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生活养生

鼻息肉的病理生理

时间: 2023-11-19 01:57:39

鼻息肉的病理生理

鼻息肉是鼻部常见疾病,是鼻腔内的赘生的良性组织,严重时可堵塞鼻腔。鼻息肉是由于鼻粘膜长期炎性反应引起组织水肿的结果。鼻息肉多来源于中鼻道窦口、鼻道复合体和筛窦,高度水肿的鼻粘膜由中鼻道、窦口向鼻腔膨出下垂而形成息肉。由于病因的多元性和明显的术后复发倾向,故在鼻科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鼻息肉为一高度水肿的疏松结缔组织,组织间隙明显扩大。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组织中有嗜酸细胞、中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尚可见有浆细胞、肥大细胞等。电子显微镜下可看到鼻息肉组织中的血管和腺体均无神经支配。失神经支配的腺体扩张,血管通透性增高。这种病理变化更易促进息肉的发展。

肠息肉病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疾病分类 4 疾病概述 5 疾病描述 6 症状体征 7 疾病病因 8 病理生理 9 诊断检查 10 治疗方案 11 预后及预防 附: 1 治疗肠息肉病的穴位 1 拼音 cháng xī ròu bìng

2 英文参考 intestinal polyposis

polyposis intestinalis

3 疾病分类 普通外科

4 疾病概述 息肉是指任何起源于胃肠粘膜表面并凸入腔内的病变。根据其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命名。息肉病的意义在于其引起出血及其恶性转变的倾向。肠息肉及肠息肉病包括色斑息肉综合征、儿童型直肠息肉、结肠与直肠腺瘤、结肠家族 *** 肉病等。

外科治疗原则:根据肠息肉的诊断、部位、数目、形态、患者年龄以及有无癌变,决定治疗方案,结肠息肉一般予以切除或破坏。

色斑息肉综合征:由于消化道病变范围广泛,应在发现有较大的息肉或有反复发作的腹痛,并发肠套叠、肠梗阻或肠道大出血时,才给予手术治疗。

儿童型直肠息肉:如蒂较长,可使用手法摘除。

结肠与直肠腺瘤:1.给予缝扎切除。2.在直肠镜、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下电灼切除息肉。3.剖腹做腺瘤切除。上述所有摘除的腺瘤均须送病理检验。

腺瘤癌变:无蒂、直径>2cm时,术中切除后送冰冻切片。如有癌变,根据病变部位、癌细胞分化程度和肠壁浸透深度等情况决定手术。如已有淋巴结转移,应按大肠癌根治手术原则处理。

结肠家族 *** 肉病:原则上做广泛切除,根据息肉所在部位决定手术方式。

术后处理:1.门诊患者行手法摘除和电灼术后,应观察12小时,无出血征象后方可出院。2.使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5 疾病描述 在肠道广泛出理数目多于100颗的息肉,并具有其特殊临床表现,称为息肉病。

6 症状体征 1.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以青少年多见,常有家族史,可癌变,属于错构瘤一类。多发 *** 肉可出现在全部消化道,以小肠为最多见。在口唇及其周围、口腔粘膜、手掌、足趾或手指上有色素沉着,为黑斑,也可为棕黄色斑。此病由于范围广泛,无法手术根治,当并发肠道大出血或肠套叠时,可作部分肠切除术。

2.家族性肠息肉病 与遗传因素有关,5号染色体长臂上的APC基因突变。其特点是婴幼儿期并无息肉.常开始出现于青年时期,癌变的倾向性很大。直肠及结肠常布满腺瘤,极少累及小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肠粘膜遍 布不带蒂的小息肉。如直肠病变轻轻.可作全结肠切除及末端回肠直肠吻合术;直肠内腺瘤则经直肠镜行电灼切除或灼毁。为防止残留直肠内腺瘤以后发生癌变,故需终身随诊。如直肠的病变严重,应同时切除直肠,作永久性回肠末端造口术。

3.肠息肉病合并多发性骨瘤和多发性软组织瘤也和遗传因素有关,此病多在3040岁出现,癌变倾向明显。治疗原则与家族性肠息肉病相同;对肠道外伴发的肿瘤,其处理原则与有同样肿瘤而无肠息肉病者相同。

7 疾病病因 1.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以青少年多见,常有家族史,可癌变,属于错构瘤一类。多发 *** 肉可出现在全部消化道,以小肠为最多见。在口唇及其周围、口腔粘膜、手掌、足趾或手指上有色素沉着,为黑斑,也可为棕黄色斑。此病由于范围广泛,无法手术根治,当并发肠道大出血或肠套叠时,可作部分肠切除术。

2.家族性肠息肉病 与遗传因素有关,5号染色体长臂上的APC基因突变。其特点是婴幼儿期并无息肉.常开始出现于青年时期,癌变的倾向性很大。直肠及结肠常布满腺瘤,极少累及小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肠粘膜遍 布不带蒂的小息肉。如直肠病变轻轻.可作全结肠切除及末端回肠直肠吻合术;直肠内腺瘤则经直肠镜行电灼切除或灼毁。为防止残留直肠内腺瘤以后发生癌变,故需终身随诊。如直肠的病变严重,应同时切除直肠,作永久性回肠末端造口术。

3.肠息肉病合并多发性骨瘤和多发性软组织瘤也和遗传因素有关,此病多在3040岁出现,癌变倾向明显。治疗原则与家族性肠息肉病相同;对肠道外伴发的肿瘤,其处理原则与有同样肿瘤而无肠息肉病者相同。

8 病理生理 1.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以青少年多见,常有家族史,可癌变,属于错构瘤一类。多发 *** 肉可出现在全部消化道,以小肠为最多见。在口唇及其周围、口腔粘膜、手掌、足趾或手指上有色素沉着,为黑斑,也可为棕黄色斑。此病由于范围广泛,无法手术根治,当并发肠道大出血或肠套叠时,可作部分肠切除术。

2.家族性肠息肉病 与遗传因素有关,5号染色体长臂上的APC基因突变。其特点是婴幼儿期并无息肉.常开始出现于青年时期,癌变的倾向性很大。直肠及结肠常布满腺瘤,极少累及小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肠粘膜遍 布不带蒂的小息肉。如直肠病变轻轻.可作全结肠切除及末端回肠直肠吻合术;直肠内腺瘤则经直肠镜行电灼切除或灼毁。为防止残留直肠内腺瘤以后发生癌变,故需终身随诊。如直肠的病变严重,应同时切除直肠,作永久性回肠末端造口术。

3.肠息肉病合并多发性骨瘤和多发性软组织瘤也和遗传因素有关,此病多在3040岁出现,癌变倾向明显。治疗原则与家族性肠息肉病相同;对肠道外伴发的肿瘤,其处理原则与有同样肿瘤而无肠息肉病者相同。

9 诊断检查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

10 治疗方案 根据肠息肉的诊断、部位、数目、形态、患者年龄以及有无癌变,决定治疗方案,结肠息肉一般予以切除或破坏。 色斑息肉综合征:由于消化道病变范围广泛,应在发现有较大的息肉或有反复发作的腹痛,并发肠套叠、肠梗阻或肠道大出血时,才给予手术治疗。

11 预后及预防 无特殊。

治疗肠息肉病的穴位 长颊 麻痹,面神经痉挛,口?,鼻炎,鼻塞不通,鼻衄,鼻息肉,尸厥等。别名:和窌(《备急千金要方》),长频(...

长髎 拼音:chángliáo英文:KǒuhéliáoLI19概述:长髎为经穴别名。长髎即口禾髎穴。见《针...

和窌 拼音:héliáo英文:KǒuhéliáoLI19概述:和窌为经穴别名。即口禾髎穴。《备急千金要方》...

长频 拼音:chángpín英文:KǒuhéliáoLI19概述:长频为经穴别名。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