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瘘(fecal fistula)是指生殖器官与肠道之间形成的异常通道。在妇产科临床中最常见的是直肠阴道瘘。滞产形成的粪瘘有时并发尿瘘。此外也可有小肠、结肠阴道瘘。生殖器官瘘管是一种极为痛苦的损伤性疾病。由于尿、粪不能自行控制,外阴部长期浸泡在尿液中,不仅给妇女带来肉体上痛苦,而且患者因害怕与群众接近,不能参加生产劳动,精神上的负担也很大。加强孕妇保健,开展新法接生,正确处理分娩,提高手术质量,生殖器官的损伤是可以避免的,生殖器官瘘管的发生必然会大大降低。
直肠阴道瘘的症状比较单纯,故诊断较尿瘘容易。大的瘘孔可在阴道窥器暴露下看到或在指诊时触及;瘘孔较小者不易发见,或于阴道后壁仅见到一处鲜红的小肉芽组织,如从此处用子宫探子探查,同时另一手手指伸入肛门,手指与深针相遇则可明确诊断。如疑为小肠或结肠阴道瘘,除结合手术史分析外,可考虑钡灌肛或钡餐透视。
前言 第14章 消化管
第1章 组织学绪论 第15章 消化腺
第2章 上皮组织 第16章 呼吸系统
第3章 结缔组织 第17章 泌尿系统
第4章 血液 第18章 男性生殖系统
第5章 软骨和骨 第19章 女性生殖系统
第6章 肌组织 第20章 胚胎学绪论
第7章 神经组织 第21章 胚胎发生总论
第8章 神经系统 第22章 颜面和四肢的发生
第9章 眼和耳 第23章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第10章 循环系统 第24章 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
第11章 皮肤 第25章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第12章 免疫系统 第26章 神经系统和眼耳的发生
第13章 内分泌系统 第27章 畸形学概论
前言
本大纲以“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第6版)》为依据,规定了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本学科的教学要求。由于该专业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临床医生,而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十分基础的学科,所以,本学科的教学重点是对学生以后学习其它医学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特别是病理学、生理学、产科学)最有用的知识。按照这一原则,本大纲将教科书内容分为三级:
1. 掌握。是课堂上主要讲授、学生重点学习的内容,也是考试的主要内容。
2. 熟悉。是课堂上选择性讲授、学生必须阅读的内容,在考试的范围内。
3.了解。是课堂上选择性讲授、学生应当浏览的内容,不在考试范围内。书中插入框的内容也在此范围。
在要求掌握和熟悉的内容中,如教师未于课堂讲授,则学生必须自学。此外,教师可酌情讲授学科的新进展。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要学会对书本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提取精华;要注意培养对组织形态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本学科为80学时,其中组织学68学时,胚胎学12学时,理论课与实习课学时比约为5:4。理论课主要通过教师授课的方式进行;实习课通过观察标本,观看幻灯片和录相片等方式进行。
第1章 组织学绪论
掌握:组织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
组织、嗜酸性、嗜碱性的概念;
组织学学习方法的要点。
熟悉:石蜡切片和超薄切片技术的原理和主要过程,HE染色。
了解:教科书中凡非要求掌握与熟悉的内容即为了解内容,故不赘述(下同)。
第2章 上皮组织
掌握:被覆上皮的分类;
外分泌腺的一般结构;浆液性腺,粘液性腺,混合性腺;
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微绒毛,纤毛,紧密连接,缝隙连接,桥粒,基膜)*;
蛋白质分泌细胞的光镜和电镜结构特点。
熟悉: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
(*本大纲中列选的结构和细胞概念如无特殊说明,均要求从形态特点与主要功能二方面掌握或熟悉)
第3章 结缔组织
掌握: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基质,组织液。
熟悉: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分类;
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的特点。
第4章 血液
掌握:红细胞的结构、功能、寿命及网织红细胞的概念;
五类白细胞的结构和主要功能;
血小板的光镜结构和主要功能;
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为各类成熟血细胞的过程中,各阶段的细胞名称(或造血干细胞的分化途径)。
熟悉:各类血细胞的正常值;
红骨髓的结构和造血诱导微环境的概念;
红细胞和粒细胞发生过程中形态变化的基本规律。
第5章 软骨和骨
掌握:骨组织(骨基质,骨祖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破骨细胞);
骨单位,骨外膜。
熟悉:长骨的一般结构;
软骨的一般结构和分类特点。
第6章 肌组织
掌握:骨骼肌纤维的光镜与电镜结构,肌原纤维和肌节的概念,肌丝的分子构成;
心肌纤维的光镜与电镜结构特点,闰盘的电镜结构和功能。
熟悉:平滑肌纤维的光镜结构特点;
肌卫星细胞。
第7章 神经组织
掌握:神经元的光镜与电镜结构特点(树突,轴突,尼氏体,神经原纤维)、功能及分类;
神经干细胞的概念;
突触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有髓与无髓神经纤维的结构和功能特点(髓鞘的概念)。
熟悉:神经组织的构成;
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施万细胞的形态特点和主要功能;
神经的结构;
运动神经末梢(运动终板);感觉神经末梢(游离神经末梢,触觉小体,环层小体)。
第8章 神经系统(自学)
掌握:血-脑屏障。
第9章 眼和耳
掌握:角膜的结构和生理特性;
虹膜的结构和功能;
睫状肌与眼焦距调节的功能,睫状体上皮与房水形成,房水流通途径;
视网膜的细胞分层,两种视细胞的电镜结构特点与功能,黄斑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熟悉:眼球壁的一般分层结构;
晶状体的结构和年龄变化。
(注:“耳”一节自学)
第10章 循环系统
掌握:心壁的分层及各层的主要结构;心瓣膜;心房肌细胞的内分泌功能;
四类动脉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毛细血管的一般结构,三类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熟悉:心脏传导系统的构成,起搏细胞和蒲肯野纤维的结构特点;
静脉的结构特点。
第11章 皮肤
掌握:皮肤的一般结构。
熟悉:表皮的角化过程;
黑素细胞和郎格汉斯细胞;
毛、皮脂腺、汗腺的基本结构。
第12章 免疫系统
掌握:免疫系统的构成;
淋巴细胞的分类及各类的主要功能;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抗原提呈细胞的构成和功能;
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的形态、主要细胞构成和功能;
胸腺的主要结构和功能(胸腺上皮细胞的内分泌功能,血-胸腺屏障);
淋巴结和脾的主要结构和功能。
熟悉:毛细血管后微静脉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扁桃体。
第13章 内分泌系统
掌握:甲状腺的结构和功能(甲状腺滤泡,滤泡旁细胞);
甲状旁腺的功能(主细胞);
肾上腺的结构和功能(皮质的三个带,髓质嗜铬细胞);
垂体的一般结构,远侧部的细胞构成和功能,下丘脑视上核与室旁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功能及与垂体神经部的关系,下丘脑弓状核的功能及垂体门脉系统;
松果体的功能。
熟悉:内分泌系统的构成;
旁分泌的概念;
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的光镜和电镜结构特点。
第14章 消化管
掌握:食管的结构;
胃的分层结构特点,表面粘液细胞和粘液-碳酸氢盐屏障,胃底腺的细胞构成和功能;
小肠的分层结构特点与功能(肠绒毛,小肠腺,十二指肠腺,集合淋巴小结);
大肠粘膜的结构特点;
胃肠的淋巴组织及其免疫功能(微皱褶细胞,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胃肠的内分泌细胞及其功能(ECL细胞,D细胞,G细胞,I细胞,S细胞)。
熟悉:小肠各段的形态特点;
大肠的分层结构特点,阑尾。
第15章 消化腺
掌握:胰腺的一般结构,胰腺腺泡的结构和功能,胰岛的细胞构成和功能;
肝的一般结构,肝小叶的结构(包括细胞构成);
肝细胞的光镜和电镜结构特点及与功能的关系;
肝巨噬细胞、肝内大颗粒淋巴细胞和贮脂细胞的形态特点和功能。
熟悉:三种大唾液腺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肝血液循环的特点,胆汁排出途径。
第16章 呼吸系统
掌握:气管和主支气管管壁的分层结构,上皮的细胞构成和功能;
肺的一般结构,导气部与呼吸部;
肺小叶的概念;
肺泡上皮,气-血屏障,肺巨噬细胞。
熟悉:肺导气部管壁的结构演变;
肺间质。
第17章 泌尿系统
掌握:肾的一般结构(皮质,髓质,皮质迷路,髓放线等);
肾单位的组成,各部分的分布,肾小体的结构及其原尿形成功能(滤过膜);肾小管的结构及其重吸收功能(包括近曲小管的电镜结构);
致密斑和球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熟悉:集合管的结构和功能;
球内系膜细胞的功能;
肾的血液循环途径和特点。
第18章 男性生殖系统
掌握:生精细胞的组成,精子发生过程的形态与核型演变,精子的光镜与电镜结构;
睾丸支持细胞的功能,血-睾屏障;
睾丸间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熟悉:睾丸的一般结构;
从生精小管到输精管各段的名称;
附睾管的一般结构和功能;
前列腺的一般结构和功能。
第19章 女性生殖系统
掌握:卵泡发育及成熟各阶段的形态,排卵,卵泡的内分泌功能;
黄体的结构与功能;
子宫内膜的周期变化。
熟悉:卵巢和子宫的一般结构;
子宫颈、阴道和乳腺的一般结构。
第20章 胚胎学绪论
掌握:胚胎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
畸形学的概念;
胚胎发育的分期。
第21章 胚胎发生总论
掌握:受精过程的主要环节(精子获能,顶体反应,透明带反应)和意义;
受精卵的早期发育(卵裂,桑椹胚)和胚泡的结构;
植入的概念和正常部位,蜕膜反应,前置胎盘和宫外孕;
三个胚层各自的主要分化结果;
胎盘的一般结构和功能,胎盘屏障的概念;
双胎和联体的成因。
熟悉:内细胞群演化为三胚层的一般过程,畸胎瘤的成因;
胎膜(绒毛膜,羊膜,卵黄囊,尿囊,脐带)的一般结构和功能。
第22章 颜面和四肢的发生
掌握:唇裂和腭裂的成因。
熟悉:颜面、腭和四肢发生的一般过程。
第23章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掌握:消化管闭锁或狭窄、麦克尔憩室、脐粪瘘、先天性脐疝、气管食管瘘、透明膜病的成因。
熟悉:原始消化管的一般演化过程及结果;
咽囊的演变结果;
肝胆胰发生的一般过程;
气管和肺发生的一般过程。
第24章 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
掌握:多囊肾、异位肾、脐尿瘘、隐睾、先天性腹股沟疝、两性畸形的成因。
熟悉:后肾发生的一般过程;
生殖腺和生殖管道发生的一般过程。
第25章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掌握:血岛的概念;
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主动脉或肺动脉狭窄、法洛四联症、动脉导管未闭的成因。
熟悉:心脏发生的一般过程;
胎儿血液循环的途径、特点及出生后的改变。
第26章 神经系统和眼耳的发生(自学)
熟悉:无脑畸形、脊髓裂和脑积水的成因。
第27章 畸形学概论(自学)
熟悉:导致先天性畸形的遗传因素和环境致畸因子;
致畸敏感期的概念。
2005年10月
★ 作者简介
医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精要丛书
总主编
彭裕文
组织胚胎学
主 编
周国民 钟翠平
副主编
唐军民 郭顺根 李 和
刘厚奇 贺丽萍 李 艳
编写者(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 芳 刘厚奇 刘丽芸 李 和
李 艳 周国民 钟翠平 贺丽萍
唐军民 郭顺根 舒 加 韩秀引
序 言
在许多考生的心中,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令人生畏之门。面对堆积如山的教材和教辅书,许多考生觉得抓不住重点,无从着手。考试结束后,总有一些考生因为复习没有掌握要领,答题不全面,或重点不突出而失分,感到懊恼多多。为了帮助考生们解决面临的这些困难,能较顺利地通过考研之关,达到进一步深造的理想,我们组织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主要学科的专家教授编写了这套“医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精要丛书”。本套书共14本,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肿瘤学和皮肤性病学分册。我们邀请的这些学科的专家教授,都长期从事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学科的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对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命题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本套书的各分册,都分为两大部分:精要和考题。精要部分是以目前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和国内其他医学院校医学本科生使用的教材为蓝本,根据研究生入学考试考题要求的范围和难度,把教科书的相关内容进行系统、提纲挈领的归纳总结,提出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要点,收集的都是希望考生掌握的各章节的基本内容和重点内容,便于考生全面复习和巩固。考题部分收集了包括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在内的全国部分医学院校近年来医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真题或仿真题,各套题都附有参考答案或答题要点。考生可仔细阅读和研究有关试题及其参考答案或答题要点,深入了解各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题型和风格、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答题的要求和方法。
希望本套书能为莘莘学子打开考研大门并成为医学硕士研究生贡献绵薄之力。
彭裕文
2005年7月
目录
第一部分 内容精要
第一章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一节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人体发生总论
第一节 生殖细胞和受精
第二节 胚胎的早期发生
第三节 先天畸形概述
第三章 上皮组织
第一节 被覆上皮
第二节 腺上皮和腺
第三节 上皮组织的更新与再生
第四章 血液
第一节 造血器官和血细胞发生
第二节 血液
第三节 淋巴
第五章 固有结缔组织
第一节 疏松结缔组织
第二节 致密结缔组织
第三节 脂肪组织与网状组织
第六章 软骨与骨
第一节 软骨
第二节 骨
第七章 肌组织
第一节 肌组织的发生与成体再生
第二节 骨骼肌
第三节 心肌
第四节 平滑肌
第八章 神经组织
第一节 神经组织的发生
第二节 神经干细胞
第三节 神经元
第四节 突触
第五节 神经胶质细胞
第六节 神经纤维和神经
第七节 神经末梢
第八节 神经纤维的溃变和再生
第九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发生
第二节 脊髓
第三节 大脑皮质
第四节 小脑皮质
第五节 脑脊膜、脑血管和脉络丛
第六节 神经节
第十章 循环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第二节 血管壁的组成和一般结构
第三节 动脉
第四节 毛细血管
第五节 静脉
第六节 微循环的血管
第七节 心脏
第八节 淋巴管系统
第十一章 免疫系统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淋巴器官
第十二章 内分泌系统
第一节 下丘脑与垂体
第二节 松果体
第三节 甲状腺
第四节 甲状旁腺
第五节 肾上腺
第六节 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
第十三章 皮肤
第一节 皮肤及其附属器的发生
第二节 皮肤的结构
第三节 皮肤的附属器结构
第四节 皮肤的血管和神经
第五节 皮肤的增龄变化
第十四章 眼
第一节 眼球壁
第二节 眼球内容物
第三节 眼附属结构
第十五章 耳
第十六章 口腔
第一节 口腔的发生
第二节 口腔黏膜
第三节 舌
第四节 唾液腺
第五节 牙
第六节 牙周组织
第十七章 消化管
第一节 消化管的发生
第二节 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第三节 食管
第四节 胃
第五节 小肠
第六节 大肠
第十八章 胰、肝与胆
第一节 胰
第二节 肝与胆
第十九章 呼吸系统
第一节 呼吸系统的发生
第二节 鼻
第三节 喉
第四节 气管和支气管
第五节 肺
第二十章 泌尿系统
第一节 泌尿系统的发生
第二节 肾实质
第三节 肾间质
第四节 排尿管道
第二十一章 男性生殖系统
第一节 生殖系统的发生
第二节 睾丸
第三节 生殖管道
第四节 附属腺
第五节 阴茎
第二十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
第一节 女性生殖系统的发生
第二节 卵巢
第三节 输卵管
第四节 子宫
第五节 阴道
第六节 乳腺
第二部分 真题与答题要点
真题1 北京大学医学部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组织胚胎学试题
真题2 北京大学医学部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组织胚胎学试题
真题3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组织学与胚胎学试题
真题4 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组织学与胚胎学试题
真题5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200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组织胚胎学试题
真题6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组织学与胚胎学试题
真题7 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组织学与胚胎学试题
真题8 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组织学与胚胎学试题
真题9 南华大学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组织胚胎学试题
真题10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组织学与胚胎学试题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手术名称 4 阑尾逆行切除术的别名 5 分类 6 ICD编码 7 概述 8 适应症 9 禁忌症 10 术前准备 11 麻醉和 *** 12 手术步骤 13 术中注意要点 14 术后处理 15 并发症 15.1 1.术后出血 15.2 2.手术切口感染 15.3 3.腹腔残余脓肿 15.4 4.粘连性肠梗阻 15.5 5.粪瘘 1 拼音 lán wěi nì xíng qiē chú shù
2 英文参考 retrograde appendectomy
3 手术名称 阑尾逆行切除术
4 阑尾逆行切除术的别名 逆行阑尾切除术
5 分类 普通外科/结肠手术/阑尾手术
6 ICD编码 47.0902
7 概述 阑尾为一腹膜内器官,长约5~7cm,少数不足2cm或长达20cm,直径约0.5~0.8cm。
阑尾为一盲管,其根部位于盲肠末端内后3条结肠带汇合之处,与盲肠相通。尖端游离,可伸向任何方向。常见的部位有回肠前位或后位、盲肠下位、盲肠后位、盲肠外侧位等(图1.7.1.201)。所以,在阑尾手术时,应先找到盲肠,顺结肠带向下寻找,在3条结肠带的汇合处,即能找到阑尾根部。阑尾系膜中有阑尾动脉和静脉。阑尾动脉起于回结肠动脉,为一终末支,一旦血循环受阻,极易发生阑尾坏疽;阑尾静脉通过回结肠静脉到肠系膜上静脉入门静脉。因此,在阑尾化脓时,有可能导致门静脉炎或肝脓肿。
8 适应症 阑尾逆行切除术适用于:
1.盲肠后位阑尾炎。
2.阑尾系膜过短。
3.阑尾因炎症粘连不易提出切口外。
9 禁忌症 1.急性阑尾炎发病已超过72h,或已有包块形成,阑尾的局部炎症性水肿明显,此时期不适合手术治疗。
2.阑尾周围脓肿经过治疗而无症状者,不必强行做阑尾切除术。
10 术前准备 1.急性阑尾炎一般状态较好者不需特殊准备;对不能进食或呕吐严重者,应根据情况适当补液。
2.急性阑尾炎合并腹膜炎者需给抗生素治疗。为了预防厌氧菌感菌感染,除用一般抗生素外,术前1h口服甲硝唑0.4g,或应用甲硝唑直肠栓剂1g。
3.妊娠期阑尾炎应肌肉注射黄体酮30mg,以便减少子宫收缩,以防发生流产或早产。
11 麻醉和 *** 局麻,硬膜外麻醉或腰麻。后者多用于阑尾位置较高或估计阑尾与周围组织有粘连时。小儿用全身麻醉。仰卧位。
12 手术步骤 1.右下腹麦氏切口(Mc Burney),即自脐孔到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点上,做一与此线垂直的切口。切口的长度5~6cm。如诊断不明确或估计手术复杂,可用右下腹部经腹直肌切口,其优点为切口可随意向上、下延长(图1.7.1.21)。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按腱膜纤维方向剪开腹外斜肌腱膜。
2.用牵开器将腹外斜肌腱膜向两侧牵开,显露腹内斜肌。先沿腹内斜肌纤维方向剪开肌膜,然后术者和助手各持一把直止血钳,交错插入膜内斜肌和腹横肌内,边撑边分开肌纤维,直到腹膜(图1.7.1.22)。
3.用两把甲状腺牵开器拉开肌肉,再换阑尾牵开器,推开腹膜外脂肪,充分显露腹膜(图1.7.1.23)。
4.术者和第1助手各用组织镊提起腹膜,为避免夹住腹腔内脏器官而在切开腹膜时将它切破,可先后交替放松镊子1次,证明未镊住腹内脏器时,提起腹膜,在两把镊子间将腹膜切一小口(图1.7.1.24)。
5.再用两把弯止血钳夹住切开的腹膜边缘,按皮肤切口方向剪开腹膜。若有脓液溢出,应及时吸尽。切口周围用盐水纱布垫保护(图1.7.1.25)。
6.先将盲肠提起,显露阑尾根部(图1.7.1.26)。
7.在阑尾根部靠近阑尾侧用弯止血钳穿过阑尾系膜,再用可吸收线或不吸收线结扎阑尾根部。在结扎线远端0.5cm处,用直止血钳夹住阑尾,在结扎线与止血钳间切断阑尾(图1.7.1.27)。
8.阑尾两断端用纯石炭酸、乙醇和盐水处理后,再在阑尾根部的盲肠壁上做荷包缝合,将阑尾残端埋入(图1.7.1.28)。
9.然后逐步分段用弯止血钳钳夹和切断阑尾系膜,用丝线缝合结扎,直到取出整个阑尾(图1.7.1.29)。
10.若阑尾位于盲肠后,应将盲肠的侧腹膜剪开,分离盲肠侧后壁,将盲肠翻向内侧,显露阑尾,按常规方法或逆行方法切除(图1.7.1.210)。
13 术中注意要点 1.麦氏切口是最常用的切口,但由于阑尾位置有所不同,应根据腹部压痛最明显的部位,相应地调整切口的位置,稍高或稍低,稍内或稍外。如果手术中仍显露不良,可向上、下或内方适当扩大切口,切断部分腹内斜肌及腹横肌;或横行切开腹直肌前鞘,将腹直肌向中线牵开,再切开腹横筋膜及腹膜。
2.若阑尾周围无任何粘连,可用手指将阑尾尖端拔至切口外,以阑尾钳或一般的组织钳夹住阑尾系膜。此时患者由于系膜的牵引,常感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可在阑尾系膜上用1%普鲁卡因封闭。
3.阑尾位置的异常,给找阑尾造成困难。如位于盲肠浆膜下阑尾,从外观看不到,但于盲肠壁上可触到硬索条,将盲肠浆膜切开,即可显露阑尾。如阑尾位于盲肠后、腹膜外位,须切开盲肠外、下的侧腹膜,用手指从后腹壁钝性分离,将盲肠掀起,即可显露阑尾,常需逆行切除阑尾。如有的阑尾呈左旋位,但内脏亦转位于左侧髂窝内,术中可见降结肠及乙状结肠亦位于左髂窝内。
4.手术中如遇到阑尾无明显炎症改变,与术前诊断不一致,要根据术中具体情况进行腹腔探查:①如腹腔内有气体,黏液或食物残渣,或有胆汁性渗出液,应探查胃、十二指肠或胆囊以除外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或急性胆囊炎;②如女性患者腹腔内有血性渗出液,应探查输卵管及卵巢,以除外输卵管破裂或黄体囊肿破裂;③如阑尾正常,腹膜也无改变,应考虑克罗恩病、美克尔憩尔憩室炎、肠系膜淋巴结炎等,须探查距回盲部100cm范围内的回肠。
14 术后处理 阑尾逆行切除术术后做如下处理:
1.一般阑尾切除术后不需特殊处理,患者宜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的恢复,有益于肠粘连的预防。
2.术后6h禁食,待肠蠕动恢复后开始进流质。
3.对阑尾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者,则按腹膜炎进行处理。如半卧位、禁食、胃肠减压、全身使用抗生素及静脉输液等。为了预防和控制厌氧菌感菌感染,用甲硝唑0.2~0.4g,每隔8小时1次,并根据感染程度继续用药4~6d。
4.妊娠期阑尾炎术后给予镇静药物,继续使用黄体酮。
5.放置引流者,应根据脓液多少,手术后24~72h逐渐拔除。
15 并发症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