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生活养生

小儿胆道蛔虫症

时间: 2023-11-14 18:43:45

胆道蛔虫症是蛔虫钻入胆道引起的疾病。该病以儿童多见。主要症状是腹痛,可以突然发生剧烈的上腹部疼痛,呈阵发性,持续一定时间后可自行缓解,间隙期可以完全不痛。常可伴恶心、呕吐,常见有吐出蛔虫者。

胆道蛔虫症是人类尤其是儿童常见的寄生虫病。在农村及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感染率较高。男性多于女性。肠蛔虫寄生于人体的小肠内,消耗人体的营养,并妨碍消化吸收功能,造成小儿营养不良、贫血、腹痛等症。

蛔虫习性喜钻孔和扭结成团,并能产生一种致肠痉挛的物质以及从肠内带来感染,由此可引起一系列外科并发症。如蛔虫性肠梗阻,肝脓肿,肠穿孔等。胆道蛔虫症只是其中之一。

临床表现

本病发作突然,病人感到上腹部剑突右下方有剧烈疼痛,使之屈膝弯背,手捧腹部,坐立不安,大汗淋漓,四肢冷厥。这种疼痛通常称“绞痛”。其发作是阵发性的,在两次发作期间,症状完全缓解。有的病人在剧烈绞痛发作时,自觉有物向上“钻顶”,这是胆道蛔虫病的特有症状。此外,常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胆汁,有时可吐出蛔虫。

检查时可发现绞痛与上腹部体征不成正比:即绞痛发作时,腹部柔软,无肌紧张及反跳痛,只剑突下有压痛。如出现发烧、寒战、黄疸及腹肌紧张时,可能有继发胆道感染、肝脓肿合并症。

诊断检查

1.B型超声波。波型反射有与胆总管平行的蛔虫阴影。

2.X线检查。静脉胆道造影。根据造影剂显示情况能见到与总胆管平行的蛔虫虫体。

3.实验室检查。大便能找到虫卵,血红蛋白偏低。

治疗

(一)中医治疗

1.安蛔散:药用乌梅、川椒、槟榔、黄连、藿香、明矾,水煎服。

2.气滞型。症见上腹部剑突的右下方阵发性剧烈绞痛,伴恶心呕吐,腹部仅有轻度压痛,无发热,无黄疸,舌苔白腻,脉弦紧。治宜理气止痛,安蛔驱虫。可服乌梅丸、乌梅安胃丸等。

3.湿热型。症见腹痛,为持续性胀痛,伴阵发性腹痛加剧,发热畏寒,或出现黄疸,舌苔黄腻,脉弦数。治宜清热利胆,通里驱虫。可服乌梅丸,乌梅安胃丸,并加服甘露消毒丹、三黄丸或茵陈五苓丸。本病临床症状消失后,约有1/3的病人蛔虫仍然残留在胆道,因此需继续服药7~10天,使蛔虫排出胆道。

(二)西医治疗

1.服驱虫净或驱蛔灵、肠虫清。

2.服阿斯匹林(如有溃疡病者慎用或不用)

3.可选用杜冷丁、氯丙嗪、阿托品肌肉注射以解痉止痛。

4.控制胆道感染:常用抗菌素为青霉素或链霉素;或去医院静脉补液中加适当抗菌素。

5.手术治疗: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考虑手术治疗,切开胆总管取虫。

(1)有严重并发症如急性胆道感染、肝脓肿,胆道内出血,坏死性急性胰腺炎等。

(2)内科治疗无效或虽然症状消失,但在短期内仍多次复发者。

(三)饮食疗法

1.气滞型

(1)米醋100克,花椒6~9克研末,加水100毫升同煮,1次温服。

(2)生豆油500克、花椒皮50克,将油烧开,加入花椒,待花椒变焦脆、棕黑色并有很浓的椒油味时,去之即成,成人每次温服50毫升,小儿酌减。

(3)鲜苦楝根皮、葱白各100克,浓煎取汁,加米醋100克,搅匀,1次温服。

(4)乌梅15~20克,浓煎取汁,加粳米100克,煮粥食。

(5)槟榔10~30克,浓煎取汁,加粳米100克,煮粥食。

2.湿热型

(1)黄瓜藤100克、花椒6~9克、米醋10克、鸡苦胆1个,先煎前二味,取汁去渣,再与米醋煮开后冲鸡胆汁,1次温服。

(2)蒲公英40~60克,大乌梅10个,同煎,取汁去渣,入大米100克煮稀粥,加白糖调味服食。

(3)车前草15克、薏米30克、米醋100克、白糖适量,车前草煎汤去渣,入薏米煮成粥,后加入米醋、白糖服食。

(4)糯米粉、蜂蜜各30克,加入适量拌成糊状,煮熟食。

护理

1.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少吃、不吃生冷食品。

2.观察腹痛发作情况,及时就诊。

3.腹痛发作时要诱导患儿安静,用手按摩腹部,减轻腹痛程度,并防止患儿因腹痛乱撞而发生意外伤。

4.呕吐时,要观察有否蛔虫吐出,及时清除呕吐物,以防窒息。

5.一定要遵医嘱服用驱虫药。以免因不确当的服用而加重症状。

6.服药后,要观察大便中排虫情况。

预防

1.饭前便后洗手,不吃不洁的水果蔬菜,避免蛔虫感染。

2.口服驱虫药时,一定根据年龄和体重计算好用药量(肠虫清除外)。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