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护理:降低心脏负荷,防止心衰的发生
1.妊娠期护理
(1)加强孕期保健,定期产前检查或家庭访视 检查的次数和时间可按心脏功能的具体情况而定。同时接受心血管内科和产科高危门诊的共同监护,以了解心脏功能及胎儿情况,具体指导患者的饮食、生活规律、配合执行医嘱。
(2)保证休息环境安静,空气新鲜 保证每日午休时间,每天至少获得10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使生活有规律。睡眠时宜采取左侧卧位或半卧位,提供良好的支持系统,协助分担家务,避免过度劳累,防止情绪过度激动。
(3) 加强监护,加强对胎儿生长发育情况的监护及孕妇心脏的监护。每次产前检查应仔细测量宫高、腹围,了解胎儿生长情况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生长缓慢,以便早期治疗。严密监护孕妇的心肺情况、体重和血压的测定变化,并指导孕妇及家庭成员掌握自我监护技巧,如:胎心音的测定、胎动计数的测定,若休息时心率〉110次/分,呼吸〉20次/分,或半夜感胸闷需开窗呼吸新鲜空气,或出现咳嗽、吐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是早期心力衰竭的表现应立即就医。
(4)心理护理 心脏病孕妇的精神状态与预后密切相关,应鼓励和安慰患者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耐心向孕妇及家属解释病情及讲解医院医疗设备及医护技术,尽可能消除顾虑,减轻恐惧感或焦虑程度,精神上给予支持,增加孕妇的安全感。
2.分娩期护理
临产及分娩是心脏承受负担最重时期,因此更应加强观察,细心照顾,帮助其改善心功能,尽最大限度地维持心脏负担与心功能间的平衡,有条件作心电监护,不断评估孕妇心功能状态,以促进心脏的最佳功能。
第一产程:
(1)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卧位或左侧半卧位以减轻心脏负担,以防出现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环境宁静舒适。
(2)专人陪伴护理,给予安慰及鼓励,消除其紧张情绪,可按医嘱给予度冷丁等镇静剂,以保证情绪的稳定。
(3)持续氧气吸入,以防母儿缺氧状态,并有助于提供安全感。
(4)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充分利用产程图进行产程的监护及母儿情况监测,每15分钟测一次血压、脉搏、呼吸、心率,尤其注意在宫缩时对心脏功能的监测,以便早期发现心衰的先兆症状。
(5)预防感染,给予应用抗生素,以防创伤感染诱发亚急性心内膜炎。
第二产程:
(1)严密观察心脏功能,以便早期发现心衰的先兆症状,积极控制。
(2)宫口开全后,尽量缩短第二产程,避免与减少产妇屏气用力,及时手术助娩,减轻心脏负荷,同时做好抢救新生儿的准备。
(3)疼痛会增加心血管的压力,因此应始终陪伴孕妇,宫缩时指导孕妇作深呼吸或作腹部按摩张口哈气等以协助孕妇减轻疼痛。
(4)胎儿娩出后立即在腹部放置1kg的砂袋,避免因子宫收缩及腹压骤减血液突然向内脏血管回流而致回心血量急剧减少诱发心力衰竭。并按医嘱立即注射镇静剂(度冷丁或吗啡)使产妇很好休息。
第三产程:
(1)为避免有力的子宫收缩而致回心血量增加,除有产后大出血外,尽量不用子宫收缩剂,必要时可用少量缩宫素肌肉注射,但禁用麦角新碱。
(2)若发生产后出血,可遵医嘱输血、输液,并严格控制输液输血的速度。
3.产褥期护理
分娩后应在产房严密观察24小时,待心率、呼吸稳定后方可进入休养室。由于回心血量骤然增加,产后24小时内是心脏负担较重的时期,应加强观察早期心力衰竭症状。
(1)保证产妇休息促进康复过程,产后3天特别是24小时内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后采用渐进式增加日常活动,充分休息与睡眠可以有效的防止心力衰竭的发生。保持产妇安静休息,避免一切引起情绪波动的刺激,必要时给予镇静剂,饮食宜清淡,防止发生便秘,可适当的应用缓泻剂,避免用力排便而引起心力衰竭。
(2)严密观察预防感染,严密观察子宫收缩,阴道出血量,以及早期心力衰竭的症状;按医嘱继续使用抗生素,定时查血象,并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做好会阴护理。
(3)鼓励并指导正确执行母乳喂养过程,心功能Ⅲ级及以上者不宜哺育新生儿,给予退奶,向患者及家属讲明哺乳的利害关系,并指导家属协助人工喂养,心功能允许的条件下,指导其参与哺乳新生儿的护理活动。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发病率在1%以上,最常见的是风湿性心脏病,其次是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贫血性心脏病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心脏病。妊娠分娩对心脏病病人的危害是很大的。这是因为:①妊娠期心脏排血量增加,到妊娠中期增加25%~30%,心率比平时快10~15次/分,到妊娠晚期,子宫增大,宫底增高,压膈肌使之上升,使心脏向左上移动,使心脏负担加大。②妊娠期母体能量和氧耗量增加,血容量增1500毫升。这些都增加心脏负担。③分娩时因仰卧,宫缩时加大心输量,此时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在胎儿娩出后,产妇腹内压骤减,膈肌和心脏位置下移,对心脏也构成威胁。
不论哪一种心脏病,心脏功能Ⅰ级和Ⅱ级者可以妊娠,在良好的医疗监护下,可顺利妊娠和分娩,心功能Ⅲ级、Ⅳ级者,风湿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活动性风湿病伴发细菌性心内膜炎、慢性心房纤颤、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不宜妊娠,应在妊娠早期做人工流产。曾发生过心力衰竭的妇女,也不宜怀孕。
心脏病妇女在妊娠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心情要舒畅,情绪要稳定,避免愤怒激动。②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每天卧床应在10小时以上。在妊娠中后期最好停止工作。③注意营养,宜食高蛋白、低盐饮食。④定期产前检查,观察心脏变化,预防贫血。⑤预防感冒,如患感冒,应及时治疗。⑥妊娠期孕妇最危险的时期是妊娠28周至34周,分娩至产后1周。这些时间孕妇及其家属应特别当心,如有不适,应及时检查,入院治疗。
-辅导:妊娠合并心脏病1
1、 属于心脏病产妇临产后处理的项目,错误的是
A.密切观察心率及呼吸变化
B.抗生素于临产后使用,直至产后天
C.产程进展慢,估计有头盆不称,应行剖宫产术
D.发生产后出血时尽量避免输血
E.不主张孕晚期常规服用洋地黄制剂
本题答案:B
解析: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直至产后一周左右。
2、 属于妊娠合并心脏病治疗的项目,正确的是
A.妊娠个月发生心衰,应立即终止妊娠
B.宫口已开全,可经阴道手术助娩,缩短第二产程
C.产后官缩乏力性出血,应静脉推注麦角新碱
D.产后2小时应行输卵管结扎术
E.产后不宣哺乳,口服大剂量雌激素回奶
本题答案:B
解析:2)第二产程:要避免屏气增加腹压,应行会阴后一侧切开、胎头吸引或产钳助产术,尽可能缩短第二产程。
1、 预防风湿性心脏病孕产妇发生心力衰竭的措施包括
A.产时及产后给予镇静药
B.吸氧
C.手术缩短第二产程
D.胎儿娩出后在腹部放置沙袋
E.预防产后出血静注麦角新碱
本题答案:ABCD
解析: 1)第一产程:安慰及鼓励产妇,消除紧张情绪。适当应用地西泮、哌替啶等镇静剂。一旦发现心衰征象,应取半卧位,高浓度面罩吸氧。
2)第二产程:要避免屏气增加腹压,应行会阴后一侧切开、胎头吸引或产钳助产术,尽可能缩短第二产程。
3)第三产程:胎儿娩出后,产妇腹部放置砂袋,以防腹压骤降而诱发心衰。要防止产后出血过多而加重心肌缺血,可静注或肌注缩宫素~20U,禁用麦角新碱,以防静脉压增高。
、2岁,女性,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病史年。平时不用药,登三楼无明显不适。孕月起活动时常有轻度心慌、气促。现孕3周,因心悸、咳嗽,夜间不能平卧,心功能Ⅲ级而急诊入院。在制定治疗计划时,的方案是
A.积极控制心衰后终止妊娠
B.积极控制心衰,同时行剖宫产术
C.积极控制心衰,同时行引产术
D.适量应用抗生素后继续妊娠
E.纠正心功能,等待自然临产
本题答案:B
解析: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病史年,现孕3周,因心悸、咳嗽,夜间不能平卧,心功能Ⅲ级。对于分娩期心功能3级伴心衰的处理,应该控制心衰,再行剖宫产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