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腹痛,是妇女下腹部的盆腔内器官较多,出现异常时,容易引起产后腹痛。一般说来,引起女性下腹部疼痛的原因,可以分为月经周期相关引起的疼痛和非月经周期引起的下腹疼痛。初产妇因子宫纤维较为紧密,子宫收缩不甚强烈,易复原,且复原所需时间也较短,疼痛不明显。经产妇由于多次妊娠,子宫肌纤维多次牵拉,复原较难,疼痛时间相对延长,且疼痛也较初产妇剧烈些。产后腹痛包括腹痛和小腹痛,以小腹部疼痛最为常见。大多由于血瘀,气血虚 ,或感受风寒所致。以产后瘀血凝滞(或风冷挟瘀血)为主的名“儿 枕痛”,小腹部可摸到硬块,有明显压痛,常兼见恶露不畅或不下, 胸腹胀满,脉多弦濇有力,有偏寒、偏热的不同。气血虚的每易外感风寒,多见腹痛喜热按,往往摸不到硬块,头昏目眩,体倦畏冷,甚 则心悸、气短、舌质淡,脉虚细或弦濇;如挟瘀血,则少腹硬痛,舌 质多紫黯;兼气滞的则有胸闷腹胀、大便溏薄等症。
产后腹痛的临床症状:
产妇分娩后下腹部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产科常见病证。又称儿枕痛。多因产时失血过多或受寒,或产后触犯生冷、寒凝血瘀而致。治疗以调理气血为主。产后腹痛的最早记载见于汉代《金匮要略》。宋代《妇人良方大全》指出此病可因外感内伤,或瘀血壅滞而致,并称产后瘀阻腹痛为儿枕痛。明代《景岳全书》强调此病的辨证应分虚实。清代《傅青主女科》主张用生化汤加减治之。
产后腹痛可因血虚体质,或产时失血过多,冲任空虚,胞脉失养,或气血虚弱,运血无力,血流不畅,迟滞而痛;亦可因产后起居不慎,寒邪乘虚而入,或饮食生冷,血为寒凝,或产后情怀不畅,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或产后恶露排泄不畅而致。
产后腹痛的常见证型有:气血虚弱。证见产后小腹疼痛,喜暖喜按,恶露量少色淡,兼见头晕目眩,心悸失眠,大便秘结,舌质淡红,苔薄,脉细弱。治宜益气补血,方用圣愈汤加减。血瘀阻滞。证见产后小腹疼痛,拒按,腹部有明显冷感,得热则减,恶露量少、色紫黯、夹血块,胸胁胀痛,四肢不温,面色青白,舌质紫黯、苔薄白,脉沉紧。治宜活血化瘀、散寒止痛,方用生化汤加减。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