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子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外,称为子宫脱垂。
根据脱垂程度的轻重,可分为三度,如果子宫向下移,子宫预外口虽已低于坐骨棘水平,仍在阴道内,为1度。假使子宫颈已脱于阴道口外,子宫体仍在阴道内,属11度。要是整个子宫都脱出阴道口外,是Ill度子宫脱垂常由综合因素造成。
分娩时,过早下迸、急产、滞产,尤其是困难的阴道手术产都有可能使子宫韧带、子宫旁组织和骨盆底肌肉与筋膜过度伸展或撕裂。产后如不注意保健,这些组织的“产伤”恢复不良,将影响子宫支托,成为日后子宫脱垂的主要因素。产后如经常仰卧,由于支持组织松弛,子宫常向后倾。子宫后倾的结果使子宫轴与阴道轴一致,为子宫脱垂创造了条件。产后如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或有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或长期从事蹲、站工作,迫使腹压增加,引起子宫向下移位。子宫肌垂常发生于晚年;或在绝经后方始加剧,这是因为年老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宫支持组织萎缩和缺乏张力的缘故。同样道理,体质虚弱或先天性盆底组织发育异常的妇女,即使年轻、未婚、未孕亦可发生子宫脱垂。
子宫下垂牵拉腹膜、韧带及盆底组织必然引起腰酸和下坠感,并在行走和劳累时加重。病情较重时。自觉似有块物从阴道脱出,久站、咳嗽、排便或劳动时块物更脱出,卧床休息后回缩变小.随着病情的进展,脱出块物逐渐增大,并且不再自动回缩,必须用手推纳,最后,甚至一站起来就脱在外面。脱出的块物即子宫颈,由于长期暴露在外,经常受到摩擦变肥大、易破损、感染或溃烂而分泌血性脓样液体。子宫脱垂时,使膀胱变位和尿道受压,常伴尿频、排尿困难、尿潴留或尿失禁。子宫脱垂后,由于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子宫郁血,往往月经过多。
子宫脱垂完全可以预防。关键在于接生人员应正确处理分娩过程,及时发现和仔细修补产道与骨盆底组织的裂伤; 产妇本人应注意产时和产褥期卫生。分娩时,产妇一定要做到不过早和不过度用力下迸。分娩后,应充份休息;经常改变卧姿;注意营养;体质虚弱的更要注意调理;积极进行体操运动以锻炼骨盆底肌肉及腹壁肌肉;避免过早和过度操持家务与体力劳动。产后检查时,如果发现子宫复位不佳,要遵医嘱纠正。至于患有慢性咳嗽及习惯性便秘的妇女,应积极治疗。治疗子宫脱垂的方法很多。脱垂程度轻,可采用针灸、中药外用和内服、子宫托等综合治疗。脱垂程度重,唯有手术解决。
子宫脱垂的出现一般跟骨盆的承托力减弱有关系,所以子宫脱垂一般经常出现在生完孩子的产妇身上和过于劳累的妇女身上,虽然发病的概率是比较小的,但是还是有一定的概率会发生。那么产后怎样防治子宫脱垂?
产后怎样防治子宫脱垂
在生完宝宝之后,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可以给宝宝带来很大的好处,这不但能够让宝宝的抵抗力得到增强,还能够让宝宝获得最好的营养。同时,进行母乳喂养可以对子宫的收缩起到促进作用,可以帮助产妇的韧带更好的恢复,从而有效的预防女性朋友出现子宫下垂的现象。所以,母乳喂养对宝宝和母亲都有很多的好处。
要做好月经期、孕期、产褥期和哺乳期的劳动保护。产后至少要有42天的休息时间,不可过早地参加体力劳动。避免参加过重的体力劳动。尽量避免蹲着干活。当然,产后也不能总是躺着不动,适当下地活动或做产后体操是颇有好处的。
在刚刚生产之后妈妈一定要多注意休息,尽量不要太早的进行体力运动,也不能够长时间的进行深蹲或者是站立着,这样很容易就会引起子宫下垂。同时,在平常的生活中,产妇还需要保持大便的通畅,避免引起便秘的现象,这样也能够有效的预防产妇出现子宫下垂。
得了产后病怎么治疗
当发现自己患上了月子病,那么应该早一点做检查,其实无论是什么疾病,如果尽早的到医院检查,并且赶快接受治疗,那么疾病康复的可能性就很大。一般来说,月子病的女性容易身体发热,并且容易伴随子宫内膜炎,或者盆腔炎。月子病是比较难以根治的,也许会留下病根,但是您一定要有一个愉悦的心情。
产妇在坐月子的时候一定要从各个方面多加注意,因为稍不小心就会患上月子病。在坐月子的时候,千万要注意不要着凉,而且不要有过重的体力劳动,饮食注意不要过于辛辣刺激。也不要吃生冷的食物。除了这些之外,在月子期间一定要注意保暖。要不然留下月子病是很不好的。
得了月子病之后,要认真的调理自己的身体,一定要注意饮食和作息。在平时不要有太大的精神压力,要有一个愉悦的心情,要多摄取一些营养物质。患上月子病之后,要尽快的到医院检查治疗,最好是不要拖延将其治愈,不要留下病根。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