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得到的标本均为晚期病例。光学显微镜下所见的主要改变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特别杆细胞的进行性退变,继以视网膜由外向内各层组织的逐渐萎缩,伴发神经胶质增生。色素上皮层也发生变性和增生,可见色素脱失或积聚,并向视网膜内层迁徙。视网膜血管壁发生玻璃样变性而增厚,甚至管腔完全闭塞。脉络膜血管可有不同程度硬化,毛细血管完全或部分消失。视神经可完全萎缩,视肋上常有神经胶质增生,形成膜块,与视网膜内的胶质膜相连接。检眼镜下所见视盘的蜡黄色,一般认为与此有关。
“视网膜病变,是视网膜的一大类疾病。这类疾病包括七种:第一种是血管性的疾病。主要包括一些阻塞性的疾病,比如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静脉阻塞,包括中央静脉阻塞,分支静脉阻塞,还有视网膜血管的炎性病变;第二种是一类黄斑病变,黄斑病变也比较复杂,主要包括一些老年性黄斑变性、近视眼性黄斑变性、黄斑新生血管类、黄斑牵拉性的疾病,甚至是黄斑裂孔等等这一类的疾病;第三种是一些变性的疾病,比如视网膜色素变性引起的夜盲,主要以夜盲症状为主的一类疾病;第四种是一些肿瘤性的疾病,更常见的是一些青少年,比如视网膜母细胞瘤等等这一类的病变;第五种是一些外伤性的病变,比如外伤、钝伤引起的视网膜震荡、视网膜挫裂伤、脉络膜挫裂伤等等一些病变;还有一些比较罕见的病变;还有一种病变,比如近视眼的患者,可以观察到出现一些视网膜脱离的病变,早期是周边的变性,随着裂孔的形成可以引起视网膜的脱离,这些裂孔可以形成周边区,也可以形成一个黄斑区。全身的疾病密切相关,在观察患者眼部病变的同时,还要了解患者全身的情况,给患者综合的诊疗方案,对于不同的病变,给予一些综合的诊疗。”
1.功能改变
(1)夜盲 为本病最早出现的症状,常始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且多发生在眼底有可见改变之前。开始时轻,随年龄增生逐渐加重。
(2)暗适应检查 早期锥细胞功能尚正常,杆细胞功能下降,使杆细胞曲线终末阈值升高,造成光色间差缩小。晚期杆细胞功能丧失,锥细胞阈值亦升高,形成高位的单相曲线。
(3)视野与中心视力 早期有环形暗点,位置与赤道部病变相符。其后环形暗点向中心和周边慢慢扩大而成管状视野。中心视力早期正常或接近正常,随病程发展而逐渐减退,一般照明下,当周边视野全部丧失后,中心视野尚存5°~10°,患者处于管视状态。最后中心视野也渐丧失,终于完全失明。RP自然病程中,视野每年损失4.6%。
(4)视觉电生理ERG 无反应,尤其b波消失是本病的典型改变,其改变常早于眼底出现改变。EOG LP/DT明显降低或熄灭,即使在早期,当视野、暗适应、甚至ERG等改变尚不明显时,已可查出。故EOG对本病诊断比ERG更为灵敏。
(5)色觉 多数患者童年时色觉正常,其后渐显异常。典型改变为蓝色盲,红绿色觉障碍较少。
2.检查所见
本病早期虽已有夜盲,眼底可完全正常,随病程进展而渐次出现眼底改变。RP典型的眼底改变主要有视乳头颜色蜡黄,视网膜血管狭窄和骨细胞样色素散布三联征。
3.临床变异
RP绝大多数为典型病例,三联征常见。常见临床变异或者非典型RP有以下几种
(1)单眼性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非常少见。诊断为本型者,必须是一眼具有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典型改变,而另眼完全正常(包括电生理检查),经五年以上随访仍未发病,才能确定。此型患者多在中年发病,一般无家族史。
(2)象限性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亦甚少见。特点为病变仅累及双眼同一象限,与正常区域分界清楚。有相应的视野改变,视力较好,ERG为低波。荧光造影显示病变区比检眼镜下所见范围大。本型常为散发性,但也常染色体显性、隐性与性连锁隐性遗传的报告。
(3)中心性或旁中心性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亦称逆性进行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初起即有视力减退与色觉障碍。眼底检查可见黄斑部萎缩病变,有骨细胞样色素堆积,ERG呈低波或不能记录。早期以锥细胞损害为主,后期才有杆细胞损害。晚期累及周边部视网膜,并出现血管改变。
(4)无色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是一种有典型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各种症状和视功能的检查所见。检眼镜下亦有整个眼底灰暗、视网膜血管变细、晚期视盘蜡黄色萎缩等改变,无色素沉着,或仅在周边眼底出现少数几个骨细胞样色素斑,故称为无色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有人认为本型是色素变性的早期表现,病情发展后仍会出现典型的色素。因此不能构成一单独临床类型。但亦确有始终无色素改变者。本型遗传方式与典型的色素变性相同,有显性、隐性、性连锁隐性遗传三型。
(5)白点状视网膜变性 为罕见的家族性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眼底可见特征性的广泛散布的白色斑点,其可随病情的进展而出现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特征。眼底可见圆形或椭圆形白色点,大小相对均一,可融合。常不侵及黄斑中心。造影显示白点为窗样透见荧光。此需要同眼底白色斑点相鉴别,它是一种先天性静止性夜盲,除夜盲外,视力、视野和色觉始终正常。
(6)Biette结晶样视网膜病变 Biette1937年首次报道,表现为闪亮的黄白色结晶位于视网膜的后极和角膜缘浅层,伴有色素沉着的毯层视网膜色素变性和脉络膜硬化。
(7)静脉胖色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表现为静脉旁的视网膜色素上皮脱色素,骨细胞样色素斑。
(8)小动脉旁色素上皮保留型视网膜色素变性 在广泛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变性萎缩区小动脉旁的色素上皮正常。
(9)Leber先天黒蒙 发病早,出生时就有可能视力严重受损,眼球震颤,眼底表现为色素性改变。预后极坏,严重夜盲,视野缩小,最终完全失明。
(10)其他综合征中的视网膜色素变性 Usher综合征和Bardet-Biedl综合征以及代谢异常所致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变性。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