睑内翻矫正术属外眼常见手术,睑内翻的病因常见的有瘢痕性、皮肤松弛性、老年痉挛性等,故手术方法各异,也就是说睑内翻矫正的手术方式很多,医生需根据病人的发病原因正确地选择手术方式,并且严密手术操作。术后需包扎48小时,5-7天拆线,术后约有两周感眼部乾涩不适,可点用抗菌素眼液及眼膏,有明显异物感应及时复诊。
适应症:
1.眼睑缘内卷,睫毛成排倒向角膜;
2.眼睑内翻致明显角膜损伤或患者主诉异物感。
禁忌症:
1.严重的眼睑闭合不全;
2.急性结膜炎、青光眼发作;
3.溢脓明显的慢性泪囊炎。
睑外翻矫正术
睑外翻是下睑结膜向外翻转,致眼睑与眼球不能密切接触,睑裂闭合不全。睑结膜因外翻后长期暴露而易发生慢性结膜炎,导致分泌物增多,结合膜干燥、肥厚并充血。上睑外翻,由于角膜暴露易并发角膜炎和角膜外伤,使视力下降,甚至失明。下睑外翻,因泪点不能与眼球紧贴,致发生 溢泪。即使是轻度的睑外翻,功能损害不重,也因外观不美而需要矫正。睑外翻按其发生原因可分为瘢痕性、麻痹性、老年性、痉挛性四类。 手术的种类较多,大体可分为缝缩法、皮瓣法、植皮法等。前者适用于轻度的睑外翻;皮瓣法适用于较重的睑外翻;后者在瘢痕性睑外翻中应用最多。
适应症:
1.因疤痕、睑缘松弛,老年性眼轮匝肌松弛等原因所致睑缘外翻伴溢泪;
2.睑缘外翻明显影响美观;
3.睑缘外翻所致眼干不适。
手术效果:
如同睑内翻一样,依患者睑外翻的病因不同而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是致关重要的,合理的手术操作能达到手到病除的效果。术后需包扎患眼或双眼,全身应用抗菌素,依手术方式不同术后拆线时间各有长短,手术并发症较少,但手术后睑缘位置可能因不良的手术操作而由外翻转向内翻。
禁忌症:
1.眼部急性炎症;
2.有全身出血性疾病;
3.严重疤痕体质。
1、由于麻醉剂的药效不会立即消失,手术后可能会有困倦感。出院后,要注意多休息;术后不可架驶车辆或从事高空作业。睡觉时,可将枕头垫得高一些;
2、术后五天内不要提拎重物或做剧烈运动;
3、手术后请遵医嘱,按时吃药,这样可以减轻术后的不适;
4、手术后一合周内避免手术部位沾水;
6、术后四天内,最好避免做运动。四天后,可做轻微运动;十天后,可稍加大运动量;但至少三周内,不能进行剧烈的身体碰撞运动;
7、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如果眼袋手术后眼皮外翻可以通过眼皮外翻修复方法来完美眼部。去眼袋手术如果切除的量恰当,而局部肿胀严重,会引起暂时的外翻,这种情况待水肿消退之后,也就会恢复了,总之祛眼袋手术宁愿保守些,也不要做得过分,以免无法恢复,有经验的美容外科医师是会确保这种状况不发生。 本身眼睑较松弛者,如年龄较长者,下眼睑因为肌肉、韧带、软骨都松垮,造成下眼睑松弛者,易导致眼睑眼皮外翻,另一种是眼球较突出,或高度近视,还有就是曾经动过眼袋手术者,易有沾黏,造成眼皮外翻或眼白外露。更多关注:整形失败修复 眼袋手术后眼皮外翻修复方法:眼睑内翻矫正术师矫正睑缘内卷,恢复正常位置的一种常见手术,矫正眼睑内翻的原则是消除睑板因瘢痕收缩而导致内翻的牵引力,使睑缘保持正常位置。各类睑内翻均应根据不同病情选择不同矫正方法。1、皮肤眼轮匝肌切除术:这种矫正方法适用于先天性睑内翻或轻度的睑内翻。2、缝线矫正法:适用于先天性睑内翻。3、眼轮匝肌缩短术:这种方法适用于老年性睑内翻。通过缩短或折叠轮匝肌,以增加睑板下部和眶前轮匝肌的力量。相关阅读:中国整形美容修复援助中心是中国官方唯一指定整形失败修复(奥美定取出)最专业的慈善医疗机构.至今已援助1.8万名奥美定受害者;开展奥美定取出和整形美容失败修复,奥美定取出价格最有保障。
睑外翻从名字上看就可以看出来是眼睑外翻,那么眼睑外翻跟眼睑内翻有什么不同?它的发病原因、症状、治疗方法、流行情况跟睑内翻又有什么区别?作为爱宠的你对睑外翻了解多少?
患病狗狗
一:睑外翻
睑外翻是指部分或全部睑缘向外翻转,睑结膜显露和形成兔眼。下眼睑多发,但上眼睑也见瘢痕性外翻。
眼部图
一只圣伯纳犬(详情介绍)发生菱形眼,表现为严重的下眼睑外翻,而下眼睑内眼角内翻。上眼睑的内外眼角内翻,继发角膜基质溃疡,整个角膜水肿及伴有边缘血管新生和慢性角膜炎。图片来源:犬眼科学彩色图谱(基斯.巴耐特等编著,吴柄樵主译)
犬正常眼睛,右眼
二:发病原因
1 发育性外翻 ?与先天性遗传有关,常见于圣伯纳犬、血缇、大丹犬、纽芬兰犬和斗牛獒犬等。这些犬常见下眼睑松弛,可能因明显的阔睑和缺乏外侧收缩肌所致,也是这类品种犬的标准特征。
2 后天性外翻 ? 由于外伤或者慢性炎症引起,形成瘢痕、疲劳及老年犬睑裂松弛、睑神经损伤等均可引起本病。
三:症状
下眼睑外翻,睑结膜和球结膜暴露,呈红色或者暗红色。由于结膜长期暴露,引起结膜炎症、流泪,其眼内呲下被毛潮湿。
四:治疗
对于下眼睑外翻不严重的病例,慢性泪溢的犬可不必手术治疗,可用抗生素和皮质固醇类眼药水点眼(地塞米松等),以减少局部刺激和防止感染。如果分泌物异常增多,发生慢性结膜炎和睑痉挛,适宜做手术矫正术。本病矫正方法多种,但一般采用沃顿-琼斯氏(warton-Jones)睑形成术也就是V-Y技术。在外翻的下眼睑睑缘下方2-3mm处做一深大皮下组织的V形状皮肤切口,其V形基底部应宽于睑缘的外翻部分。然后由V字形切口的尖端向上分离皮下组织,逐渐游离三角形皮瓣。接着在两侧创缘皮下做适当潜行分离,从V字形尖部向上做结节缝合,边缝合边向上移动皮瓣,直到外翻的下眼睑睑缘恢复原状,得到矫正。最后结节缝合剩余的皮肤切口,即将原来的V字行切口变为Y形。手术常用4号或7号丝线进行缝合,保持针距2mm,术后10-14天拆除缝线。
?五:术后护理
术后需用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膏点眼,每天3-4次,维持5-7天。消除因眼睑外翻继发的结膜炎或角膜炎症状;同时注意动物搔抓或摩擦造成术部损伤。
眼病常见症状
1、眼痛
角膜、虹膜和睫状体等组织有丰富的三叉神经分布,故当这些组织有炎症、外伤、机械压迫等病变时,可引起显著的眼部疼痛,并伴有流泪、怕光、眼睑痉挛等现象,称为“眼部刺激症状”。额窦炎症也可引起眶部疼痛。眼底病变一般都无疼痛。
看书、写字或其他近距离工作后的眼部酸痛,多数为视觉疲劳现象,与屈光不正或眼肌肌力平衡失调有关。
2、流泪
流泪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烟尘和化学物品刺激或角膜、虹膜、睫状体等组织遭受病变的刺激时,泪液分泌过多可致流泪;二是泪道系统阻塞,正常分泌的泪液不能顺利排入鼻腔,以致反流溢出也可出现流泪现象;三是下睑外翻,泪小点不能紧靠在泪阜上,使泪液的毛细管导流作用遭到破坏,泪液不能由泪小管进入鼻腔而外溢可致流泪。多发生于眼轮匝肌张力减低的老年人和面神经麻痹眼睑无法闭合的患者。
3、视力减退
视力减退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眼病如角膜混浊、白内障、玻璃体混浊等引起的视力减退,其发生快慢和严重程度与病变的轻重缓急密切相关,如视神经疾病或视网膜的血循环障碍时可突然发生的高度视力减退。
二是屈光不正引起的视力减退,主要表现为远近视力减损的程度不相称。近视性屈光不正的患者看远模糊,而近视力可能不受影响;远视患者则相反,看远清楚,而书写、阅读会感到十分困难;散光或远视患者,则远近视力都可能受到影响,且常伴有视觉疲劳症状,但眼部检查一般没有器质性病变,这一点可区别于眼病所致的视力减退。
眼病和屈光不正也可以同时存在,这一点不能忽视。
4、视物变形
黄斑部病变如水肿、出血、摺绉、疤痕牵引等变化可出现该症。如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高度近视黄斑区出血或变性、外伤后黄斑部附近疤痕牵引、后极部的局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手术后的眼壁变形等。
5、虹视
是指在灯光周围看到虹彩样光环的一种自觉症状。虹视只有在眼压突然上升的情况下才会出现,且常伴有头痛、视力模糊甚或恶心呕吐等症状。而长期、慢性的眼压升高,多不出现虹视。此外,眼部有泪水或分泌物、晶状体初期混浊等,也可出现类似虹视现象。
6、飞蚊症
是指眼前有黑点飞舞,犹如飞蚊。飞蚊症是因玻璃体内不透明物体投影在视网膜上而产生。在光线明亮或白色背景衬托之下,更为明显,敏感的人,甚至可以描绘出它们的各种不同形状。
多数飞蚊症可长期存在,经年不变,但不影响视力,也没有眼部器质性病变,可不必担心。如老年人眼前突然出现一二个黑影而不伴其他症状,往往是由于玻璃体后界膜脱离,也没有太大危害。
但如突然出现大量黑点,则应考虑视网膜血管破裂出血或视网膜裂孔形成,可能是视网膜剥离的先兆,故应进一步详细检查眼底。近视眼患者所感到的飞蚊症,常与玻璃体液化变性有关。而脉络膜炎则为病理性飞蚊症的常见原因。
7、夜盲
是指在夜间或光线昏暗的环境下视物不清,行动困难。全身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小儿喂养不当、偏食等因素可造成维生素A缺乏,此时可出现夜盲症状,可能和眼干燥症同时出现。
眼科疾病也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夜盲,如视网膜色素变性、晚期青光眼、变质性近视、视神经萎缩等。
8、偏盲
是指视野的某一部份缺损。视路病变引起的偏盲,常有助于神经科病变的定位诊断:视交叉部受到肿瘤压迫时,可出现典型的双颞侧偏盲;晚期青光眼可出现鼻侧视野缺损;视网膜部分脱离时可出现相对方向的视野缺损;视网膜血管阻塞时可出现扇形或偏盲型视野缺损等。
9、复视
是指两眼同时看一物体时,出现两个物象的一种病态。主要是由于眼外肌麻痹所引起。神经系统疾病、眼眶外伤、眼肌手术等情况累及眼外肌或其支配神经时,都可产生复视。
发生眼肌麻痹后,两眼运动不能协调一致,物象不能投射于双眼眼底的“对应点”上,以致视物成双。复视时常有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走扶梯时容易“踏空”而跌交。晶状体有不规则混浊时,可以引起单眼复视或多视,好象阳光经过树叶间隙在地面上投下许多圆点的现象一样。
10、红眼
为眼外部和眼球前部炎症的常见体征,主要是因球结膜或角膜缘的血管充血所致。
眼外部炎症主要是结膜炎,球结膜血管呈普遍性充血,色鲜红,越近角膜缘色调越淡,无疼痛。眼球前部的炎症主要是角膜炎和虹膜睫状体炎,充血则主要位于角膜缘附近,色稍暗红,多伴有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
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与虹膜睫状体炎的充血相似,但还可出现眼压升高、剧烈头痛和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球结膜下出血也表现为红眼,但呈现一片鲜红色调。
眼睑病
眼睑病主要包括眼睑的位置异常、炎症肿瘤等。
1、睑内翻和倒睫
睑内翻是指睑缘的位置向内卷曲,使睫毛触及角膜,导致倒睫。由于沙眼、化学性结膜烧伤、热烫伤等疾病可引起睑结膜、睑板的疤痕性收缩,故可造成睑内翻。而老年人出现的下睑内翻,则与眶脂肪减少、眼球内陷和睑皮肤松弛有关。
倒睫指睫毛向后倾倒,触及眼球。凡引起睑内翻、睑缘疤痕形成的病变,都可造成倒睫。由于睫毛经常摩擦角膜,患者常出现刺痛、怕光、流泪,。严重时角膜上皮可脱落,如发生细菌感染,则可引起角膜炎、角膜溃疡,严重影响视力。儿童多出现下睑内眦部倒睫,一般与内眦部赘皮有关。如轻度赘皮,则当儿童面部发育完善后可能会自行消失。
睑内翻的患者一般都会有倒睫,而倒睫患者不一定有睑内翻。睑内翻可行手术矫正,使眼睑恢复正常位置。如仅有少量倒睫而无睑内翻,则可行倒睫电解,破坏睫毛毛囊,使睫毛不再生长。如倒睫较多,特别是伴有睑内翻时,须行手术矫正。儿童的捷毛较细软,一般不会擦伤角膜,故暂不考虑手术,涂用抗生素眼膏作保护即可,如角膜上已出现浸润、混浊等现象,则应行手术矫正。
2、睑外翻
是指睑缘向外翻转,使睑结膜面外露。下睑比上睑更易发生睑外翻。眼睑皮肤上的疤痕、收缩是睑外翻的常见原因。面神经麻痹的老年人,由于眼睑皮肤松弛,也可引起睑外翻。轻者只有睑缘离开眼球,而重者可见部分或全部睑结膜暴露在外,暴露的睑结膜,由于得不到泪液的润湿,可变得干燥、粗糙、肥厚、充血。
睑外翻特别是下睑外翻,由于泪小点离开了正常的位置,泪液不能通过泪小点进入泪道,故可引起流泪,如经常朝下擦拭泪液,则可加重下睑外翻。严重睑外翻可致睑闭合不全,使角膜失去保护,引起暴露性角膜炎。
治疗睑外翻一般需行手术矫正,使眼睑恢复正常位置。在未矫正之前,应涂消炎眼膏保护角膜,特别是临睡之前更需涂用。
3、睑闭合不全
睑外翻是造成睑闭合不全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眶内容积增加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眼眶肿瘤等,因眼球向前突出,故也可造成睑闭合不全。此外,当眼球局部滴用麻醉药、全身麻醉或在昏迷状态下,由于角膜失去知觉,丧失眨眼反射,也会出现暂时性睑闭合不全。
治疗时,应经常涂用抗生素眼膏,防止角膜干燥、溃疡。疤痕性睑闭合不全者,应及早手术矫正外翻。如因面神经麻痹或眼球突出引起,则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暂时不能纠正,又因睑闭合不全而发生暴露性角膜炎者,可配戴软性接触镜或作睑裂缝合术。
4、上睑下垂
是指上睑不能提起,瞳孔的全部或大部被上睑遮盖,以致影响视力。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先天性上睑下垂是由于提上睑肌先天发育不良,可为单侧或双侧,也可同时伴有先天性小睑裂、先天性内眦赘皮和上直肌麻痹等症;后天性上睑下垂,常与外伤或动眼神经麻痹有关,眼睑肿瘤、严重沙眼由于上睑重量增加也可造成下垂。
上睑下垂的患者看东西时往往将头后仰,使眼球轻度下转,或用力扬起眉毛,利用额肌收缩将上睑提起,故出现“仰首皱额”的特殊姿势。儿童的双侧性睑下垂应与重症肌无力性睑下垂鉴别。重症肌无力性睑下垂主要表现为起床时症状很轻,午后逐渐加重,注射新斯的明后,下垂可以暂时消失或减轻。
治疗时,如先天性上睑下垂和外伤性上睑下垂经保守治疗无效,则需行手术矫正。沙眼性睑下垂应积极治疗沙眼,如睑板过分肥厚可行手术切除。神经麻痹性睑下垂则针对病因治疗。
5、睑缘炎
俗称“烂眼圈”,是睑缘皮肤及睫毛根部的慢性炎症。常因慢性结膜炎、屈光不正、风尘或刺激性气体的长期刺激或不良卫生习惯所致。分为溃疡型、鳞屑型和眦角性睑缘炎。
溃疡型主要表现为睑缘皮肤充血,睫毛根部有黄痂,将睫毛胶粘成束,去痂后可露出溃疡面。由于睫毛毛囊破坏,睫毛脱落不能再生。溃疡愈合后由于疤痕收缩,睫毛乱生,可致倒睫或睑缘位置异常。鳞屑型主要表现为睑缘潮红,睫毛根部有灰白色脱屑,睫毛容易脱落,但由于无溃疡,故可能再生。眦角型主要症状为痒和烧灼感,内外眦角睑缘充血、浸润或糜烂。
治疗时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水清洗痂皮或鳞屑,涂金霉素或白降汞消炎眼膏。0.5%硫酸锌眼药水对眦角型疗效较好。同时应积极治疗慢性结膜炎、沙眼等。平日应注意不要用手擦眼,患者的毛巾、手帕,面盆单独使用,以免传染。
6、睑腺炎
又称麦粒肿,俗称“偷针眼”。多为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睑腺化脓性炎症。可分为内麦粒肿及外麦粒肿。
内麦粒肿是指睑板腺的发炎,外麦粒肿则是睫毛毛囊或其附近的皮脂腺的发炎。最初局部出现红、肿、痛,并能摸到硬块,压痛剧烈,眦角部的麦粒肿还可引起邻近球结膜高度水肿。以后硬结逐渐变软,化脓。一般在3~5日后,脓肿成熟,外麦粒肿在皮肤面可呈现黄色脓头,而内麦粒肿则在睑结膜面出现,溃破排脓后,疼痛立即缓解,红肿逐渐消退。婴幼儿患者症状较严重,表现为整个眼脸肿胀,不能睁眼,甚至波及面颊部,还可伴有耳前淋巴结肿大和压痛,以及全身发热等反应,甚至可致睑脓肿或睑蜂窝织炎。
治疗时,可局部热敷,结膜囊内涂抗生素眼膏。炎症较轻者可自行消退。一般不需全身应用抗生素类药物。如儿童患者或已有全身发热症状者则需应用抗生素药物。少数重症患者可肌内注射青霉素或口服土霉素等。脓肿成熟出现黄色脓头时,可切开排脓,但切不可挤压局部,因为眼睑血管丰富,与眶部、面部和颅内静脉有广泛交通,挤压后细菌可能进入血液而扩散,甚至引起海绵窦栓塞、败血症等。
7、眼睑蜂窝织炎
是指眼睑软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发生于麦位肿或泪囊周围炎扩散之后,也可以是额面部蜂窝织炎的一部分或眼睑创伤后的继发性感染。
最初眼睑局部皮肤红、肿、痛,按之发硬,如有脓肿形成,则可出现波动感,炎症严重时,可伴有高热、寒战、头痛、食欲不振等全身中毒症状。
眼睑蜂窝织炎必须迅速积极治疗。局部热敷,全身治疗可大剂量肌肉注射青霉素、链霉素,或口服红霉素等,必要时可静脉滴注适当的抗生素。如脓肿形成伴有波动感,则需切开引流。预防上应注意切不可任意用手挤压睑部疮疖,以免引起血行播散。积极治疗急性泪囊炎和麦粒肿。睑部创伤要及时缝合,预防感染。
8、药物过敏性睑皮肤炎
长期使用某种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汞剂、碘剂、地卡因等或对某种药物过敏;长期滴用阿托品、毒扁豆碱等眼药,都可导致该症。此外,昆虫叮咬、接触油漆、染料,甚至某种食物也可引起类似反应。
患者的眼睑皮肤可发生过敏性皮炎,表现为眼脸皮肤潮红、水肿,有时伴有水泡或渗液,有时则表现为眼睑皮肤干燥、表皮脱屑等。眼睑有痒、烧灼感。
出现炎症时应立刻停用致敏药物,而且今后不可再用。局部用3%硼酸水湿敷,涂用3%硼酸油膏。同时服用维生素C、扑尔敏、苯海拉明等药。严重者可服激素类药物。
9、睑板腺囊肿
又称霰粒肿,是因睑板腺管阻塞所致。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主要表现为眼睑皮下圆形肿块,相应的险结膜面隆起并有局限性充血,但无红、肿、热、痛等炎性症状。
霰粒肿较小时,热敷或涂白降汞眼膏后可能自行消退,较大者应手术摘除。
10、眼睑肿瘤
有良性和恶性两种。良性肿瘤主要有血管瘤、乳头状瘤、色素痣、囊肿等;恶性肿瘤主要有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睑板腺癌和黑色素瘤等。
基底细胞癌是眼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下睑内眦部,最初为结节状,带有色素,表面有痂皮,易溃破出血而形成溃疡。溃疡较浅,边缘卷曲,参差不齐如鼠咬状,可侵蚀整个眼球、眼眶、副鼻窦甚至颅内,但很少远处转移。该肿瘤对放射线高度敏感,故适宜放射治疗,早期手术切除效果也很好。
鳞状细胞癌好发于睑缘部、皮肤和粘膜交界处,呈结节状或菜花样新生物。肿块较硬,生长快,触之易出血,发生溃烂后久不愈合。可浸润到附近组织,转移到耳前或颌下淋巴结。该肿瘤应手术切除,病变范围较大者,可同时给予放射治疗。
睑板腺癌多见于中年以上的妇女,好发于上睑。最初眼睑皮下出现坚硬结节,边界清楚,相应部位的睑结膜面较粗糙,有时可见黄色斑点。随着肿瘤的增大,瘤细胞坏死、溃疡,可继发感染,也可向眼眶深部蔓延,或向附近淋巴结转移。易被误诊为霰粒肿而作切开刮除,但不久可复发。该肿瘤对放射治疗不敏感,应彻底手术切除。
泪道病
泪道是泪液排泄的通路。泪道病多数是由炎症如结膜炎、沙眼和睑缘炎等引起的。
1、泪小点和泪小管病
各种原因引起的下睑外翻,可伴有泪小点的外翻,使泪小点不能与眼球表面紧密接触,故泪液不能进入泪小管而外溢。治疗泪小点外翻需手术矫正。
而慢性结膜炎、沙眼、睑缘炎、外伤性疤痕形成、异物留存等则可引起泪小点和泪小管狭窄或闭塞。如异物引起,需尽量取除,泪小点闭塞时,可用泪点扩张器充分扩张泪小点后,再用泪道探针探通,如泪小管严重阻塞无法探通时,可行手术治疗。
2、慢性泪囊炎
是由于鼻泪管阻塞,细菌和泪液积聚在被阻塞的泪囊内,并经常刺激泪囊壁粘膜,而产生的慢性炎症。
流泪是其主要的症状。用手指挤压泪囊部时,可有多量粘液或脓液从泪小点反流到结膜囊内。如未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为急性泪囊炎、蜂窝织炎和泪囊部脓肿。又因经常有细菌进入结膜囊内,故可造成经久不愈的结膜炎。如角膜有损伤,可引起严重的化脓性角膜溃疡。
治疗时,应随时挤出脓液,每天或隔天用生理盐水或抗生素液冲洗泪囊,至脓液消失后,可考虑探通。局部滴用抗生素眼液,但多数需手术治疗。
3、急性泪囊炎
多是由慢性泪囊炎引起,表现为泪囊区皮肤红、肿、痛和压痛,重者可有全身不适、发热等症状。脓肿成熟后,可由皮肤面穿破,形成瘘管。
治疗时,应局部热敷,早期全身应用抗生素,以免炎症扩散。如脓肿形成,有波动感时,应切开引流。待急性炎症消退后,可按慢性泪囊炎治疗原则处理。
结膜病
1、急性结膜炎
俗称“红眼”,是由细菌或病毒所引起的传染性眼病。多发于春夏季节。发病急,双眼可同时发生或略有先后。
细菌性结膜炎常有许多粘性或脓性分泌物,起床时上下眼睑胶粘在一起,有轻度怕光和异物感,但不影响视力。儿童患者眼睑红肿比成人重,分泌物可带血色,睑结膜上可见灰白色膜,用棉签可擦掉,但易再生。病毒性结膜炎为水样或粘性分泌物,球结膜下有出血,角膜可因细小白点混浊而影响视力,有时还可伴有同侧耳前淋巴结肿大,有压痛。
治疗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洗眼,清除分泌物,再频繁滴抗生素眼药水,但不能包扎眼睛。因其传染性强,故应重视隔离消毒。积极防治,接触患者后要洗手,患者用过的毛巾、手帕.面盆等应煮沸消毒。游泳后应滴消炎眼药水以防止感染。红眼病患者不得进公共游泳池。
2、沙眼
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传染性眼病。为接触感染,如与沙眼患者合用毛巾、手帕、面盆等可被感染。
轻者眼部感觉发痒或有异物感,眼屎增多,上睑结膜上有许多小颗粒,使结膜面变得粗糙模糊。当病情发展和加重时,结膜上可出现疤痕,眼睑内翻,睫毛内倒,刺激角膜,引起疼痛、怕光、眼睛睁不开等刺激症状。角膜受损发生溃疡时,眼部疼痛加剧,视力下降。更严重时,可出现眼泪分泌减少或无泪,造成眼干燥、角膜全混而失明。
治疗常用15~30%磺胺醋酰钠眼药水、氯霉素眼药水、金霉素眼膏等。如出现倒睫内翻、角膜溃疡、眼干燥症等严重并发症,应及时处理。沙眼是可以防止的,服务行业要认真做好毛巾、脸盆等消毒工作。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眼卫生教育。
3、球结膜下出血
是因结膜小血管破裂引起。常与眼外伤有关,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也易发生,尤其在揉擦眼睛后,使脆弱妁小血管破裂出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等疾病更易发生。剧烈咳嗽如小儿在患百日咳,容易发生广泛的球结膜下出血。
主要表现为眼白上形成边界清楚的鲜红出血斑,出血多时可使球结膜呈紫红色隆起。由于球结膜紧密附着在角膜缘,出血不致渗入角膜内,故不影响视力。如无明显症状,1一2周后可自行消退,无需特殊处理。也可局部热敷,口服维生素C或络通片。积极治疗病因。
4、翼状胬肉
又称为攀睛,是常见的结膜变性病,可能与风沙、灰尘、日光等长期刺激有关。多见于农民和渔民等户外劳动者。单眼或双眼均可发病,是一种三角形带血管的组织,从球结膜内侧或外侧向角膜发展,形似昆虫翅膀。
有些翼状胬肉很薄,血管少,发展很慢;有些则肥厚而充血,进展较快。如发展迅速并侵入角膜瞳孔区,影响视力时,应作手术切除;如病变很小,生长缓慢又不影响视力者,可不作手术。
5、春季卡他性结膜炎
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结膜炎,多发于春夏之交。病因不清楚,可能是由于对空气中的游离花粉或其他物质产生变态反应所致,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常累及双眼。
表现为眼部发痒,异物感,分泌物呈粘稠丝条状,翻转上眼睑可见结膜呈灰红色,粗糙不平,有许多扁平而坚实的颗粒,很象铺路石子,这种类型称为脸结膜型。如在角膜周围出现一圈结节样高低不平的肥厚组织,伴有结膜轻微充血,则称为球结膜型。有时两种类型可同时存在。结膜刮片可找到嗜酸性白细胞。
治疗时,局部可滴可的松眼药水和硫酸锌眼药水,也可试作放射性核素90锶治疗或冷冻治疗。发病季节可戴有色保护眼镜,以减少阳光和灰尘刺激,但根治较困难。
6、泡性结膜角膜炎
是由结核菌或其他细菌毒素引起的一种迟发性变态反应。不注意眼部卫生和营养不良可能会诱发该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易复发。
患者球结膜上,尤其是在结膜与角膜交界处出现疱疹,为半颗米粒大的白色小泡样隆起,单个或多个。小泡可破裂形成小溃疡,围绕疱疹的球结膜局部有充血。患者有怕光、流泪、轻度刺痛,眼睛不愿睁开。
治疗可滴0.5%链霉素眼药水、可的松眼药水,同时口服维生素B2、鱼肝油、钙片等。此外还应注意锻炼身体,儿童不要偏食。
角膜病
1、角膜上皮剥脱
多与角膜外伤有关。角膜上皮剥脱后,由于上皮下的感觉神经末梢暴露,故出现剧烈疼痛,眼睑紧闭,流泪不止等症状,但视力不会有明显的影响。小片上皮剥脱可迅速愈合,如大片剥脱.则需数天才可痊愈。
治疗上,可滴抗生素眼药水,防止继发感染。多涂油膏可以覆盖创面,减轻疼痛。对迁延不愈的病例可口服维生素A、C等,注意不要用手揉眼。
2、化脓性角膜溃疡
多由肺炎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等感染引起。起病急骤,发展迅速。眼部明显充血,怕光,流泪、视力急剧减退,常有严重疼痛。如绿脓杆菌感染,则在短时间内使整个角膜化脓坏死。
根据不同的细菌感染,角膜溃疡面可有黄白色或灰黄色坏死组织。在溃疡发展的同时,可发生前房积脓。严重时,溃疡可发展致穿孔,引起眼内容炎或全眼球炎。如溃疡愈合,则可遗留不同程度的疤痕,薄的称云翳,厚的称白斑,疤痕形成后不能消退。
当角膜受伤后,应立即滴用抗生素眼药水和涂眼药膏,并加眼垫包扎,以防止感染。迅速控制炎症和溃疡的发展,多次滴用高浓度的抗生素眼药水或在结膜下注射抗生素。同时应扩大瞳孔,防止虹膜粘连,局部热敷可以活血止痛。如有疤痕形成,可作光学瞳孔或角膜移植术以增进视力。
3、单纯疱疹性角膜炎
是由Ⅰ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发病前多有感冒、肺炎、疟疾等发热疾病,数日后病眼有异物感、疼痛、畏光、流泪和视力减退等刺激症状。
病变首先在角膜表层出现细小灰白色半透明混浊点,然后扩大融合形成长条状溃疡并分出分枝,形如树枝,如不及时治疗,溃疡可以扩大,并向角膜深层发展,失去其树枝状形态,形成盘状或地图状的大面积溃疡,并可伴有虹膜睫状体炎及前房积脓。病变可复发。角膜溃疡愈合后,可使视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病变早期可滴用疱疹净眼药水和环胞苷药水等抗病毒药物,同时用抗生素药水可以防止继发性细菌感染。急性阶段切不可用可的松等激素眼药水,以免病情恶化。如有虹膜反应,可用1%阿托品扩瞳。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