维和强迫性行为。
强迫性思维可分为强迫性想法、强迫性情绪和强迫性意图。内容五花八门,比如反复怀疑门窗是否关好,碰脏东西会不会生病,为什么太阳东升西落,站在阳台上有跳下来的冲动。强迫行为往往是为了缓解强迫思维带来的焦虑而不得不采取的行动。患者知道不合理,但不得不做。比如,患者对门窗是否关好有疑问,会反复检查门窗,以确保相应的安全;遇到脏东西又怕生病的病人会反复洗手,保持手的干净。
有些病程延长的患者,往往会重复某些动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些程序。比如洗手的时候,一定要从指尖开始洗,不断的洗手腕。如果顺序颠倒或者中间中断,他们必须重新开始洗。正因如此,往往要花很多时间,也很痛苦。
鉴别诊断
首先,要明确正常的重复行为,避免出现铺天盖地的支持和放大的诊断。几乎每个人都会有一些按既定顺序重复的行为或动作。比如,他们会在离家前反复拉两三次门,确保门关好;一定要按照先用左手把杯子装满水,再用右手拿牙刷,再用左手挤牙膏的顺序刷牙。一般这种习惯性行为都是为了提高效率,并不会让人感到痛苦,也不会影响正常生活。有强迫症状的患者需要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精神分裂症
强迫症患者也会产生强迫症状,但往往不担心强迫,也不主动寻求治疗。强迫症思维内容离奇,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一般容易识别。但重度强迫症患者有时可伴有短暂的精神病性症状,应注意鉴别。
2.抑郁
这种病的患者会出现强迫症状,而强迫症患者也会产生抑郁情绪。鉴别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哪些主要症状首先出现。
3.焦虑性障碍
两个人都会有焦虑。强迫症的焦虑大多是由于强迫性思维的反复出现或无法实施强迫性行为而引起的。相比之下,焦虑症的焦虑可以是无端的和缺乏特定对象的。
4.药物引起的强迫症状
有些药物,如氯氮平,在治疗精神分裂症过程中可引起强迫症状,但患者并不苦恼,停药后症状逐渐缓解消失。
5.器质性精神障碍
大脑某些部位的器质性病变,如出血或梗塞,可能会有强迫症状。因此,询问脑血管疾病史,完成头颅磁共振等相关辅助检查是相当必要的。
预防措施
1.从小培养良好的性格。
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发病前的人格特征与治疗显著相关
尤其是强迫人格的父母对患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不要给孩子太多硬性要求,这对预防强迫症的发生有很大帮助,尤其是父母性格不好的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和文体活动,多从事一些有理想有意思的工作,培养生活中的兴趣爱好,从而建立新的兴奋点来压制病态的兴奋点。采取自然的态度。
3.不要和强迫性的想法作斗争。
当你有强迫性思维时,不要用相反的想法去对抗或“中和”。带着“焦虑”做自己该做的事。
4.逐渐减少这样的动作。
当有强迫时,要明白是对自然的过度反应,逐渐减少这种行动反应,直到和正常人一样。坚持练习一定会有好处。
5.注意心理健康。
从小就要努力学习应对各种压力的积极方法和技巧,坚定自信,不避困难,培养敢于吃苦、敢于挫折的心理素质,这是预防的关键。
结论:强迫症到此为止。相信你看完之后应该对强迫症有了一定的了解。面对强迫症,一定要对症下药,不能急于求成。只有充分了解发病原因,才能提前做好预防工作,才不会被强迫症困扰。
不要给你自己贴标签
我想告诉你的是,任何被描述为症状的人格特症都是需要经过三甲医院精神科的临床确诊的,所以先不要给自己贴上强迫症的标签。你所描述的“强迫症”,更多可能是在你看来自己身上有一些强迫性行为的表现,一个人在生活中表现出某一人格障碍症状的某个行为表现,并不能代表他就是患有了这种症状,因为症状的评估和确诊是要考虑多个因素的,比如,症状表现,严重程度,病程时间,病因排除因素等。
而且标签会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特别是负面的标签,当你给自己轻易贴上了一个人格的标签时,那么你的行为模式可能就会受你内在标签的引导和暗示。
时间是最好的解决方法,要有耐心去治疗自己
要有耐心,我过去也是强迫症患者,但我现在已经通过自我学习,实践走出来了。走出强迫症是心态的转变,是对你所强迫的东西,事件,人的态度的转变,而不是要把强迫症当成敌人。而是要化解,与强迫症和解,细化学习,学会如何解离自己的负面想法和情绪。不知道你是哪个方面的强迫症问题,所以您可以体统学习一些相关课程,或者看一些强迫症的书籍,系统的实践,重新优化自己的思维,行为习惯,慢慢才可以走出强迫症。?
只有靠自己才能打破强迫症的恶性循环
强迫症的发病形式有很多种,只有从根源上去了解自己的强迫症问题所在,而不是一直按照旧有模式,抱怨自己得了强迫症,是要慢慢与自己的思维,认知,情绪慢慢和解,慢慢学会解离自己的负面想法,情绪,慢慢才可以走出来。走出强迫症只能靠自己,不能抱怨生活,恨自己,是要让自己不断的去认识自己,慢慢优化训练自己,打破强迫症的恶性循环才可以。
走出强迫症是需要时间的,是一个慢性化的调节过程的,重要的是要按照正确的行动方向去行动,而不是总是被自己的强迫心瘾所控,被强迫症锁住,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只能靠自己。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