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生活养生

外耳道异物基本症状

时间: 2023-11-18 20:07:02

外耳道异物基本症状

1.小而无刺激性,未及鼓膜的异物,则多无自觉症状。

2.较大异物可引起听力障碍、耳鸣、耳痛、反射性咳嗽等,触及鼓膜可发生头晕。

3.尖锐性异物进入可使患者发生难以忍受的疼痛、耳鸣,甚至损伤鼓膜而出血。

病因

1. 外耳道异物常见于小儿,因小儿常把小物体如豆类、小珠子、小钮扣、等塞入耳内。有时也可见于成人。

2. 夏秋季一些小虫也可侵入外耳道。

耳道堵塞会有什么症状?孩子的耳屎到底要掏吗?

耳道堵塞会有什么症状?孩子的耳屎到底要掏吗?

耳道堵塞会有什么症状?孩子的耳屎到底要掏吗?,孩子不懂事是很正常的,家长应当与孩子统一战线攻克难关,教育宝宝需要家长自己先有良好的素养,应该与孩子共同解决问题,一同成为更好的人。现在分享耳道堵塞会有什么症状?孩子的耳屎到底要掏吗?。

耳道堵塞会有什么症状?孩子的耳屎到底要掏吗?1 小小包有天半夜突然大喊:“妈妈我耳朵疼!疼死了!”剧烈的疼痛让小小包直在床上跳也没有缓解…惊慌失措的我马上带他去了医院。

检查下来他得了中耳炎,但罪魁祸首竟然是耳朵堵住了!

原来他耳朵里的污垢因为吸水膨胀,导致进入耳道的水没法流出,积存后引发了感染。后来医生给小小包吃了点退烧药(因为退烧药有止疼作用),小小包马上就说不疼了。经过医生专业处理,拿出来一块耳屎疙瘩。

医生说,小小包因为羊水胎脂混合物残留变干,诱发了中耳炎。

● ● ●

一不小心长成了“铁耳屎”

其实,出生时婴儿可能耳朵本身就自带“堵塞隐患”——残留的羊水胎脂混合物阻塞耳道,所以有些出生三天的孩子听力筛查不过,但42天复查时基本都没什么问题,都能通过。

另一方面,我们耳朵有一处叫耵聍腺,会分泌液体并粘附污垢和灰尘,脏东西被捕获后,会然后变成耳屎(耵聍)积聚起来,变干,最后排出耳朵。

一般羊水混合物或者耳屎都会自己排出,但初生宝宝因为二者叠加,所以有时看上去耳屎很多。

如果不巧让羊水混合物变干+本身耳朵分泌物累计,导致排出不及时的话,就可能像滚雪球一样,在耳朵里长出“铁耳屎”,堵塞耳道。

耳道堵塞会有什么症状?

多数人对耳道堵塞并没有特别明显的耳朵不适症状,有时会觉得耳朵有些闷胀感。有些人外耳道的堵塞物比较坚硬,洗澡进水后会膨胀,导致耳痛。

幼儿发生耳道堵塞的比例比成人高很多,比如有些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听力检查的时候,会被告知耳屎很多,需要去医院复查。

我需要帮孩子挖耳朵吗?

虽然耳屎听上去有点恶心,但是它是保持耳朵清洁和健康的重要一环,一般都会自己排出。

即便发现孩子耳屎多,医生也不建议用任何一种方式清洁宝宝的耳道内部,因为无论棉棒、挖耳勺还是手指,都可能会损伤耳道粘膜或者鼓膜。

处理不慎的话,也可能把一些耳屎进一步推入耳朵,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如果看到宝宝的耳廓上有耳屎,倒可以用棉签或者毛巾擦拭,建议选择婴儿专用的大头棉签,防止不小心进入耳道。

别忘了拿手电筒看看

谨慎起见,我们可以借助电筒观察一下孩子的耳道,耳屎堵塞严重的话,有些用肉眼观察也能发现。

普通耳屎不会引起感染、发烧或者影响睡眠,但如果宝宝一直抓耳朵、揉耳朵,烦躁哭闹,或者当耳道出现一些黄色液体或血腥脓液时,那么就应该去找医生了。

医生会用一些冲洗或者吹气的`专业仪器来帮助孩子清洁耳朵,让耳屎松动排出。

发生耳道堵塞是一个小概率的事件,大多数人的耳朵都有自洁功能,家长不用太过紧张。

另外,脱水可能会产生大量的耳屎,所以我们要注意给孩子保持充分的水分摄入哦~

许多妈妈都有一个疑问,看到宝宝耳朵里的耳屎和一些脏东西,老想帮孩子掏干净,可又担心损伤孩子,那么到底能不能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不要过度清洁耳道

婴幼儿的耳道十分狭窄且皮肤细嫩,耳屎在一定程度上对耳道有保护作用,原则上不建议过度清洁宝宝的耳道,只要在沐浴时避免水流入双耳即可。

若不小心水流进耳道,可用细棉棒在耳道外部轻轻地将水吸出,切忌深入或大力擦拭,否则易造成急性外耳炎,导致耳朵疼痛、红肿,甚至出现耳朵流脓的现象。

不要让宝宝接受噪音刺激

因为宝宝的听觉神经和器官发育不够完善,外耳道比较短且窄,耳膜较薄,所以不宜接受强声刺激。各种噪音会影响宝宝的听觉器官,使听力降低,甚至引起噪声性耳聋。

宝宝的耳朵非常娇贵,妈妈们平时要精心保护,除了不要乱掏外,还要为宝宝创造一个安静、和谐、悦耳的声响环境。让宝宝听一些轻柔的音乐,有助于宝宝听力的发展。

耳道堵塞会有什么症状?孩子的耳屎到底要掏吗?2 夏天儿童外耳道炎的原因有哪些?

在孩子游泳时或在做其它活动时由于水进入外耳道造成外耳内局部皮肤感染。游泳时由于外耳道潮湿的环境促进了细菌的生长,同时也引起外耳道皮肤软化,这样细菌就入侵外耳道局部的皮肤造成局部炎症,从而引起外耳道的感染并多伴随疼痛。经常用棉签掏耳朵或抓搔外耳道时也会引起感染。

夏天儿童外耳道炎的症状

早期症状:鼓室黏膜充血水肿,腺体分泌增加,鼓室内有浆液性炎性渗出物;有耳堵塞感、轻度听力减退,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或有低热,常被忽视。

中期症状:鼓室黏膜充血肿胀加重,浆液性炎性渗出物转为脓性。体温可高达40℃,耳痛剧烈,听力减退显著。全身伴有畏寒、发热、食欲减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如果耳痛突然消失,或者耳朵里有脓水流出,说明鼓膜已经穿孔。

家长在孩子学游泳的过程中要多注意是否出现以上外耳道炎的症状哦。

需要看医生吗?

当孩子游泳后有上述外耳道炎症状时就要带其看医生,尤其在耳朵疼痛明显,分泌物较多或出现发热时。医生会根据孩子耳朵的检查情况决定如何治疗,有时会帮助清理下外耳分泌物,有时会开些滴耳朵的药物,这些药物通常是包含抗生素或抗真菌的的成分。

家长该做些什么?

在带孩子看医生之前,如孩子耳朵疼痛厉害可以给其尝试吃些对乙酰氨基酚,国内常用的就是泰诺林,这个药是退热药,同时也是镇痛药;也可用毛巾蘸些温水温敷一下耳朵。记住,千万不要用棉签或其它物品放入孩子耳朵中缓解瘙痒或清理耳朵分泌物,因这些更容易破坏外耳道局部皮肤造成感染加重。

游泳如何预防外耳道炎?

儿童的耳部的咽鼓管尚处于发育阶段,较之成人既短粗又平直,这样位于鼻腔和鼻咽的细菌就很容易侵入。一般游泳池的水虽经消毒,但因为游泳人多也会被污染,江河湖泊中的水更甚,常有很多细菌。孩子们一般游泳技术不佳,很可能会呛水,这些脏水在通过鼻腔和鼻咽部时,又会将这些地方原来潜伏的细菌一起经咽鼓管入口带入外耳鼓室腔,造成外耳道炎。

另外,有些孩子喜欢跳水以显示本领,若姿势不正确则可能使外耳道直接受到水面打击,或者在潜泳时受到别人撞击,这样常造成外耳道压力突然增高,使鼓膜震裂,脏水直接由外耳道进入外耳造成感染。

综上所述,家长和老师们一定要注意教导孩子,游泳要掌握用口吸气、用鼻出气的基本方法;跳水的时候,最好迸住气或做呼气动作,双臂伸直过头保护耳部,双手先入水;潜泳时要注意防止被人碰伤或伤及他人;上岸后应及时用侧头、单脚跳跃的方式原地排出外耳道内的存水。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游泳而造成的外耳道炎。

异物入耳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异物入耳的诊断 5 异物入耳的病因病机 6 异物入耳的症状 7 异物入耳的诊断 8 需要与异物入耳相鉴别的疾病 9 异物入耳的治疗 9.1 外治 9.2 内治 9.2.1 治法 9.2.2 方药 10 异物入耳患者的护理 11 异物入耳的预防 12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异物入耳 1 拼音 yì wù rù ěr

2 英文参考 foreign body in ea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异物入耳(foreign body in ear[1])为病名。又称外耳道异物。历代文献根据进入的物体不同而有不同的叫法,如诸物入耳、百虫入耳、飞蛾入耳、蚰蜒入耳等。是指异物误入耳内引起的疾病[1]。

4 异物入耳的诊断 l、根据病史和局部检查,发现外耳道异物,可以明确诊断。

2、根据异物的形态、性质、大小和所在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症状。耳内可有疼痛、堵塞感、不适,轻者也可无明显症状。

3、注意与耵聍、脓痂、血痂等非外来物体相鉴别。

5 异物入耳的病因病机 常见的异物有:

(1)动物类异物如蚊、蝇、蚂蚁、水蛭等,偶而飞入或爬入耳道,引起症状[2]。

(2)植物类异物如豆类、果核、稻谷等和非生物类异物如砂石、碎玻璃、断棉签等,多因儿童无知,当嬉戏时将异物塞入耳内或因其他事故,以致异物进入[2]。或因挖耳、治疗、外伤等事故进入耳窍。

若为吸水性异物(豆类、纸团等),因吸水而体积膨胀,或异物损伤耳道肌肤,邪毒乘虚外侵,可致皮肤红肿、焮痛、糜烂[2]。

由于异物堵塞,致耳窍不通,清窍不利,故听力下降,耳鸣,或可致反射性咳嗽;异物压迫耳窍,脉络瘀阻,不通则痛,故耳内疼痛;脉络损伤,内外邪热薰蒸耳窍,则致外耳道红肿糜烂;昆虫在耳内爬行骚动,扰于清窍,心神不宁,故患者恐躁不安,痒痛难忍。

6 异物入耳的症状 根据异物形态、性质、大小和所在部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症状[2]:

体小无膨胀无 *** 性的异物,进入耳中,可无明显症状;

形体较大异物阻塞于耳道内,可引起耳鸣,听力障碍和反射性咳嗽等;

吸水性异物,遇水则膨胀, *** 和压迫耳道,常可引起耳道红肿、糜烂;

动物性异物,由于在耳内爬行、骚动,使患者躁扰不安,引起难以忍受之痛痒或耳鸣,甚至出血或损伤耳膜,引起耳膜穿孔;

异物嵌顿于耳道峡部,疼痛较剧;

接近耳膜之异物,可压迫耳膜,发生耳鸣、眩晕。

7 异物入耳的诊断 根据病史及局部检查,发现耳道的异物,可以明确诊断[2]。

8 需要与异物入耳相鉴别的疾病 异物入耳应注意与耵聍相鉴别[2]。

9 异物入耳的治疗 治疗外耳道异物以通过各种方法,将异物取出为原则。发现有异物入耳者,应速到医院治疗,不要自行盲目挖取,以免将异物推向深部或造成损伤。

9.1 外治

植物性及非生物性异物,用耳钩或耳镊取出,耳钩应顺耳道与异物的空隙或耳道前下方进入,将异物钩出,操作时必须轻悄试探,以免损伤耳道或耳膜。不宜用水冲洗,以免膨胀而取出困难。[2]

圆球形异物如玻璃球、小珠子等,可用刮匙钩出,切勿用镊子或钳子夹取,以防异物滑入耳道深部,损伤耳膜[2]。

质轻而细小异物,可用凡士林或胶粘物质涂于棉签头,将其粘出[2]。

细小能移动的异物,可用冲洗法将其冲出。冲洗时不要正对异物冲洗,以免将异物引向深入,遇水膨胀或易起化学变化的异物,以及外耳道、鼓膜有损伤或穿孔禁用冲洗法。[2]

动物类异物,用植物油、酒、姜汁或乙醚、地卡因滴入耳内,待虫死后,再用镊子取出,或用冲洗法[2]。

对已泡胀之异物,可搅成小块,分块取出,或先用95%酒精滴入,使其脱水缩小,再行取出[2]。

对于躁动不安,不合作之儿童,可考虑在全身麻醉下取出异物[2]。

注意事项:

①并发急性炎症时,可先抗炎治疗后再取出异物,若异物影响炎症消退,可在消炎过程中酌情取出。

②取异物时操作必须轻巧熟练,不得盲目强行取出,以免损伤外耳道皮肤及鼓膜.特别对圆形光滑异物如豆类、玻璃珠等,切忌随意用镊、钳夹取,以免将异物推向深部。

③异物嵌顿于外耳道不易取出者,如创伤进入弹片等,可从耳后作乳突凿开术之切口,分离外耳道软骨部,然后取出异物。

④不合作儿童或异物嵌顿很紧难以取出者,可予以短暂的全身麻醉后取出。

9.2 内治

在取出异物过程,或吸水性异物因膨胀而损伤耳道肌肤致红肿、焮痛、糜烂等症。

9.2.1 治法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9.2.2 方药 可内服五味消毒饮[备注]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以清热解毒消肿,待局部红肿消退后,再取出异物[2]。

加减处方:金银花15克,野菊花15克,蒲公英15克,赤芍15克,黄芩12克,柴胡12克,甘草6克。水煎服。若肿甚者,加防风10克。热盛者,加龙胆草12克、地丁12克。

中成药:

(1)川心莲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

(2)牛黄解毒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

10 异物入耳患者的护理 异物取出之后,耳道要保持干燥与干净[2]。

11 异物入耳的预防 要戒除挖耳习惯,教育儿童不能将细小物体放入耳中[2]。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