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于患耳疖的婴幼儿应加强护理。在疖肿出脓之前,耳痛剧烈,让患儿侧卧;患耳朝上,以减轻充血,减少疼痛。疖肿出脓后应及时清除脓液,保护耳周皮肤,脓多时使其患耳向下,充分引流,然后再直立抱起,防止脓汁流进外耳道深部。进食宜吃流食或半流食,减少下倾关节活动,可使耳痛减轻。
2.不自己挖耳,如耳痒或耳屎多时,应及时请医生帮助诊治。
3.不在污水中游泳,在游泳以前可预防性的在外耳道内除少量红霉素软膏,可起到保护皮肤、防止感染作用。
4.洗澡、洗头时亦应防止水进人耳内。
5.如有全身慢性病应积极治疗。
外耳道疖患者早期有剧烈跳动性耳痛,张口、咀嚼时加重,并可放射至同侧头部;全身不适,体温可微升;疖肿堵塞外耳道时可致听力减退,可有耳鸣及耳闷;疖肿位于外耳道前、下壁可致耳屏前下方肿胀,疖肿位于外耳道后壁可因肿胀致耳廓外突,耳廓后沟消失。早期查体可见外耳道软骨部局限性红肿,触痛明显,牵拉耳廓或按压耳屏可使疼痛加剧;脓肿成熟后,红肿处变软,其顶部有黄色脓点,溃破后有少量脓液流出,脓液量少、稠厚、无黏液,有时带血。治疗:早期应用抗生素,服用镇静、止痛药物,局部理疗或10%鱼石脂甘油涂抹。疖溃破者,清理脓液后,局部涂用10%龙胆紫酒精或3%的硼酸酒精。疖成熟未溃破者,可用纯石炭酸烧灼脓头,或直接切开排脓。脓栓脱出后,局部可用纱条填塞,防止肉芽生长,促使脓腔闭合。
建议:耳疖最好是等脓头成熟后拔脓,疼痛才会慢慢缓解,双氯芬酸钠栓主要是退热,有止痛作用,但是适合这样使用,你需要去医院耳鼻喉科看。耳疖是指发生于外耳道的疖肿,以耳痛、外耳道局限性红肿、突起如椒目为其特征。
1.分型治疗
(1)风热邪毒外侵 ①主证 耳痛,张口及咀嚼时加重,伴患侧头痛,全身可有发热,恶寒等症。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检查见患侧耳屏压痛,耳郭牵拉痛,外耳道壁局限性红肿,隆起如椒目状。②证侯分析 挖耳伤及肌肤,风热邪毒乘机侵犯耳窍,阻滞经脉,气血凝聚,故耳道红肿疼痛,隆起如椒目状;耳部经脉多连头部,故病情较重者可牵引同侧头痛,张口、咀嚼时耳痛加剧,按压耳屏、牵拉耳郭时疼痛加剧;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乃风热之证。③治则 疏风清热,解毒消肿。④方药 五味消毒饮合银翘散加减。
(2)肝胆湿热上蒸 ①主证 耳痛加剧烈,痛引腮脑,或有听力减退。可伴有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发热等症。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检查见外耳道局限性红肿,肿甚者可堵满外耳道;若耳疖成脓则顶部可见脓点,若溃破则外耳道可见黄稠脓液;耳前耳后臖核肿大压痛。②证侯分析 肝胆湿热上蒸耳道,熏灼肌肤,故耳道红肿疼痛剧烈;肿甚堵塞耳道,故听力减退;耳部脉络多连头部,故痛连腮脑;热甚灼腐肌肤则化脓;肝胆郁热,则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为肝胆湿热之证。③治则 清泻肝胆,利湿消肿。④方药 龙胆泻肝汤加减。脓已成者加皂角刺、穿山甲,或用仙方活命饮加减。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