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生活养生

外耳道异物急救措施与预防(如何防止孩子外耳道进入异物)

时间: 2023-11-18 20:16:34

外耳道异物急救措施与预防

能看到的异物的可用小镊子夹出,膨胀的豆类异物,可先用95%的酒精滴耳,使其脱水缩小,然后再设法取出。小虫入耳,滴入两滴香油,将小虫淹死,然后晃动患侧头部,驱使小虫掉出。如圆形小球,不能用镊子取之,因其会使异物越夹越深,故即送医院处理。

(1)如果是小昆虫飞入耳中,可将病人带到黑暗处用手电筒向耳中照射,或将患耳对向灯光,昆虫往往自行向亮处飞出或爬出。

(2)若上法未能使小昆虫退出,可将植物油类灌满外耳道,令小虫窒息 死亡。然后把有虫体的耳朵朝下侧卧,虫体可从耳道内掉出。也可用小镊子 将虫体取出或用水冲出。

(3)如果耳中塞。入的是豆类、珠子、玩具、钮扣之类,用单脚顿跳几 次,也可能令异物蹦出来。

(4)如黄豆、植物种子、花生米等可膨胀的异物入耳,可先滴入酒精,使之缩小,再倒出或取出。如属非膨胀异物入耳,也可先向耳内滴入植物油,然后患耳朝下,异物可能掉出。

(5)采用上述方法后,仍不能将异物取出者,应尽快到医院请耳鼻喉科医生来取。因异物在耳内存留过久,可引起外耳道炎等。

预防

1、要常教育孩子不要把小东西向耳朵里乱塞。

2、成人必须戒掉用火柴杆及牙签之类掏挖耳朵。

3、有了异物之后,立即到医院里由医生取出。

4、取出异物之后的耳道,要注意保持其干燥与洁净。

如何防止孩子外耳道进入异物

小儿常常喜欢将豆豆、玩具上的小零件、小石头等小物件塞于耳内;昆虫也可飞入或爬入外耳道内,故外耳道异物可分为动物性、植物性及非生物性三类。

临床表现依异物的大小、种类、位置不同而不同。

小而无刺激性的异物如小石头、小球、玩具小零件可长期存留而无任何症状;较大的异物则可引起耳痛、耳鸣、听力下降、反射性咳嗽等症状。由于活的昆虫等动物性异物可在耳道内爬行骚动,可引起剧烈耳痛和耳鸣;而植物性异物遇水膨胀后,可引起植物性炎症和刺激、压迫外耳道,引起胀痛。一般异物位置越深,症状越明显,靠近鼓膜的异物可压迫鼓膜,发生耳鸣、眩晕,甚至引起鼓膜及中耳损伤。

取出异物的方法应根据异物的大小、形状、位置、性质、是否合并感染、以及患儿的年龄而定。

1、圆形光滑的异物如小球、小豆,可用异物钩或小刮匙等器械顺空隙越过异物将其钩出,切勿用镊子夹取,以防将异物推向深处,嵌在峡部或损伤鼓膜。操作中,特别是小儿不配合时,应尽量避免损伤外耳道皮肤及鼓膜。细小的异物则可用冲洗法洗出。

2、对于活的昆虫等动物性异物,可先滴入甘油或香油将其淹毙,或将2%的卡因、70%酒精以及对皮肤无毒性的杀虫剂等滴入,使其麻醉瘫痪后用镊子取出或冲洗排出。对飞虫也可试行用亮光诱出的方法。

3、已泡胀的异物,先用95%酒精滴入,使其脱水缩小后再行取出。易碎的异物则可分次取出。

4、对不合作的患儿,可在全身麻醉下取出异物。异物过大或嵌入较深,难以从外耳道取出时,可作耳内或耳后切口,取出异物。

5、如外耳道有继发感染,应先进行抗炎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取异物。

6、异物取出过程中,如因损伤外耳道而出血,可用碘仿纱条压迫止血,涂以抗生素软膏,预防感染,次日再取出异物。

外耳道异物的预防方法有哪些

1.预防为主,戒除挖耳的不良习惯。教育小孩不要将细小的物体放入外耳道内,小孩在玩耍细小的东西时尤其不要让他们离开家长的视线,一定要做到把周围的昆虫(如苍蝇、蚊虫等)驱除甚至消灭干净,这样既净化了周围的环境,也做到了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2.一旦发现外耳道内有异物,要镇定,不要慌乱。有非生物性异物时,可用手将耳郭向外耳道的后上方牵拉,同时将该侧面部朝向下方,用力抖动头部,大部分异物都能被抖出。至于昆虫类异物,可在暗处用手电筒向外耳道内照射将其引出,也可将酒精、食用油、醋等倒入外耳道少许,将它们驱除甚至杀死。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