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生活养生

妊娠合并贫血的症状(妊娠合并症)

时间: 2023-11-16 17:46:11

妊娠合并贫血的症状

妊娠期间,血容量增加,而其中血浆的增加比红细胞增加相对的多,因此血液被稀释,产生生理性贫血。只有当红细胞计数低于350万/立方毫米。或血红蛋白在100毫升以下,才诊断为贫血。引起贫血的原因可因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以致摄入的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物质缺乏,或因平素月经过多或寄生虫病、或消化道的慢性失血所致。轻度贫血对胎儿影响不大。但重度贫血,会使胎儿发育迟缓,甚至引起早产或死胎。孕妇因重度贫血会引起贫血性心脏病,贫血也使孕妇抵抗力降低,故在妊娠期、产时或产后易发生其它炎症。故应积极预防和治疗贫血。

妊娠合并贫血的症状:

1、贫血轻度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可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疲乏无力,常有口腔炎,皮肤毛发干燥,食欲减退,甚至恶心、呕吐等症。

2、红细胞计数低于350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在100毫升以下,或红细胞压积低于30%。

3、血象为小红细胞、低血色素者,为缺铁性贫血。

妊娠合并症

如果妈妈生病了很容易会引起妊娠合并症,妊娠合并症有很多种,一般妊娠合并症多以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肺结核等比较常见。

什么是妊娠合并症

什么是妊娠合并症?妊娠合并症又称妊娠加杂症,是在未孕之前或妊娠期间发生的非妊娠直接引起的疾病。常见影响较大的是心脏病,贫血,糖尿病等。即使妊娠消失,疾病也不一定随之消失。所以对女性而言也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

妊娠合并心脏病:因妊娠和分娩给心脏的额外负担,可造成心功能进一步减退,甚至引起严重后果。妊娠期总血容量增加,心排出量明显增加,心脏作功高峰在32-34周,心率加快,而且子宫增大,横膈上升,心向上向左移位,都机械地增加心脏负担。

分娩期宫缩使心脏排血量阵发性增加,尤其第二产程,产妇屏气,周围血管阻力增加,内脏血涌向心脏,心脏负担最重,原来心功能不全的孕妇,易发生心力衰竭。产后24-48小时,子宫逐渐缩小,多量血液进入体循环,且组织内液体也开始回到血循环,加重心脏负担,也易发生心力衰竭。

妊娠终止,疾病也不一定随之消失。若是这些疾病出现于妊娠之前并不影响卵巢的排卵及受孕,但一旦妊娠后,原有疾病便可影响妊娠的进程及胎儿的生长发育,而妊娠又可使原有疾病恶化,影响孕妇的健康。妊娠合并症是产科领域的重要问题。常见的、影响较大的妊娠合并症有心脏病、慢性高血压病、糖尿病、肝炎、慢性肾炎、急性阑尾炎、贫血、骨软化症等。

妊娠期合并症有哪些

1、妊娠高血压、怀孕前或怀孕的头12周出现高血压,这种孕妇通常有特发性高血压,即非怀孕所引起的高血压。在怀孕20周之后出现高血压,即收缩压高于140或舒张压高于90,或妊娠后期的血压比早期收缩压升高30或比舒张压升高15,称为妊娠高血压。

2、先兆子痫。若有妊娠高血压外加水肿或蛋白尿,或二者皆有则称先兆子痫。而先兆子痫又合并抽搐则称之子痫症,母亲及胎儿的死亡率特别高。

3、妊娠合并慢性肾炎。妊娠合并慢性肾炎的诊断及处理比较复杂。随着内科学及围产医学的发展,治疗慢性肾炎和监护高危妊娠的手段的增多,慢性肾炎患者的妊娠成功率也明显增加,改变了过去慢性肾炎患者应终身避孕,一旦妊娠即行人工流产的观点。

4、妊娠合并肺结核。目前有增多趋势。非活动型肺结核或结核病变范围不大者对孕产妇及胎婴儿的发育无明显影响。但活动型肺结核已引起心肺功能不全者,妊娠时病情会恶化,甚至会死亡;缺氧、营养不良可导致胎儿在宫内发育迟缓或死亡。严重者可通过血行播散将结核菌传染给胎儿,但甚为罕见。

5、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及分娩会进一步增加心脏负担,引起心功能再减退甚至孕产妇死亡。妊娠合并心脏病仍占孕产妇非产科死亡原因的首位。

妊娠期合并症的症状

怀孕期间,常见的并发症有妊娠高血压、先兆子痫以及妊娠糖尿病。若病情控制不当,容易导致母亲周产期患病率与死亡率。惟有及早诊断,控制病情,母子才能平安。

妊娠合并一些内科疾病,在临床上是十分常见的,如妊娠期合并感冒(妊娠感冒),妊娠期合并咳嗽(妊娠咳嗽),妊娠期合并淋症(妊娠小便淋痛),还有妊娠期并发的肢体面目肿胀(妊娠肿胀),应用中医中药治疗一般效果满意,已无副作用,必要时可加用西医西药治疗。

妊娠期间出现以尿频、尿急、淋漓涩痛为主要症状者,称为妊娠小便淋痛,中医也称为子淋,西医见于妊娠期合并泌尿系感染或结石。

妊娠期间,出现以头痛、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等为主要症状者,称为妊娠感冒。西医称为妊娠合并上呼吸道感染。

妊娠期间出现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甚则久嗽不已,称为妊娠咳嗽,中医亦称子嗽,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病。

妊娠期间,肢体面目或全身发生肿胀者,称为妊娠肿胀,中医称为子肿、子水不利、胎水不利。西医见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妊娠中晚期出现的水肿。

妊娠期合并症的预防

在怀孕期间必须加强孕期保健,预防早产,分娩期减少胎儿的产伤,胎儿出生后与儿科医生共同照顾好新生儿。为达到此目的,首先要早期诊断,以争取尽早可能地给胎儿最好的宫内环境。

孕期应给孕妇更多的热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及必需的脂肪酸。每天能量补充应增加1.26千焦,同时应补充铁剂及叶酸。卧床休息能预防早产、增加胎儿体重和减少胎儿死亡率。一般在妊娠末3个月期间住院最佳。

此外,定期产前检查,及早发现并发症并及时治疗,同时加强对胎儿宫内情况的监测。双胎妊娠不应超过预产期,否则可能由于胎盘功能不全而致胎儿死亡,在必要的时候可引产。由于双胎妊娠在分娩期有很多并发症,包括子宫收缩功能不良、胎位异常、脐带脱垂、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等,因此所有双胎分娩均应住院在产科医生监护下进行。

及早控制感染,妊娠期的任何小手术和外伤均应及早应用广谱抗生素,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对预防心力衰竭有重要作用,全面做好预防妊娠期心脏病工作。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孕妇活动后咳嗽或夜间咳嗽,白昼好转者,常为心力衰竭的先兆表现,切不可判断为上呼吸道感染,而延误治疗,也是有效妊娠期合并症的预防方法。

孕期贫血怎么办?对宝宝会不会有影响?专家解答妊娠期缺铁

在医院营养门诊经常听到孕妇们问及:

妊娠期缺铁是导致孕妇和婴幼儿营养性贫血最常见的单一营养素缺乏。 孕妇缺铁,不仅会发生妊娠期缺铁性贫血,还会导致婴幼儿缺铁性贫血。胎儿期的缺铁状态对宝宝的大脑和神经发育存在潜在影响。那么有多少准妈妈及胎儿面临这样的危险呢?有研究数据表明,2015年我国26个市县妊娠妇女缺铁性贫血和铁缺乏患病率分别为19.1%和61.7%。看来,近半数的孕妈妈面临这个问题。

孕妇赵小雪,30岁,G2P1(孕2产1),孕24周去分娩医院建“大卡”。她在产检化验时被发现:Hb(血红蛋白)96g/L,MCV(平均红细胞体积)85fl,铁蛋白13ng/ml被医生诊断为妊娠期缺铁性贫血。营养门诊医生对她进行饮食及相关情况调查后发现,赵某孕前月经量较大;孕早期曾因妊娠呕吐,对猪肉、牛肉等红肉类食物闻之即吐,孕期也只吃鱼虾几乎不吃肉,喜欢吃水果、蔬菜。赵小雪被诊断为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后,补充铁剂。她每天早餐牛奶面包,饭后30分钟服用铁片、钙片,一个月后复查Hb95g/L,贫血没有改善,缺铁没有纠正。

妊娠期对铁的需要量增加,整个孕期需要1000mg(毫克)的铁。

孕妇“铁进账”除了维持人体代谢时基础损失(随粪便、尿液、汗液排出)外,还需要额外增补铁:

缺铁是怎样影响宝宝智力及神经系统的?

如果孕妇血清铁蛋白<20g/L,孕妈妈铁储备下降,当然给宝宝的“铁嫁妆”就会减少。当血清铁蛋白<13.4 g/L,孕妈妈只能自保了(血循环、分娩可都需要血啊)。如此,胎宝宝的铁储备来源就中断了。孕妇缺铁及贫血容易导致胎儿生长受限,引发流产、早产;分娩时则易发生产时、产后大出血等不良妊娠结局。

新生儿出生后母乳中的铁不足以弥补胎儿期“铁银行”的亏空,不用多久宝宝就要缺铁了,于是制造血红蛋白的铁不足了,输送氧气的血红蛋白就相应减少了,宝宝大脑因缺氧而智力受损。同时,缺铁还影响胎儿、婴幼儿的神经髓鞘的发育。试想,神经纤维外面的包膜因缺铁而有了“漏洞”,神经传导信息时岂不乱套了?

非血红素铁吸收率不高,该吃肉时要吃红肉。

膳食铁的消化吸收-厚此薄彼。人体铁的吸收主要在小肠,但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喜欢血红素铁,吸收率可高达40%;却不待见非血红素铁,吸收率约1%。血红素铁主要来自红肉(猪、牛、羊的瘦肉)、动物肝脏、猪血鸭血。非血红素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豆类坚果、蔬菜谷物等。孕妇赵小雪偏食,吃鱼不吃肉导致血红素铁摄入不足,引发缺铁性贫血。

孕妇每天需要摄入约80g(生重)的红肉,就如本人手掌大小,一块大排的量。每周可以吃1-2次的猪肝、鸭血。那么,菠菜是否可以补血呢?菠菜、苋菜等深色叶菜含有丰富的非血色素铁,但不易被小肠吸收。除此之外,蔬菜中含有大量的植酸也会影响非血色素铁的吸收。植酸、草酸、鞣酸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谷物坚果中,对铁的吸收抑制作用与剂量成正比,食物中的蛋白质(荤菜),以及足够量的维生素C可以拮抗这种副作用,还需在补铁时避免高植酸食物。

这里有一妙招: 植酸有个特点——溶于水,在做蔬菜时先焯水,菜中剩下的植酸就不多了。 所以说没焯过水的菠菜影响铁吸收,焯过水的菠菜倒是可以补点铁。茶叶、咖啡、可可含有酚类化合物,可明显影响铁的吸收,贫血孕妇避免食用此类饮品。孕妇们常常问及:水果中有丰富的维生素C,我补铁时吃橘子岂不一箭双雕?不建议,因为橘子中的鞣酸会影响铁的吸收。

妊娠期补铁与补钙都很重要,但要间隔2小时。

钙是被证实对血红素铁、非血红素的吸收都有抑制作用的膳食因子。因此,补铁的同时不宜补钙。 在服用钙片、含钙的综合维生素,牛奶、豆浆、豆腐脑等富含钙的食物后,需间隔2小时以上再补铁剂。

孕妇赵小雪铁剂钙剂一起服用,并且与早餐的牛奶仅隔30分钟,这样铁与钙都吸收不了。铁剂一般在饭前30-40分钟服用效果好些,如果有恶心、胃痛等肠胃刺激症状发生,可以在饭后30-60分钟服用。有孕妇问:综合维生素中的铁、钙、锌、碘都聚在一起,不“犯冲”吗?厂家在制作时对相关营养素设置了“保护屏障”,这就不用我们费心了。

铁的吸收有个前提,三价铁要转化成二价铁。

我们印象中的铁,有铁锅铁铲铁榔头,这是在固体状态下以金属形式存在,是不被人体吸收的。动物肝脏、肌肉、血液是Fe2+(二价铁)可被肠粘膜吸收并转化成铁蛋白,供人体利用。蔬菜水果、谷类坚果中的铁属Fe3+(三价铁),Fe3+只有还原成可溶性化合物的Fe2+才容易被人体吸收。

然而,三价铁转化为二价铁是有条件的,即必须在酸性环境下,在维生素C“协助”下才能实现。医生在给孕妇开补铁药时,常常会捎带“伴侣”维生素C片,就是这个理。当然,如果你患有反流性胃炎、胃溃疡就不需要加维生素C了,否则你的胃会“雪上加霜”的。

哪些人易发妊娠期缺铁及缺铁性贫血?

妊娠期贫血常常是在做血常规时被发现的。

当Hb(血红蛋白)<110g/L,即诊断为妊娠合并贫血。轻度贫血:Hb100-109g/L;中度贫血:Hb70-99g/L;重度贫血:Hb40-69g/L;极重度贫血:Hb<40g/L。轻度贫血常常没有明显症状。当储存铁即将耗尽,可有疲劳、易怒、脱发、注意力下降等临床表现;如果缺铁性贫血继续加重,可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心悸、头晕、呼吸困难、烦躁等,甚至危及生命。

诊断妊娠合并贫血后,还要查找贫血原因。

引起贫血的原因很多:缺铁,缺叶酸、缺维生素B12,以及痔疮,胃溃疡,基因病(地中海贫血),骨髓造血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但缺铁性贫血占80%以上。 发现贫血后,需了解病史,症状体征,进一步筛查贫血三项找原因:即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缺少叶酸、维生素B12,及其引起的大细胞贫血MCV(平均红细胞体积>100fl)很好鉴别。但是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都是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容易混淆,一般地中海贫血铁蛋白偏高,两广、云贵等地流动人口高发,但诊断关键还要靠基因检测。

至于微量元素中的血清铁,属于“银行的流动资金”,仅供参考,只有血清铁蛋白才是缺铁的金标准。铁耗尽早期:血清铁蛋白<30ug/L;铁耗尽期:血清铁蛋白<20ug/L,血红蛋白正常;妊娠期缺铁性贫血:血清铁蛋白<20ug/L,血红蛋白<110g/L。

当铁蛋白高到数百上千时,也要高度警惕。

2013年中国居民膳食铁RNI(推荐摄入量)(毫克/天)。

备孕期:20 mg/d ;孕早期:20 mg/d;孕中期:24 mg/d;

孕晚期:29 mg/d; 哺乳期:24 mg/d。

2013年中国居民膳食铁UL(可耐受最高摄入量)(毫克/天)

备孕期、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哺乳期均为42 mg/d。

铁广泛存在食物中,动物铁吸收优于植物铁。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孕妇,如果仅靠食物补铁是远远不够的。 按一天吃2公斤牛肉计算,最高40%的吸收率,一天也只补充了27mg的铁。不仅铁远远不够,还增加了机体的负担,不用多久,你的体重、血脂、血糖、血尿酸等等就要超标了。

孕妈妈贫血很常见,孕妈妈贫血对胎宝宝存在哪些隐患?

增加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缺氧、羊水减少、死产、早产、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低缺血性脑病的风险。贫血降低孕妇的耐受性,使孕妇无法忍受长期工作或剖腹产手术,这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增加分娩风险。另一种可能是妊娠后贫血。所有怀孕的母亲通常在四个月大时需要补充铁。这主要是因为怀孕后,血红蛋白和铁含量会降低。怀孕四个月时,儿童的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铁和钙。

妊娠晚期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为17.2%。大多数贫血症状不明显,他们经常被忽视。是一些孕妇在没有采取措施的情况下也会验证和诊断贫血,这根本不是问题。孕妇贫血很可能会影响婴儿的健康。对于孕妇来说,长期贫血会导致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容易晕倒等。对于胎儿来说,贫血会导致营养不足,生长发育受限,严重早产和宫内窘迫。孕期贫血与营养不良和缺铁有关。也可能与造血障碍、遗传缺陷和其他因素有关。胎儿腹部所需的营养必须由母亲吸收。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贫血,她将对自己和胎儿造成巨大伤害。

在妊娠检查诊所,经常有孕妇在等待治疗,她们脸色苍白,在护士姐姐的帮助下。更严重的是,他们砰的一声在走廊里睡着了。根据感觉,一个是低血糖,另一个是严重贫血。今天,我们谈论复杂的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妊娠是妊娠常见的并发症。根据贫血的不同类型,可分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其中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占妊娠期贫血的90%以上。

妊娠期贫血是最常见的。产前检查中应检查的血常规是尽快检查贫血,为什么怀孕期间对贫血的关注如此之高?TEM贫血在怀孕期间对儿童有什么影响?婴儿是否因出生时缺铁而死于贫血?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